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大兴安岭白桦-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林下植被群落恢复过程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干扰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结构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本文通过调查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林下植被,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大兴安岭北方针叶林火烧迹地林下植被的恢复过程。研究表明:1)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中林分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些旱生物种与中湿生物种的替代过程;2)物种多样性随着群落演替顺序未呈现连续增加趋势。在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型变化趋势,在火烧后5~8年达到一个峰值,随着进一步的演替有所下降;物种多样性指数也表现出类似的单峰型变化趋势,在火烧后的第5年达到最大值,15年左右开始趋于平稳,20年左右达到一个较为稳定的数值;物种均匀度指数在火烧后5年左右达到最低值,随后上升并最终趋于平稳。在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与草本物种相同,但滞后于草本群落3~5年;3)林下层的生物量随恢复年份呈指数增加,到25年时生物量达10.5t·hm-2。 相似文献
2.
火烧是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扰动因子,而黑碳作为火烧后的产物在森林土壤中普遍存在。虽然黑碳对树木生长有积极影响,但对黑碳和促进树木生长的微生物(如菌根真菌)之间的协同作用还知之甚少。外生菌根(ECM)真菌作为北方森林生态系统中针叶树种与土壤联系的桥梁,探究火烧后ECM真菌群落的变化可为火烧后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恢复与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ECM真菌进行鉴定,探究生长季中火烧和黑碳添加处理下ECM真菌群落的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1)在生长季中,与对照相比,火烧处理下ECM真菌的α多样性显著下降了31.52%,而黑碳添加处理下的α多样性显著增加了49.02%。β多样性分析也显示生长季中火烧和黑碳添加处理下ECM真菌群落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2)在生长季中,火烧处理的ECM真菌的丰度显著下降了46.35%,但火烧处理对担子菌门物种丰度的增加影响显著,而黑碳添加处理对子囊菌门与担子菌门物种丰度的增加均有影响。(3)在生长季中,火烧和黑碳添加处理中ECM真菌群落物种组成均受到土壤... 相似文献
3.
探索林褥层可溶性有机质在火后随恢复时间的变化特征,能够更全面地认知林褥层在火顶极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认知火干扰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持久影响的机制。以不同过火年份兴安落叶松火烧迹地和未过火样地的林褥层(未分解凋落物层、半分解凋落物层和苔藓层)为对象,使用水浸提法提取其可溶性有机质(DOM),测定其在未过火和火后各时期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可溶性有机质的紫外-可见光光谱参数和荧光光谱参数等指标,分析比较林褥层在各时期相同指标间的差异。火干扰导致未分解层DOC含量、半分解层和苔藓层的紫外-可见吸光度、HIXb、苔藓层a(355)在恢复初期和恢复中期持续下降,在恢复后期回升。未分解层a(355)、紫外-可见吸光度、SUVA254、HIXb、半分解层DOC含量在恢复初期下降,在恢复中期和后期持续回升。苔藓层DOC含量在恢复中期下降,在恢复后期回升。半分解层SUVA254在恢复初期显著升高,在恢复中期回落。未分解层SUVA280在恢复初期和中期持续升高,在恢复后期回落,半分解层...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取大兴安岭岭北部的兴安落叶松林重度、轻度火烧迹地以及为过火样地,运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PLFAs),研究了火烧对0~5和5~10 cm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的影响,并探讨了火烧当年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0~5和5~10 cm土层的土壤pH、全钾、有效磷、黏砂比等土壤理化指标受到了火烧的显著性影响;不同火烧程度对微生物类群的生物量有影响,但不显著;重度火烧迹地的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指标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G+/G-)以及真菌/细菌(F/B)与轻度和未过火样地具有显著差异。RDA分析指出,G+/G-受土壤含水量影响最大,F/B受pH影响最大。说明在火烧迹地的当年,土壤水分和pH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山西太岳山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林过火后恢复初期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结构,以2019年3月太岳山油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相似性指数、多样性指数、稳定性系数、TWINSPAN数量分类和DCA排序等方法对群落组成、多样性、类型及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火烧迹地恢复初期以低矮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其中又以地面芽植物占比最大。优势植物主要为大披针薹草(Carex lanceolata)和多花胡枝子(Lespedeza floribunda);(2)火烧迹地恢复初期各样地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和多样性指数相对较小,均匀度指数较大,但各样地恢复效果不尽相同,样地6和样地7的植物群落各项指标相对大于其他样地;(3)TWINSPAN数量分类将火烧迹地植物群落划分成:I.大披针薹草+南牡蒿(Artemisia eriopoda)+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群丛、II.多花胡枝子+大披针薹草+二色棘豆(Oxytropis bicolor)群丛、III.多花胡枝子+大披针薹草+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verna)群丛、IV.多花胡枝子+大披针薹草+荠苨(Adenophora trachelioides)群丛、V.大披针薹草+白莲蒿(Artemisia stechmanniana)+狗娃花(Aster hispidus)群丛、VI.白莲蒿群丛、VII.大披针薹草+狗娃花+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ifolia)群丛;(4)DCA排序结果表明,火烧迹地恢复初期植物群落结构单一,沿样地和坡位变化较小,仅区分出样地7和其他样地两大类植物群落。(5)火烧迹地恢复初期植物群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但各样地间群落稳定性存在一定差别,其中样地1最大,样地5最小。总之,研究区植物群落处于演替初期,各样地间植物群落稳定性较差,多样性和整体相似性较小,但优势种群相似性较高,植物群落结构仍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研究揭示了太岳山火烧迹地恢复初期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积累了该区域火烧迹地植物群落生态学数据,同时可为该区域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日本落叶松(L. kaempferi)林及太白红杉(L. chinensis)林是华北地区常见的3种落叶松林类型, 其中日本落叶松林为人工林, 华北落叶松林既有天然分布又有人工种植, 太白红杉林则主要是天然林。该研究基于野外调查数据, 对这3种落叶松林的分布、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3种落叶松林的分布受年平均气温的影响较大, 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增加, 落叶松林的天然分布减少而人工种植的分布增加。3种森林中落叶松的林分径级及树高均为右偏分布, 说明3种落叶松林均处于相对稳定的演替阶段。3种落叶松林均拥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且差异显著, 其中太白红杉林的物种丰富度最大(39.3 ± 17.9), 而华北落叶松林的物种丰富度最小(人工林27.2 ± 17.7, 天然林27.5 ± 13.8)。除最大树高与经度的关系不显著以外, 落叶松林的最大胸径和最大树高及物种丰富度均随经纬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此外, 年平均气温对落叶松林的总物种丰富度影响不大, 但是对其群落结构影响显著。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升高, 落叶松林的最大胸径显著降低而最大树高却显著增加。落叶松天然林和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与落叶松林总体的基本一致, 但群落结构的格局不尽相同: 随着经纬度的增加, 落叶松人工林的最大树高增加而天然林的最大树高减小; 落叶松天然林的最大胸径和最大树高分别随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和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小, 而落叶松人工林的最大胸径和最大树高分别随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和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不同落叶松林植被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研究了杜香-落叶松林(LLV)、草类-落叶松林(HLV)、柴桦-落叶松林(BLV)、皆伐-落叶松林(CL)、火烧-落叶松林(LFB)5个样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种群组成、Shannon指数(H)、丰富度(S)、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优势度(D)。从5个样地共分离到细菌24属,优势菌属主要为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微球菌属(Micrococcus);放线菌为链霉菌的6个类群,优势类群主要为白色类群(Albosporus)和黄色类群(Flavus);真菌20属,优势菌属为青霉属(Penicillium)和头孢属(Cephalosporium)。兴安落叶松林不同样地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S)、均匀度指数(J)及优势度指数(D)随样地不同而发生变化,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为LLVHLVLFBCLBLV,放线菌为BLVHLVLLVLFBCL,真菌为CLHLVBLVLFBLLV。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北坡云冷杉林和落叶松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冷杉林是长白山北坡保存最完整的森林植被,而落叶松林是长白山的隐域性森林植被.为了更好地了解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等基本特征,于2010年在长白山北坡自然保护区内分别建立了4 hm2的云冷杉林和落叶松林长期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定位、调查和挂牌.结果表明:云冷杉林样地木本植物有22种,隶属于6科12属;落叶松林样地木本植物有22种,隶属于8科16属.两样地物种组成差异不大,区系组成基本上都属于北温带成分.云冷杉林样地木本植物独立个体数为8640株,包括分支数为9257株;落叶松林样地木本植物独立个体数为3696株,包括分支数为4060株.两样地优势种明显,云冷杉林样地,臭冷杉和长白落叶松处于优势地位,其重要值分别占所有物种的38.7%和23.9%;落叶松林样地,长白落叶松占绝对优势,其重要值占所有物种的61.9%.两样地群落更新良好,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云冷杉林样地,臭冷杉径级结构呈倒"J"型,长白落叶松径级结构呈正态分布;落叶松林样地,长白落叶松胸径≥10 cm个体的径级结构呈正态分布.主要物种空间分布在两个样地中随径级和空间尺度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格局,共有种在不同样地间表现出不同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兴安落叶松林碳平衡和全球变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21
利用CENTURY模型模拟兴安落叶松林的C循环并探讨全球变化对其C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是一个C汇,年净吸收C2.65t.hm^-2,气候变化和大气CO2浓度增加将对北方森林的生长有利,使其净吸收C的能力增强,温度上升2℃时,兴安落叶松林的植物总生物量和生产力均增加,而土壤C含量降低,降水减少20%比降水增加20%时其植物总生物量,生产力和土壤C含量变化的幅度大,说明温度是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针叶树种,天然落叶松倒木上生长有种类繁多的多孔菌,它们能够分解倒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时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碳平衡,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本文针对我国5种主要落叶松树种上的多孔菌种类,综合分析了该类群的物种组成和分布特征,并对不同树种上的多孔菌种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落叶松上共有多孔菌107种,分属11科43属,其中褐腐真菌种类49种,占到总数的45.4%,是中国已报道褐腐真菌种类的50%.91.7%的多孔菌生长在刚开始腐烂的倒木上.兴安落叶松上的多孔菌不论是种类还是数量均比其他4种落叶松多.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以及新疆落叶松和西藏落叶松上的多孔菌种群相似度高,这与其林分的天然分布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苔藓植物是构成山地原生常绿阔叶林结构及景观的重要组分之一,在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维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本研究以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对象,对林冠树干和林下木质残体、林地及岩石表面四类不同生长基质上苔藓植物的物种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运用Kendall一致性指数计算了各生长基质上苔藓植物物种之间的相关联程度,用聚类的方法对不同生长基质上苔藓植物物种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山地森林具有丰富的苔藓植物,共记录141种,分属38科69属,其中林冠树干上分布的苔藓植物的物种数量最多,为94种,林地上最少,仅29种;有27种苔藓植物同时分布在这3种以上的生长基质上。通过对不同类型生长基质之间苔藓植物种间关联程度的分析,发现在微生境的尺度上,随着优势苔藓植物种类间的关联程度的增加,苔藓植物多样性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montane moist forest ecosystems, bryophyte plays key roles in sustaining biodiversity and facilitating many ecological processes.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association of bryophytes on four substrates of CWD (coarse woody debris), canopy, forest floor and rock were investigated in middle mountain moist evergreen broad leaved forest in Ailao Mt., Yunnan. The results showed this region boasted a rich bryophyte flora which yielded 141 species belonging to 38 families and 69 genera, with Meteoriaceae (14 spp.) and Dicranaceae (13 spp.) predominating. 27 species appeared in more than 3 types of substrates. Host trunk had the largest number of species (94 spp.) among all substrate types. It found that there was a trend of bryophyte diversity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of species association among dominant species of bryophyte at the level of microhabita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pecies association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in the natural forest. 相似文献
13.
14.
为探究神木垒不同森林群落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差异,本研究采用典型样地法,以夹金山神木垒的5种主要森林群落:云杉林、丽江云杉林、红杉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森林群落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进行比较,并对林分因子和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冗余分析,确定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林分因子,为当地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内共记录林下植物147种,隶属于61科,108属;云杉林群落林下植物的科属种组成最丰富。(2)各类型群落的H值、H"值、D值、JSW值均为:草本层>灌木层;灌木层多样性最高的群落为云杉林群落,草本层多样性最高的群落为丽江云杉林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阔叶林群落林下植物多样性较差。(3)平均枝下高与林分密度是影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林分因子(P<0.01),平均枝下高与灌木层的D值、H值、H"值呈负相关关系,林分密度与灌木层4个多样性指数均呈正相关关系;平均枝下高是影响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林分因子(P<0.01),平均枝下高与草本层H值、H"值、JSW值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认为,云杉林群落与丽江云杉林群落的林下植物多样性水平较高,平均枝下高与林分密度是影响神木垒不同森林群落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林分因子。 相似文献
15.
横断山区东部四种林型地表甲虫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2001年7月8—14日在横断山区东部选择皆伐后经过管理的人工次生林(MSF)、无人管理的农耕区次生林(USF)、邻近天然的冷杉林(NAF)和杜鹃矮曲林(NRF)4种林型,共设置样地20块,以巴氏罐诱法收集地表甲虫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数据,并以地表甲虫的种类和数量分布为属性做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森林皆伐和管理行为对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共采集地表甲虫标本4292号,步甲科、觅葬甲科和隐翅虫科分别占总数46.8%、13.1%和11.4%,是数量最多的类群;金龟科、象甲科和拟步甲科的数量也各在5%以上,为常见类群。其中,步甲科的个体数量在NRF显著多于其他林型,在USF显著少于其他林型;觅葬甲科在两个天然林显著多于两个次生林;拟步甲科在NRF显著多于其他林型;花萤科在MSF和NAF显著多于USF;叩甲科在USF显著多于MSF和NAF;象甲科在NRF和MSF明显多于USF;叶甲科在NRF明显多于USF。地表甲虫的个体数量从USF、MSF、NAF到NRF逐渐增多,而均匀度指数则逐渐降低;MSF内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分别显著高于USF和NRF。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除了USF与其他林型有明显差异外,其他林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但MSF与天然NAF间相似性较低。以上结果表明,森林砍伐后并种植人工林措施改变了该地区地表甲虫群落的物种分布格局,有助于恢复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初步了解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森林生态系统丛枝菌根真菌(AMF)多样性状况, 调查了5种落叶松林型和火烧迹地土壤中AMF状况。从90份土样中共分离到AMF 4属53种, 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25种(47.17%), 球囊霉属Glomus 23种(43.40%), 此二属为优势属, 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 4种(7.55%), 巨孢囊霉属Gigaspora 1种(1.89%)。杜香落叶松林的优势种为浅窝无梗囊霉A. lacunosa; 草地落叶松林没有优势种, 最常见种为浅窝无梗囊霉A. lacunosa; 柴桦落叶松林的优势种为一种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p. 3和缩球囊霉G. constrictum; 落叶松皆伐林的优势种为刺无梗囊霉A. spinosa; 落叶松渐伐林的优势种为一种球囊霉Glomus sp. 3; 火烧迹地的优势种为刺无梗囊霉A. spinosa。5种林型中以柴桦落叶松林的孢子密度(41.00个/50 g 风干土)、物种丰富度(12.66种/土样)、多样性指数(H = 2.12, D = 0.85)都为最高。孢子密度与有机质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 = 0.956*), 物种丰富度与速效磷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r = -0.899*)。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究林分因子对不同路域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成都路域人工林营造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研究采用典型样地法对成都绕城高速路域现种植的5种不同人工林群落(Ⅰ,加杨纯林;Ⅱ,樟树、加杨混交林;Ⅲ,樟树纯林;Ⅳ,樟树、巨桉混交林;Ⅴ,巨桉纯林)进行全面踏查,调查林分因子及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结果】(1)研究区共记录植物184种,隶属于72科132属。5种不同人工林群落乔-灌-草三层的植物科属种数量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其中樟树纯林记录到的林下物种数最多。(2)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和葎草(Humulus scandens)重要值占比大,分别占据不同人工林群落灌木层与草本层的优势地位。(3)在5种不同人工林群落中,樟树纯林的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D显著高于其他群落(P<0.05);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H′和D大小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群落Ⅲ>Ⅳ>I>I>V,其中樟树纯林的H显著高于樟树、巨桉混交林外其他群落(P<0.05)。(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平均冠幅与灌木层的D和H、草本层的H、H''、D、Jsw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灌木层的H''和Jsw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乔木层平均枝下高与灌木层的H、H''、D、Jsw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乔木层的树种组成、平均枝下高和平均冠幅显著影响路域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选择合适树种并定期修枝管理,将有利于路域人工林良好乔灌草群落结构形成和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维持。
关键词 林分因子;路域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落叶栎林是桂西地区南亚热带的典型次生林,也是该区域落叶阔叶林的重要群系组。该研究采用典型样方法对桂西地区落叶栎林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该区域落叶栎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为桂西地区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研究区落叶栎林群落维管束植物共计269种,隶属80科178属。(2)种子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同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温带过渡性质。(3)聚类分析表明,调查的落叶栎林群落可分为云南波罗栎林、栓皮栎林、白栎林、麻栎林4种林分类型,其中以白栎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且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4)RDA分析显示,落叶栎林群落不同层次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受地形因子的影响,多样性指标与经度、纬度、海拔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其中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主要与经度、纬度呈显著的相关性,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与纬度、海拔相关,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与经度、纬度、海拔之间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黄龙山林区不同培育措施对油松种群数量动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根据对黄龙山林区经过抚育、渐伐和封育措施的3类油松林种群开展样地调查,研究了3种培育措施对油松林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对不同培育措施的油松林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3种油松林种群结构特征基本一致,其幼、老龄级个体数较少,中龄级个体数量较大,总体判断黄龙山油松林种群属于稳定状态.在经历3种不同培育措施的油松林群落中,抚育和渐伐措施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大;封育措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最大.经过抚育和渐伐措施的油松种群属进展型,而经过封育措施的油松种群属稳定型.说明在黄龙山林区,油松林种群未来应该以封育为主,适当的抚育和渐伐措施为辅,以促进群落持续发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