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紫啸鸫的繁殖生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紫啸鸫 (Myiophoneuscaeruleus)为山地溪边生活的鸟类。 1 997~ 1 999年的 5至 9月作者在芦芽山保护区对紫啸鸫的繁殖生态作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自然概况及工作方法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山北端 ,地处宁武、五寨、岢岚三县交界 ,东经 1 1 1°50′~ 1 1 2°5′3 0″,北纬 3 8°3 5′4 0″~ 3 8°4 5′之间。境内森林繁茂 ,灌木丛生 ;总面积 3 2 . 1 8万亩 ,主峰芦芽山海拔 2772m ;年均温 4~ 7°C ,年降水 50 0~ 70 0mm ,无霜期 90~ 1 3 5天。工作过程中 ,我们事先选定三条调查路线 ,(圪洞…  相似文献   

2.
蛇雕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蛇雕(Spilornischeela)属隼形目鹰科猛禽。有关其繁殖行为研究,到目前未见报道。笔者于1997~1998年,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蛇雕东南亚种(Spilornischeelaricketti)的繁殖生态作了初步观察,现将观察情况报道如下。1 自然概况茂兰保护区位于贵州南部的荔波县境内。东经107°10′10″~108°05′40″,北纬25°09′20″~25°20′50″。海拔500~1100m,最高点为肯西山1170m。林区总面积2100hm2。为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3℃,年降雨量1750mm左右,集中于4~10月,年平均相对…  相似文献   

3.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叶附生苔类 ,共 3科 7属 7种 ,它们分布在 30°5′32″N,110°33′10″E,海拔10 0 0~ 110 0 m之间的河谷常绿阔叶林内。最常见的种为叶生针鳞苔 Rhaphidolejeunea foliicola和尖叶薄鳞苔L eptolejeunea elliptica。这是叶附生苔类在湖北省的首次发现 ,也是目前我国叶附生苔类分布最北的记录。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保存完好的常绿阔叶林为它提供了良好的生境  相似文献   

4.
历山保护区山斑鸠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青霞  薛红忠 《四川动物》2000,19(4):239-240
1997~ 1 999年的 4~ 9月 ,在山西省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山斑鸠 (Streptopeliaorientalis)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 ,报道如下。1 工作区概况及方法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条山东段 ,地处翼城、沁水、阳城、垣曲 4县交界 ,东经 1 1 1°51′~ 1 1 2°3 6′ ,北纬 3 5°1 6′~ 3 5°2 7′ ,总面积 2 4 80 0ha ,主峰历山海拔 2 3 2 1m。本区系石质山地 ,为南缓北陡的单面山。森林繁茂 ,灌木丛生 ,水源充沛。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年均温 8~ 1 0℃ ,无霜期 1 80~ 2 0 …  相似文献   

5.
黄河上游玛曲县生态环境问题与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1 自然地理条件概况玛曲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 ,10 0°4 5′4 5″~ 10 2°2 9′0 0″E ,33°0 6′30″~ 34°30′15″N ,土地总面积 1 0 19× 10 4 km2 ,是黄河上游以藏民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阿尼玛卿山、西倾山两大山系主脉形成的西部高山区、中南部阿尼玛卿山东南端和西倾山前山地带丘陵区及黄河沿岸河流阶地构成地形地貌格局[12 ] ,大部分区域海拔 35 0 0~ 380 0m。玛曲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 1.1℃~2 .7℃ ,年平均降水量 5 0 1.6~ 6 15 .5mm ,主要集中于 5~ 9月 ,年蒸发量 10 0 0~ 15 0 0mm[5] 。年平均风速 2…  相似文献   

6.
攀枝花苏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1年,四川省林科所和飞播林场进行植被考查时,发现大片自然苏铁林,地理座标是东经101°33′30″~101°35′38″,北纬26°36′58″~26°38′33″。分布总面积约300多公顷,约12万株,集中在攀枝花市巴关河民政、平江一带,海拔1100~1500m的石灰岩山地、稀树草丛地带,定名为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  相似文献   

7.
历山保护区位于山西省南部 ,地处运城、晋城、临汾三个地市的垣曲、阳城、沁水、翼城四县交界处 ,地理坐标为东经 1 1 1°51′1 0″~ 1 1 2°5′3 5″,北纬3 5°1 6′3 0″~ 3 5°2 7′2 0″ ,总面积 2 4 2 0 0hm2 。本区系中低山石质山地 ,系燕山褶皱而成 ,喜马拉雅山运动中有强烈的上升和断裂发生 ,本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复杂的地理环境 ,丰富的光热资源 ,造就了种类繁多的爬行动物。搞清本区的爬行动物资源 ,可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珍稀物种的保护和地方志的编撰提供基础资料。关于该区的爬行类 ,山西大学殷源洪、蒋位金…  相似文献   

8.
王青锋  王玉国  潘明清   《广西植物》2000,20(1):27-31
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宜章县境内 (2 4°52′0 0″~ 2 5°0 3′12″N,112°4 3′19″~ 113°0 0′10″E) ,属南岭支脉。作者对该地区水生维管束植物及其生境进行了考察 ,采集到水生沼生维管束植物30科 4 7属 6 7种 ,其中 30种为莽山地区新记录。在比较沼泽和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结构特点的基础上 ,讨论了沼泽作为水生植物重要生境的意义 ,建议对作为珍稀濒危水生植物重要产地的长江以南山地沼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广东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鹅凰嶂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阳春市境内 (1 1 1°2 1′2 9″~ 1 1 1°3 6′0 3″E ,2 1°5 0′3 6″~ 2 1°5 8′40″N) ,为北热带地区。计有维管植物 2 1 0科 75 4属 1 5 80种 (包括亚种与变型 ) ,其中种子植物有 1 72科 681属 1 44 8种。研究分析和讨论了本区主要植被类型、种子植物区系及珍稀濒危植物 ,其种子植物区系特征是 :种类组成比较丰富 ,地理成分复杂 ,联系广泛 ,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 ,是典型的热带北缘区系性质 ;植被类型以山地雨林为主 ;区系起源古老 ,原始类群丰富 ;特有性比较高 ,珍稀濒危植物明显。建议对一些濒危物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鹰咀界自然保护区位于沅水上游 ,是湘西南保存较好的一片天然次生林。它的存在对研究该区域天然林的培育、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也为森林类型涵水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场地。为了摸清该保护区次生林的自然特性 ,为保护和研究积累技术资料 ,我们利用保护区自然科学资助基金对其林地土壤特性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将其结果报道如下。1 保护区自然概况鹰咀界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会同县东南部雪峰山山脉的西支南段。地理位置为北纬 2 6°46′~ 2 6°5 9′ ,东经 1 0 9°5 1′~ 1 0 9°5 8′。海拔最高 938m ,最低 2 4 6m ,一般在 3…  相似文献   

11.
辽西低山丘陵区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定量确定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 引  言恢复和重建辽宁省西部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一直是科研、管理和生产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 ,很多学者从立地类型划分、树种抗旱性、混交树种的选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4 ,6,8,9,11] ,而从生态系统演替的角度出发却研究得不够 ,本研究旨在尝试引入数量分类方法 ,用生境退化程度来定量地刻划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 ,以期对本区无林地植被恢复以及现有油松纯林的经营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地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2 1 自然概况辽宁省西部地区位于 118°5 0′2 0″~ 12 0°15′E ,40°2 4′2 5″~42°34′2 0″N ;地貌特点是山…  相似文献   

12.
四川海子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和稻城县境内,东经99°33′00″~100°31′48″, 北纬29°06′36″~30°06′00″,保护区总面积459 161 hm2,区内海拔3 160~6 204 m.主要以山原和丘状高原地形为主.属寒温带,海拔高,属高原气候,年均气温3.0 ℃,年均降水量600~750 mm,雨季为6~8月.全年日照时数为2 637.7 h.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和热量下降,降水量增加.在四川植被区划中属川西山原植被地区、沙鲁里山北部植被小区.保护区植被大致可分为以下7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20 0 2年1 0月湖南省桂东县四都乡角塘村的陈建东等8位村民在开发天然溶洞做旅游景点时,无意中发现了动物化石,为了防止遗失,他们将1 0 0多块化石从洞中凿下,收藏于家中。我们获知这一消息后,于2 0 0 3年8月在县旅游局领导的陪同下赶赴角塘村。桂东县位于湖南省的东南角,该县的四都乡角塘村距县城3 3 .7km (直线距离1 8.6km)。发现化石的溶洞位于北纬2 6°0 1′1 7″,东经1 1 3°46′0 2″,洞口海拔91 9m ,处于一片溶蚀洼地的尽头,洼地四周为1 50~1 60m高的山丘,洼地底部为稻田。溶洞的洞口高8m ,宽4m ,坐东南朝西北。洞顶具有许多不规则的…  相似文献   

14.
四川梅花鹿的分布、数量及栖息环境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992年 7月至 1 999年 8月野外调查发现 ,四川梅花鹿现残存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山地、岷山山系北段 3块相互完全隔离的区域。铁布分布区 (E1 0 2°46′~ 1 0 3°1 4′、 N33°58′~ 34°1 6′)属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和占哇乡、降扎乡 ,甘肃省迭部县益哇乡、电尕乡 ,面积 860 km2 ,有鹿 630~ 650只 ;巴西分布区 (E1 0 3°0 8′~ 1 0 3°35′、 N33°33′~ 33°46′)属若尔盖县巴西乡、求吉乡、阿西茸乡、包座乡和九寨沟县的大录乡 ,面积 60 3km2 ,有鹿 1 30~ 1 50只 ;白河分布区 (E1 0 3°59′~ 1 0 4°1 0′、N33°0 5′~ 33°2 0′)属四川省九寨沟县白河自然保护区和农康乡、白河乡、罗依乡、马家乡 ,面积 390 km2 ,有鹿 30~ 45只。高原与高山峡谷的过渡地貌、山地温带气候、森林与灌丛草甸相互镶合的植被 ,加之地域偏僻、人烟稀少 ,当地藏族群众视其为神鹿 ,使上述 3个区域成为四川梅花鹿最后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15.
长尾雀 (Vragussibiricus)在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为留鸟。其繁殖习性国内报道尚少。 1 998~ 2 0 0 0年 4~ 8月 ,我们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该鸟的繁殖习性作了观察。现记述如下。1 观察点的自然概况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在山西省吕梁山脉中段 ,东经1 1 1°2 2′~ 33′和北纬 37°4 5′~ 5 5′之间 ;海拔 1 6 0 0~2 831m ;高层乔木以华北落叶松 (Larix principis -rupprechtii)、云杉 (Piceaspp .)为主 ;灌木以沙棘(Hippophaerhamaicles)、刺梨 (Ribesnure…  相似文献   

16.
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发现藏酋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8月下旬至2013年12月上旬,在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首先通过走访询问确定预调查区域,然后采用“V”型路线法进行调查。发现保护区内茶园附近山体中部陡峭悬崖区域向阳侧的落叶阔叶林带(107°38′~107°39′E, 32°62′N, 海拔: 1 424 m~1 589 m)至少有1群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分布,共有个体约35只,并按年龄结构组成初步预测该群体处于增长中。  相似文献   

17.
我的家乡宁陕县 (38°7′11″~ 33°5 0′38″N,10 8°2′2 5″~ 10 8°5 6′4 8″E)地处亚热带和北温带过渡地带的秦岭南麓 ,总面积 36780 0 hm2。本县气候适宜 ,雨量充沛 ,山大林深 ,森林资源极为丰富 ,特别是林特资源在全省名列前茅。据林业部门统计 ,全县林用地 331 768.5 hm2 ,森林覆盖率 71.9%,若将灌木林包括在内 ,林木覆盖率达 78.3%,大大超过了全国森林覆盖率(12 .5 %)和全省森林覆盖率 (2 2 .3%)。上世纪 5 0~ 60年代 ,全县人均占有林地 2 .15 hm2 ,占有蓄积量 (含国有林 ) 4 2 3.9m3,是全国人均 9.3m3的 4 5倍 !本县各林种蓄…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区常绿阔叶林的特征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洞庭湖区常绿阔叶林的生境及自然条件洞庭湖区居荆江南岸,地理位置在北纬28°39′20″至30°14′18″,东经111°42′44″至113°39′45″之间。环湖和湖间丘陵5,044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6.86%,其间保存有天然次生林106万亩。环湖和湖间丘陵多属低丘波状台地,除个别低山外,海拔多在350米以下。基岩由浅变质岩、砂页岩、石英砂岩、局部花岗岩体和厚层的第四纪红壤所组成。林地有机质含量一般在2—3%,全氮含量0.075—0.15%,速效氮、磷、钾含量为60  相似文献   

19.
云南老君山鼠类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0年6月至8月,我们对云南老君山的鼠类进行了垂直分布的调查研究。现介绍如下。 自然概况 老君山位于云南省的剑川、丽江和兰坪三县交界处;北纬26°30′—26°52′,东经99°42′—100°26′。属于著名的横断山脉的云岭山系中的大山之一。最高峰海拔4,247m.,山麓(金坪)海拔2,500m.。山势南北走向,北高南低,有纵横交错的高山、山间峡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两栖动物新纪录--棕点湍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 0 2年 8月 ,笔者在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东坪乡威宁村进行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时 ,采集到 6号蛙类标本 ,经鉴定为蛙科湍蛙属棕点湍蛙 (Amolopsloloen sis) ,是云南省两栖动物新纪录 ,标本现保存于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脊椎动物标本室。采集地巧家县东坪乡威宁村地理位置为 1 0 3°0 5′1 0″E ,2 7°1 8′45″N ,海拔 2 2 0 0m左右。生活于灌丛茂密、山溪湍流地带。成蛙白昼多隐蔽在溪流边石下或洞内 ;黄昏时多蹲在水中或岸边石上 ,受惊扰后立即跃入溪水中。省外目前仅分布于四川的部分县市。表 1 棕点湍蛙的量度       (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