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农业协作联合会(JA全农)的饲料畜产中央研究所的青柳敬人等利用核移植技术一卵产三头犊牛(双子×1,单子×1)获得成功。目前核移植的生存犊牛都是1卵产一头犊牛。从受精卵中得到三头存活犊牛在日本还是首例。除此之外,农林水产省家畜改良中心也预计今年11月中旬一卵生产五头犊牛克隆(双胞胎×2,单胞胎×1)。估计明年4月在枥本县酪农试验场诞生克隆牛。在日本克隆牛相继诞生。在这三年以美国、欧洲为中心确立克隆牛的生产技术。去年底报告了1卵产11头的克隆牛。加拿大Alta Genetics公司得到第Ⅲ代克隆牛、第Ⅳ代胚盘泡。  相似文献   

2.
据1月23日东京报道,第一头第二代克隆牛在日本鹿儿岛县大隅町的肉牛改良研究所顺利诞生,这是世界首例大型哺乳类动物的二次克隆成功.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通报》2004,39(9):25-25
,中国农业大学和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日前签署协议,中国第1个体细胞克隆牛胚胎移植中心在唐山正式成立。据了解,早在2001年,中国农业大学就和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建立了生物技术实验基地。第2年4月,中国第1头地方优质奶牛在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诞生。此后,在这个开发区又陆续培育出5头体细胞克隆优质奶牛。今年又培育出具有世界最新药物蛋白基因的两头克隆奶牛。目前,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克隆牛成活率处于我国领先水平。此次成立的我国第1个体细胞克隆牛胚胎移植中心将成为华北地区克隆奶牛繁育基地和生物工程服务中心。摘自《科学时报》…  相似文献   

4.
生态学研究热点克隆植物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人们都认为,除水螅和珊瑚等少数低等动物外,绝大多数动物的体细胞成熟后便失去了其全能性,因而在自然条件下,这些动物是不能自行克隆的。但自从1997年,英国科学家用绵羊的体细胞成功克隆绵羊“多利”以来,特别是此后又有不少科学家成功地对其它动物进行了克隆的事实,充分表明了人类在诱导、控制生物繁殖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意义十分重大。动物的克隆是运用人工克隆技术而控制实现的个体的繁殖,因而克隆动物在严格意义上讲应当是动物的克隆。而这里所说的克隆植物却与上述截然不同。克隆植物是指在自然生境条件下,能通过营…  相似文献   

5.
近日,广西水牛研究所利用克隆胚胎冷冻技术,使一头杂交母水牛顺利产下一头冷冻胚胎移植的体细胞克隆雌性水牛犊。冷冻胚胎克隆水牛犊在世界尚属首例,这是继1月1日广西水牛研究所利用国外优质种牛和本地水牛成功克隆出世界首例亚种问水牛之后的又一重大研究成果。该项目为农业部“948”项目。  相似文献   

6.
iotechnologyNews1999年19卷13期第3页报道:全世界培育了将近100头克隆牛。但是,日本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其中有40%以上的胎牛在出生前后死亡。例如,法国的一头从成熟细胞DNA克隆出的犊牛在出生后第51天死于急性贫血。法国del...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通报》2004,39(4):50-50
山东银香伟业集团董事长王银香介绍说,2002年1、2月间在山东曹县五里墩降生的5头克隆牛已经全部怀孕,预产期为4月中上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大元教授说:“如果这一实验成功,将进一步证明克隆牛具有正常的生育繁殖能力。”此前,世界上第1头克隆羊“多莉”曾成功繁育过后代。2001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山东省曹县五里墩进行“家畜体细胞无性繁殖(克隆)”科学研究。2002年初,先后有14头体细胞克隆牛降生,成为中国第1批自主培育的本土克隆牛,并有5头顺利存活。摘自《科学时报》2004年3月26日国内首批克隆牛即将生产…  相似文献   

8.
体细胞克隆技术是将已分化的体细胞移到去核的成熟卵母细胞中,通过体外激活和培养,再移植入受体母畜子宫内,繁殖出具有相同基因型后代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可以大幅提升繁殖效率,并提供高质、充足和营养丰富的动物食品。近年来,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相继宣布体细胞克隆动物食品可以上市。然而,目前体细胞克隆效率相当低下,即使是出生的克隆动物也往往伴随发育畸形或高死亡率等现象,在对克隆动物发育异常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宣布克隆动物产品上市是否为时过早?以下综述了克隆牛肉、奶及其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9.
今天,人们对克隆动物有很多争论,其中之一是,克隆动物没有自然孕育的动物优秀,会因健康和疾病而早逝,这在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身上得到了体现。尽管这样,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还是在研究和生产各种不同的克隆动物。2003年美国研究人员相继克隆出了3头骡子。爱达荷宝石是世界上第一匹克隆骡子,犹他先锋是第二匹克隆骡子,爱达荷明星是第三匹克隆骡子。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报道 ,在克隆羊、克隆牛、克隆猫、克隆兔、克隆鼠与克隆猪诞生后 ,克隆家族近日又迎来了一类新的种群——克隆骡。这头名为“爱达荷宝石”的雄性克隆骡是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科学家于 5月 5日培育成功的 ,它的问世将为从基因角度无法繁殖后代的杂种动物繁衍后代提供一条新的途径首例克隆骡在美国问世  相似文献   

11.
全国农业协同组合(JA全农)4月17日宣布,日本首例1卵产4头犊牛获得成功。这4头犊牛中克隆2头、亚克隆(2次反复核移植的)2头。预计今秋还有2组能生产含亚克隆(经过8次反复核移植的)牛的5头犊牛。使用核移植技术的克隆牛生产技术正稳步地进入实用化。  相似文献   

12.
动物克隆的机理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动物克隆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综述了在动物克隆时,供体核的基因组再程序化的可能作用机制,对动物克隆尤其是喷乳动物克隆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已有多种细胞被采用并得到了克隆后代.但动物克隆效率仍然很低,供体细胞的选择是动物克隆中的重要步骤.供体细胞的细胞周期、细胞类型、细胞来源和分化程度等方面都可能影响动物克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GT1-7细胞中KISS1和GnRH基因启动子范围内的甲基化状态,并用金标准的亚硫酸氢盐修饰后的克隆测序作为对照,比较二代测序与金标准克隆测序在研究DNA甲基化检测中的差别。方法:提取GT1-7细胞基因组DNA并进行亚硫酸氢盐处理。进行巢式PCR,将PCR产物进行二代测序。同时采用金标准的亚硫酸氢盐修饰后克隆测序的方法作为对照,对相同批次的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PCR产物二代测序结果表明KISS1和GnRH两个基因的27个CpG甲基化位点信息完整,结果准确。挑取10个克隆进行一代测序结果表明序列无丢失,KISS1和GnRH两个基因的27个CpG甲基化位点信息完整。结论:利用高通量的二代测序技术能够有效的对DNA甲基化的PCR产物进行检测,二代测序和克隆测序都是研究DNA甲基化的有效方法,但前者与克隆测序相比每一个读取序列(reads)都相当于一个单克隆,且二代测序每个区段得到成百上千个reads,因此二代测序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5.
《生命科学》2006,18(4):396-396
据科学技术部网2006年7月25日报道,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我国生物反应器技术取得突破进展。 (1)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克隆水牛。广西大学经过3年的刻苦攻关,首次在国际上成功克隆了水牛,这是一个全新物种的克隆成功,对水牛的高效繁殖和转基因产业化有巨大的影响,研究结果有望在Nature发表相关论文。试验一共移植受体母牛18头,妊娠2头,于2004年11月19日经剖腹产获得1头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雌性水牛,另一头于2005年3月产犊。  相似文献   

16.
后生遗传修饰及其对动物克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不断有新的哺乳动物和两栖类动物被成功克隆,但这并不能掩盖克隆效率过低和克隆动物异常的现实,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对克隆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高度分化的体细胞核在去核的卵质中去分化和再程序化不完全是导致动物克隆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去分化和再程序化不完全主要是由于基因组去甲基化不充分和过早再甲基化引起克隆胚中甲基化水平比正常胚中偏高所至,这可引起一些重要基因的异常表达,尤其是印记基因。这些机制的研究对提高克隆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体细胞核移植(体细胞克隆)技术在动物生产、医药工业、治疗性克隆以及对珍稀濒危动物的拯救有重要意义,然而克隆效率低下以及克隆动物发育异常,严重制约了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体细胞核克隆中,供体核来自高度分化了的体细胞,发生在核移植后几小时内供体核的重编程,决定了克隆胚胎的发育能力.印记基因是由等位基因表观遗传修饰的不对称导致的基因表达具有亲本选择性,而DNA甲基化是调控印记的一个主要方式.印记基因Mash2在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探求核移植过程中Mash2基因DNA 甲基化的表观重编程是否充分,利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对出生48 h内死亡的体细胞核移植牛和正常对照牛肺脏中Mash2基因的DNA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尽管位于Mash2基因启动子和第一个外显子处的CpG岛在正常牛和克隆牛中甲基化水平都不高(20.04%,5.55%),但克隆组的甲基化水平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 0.05).甲基化模式正常组中9N3有5种不同的形式,9N4仅1种;而克隆组9C3和9C5也分别是1种.推测Mash2基因的异常DNA甲基化很可能是导致克隆牛肺脏发育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动物克隆核再程序化有关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动物克隆技术发展迅速,不断有新的克隆动物面世。面对克隆效率、克隆动物存活率低的客观事实,人们对克隆有关机制做了很多探讨。在移植核的再程序化过程中,某些胞浆因子如核质原等在解除已分化细胞核染色质的抑制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同时移植核发生印记基因及非印记基因的去甲基化和重新甲基化的现象,这种染色质抑制作用的解除及基因的甲基化现象与移植核的去分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其具体机制还不清楚。核移植技术中,供核与受体胞质的协调和核再程序化的关系得到大量研究,目前普遍认为为了使核再程序化进行得更完全,MⅡ期卵母细胞质是适宜的受体,而处于G0期或G1期的体细胞核是合适的核供体。  相似文献   

19.
克隆并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晚期基因l1,以期为研制防治宫颈癌的DNA疫苗奠定基础。本实验采用PCR方法从质粒p16L1BN1中获得HPV16l1基因片段,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克隆至含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中,核酸序列鉴定HPV16l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再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7721人肝癌细胞。转化阳性细胞经SDS-PAGE显示在分子量大约为55kDa的位置出现一条特异性条带,与HPV16L1分子量大小相符。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能与HPV16L1单克隆抗体特异结合。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PV16L1构建成功并能在真核细胞7721中有效表达,为下一步进行动物DNA免疫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克隆并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晚期基因l1,以期为研制防治宫颈癌的DNA疫苗奠定基础.本实验采用PCR方法从质粒p16L1BN1中获得HPV16l1基因片段,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克隆至含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中,核酸序列鉴定HPV16l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再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7721人肝癌细胞.转化阳性细胞经SDS-PAGE显示在分子量大约为55kDa的位置出现一条特异性条带,与HPV16L1分子量大小相符.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能与HPV16L1单克隆抗体特异结合.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PV16L1构建成功并能在真核细胞7721中有效表达,为下一步进行动物DNA免疫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