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磁学》2010,(2):I0004-I0004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臭虫必须与一种寄生细菌共生,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这项成果将帮助人们防治臭虫。  相似文献   

2.
《昆虫知识》2010,(1):4-4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臭虫必须与一种寄生细菌共生,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这项成果将帮助人们防治臭虫。  相似文献   

3.
《生物磁学》2010,(15):J0001-J0001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臭虫必须与一种寄生细菌共生。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这项成果将帮助人们防治臭虫。  相似文献   

4.
最早的动物──动物寄生生活化石纪录中真正寄生生活的实质很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乔治·O·波依那尔、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E.M.派克和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G·W·克兰茨,在总数81个标本中观察到四个螨寄生于咬蠓的例子。这些标本采自加拿大艾伯特距今...  相似文献   

5.
寄生蜂寄主选择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61,自引:2,他引:59  
侯照远  严福顺 《昆虫学报》1997,40(1):94-107
寄生蜂是膜翅目昆虫中的重要类群,在自然界种类多,数量大。据文献报道全世界膜翅目昆虫大约有10万种”’,其中许多种类与农林害虫长期保持一定的制约关系,在害虫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加,利用天敌昆虫来防治害虫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优越性。但是,直到近20年来,寄生蜂的寄生行为才受到重视,并给予了广泛的、深入的研究”-‘’严格地讲,寄生蜂应该称为拟寄生蜂,它与通常所说的寄生昆虫像虱子、臭虫等有明显不同,主要区别在于:1.寄生仅仅发生在未成熟阶段,而成虫阶段营自由生活;2.寄…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常见的《植物生物学》教材中,介绍苔藓植物的生活史时,基本上都是如此描述:“苔藓植物的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配子体上”(周云龙2004;叶庆华等2002)。我们根据“寄生”的概念以及寄生现象中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认为在苔藓植物的世代交替中采用寄生的说法似乎不妥。  相似文献   

7.
骨胳与伤病     
不知是什么原因,许多人都认为,古代人要比现代人健壮。有不少原始人类的生活复原图,都有意无意地反映出这种想法。现代人患有许多种疾病,其中不少是所谓的“文明病”,认为这是现代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恶果。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与除四害有关的媒介昆虫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所谓与除四害有关的媒介昆虫,主要是指蚊、蝇、臭虫(现在把蟑螂也包括在内)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昆虫。早在五十年代,我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强有力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清除了许多垃圾“山”,填平了无数条“龙须沟”,全国出现过象广东省电白县水东镇、江苏省常熟县浒浦镇那样的除四害先进单位。一些大、中城市也曾因基本上达到无蝇而得到国内外人民的高度赞誉。可惜的是,十年动乱使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被撒销、人员被解散,科研工作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因此,不少地方蚊、蝇等卫生害虫密度回升,虫媒传染病有所抬头。  相似文献   

9.
<正> 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 Linnaeus在我国除广东南部(为热带臭虫Cimex hemiptera)外,其它各省一般都有分布。因其唾液含有抗凝素,对人的皮肤有刺激作用,引起奇痒、红肿,不仅影响人们的休息、睡眠,还能传播某些疾病如,回归热、鼠疫等。笔者为了给科研工作提  相似文献   

10.
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 L.是一种重要的卫生害虫,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目前有关该虫的防治措施主要以喷洒化学杀虫剂为主,而杀虫剂的使用不当极易导致该虫抗药性的产生或进一步加重,还将对人身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探索高效、安全的防治方法成为当前温带臭虫防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行为观察法评估了高分子聚合物-聚四氟乙烯对温带臭虫垂直和水平爬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四氟乙烯涂层宽度的增加,温带臭虫的垂直攀爬能力逐渐降低,当涂层宽度为6 cm时可100%阻隔温带臭虫垂直攀爬,且涂层的持效期可达112 d以上。而聚四氟乙烯涂层无法阻止温带臭虫的水平扩散。研究结果可为温带臭虫的高效、安全物理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近20多年,臭虫(Cimex spp.)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常见的卫生害虫,其防治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但很多种群发现击倒抗性(Knockdown resistance gene, kdr)基因突变的存在以及抗药性。监测kdr的发生频率以及不同种群对农药的抗性对臭虫有效防治很重要,但我国对臭虫种群的抗药性报道很少。本试验采用点滴法测定了1个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野外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呋虫胺、吡虫啉、噻虫嗪和高效氯氰菊酯等5种药剂的毒性及抗性水平,使用区分剂量快速鉴定抗性方法对2个温带臭虫和2个热带臭虫Cimex hemipterus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水平进行了检测,此外用PCR方法检测8个臭虫地理种群(1个温带臭虫实验室种群,1个温带臭虫野外种群和6个热带臭虫野外种群)174个个体的kdr突变频率。点滴法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温带臭虫的毒性是吡虫啉和呋虫胺>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测试的野外温带臭虫种群仅对噻虫嗪无明显抗性。热带臭虫2个野外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均远高于温带臭虫。在温带臭虫的实验室种群中未检测到突变,在野外种群中检测到了V419L和L925I突变,可分为2种基因型类型(A:无突变位点;B:同时有L925I和V419L),而在热带臭虫的6个种群检测到M918I和L1014F突变,只有1种基因型类型,即M918I和L1014F双位点突变。温带臭虫1个野外种群及热带臭虫6个野外种群kdr突变的存在与臭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敏感密切关联。基于kd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推测我国臭虫种群广泛存在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寄生性昆虫避免过寄生的现象及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寄生性昆虫的过寄生现象(superparasitism)是指在一奇主上产下的子代个数超过了能在该寄主上健康发育的个数,从而导致一部分或全部寄生昆虫发育不良、或不能发育而死亡。约在一个世纪前,昆虫学工作者就观察到了许多寄生性昆虫具有辩别寄主是否被寄生过、从而避免过寄生的能力(Howard,1897)。由于寄生性昆虫的这种行为对于寄生——寄生性昆虫相互关系的研究、寄生性昆虫的利用和昆虫信息素(phero-mone)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不少人在这方面做  相似文献   

13.
王磊  王常禄  许益镌  曾玲 《昆虫学报》2016,(9):1021-1032
由于DDT等现代杀虫剂的问世,臭虫在20世纪40-50年代以后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销声匿迹,但近10多年来臭虫在部分国家和地区重新出现.本文对其再猖獗原因、生物学和行为、饲养、抗药性、监测与防治策略进行了综述,旨在引起国人的重视,对今后臭虫的监测和防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近15年有关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L.和热带臭虫C.hemipterus(F.)的研究文献.臭虫再猖獗被认为是因为它对目前使用的杀虫剂例如拟除虫菊酯类等产生抗性以及频繁的地区及国际交往等因素造成的.简单、经济和大规模臭虫种群饲养方法——人工膜饲喂法的研发为我们开展臭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控制和根除臭虫目前仍较困难,采用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策略,包括臭虫知识宣传、主动监测、非化学防治方法(例如:经常洗涤床上用品、蒸汽熏蒸、热处理、使用床垫罩、在家具腿下放置臭虫拦截装置)、有选择使用杀虫剂以及定期监测及反复防治等措施,可达到很好的防控效果.在我国部分地区,臭虫发生也呈上升趋势,工人宿舍和火车车厢是常见的臭虫为害环境.有必要对我国臭虫发生现状及其抗药性进行调查与监测.还应借鉴国际先进技术,研制出我国适用的、有效的监测工具和防治方法,并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标准.同时积极开展臭虫科普宣传,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防止臭虫再猖獗和扩散.  相似文献   

14.
有些资料、书籍中记载,查水稻三化螟卵孵化率时主张将着卵水稻叶片背面有小孔的作为寄生卵,不计算孵化数。 可是根据本人观察认为,三化螟卵的水稻叶背面有小孔,应该计算为孵化数。因为三化螟卵孵化后,一般约有70%以上的蚁螟是从水稻叶背咬小孔爬出的,其中包括有一些卵块并不是全部卵粒都被寄生蜂寄生的,这些寄生卵往往出现蚁螟、寄生蜂也在同一孔内  相似文献   

15.
蛇的秘密     
一、蛇可怕吗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蛇,特别是毒蛇,是十分可怕的,不少人见蛇生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但是,鲁迅先生却说:“人真是可怕的,不管怎样毒的蛇,都能够把它捉到,囚在铁笼里,供人治病和满足腹之欲。”的确,人是万物的主宰者,蛇就得俯首就擒,“乖乖”地为人民服务,至于那些怕蛇的人,只是由于对蛇还不了解的缘故。自古以来,蛇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谜”吧。二、蛇的祖先蛇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十分悠久,它比人类的资格要老得多。翻开蛇类家谱,它们的老祖宗就是具有“四脚蛇”之称的古代蜥蜴。蛇的进化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三迭纪。当时的原始蜥蜴生活在草木茂盛的地穴,它们为寻找食物昼夜穿棱在林木地穴中。较大的躯体,靠四足爬行不利于疾走,反成为累赘,若没有四肢,更利于快速穿行。  相似文献   

16.
(一)作者在1950—1951年,曾收集中国81个地区的臭虫标本,作一系统的调查研究,这81个地区包括23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二)在81个地区所采集到的标本,有55个地区只有温带臭虫,44个地区只有热带臭虫,其余15个地区两种臭虫均有发生。 (三)气温是影响臭虫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热带臭虫的分布,北至福建的建阳,广东的乐昌,湖南的衡阳,贵州的遵义,四川的成都(李、孟1951),西康的雅安,这些地区的冬季气温大都在4°—8℃。在这些北分布地区以北的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大多不适于它的生长,温带臭虫的抗寒力较强,在华北、东北、西北均有发生,它的分布南至福建的厦门,广东的曲江、广西的桂林、贵州的平塘(李、孟1951)、云南的蒙自,这些地区夏季气温均在30℃以下,仍可适于它的生长。 (四)地理上的经度与臭虫的分布并无关系,但纬度与臭虫的分布有关,热带臭虫的分布北至北纬30°41″(成都),它的发生地带以热带为主,在亚热带亦可生长,温带臭虫的分布南至北纬23°25′(蒙自),它的发生地带以亚热带及温带为主但传入部分的热带地区,亦可生长。 (五)地势过高可以影响热带臭虫的发生,在昆明、大理、昭通、丽江等地,拔海高度均在1922米以上,热带臭虫并无发生,但对温带臭虫并不影响。 (六)气压与地势的高低有关,昆明、大理,昭通、丽  相似文献   

17.
前沿     
科学趣闻“大块头”更容易被蚊子咬?近日,美国昆虫学家乔纳森·戴伊研究发现,蚊子最爱咬那些释放更多二氧化碳的人。雌性激素雌二醇很吸引蚊子,女性体内的雌二醇含量高于男人,但女人并不一定更容易被蚊子咬,因为男人一般体形较大,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更多。  相似文献   

18.
沙平 《化石》2001,(2):39-40
云南省的植被类型、植物种类、植物遗留种和特有种均为全国之首 ,故有“植物王国”之称。在这个植物王国里 ,生长着不少极为珍贵和罕见的奇树异木。勐海茶树王茶是我国人民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饮料 ,现代的茶叶都是从古代的野生茶树经过人工培育而成的 ,而云南正是我国茶树最早的故乡 ,至今在云南的不少产茶区 ,仍存活着许多古老的野生大叶茶树 ,它们都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茶树王”。在众多的茶树王中 ,最高大最长寿的茶树王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境内巴达区大黑山的森林中 ,四棵巨大的茶树依傍着生长在一起 ,其中最古老的一棵树身高34米 ,树…  相似文献   

19.
对寄生蜂 Opius concolor的学习行为在寄主识别中的作用进行了室内观察。在养虫笼中的寄生蜂与寄主的数量比高时(1∶0.9),无论“有寄生经验”的还是“无寄生经验”的寄生蜂的过寄生(在同一寄主中产≥2粒卵)的数量均高于寄生蜂在寄生蜂与寄主的数量比低的两种情况(1∶5,1∶10)。“有寄生经验”与“无寄生经验”寄生峰在寄生蜂与寄主的数量比高时(1∶0.9),其卵在寄主中的分布均不符合泊松分布。而在寄生蜂与寄主的数量比低时(1∶10),寄生蜂的卵在寄主中的分布均符合泊松分布。寄生蜂在寄生蜂与寄主的数量比居中时(1∶5),“有寄生经验”寄生蜂产的卵不符合油松分布,“无寄生经验”寄生蜂产的卵符合泊松分布。“自我过寄生”试验表明,“有寄生经验”与“无寄生经验”寄生蜂均有“自我过寄生”现象。  相似文献   

20.
韩芳 《生命世界》2007,(4):20-21
失眠者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常常感觉痛苦不堪,积极求治,然而,与此类“睡不着”的患者相反,不少人老“睡不醒”,不分时间,地点酣然入睡,对工作及生活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危及他人及自身的人身安全,却很人引起关注。其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