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物新课程突出科学素养的培养,将科学探究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这是因为探究性学习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构建,有利于科学技能的培养,有利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由此新课程赋予教师开发课程的机会和权利.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把生物学教学变成学生“探究的乐土”,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做,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去研究,亲身经历研究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学”科学、“做”科学、“悟”科学。  相似文献   

2.
苏明学 《生物学通报》2010,45(12):22-24
生态系统的存在与发展主要取决于能量持续不断的流动和物质周而复始的循环。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生物生产、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基本功能。其中,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相似文献   

3.
“人的生殖”不仅是7年级(下)生物第1章的一个重点,也是7年级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上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一课。上好这一课,无疑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正确爱情观、人生观的形成,以及良好社会道德感、责任感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精心设计教学。以父母生育、养育我;我敬爱、报答父母为主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喧染气氛的作用。前后呼应.把人体生殖知识的教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以问题情景→引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  相似文献   

5.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输送血液的泵。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这节课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如何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里使学生对心脏有充分的认识,需要教师认真作好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有丝分裂”是教学的重点之一。“有丝分裂”发生于微观世界,染色体变化复杂,相关概念多,过去由于受侧重传授知识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的局限,学生对细胞有丝分裂的理解容易停留在静态的分割层面,难于在脑海中形成分裂过程本身具有的动态性和连续性,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7.
1 教材分析 “细胞膜的结构”的知识,是细胞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面学习生物的新陈代谢、物质出入细胞、物质代谢、生物膜系统等内容的重要基础。按照新的课程标准,高中《生物》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本节教材的设计正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所以在整个教学设计上也应充分体现该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1教学设计背景和教学设计思想 通化市地处长白山脚下,是人参、鹿茸等珍贵中草药的故乡,药用植物资源特别丰富。  相似文献   

9.
李系系 《生物学通报》2000,35(10):15-17
1 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1 )教学重点 :肺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运动的原理。 2 )教学难点 :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3 )考虑到该章节容量大、难度大 ,将“肺活量”部分合并到后面的实验八。该章节内容是呼吸全过程的第一环节 ,为后面内容打下基础。 4)通过学习呼吸运动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2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为初二级学生 ,已学过运动系统、循环系统 ,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因本课内容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尚未学到 ,所以有一定难度。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不强。3 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 :了解呼吸道组成和功能 ;了解呼吸频率、人工呼吸 …  相似文献   

10.
辛志刚 《生物学通报》2004,39(11):34-35
1)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提出假设、论证假设、分析问题的能力。4)掌握一般的科研方法。5)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环境污染的危害"一节的课堂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金 《生物学通报》2004,39(5):38-38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环境污染的危害”一节主要介绍了环境污染的常见类型及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近些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了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国情教育。  相似文献   

12.
龚垒 《生态学杂志》1991,10(1):33-36
栽桑养蚕是我国农村的一项传统副业,至少已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传统的栽桑养蚕体制对自然资源和设备的利用不尽合理。例如,在江浙蚕区,每年桑树无叶期长达5个月之久,其间每1ha桑园大约接受1.26×10~(13)J的太  相似文献   

13.
以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一教学主题为例,通过模型与建模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呈现对物质与能量观、系统观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的教学改进过程.以学生学案作为学习表现性评价的依据,参考学生访谈情况,鉴别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1 教学设计思路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平衡系统。人类作为这一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在享用环境提供的各种资源,实现沧海桑田变迁的同时.无视其负荷,污染和破坏着自己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关生物与环境的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关注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关注环境,寻求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5.
让学生从身边的问题探究入手,层层递进,通过对能量流动的过程进行概念图的逐步创建,实现对能量流动这一概念的理解、运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模拟科学发现和应用的过程达成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生物的进化"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泽 《生物学通报》2005,40(4):28-29
生物的进化非常复杂,对它的探索到目前也没有终止.关于生物进化机制存在多种假说。因此本节内容概念性、理论性都比较强,知识上也具有综合性和。发散性的辩证统一,是开发学生综合能力的好材料。笔者尝试运用合作学习理论进行教学以达到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等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新课。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了解光学显微镜下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知道线粒体与呼吸作用,叶绿体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知道细胞的大液泡中有多种物质。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刚刚开始的高中生物课的学习中,他们学习了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知识,有进一步了解细胞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黄志坚 《生物学通报》2012,47(12):18-20
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教师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引导学生借助模型建构的方法自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系统分析,在建构中实现行为与思维的统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9.
能量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共性问题。在生物界,能量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能量的转化与利用给生命带来勃勃生机。“生命中的能量”是生物学科内综合复习的专题之一,复习时主要是运用整合教学思想,侧重于生命科学研究的范畴内,全面梳理有关能源物质、能量代谢、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该专题的综合复习活动,一方面促使学生构建相关知识的关系网络,全面理解能量转化与利用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范文浩 《生物学杂志》2000,17(1):40-40,44
“光合作用”这一课时的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要教师认真备课,加上丰富生动的教学语言是可以深入浅出地讲清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有关知识,而且课容量大、学生可以获得较为全面的有关光合作用的初步知识。但是从能力培养,特别是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