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酵母发酵玉米秸秆水解液产麦角甾醇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公明  刘娇  薛冬桦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12):1862-1867
生物质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生物质发酵可产生高端化工产品.本文主要探讨蒸汽爆破处理玉米秸秆及水解可发酵单糖,考察酵母发酵玉米秸秆糖化液产麦角甾醇的应用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固液比10%,盐酸浓度1.5%,90℃水解反应3 h,还原糖含量达到53.3%,纤维素转化率79%.发酵工艺参数为玉米秸秆糖化液6.0°Bx,玉米浆4%,pH 7.5,接种量10%,28℃摇床振荡培养32 h,细胞生物量达8.5 g/L,麦角甾醇含量可达2.35%.同时对玉米秸秆发酵产麦角甾醇晶体进行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发酵虫草菌粉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液固比、微波功率以及提取时间为自变量,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利用SAS软件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发酵虫草菌粉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了微波辅助提取多糖的最佳条件:液固比值12.2,微波功率650.5W,提取时间11.8min,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达到6.41%。采用此法提取的虫草菌丝体多糖,当质量浓度为1mg/mL时,对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率达到76%。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同步糖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经酸法预处理后,采用同步糖化发酵SSF工艺生产燃料乙醇。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佳体系为:培养温度34℃、发酵pH值5.5、发酵的液固比8:1、当发酵108h后,乙醇浓度可达8.33g/L。该实验为纤维质燃料乙醇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米曲霉发酵玉米秸秆产富含纤维素酶的饲料的最优条件.方法: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对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的麸皮与秸秆比值、固液比和发酵时间三个主要因素再利用Box-Behnken设计进行优化.结果:确定了以上三个因素的最佳值分别为秸秆:麸皮比值为1.32,固液比为0.68,发酵时间为6.1d.在优化的培养基中,纤维素酶活力为522.36U/g,比优化前的469.13U/g高了11.35%.结论:利用响应面法获得了米曲霉发酵玉米秸秆产纤维素酶饲料的最佳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5.
葡萄酒生境对乳酸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葡萄酒酿造中,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及质量,经常利用乳酸菌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苹果酸一乳酸发酵一般自发进行,也可以接种乳酸菌.本文从酿酒酵母与乳酸菌的交互作用及酚类物质和酿酒工艺对乳酸菌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讨论了葡萄酒生态环境对乳酸菌代谢的影响,为苹果酸一乳酸发酵的有效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在常温、常压下乙醇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易溶于水。众所周知,乙醇是酒的有效成分,而酒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发酵产物,发酵酿酒也几乎是与人类文明同步的古老工艺。如今,乙醇产品家族却衍生出一个新成员——生物燃料乙醇。生物燃料乙醇是指添加变性剂进行变性处理后,可以混入汽油用作车用点燃式内燃机燃料的无水乙醇。由于生物燃料乙醇和乙醇汽油的大规模应用,使得历史悠久的发酵酿酒工艺进入液体运输燃料领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千年健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乙醇浓度、液固比等因素对黄酮得率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影响次序为:超声功率乙醇浓度液固比超声时间,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为300W、超声时间15min、乙醇浓度50%、液固比30:1,最佳工艺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0.5868%。  相似文献   

8.
根际益生菌链霉菌S506固体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链霉菌S506是一株具有广谱防病、促生和降解根系毒素功能的根际益生菌.采用液固两相发酵工艺,以活菌总数和分生孢子产生量为检测指标,研究了S506活菌制剂固体发酵物料的配方和工艺参数.获得固体发酵物料的最佳参数为:麸皮100 g、M-115g、磷酸氢二钾0.3 g、氯化钠0.25 g、硝酸钾0.1 g、碳酸钙0.8 g,自然pH值,液体菌种种龄84 h,接种量10%,发酵温度30℃,料水比10:6,发酵时间60 h.在最佳发酵条件下,S506固体菌剂的活菌总量达到8.27×109CFU/g,分生孢子数达到6.23×109CFU/g.  相似文献   

9.
陈敏  王静馨 《生物技术》1995,5(4):37-39,46
以模糊综合评价值作为评价指标、加权单纯形方法优化发酵过程工艺条件。应用本方法,对以谷氨酸发酵废液为原料的酵母发酵过程的发酵温度、pH、菌种量、初始糖浓度、通气量及流加液糖浓度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0.
以生产淀粉糖的副产物米渣为原料,采用枯草芽孢杆菌液态发酵法制备米渣抗氧化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发酵产物的还原力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料液比等因素对米渣抗氧化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对发酵制备工艺条件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大还原力的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48 h,温度30℃,接种量5%,料液比1∶4,此时还原力达1.907。  相似文献   

11.
用表面活性剂辅助提取首乌藤中总黄酮,分别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质量浓度、液固比、提取温度和加热时间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优化工艺条件,结合对照实验最终确定最佳工艺条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质量浓度3 g/L,液固比30 mL/g,提取温度90℃,加热时间2.5 h。此时总黄酮得率为6.0%。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成本低、得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鲜磨匀浆提取、负压空化混悬组合技术对新鲜老龄茶叶中的没食子酸酯(EGCG)进行了高效提取,并与干燥老龄茶叶的传统提取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组合工艺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新鲜老龄茶叶高温杀青后,再经常温水匀浆萃取,固液比为1:10,匀浆萃取时间为1 min,滤渣再经负压空化混悬固液提取,固液比为1:10,空化时间为15 min,空化提取2次。新鲜老龄茶叶最佳组合工艺的EGCG提取量为502.85 mg,优于传统干燥老龄茶叶工艺。  相似文献   

13.
对一株黑曲霉菌固态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固液比、诱导剂及产酶时间等6 种因素对产β-葡萄糖苷酶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五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组分中秸秆与麦麸的比例为3:3,固液比为1:3,氮源为3% 硝酸铵,发酵时间为5d,采用CMCNa 作为诱导剂时得到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最高,可达40.06 U/g.  相似文献   

14.
L-色氨酸是八种必需氨基酸之一,随着L-色氨酸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进行发酵法生产L-色氨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L-色氨酸产量,本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L-色氨酸清液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培养基进行发酵,考察清液发酵对L-色氨酸发酵过程中生物量、L-色氨酸产量、副产物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利用清液发酵培养基发酵,乙酸含量与原工艺相比降低了(6.75±1.26)%,L-色氨酸产量提高了(16.54±1.15)%,实验值与响应面分析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甘草中含量较少的三萜类成分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GAMG)在药品、食品和化妆品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生物制备法具有污染小、反应条件温和、底物特异性高和副产物少的优点。为改善GAMG的制备工艺,本研究对甘草产地根际土壤中菌种进行单一碳源平板初筛和液态发酵复筛,选育了可将甘草酸(GL)转化为GAMG的高效转化菌株土曲霉菌(TMZ05),并结合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最终确定其最优发酵工艺条件:底物质量浓度5 g/L、种子液菌丝体接种量40个、发酵温度30℃、发酵液初始pH 6、发酵时间3 d。在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下,GAMG最高摩尔收率可达62.34%;β-葡萄糖醛酸苷酶酶活最高可达307.14 U/mL。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法提取菝葜中总黄酮的正交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超声法提取菝葜中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利用超声法提取菝葜中的总黄酮,考察了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固液比4个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250W、40KHz,超声时间30 min,乙醇浓度80%,液固比30.  相似文献   

17.
以芫荽茎叶为主要原料,利用复合生物菌种发酵制备芫荽酵素液,对酵素液外观、糖度、酸度以及多酚、黄酮等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去除水产品中腥味的能力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芫荽酵素液与未经发酵的原液相比,其活性成分多酚含量提高了33.8%,黄酮提高了41.3%;除腥试验结果表明,芫荽酵素液除腥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酵素液添加量8%...  相似文献   

18.
<正>列述了对由莫斯科食品工业工艺学院和全苏发酵产品科学研究所收集的48株酿酒酵菌种的研究结果。根据菌体和蛋白质的积聚量和酒精的耗量,从培养基中分离出两株最佳的酵母菌种M和K。观察到,在酒精的原始浓度为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传统的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通过合成中间体羟甲基磺酸钠使得反应由固-液反应改进到了液-液反应,提高了分子利用率,便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纳豆菌接种量、料液比、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对纳豆菌发酵豆粕产生的纳豆多糖得率的影响,进行了响应面设计实验,得出最佳发酵工艺参数;探究了纳豆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并与维生素C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接种量为0. 6%,料液比为1∶3,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48 h,在此工艺条件下水溶性纳豆多糖得率最高为4. 371%。纳豆多糖浓度为1. 5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是50. 07%,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达95. 79%,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16. 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