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芎Ⅲ号碱对鼠肝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芎Ⅲ号碱是中药川芎中的一种生物碱。本文实验观察到:川芎Ⅲ号碱有降低鼠肝线粒体氧耗量,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和减少ATP的生成作用。并发现:该化合物在低浓度(<10μmol/L)可阻断NAD~+链的电子传递,其作用点在NADH脱氢酶系统鱼籐酮敏感部位。此外,该化合物通过激活线粒体ATP酶水解活性,加速ATP的分解。作者对上述结果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丹心Ⅲ号能缩小大鼠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线粒体的形状因子、面密度、数密度增加,体密度平均体积下降。提示丹心Ⅲ号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超微结构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种常用的线粒体DNA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提取物中核DNA的存在情况,同时建立新检测方法降低线粒体假基因干扰。方法:以仅在核DNA中存在的基因β-actin作为核DNA存在的标定基因,通过PCR方法扩增线粒体DNA上的一段基因MTND5-2,并以β-actin做参比,比较常用的2种提取线粒体DNA方法的优劣,即碱法Ⅰ(先提取完整线粒体后从中获得线粒体DNA)和碱法Ⅱ(根据线粒体DNA与核DNA的结构差异,从中获得双链环状的线粒体DNA)。结果:2种线粒体DNA提取方法并不能获得仅含线粒体DNA的纯提取物,碱法Ⅰ获得的线粒体DNA纯度相对较高;以碱法Ⅰ提取物为模板进行PCR,可获得更多较纯的线粒体目的基因。结论:碱法Ⅰ较碱法Ⅱ可获得更纯的线粒体来源的目的基因;新建方法可获得较纯的线粒体基因,且是一种简单、方便、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川草二号老芒麦胚性愈伤组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川草二号老芒麦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经过对培养基的筛选和培养条件优化,建立了愈伤组织再生系统。转化载体为pCAMBIA1304质粒,其T—DNA上携有潮霉素抗性基因(hptII)和类产碱假单胞菌杀虫蛋白基因(ppIP),经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转化结构致窑、颗粒状、黄白色的胚性愈伤组织。通过潮霉素筛选和对抗性植株进行分子检测,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同时优化了农杆菌遗传基因转化的参数,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川草二号老芒麦程序化转基因方案。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呼吸链膜蛋白复合体的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线粒体作为真核细胞的重要“能量工厂”,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呼吸作用包括柠檬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两个过程,其中氧化磷酸化过程的电子传递链(又称线粒体呼吸链)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由四个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跨膜蛋白复合体(Ⅰ、Ⅱ、Ⅲ、和Ⅳ)、介于Ⅰ/Ⅱ与Ⅲ之间的泛醌以及介于Ⅲ与Ⅳ之间的细胞色素c共同组成。线粒体呼吸链的功能是进行生物氧化,并与称之为复合物V的ATP合成酶(磷酸化过程)相偶联,共同完成氧化磷酸化过程,并生产能量分子ATP。线粒体呼吸链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对于彻底了解电子传递和能量转化的机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分别论述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和Ⅳ的结构,并跟踪线粒体呼吸链超复合体的结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鼠肝脏线粒体为材料,以琥珀酸为底物,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线粒体态4、态3呼吸及呼吸控制率,线粒体跨膜电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Ⅱ+Ⅲ)电子传递及质子转移活性的影响。结果证明丹参酮ⅡA-磺酸钠是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Ⅱ+Ⅲ)的有效抑制剂。文中对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保护作用的分子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鼠肝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大鼠肝脏线粒体为材料,以琥珀酸为底物,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线粒体态4、态3呼吸及呼吸控制率,线粒体跨膜电位,线料呼吸链复合体(Ⅱ+Ⅲ)电子传递及质子转移活性的影响,结果证明丹参酮ⅡA-磺酸钠是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Ⅱ+Ⅲ)的有效抑制剂,文中对丹参酮ⅡA-磺酸酸钠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保护作用的分子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致凋亡的声动力疗法诱导巨噬细胞线粒体钙升高的机制。方法:应用佛波酯(PMA)诱导THP-1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进行实验研究。选用5-氨基酮戊酸(ALA)作为声敏剂,进行声动力治疗(SDT)。应用流式细胞术证实SDT显著促进了细胞凋亡;应用Rhod 2/AM实时监测线粒体Ca~(2+)水平;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对全细胞蛋白中的Bax、Cleaved-caspase3、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和三磷酸肌醇Ⅲ型受体(IP3R-Ⅲ)进行检测;应用VDAC1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检测VDAC1和IP3R-Ⅲ之间的相互作用;实时监测线粒体Ca~(2+)水平,检测VDAC抑制剂DIDS和IP3Rs抑制剂2-ABP对SDT效果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仅SDT组出现了显著的细胞凋亡(P0.001)。与对照组相比,ALA对线粒体Ca~(2+)水平无明显影响,超声诱导了线粒体Ca~(2+)水平的明显升高,SDT诱导了线粒体Ca~(2+)水平快速且大幅度的升高,且去除超声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超声对Bax、Cleaved-caspase3、VDAC1和IP3R-Ⅲ的表达无明显影响,ALA诱导了VDAC1(P0.01)和IP3R-Ⅲ表达量的增加(P0.05),SDT诱导了Bax(P0.001)、Cleaved-caspase3(P0.001)、VDAC1(P0.01)和IP3R-Ⅲ(P0.05)表达量的增加,VDAC1和IP3R-Ⅲ的增加幅度与ALA组接近;ALA和SDT均诱导了VDAC1和IP3R-Ⅲ之间相互作用的显著增强(P0.05)。DIDS和2-ABP均明显抑制了SDT诱导的线粒体Ca~(2+)增加。结论:在致凋亡的SDT作用于THP-1巨噬细胞的过程中,ALA诱导了线粒体外膜Ca~(2+)转运通道VDAC1和内质网重要Ca~(2+)转运通道IP3R-Ⅲ的表达量增加与二者间相互作用的增强,在内质网和线粒体之间建立了大量的Ca~(2+)转运通道,超声的作用则在于触发这些Ca~(2+)转运通道的开放,进而引发线粒体钙的迅速增加。这是后续线粒体凋亡通路启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植物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是植物种群生态学特性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和选择的结果。在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盐沼湿地,利用群落学调查法和点格局分析法,按照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植株密度依次设置高密度Ⅰ(800株·m~(-2))、中密度Ⅱ(400~800株·m~(-2))和低密度Ⅲ(400株·m~(-2))3个密度梯度样地,分析了盐角草和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随着盐角草植株密度的减小,其植株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P0.05),盐地碱蓬的植株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呈逐渐增大的趋势(P0.05);盐角草在样地Ⅰ和Ⅲ中呈不同尺度的聚集分布,聚集尺度由较小尺度向小尺度过渡,在样地Ⅱ中所有尺度上呈聚集分布;盐地碱蓬在样地Ⅰ所有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样地Ⅱ和Ⅲ的聚集分布由较小尺度向中尺度过渡;在样地Ⅰ中,盐角草和盐地碱蓬之间表现为负相关和不相关(P0.05),在样地Ⅲ中表现为不相关,在样地Ⅱ中从负相关过渡到正相关(P0.05)。湿地植物密度调控机制影响下的非对称竞争关系,引起群落优势物种发生更替,反映了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生活史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七甲川花菁近红外荧光染料(NIRF)可直接被肿瘤细胞特异性吸收,具有肿瘤靶向性。与化疗药物偶联后,该类染料可通过血脑屏障将药物转运至肿瘤部位,不仅可以减少化疗药物使用剂量,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也可通过近红外荧光成像实现对肿瘤治疗的实时监控。七甲川花菁染料所展示的线粒体毒性和光敏特性,可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通过纳米包裹,能够显著增强该类染料的肿瘤靶向能力,实现实时跟踪药物释放情况。七甲川花菁染料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与有机阴离子转运肽的作用密切相关,缺氧和线粒体膜电位也参与了染料吸收的调控。这些发现有利于将近红外荧光染料应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1.
王艳  薄海  张勇 《生理学报》2020,72(2):205-219
线粒体呼吸链超级复合体(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chain supercomplex, mitoSC)是线粒体内膜呼吸链上的自由复合体通过其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体超级组装,主要为mitoSCⅠ_1+Ⅲ_2+Ⅳ_(1-4)、mitoSCⅠ_1+Ⅲ_2、mitoSCⅢ_2+Ⅳ_(1-2)、高分子量mitoSC (high molecular weight mitoSC, HMW mitoSC)和巨型超级复合体(mitochondrial metacomplex, mitoMC)。mitoSC已被证明具有提高呼吸链电子传递效率、减少活性氧产生的功能。在衰老的不同组织和诸多线粒体相关疾病组织中,mitoSC的种类和含量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归纳人类和哺乳动物不同组织中mitoSC的结构和功能,总结衰老、心脏疾病、2型糖尿病、癌症和基因缺陷疾病等条件下mitoSC的变化规律,重点探讨运动对mitoSC的影响及其相关调节机制,为线粒体相关疾病的运动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用识别四个GC对的限制性内切酶HaeⅢ、CofI、MsPI酶切高等担子菌伞菌目(Agaricales)、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12个菌株的总DNA,在琼脂糖凝胶上显现线粒体DNA带谱的结果。通过对带型、累加分子量、酶切片段数和同源性的分析表明,不同种类高等担子菌的线粒体DNA变化较大.研究还显示,以多种识别四个GC对的限制酶分析高等担子菌的线粒体DNA及其它们的RFLP,比只用HaeⅢ更灵敏有效。  相似文献   

13.
用电导率法研究低频超声提取小檗碱成分的产额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电导率测试法研究了超声提取对药材黄柏中小檗碱成分产额的影响,和煎煮法,浸泡法相比,低频超声辐照可增强从川黄柏中所提得的小檗碱成分的产额,证实了电导率测定法可作为瞬时,动态反馈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规律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TLCS法测定不同月份血水草中四种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薄层扫描(TLCS)法测定了1996年3月至9月采集的血水草地下部分四种主要生物碱,即血根碱(Ⅰ)白屈菜红碱(Ⅱ),原阿片碱(Ⅲ)和α-别隐品碱(Ⅳ)的含量.结果表明:血水草中总生物碱的含量3月和9月最高,6月、7月和8月最低.四种生物碱之间,又以Ⅱ含量最高,Ⅰ和Ⅳ次之,Ⅲ含量最低.各生物碱含量高峰期也不一致,Ⅰ和Ⅱ为3月和9月,Ⅲ为7月,Ⅳ为3月和7月.  相似文献   

15.
南方红豆杉枝叶中药用抗癌活性物质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枝叶中药用抗癌活性物质紫杉醇(taxol)、三尖杉宁碱(cephalomannine)和人工半合成紫杉醇的主要原料巴卡亭Ⅲ(baccatin Ⅲ)、10 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eacetylbaccatin Ⅲ,10-DAB)在一个生长季的含量变化.研究表明:从4月新枝叶萌发至11月枝叶基本停止生长,南方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等药用活性物质含量季节性变化明显.其中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的最高值都出现在5月;巴卡亭Ⅲ和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含量的最高峰值分别出现在9月和4月.相关分析发现,南方红豆杉枝叶中4种药用活性物质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紫杉醇与三尖杉宁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三尖杉宁碱含量与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6.
RNA编辑现象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线粒体中,RNA编辑的不充分或偏离与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具有相关性。以V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杂种F1 coxⅢ基因转录本编辑位点的差异,发现coxⅢ基因转录本共有14个编辑位点,其中有12个引起了氨基酸种类的变化。通过对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杂种F1线粒体RNA编辑频率的比较,发现引入恢复基因后,不育胞质中coxⅢ基因转录本的编辑频率明显提高,说明coxⅢ基因转录本的RNA编辑与细胞质雄性不育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力竭性运动对大鼠肝脏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以SD大鼠三级递增负荷力竭性跑台运动疲劳模型,分别测定了运动后即刻肝脏线粒体;1.呼吸链复合休Ⅰ+Ⅲ和Ⅱ+Ⅲ电子传递与质子泵出比值。2.以苹果糖酸=谷氨酸和琥珀酸为底物的呼吸控制;态3呼吸速度,态4呼吸速率,呼吸控制率和磷/氧比。结果表明;两种呼吸底物启动的线粒体态4呼吸速率分别升高46.46和23.54%;呼吸链复合体Ⅰ+Ⅲ和Ⅱ+Ⅲ的总H^3/2e分别降低18.63和15.89%。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限制内切酶HindⅢ切割经Sepharose 4 B柱纯化的北京鸭肝线粒体DNA,得到五个片段,其大小分别为:A——6.56kb,B——3.12kb,C——3.12kb,D——2.40kb,E——1.40kb。以质粒pWR33为载体,在HindⅢ切点处插入线粒体DNA的HindⅢ酶切片段,将体外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HB101内,经筛选、分析:如菌落原位杂交,限制性内切分析和Southern吸印法分析,首次得到了线粒体DNA的HindⅢB、C、D、E四个片段的克隆子。另外还得到了一个与片段A同源的1.60kb大小的片段。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的OXPHOS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提供能量、形成ROS及启动凋亡。参与该过程的酶主要有酶复合体Ⅰ、Ⅱ、Ⅲ、Ⅳ和Ⅴ,所有影响这些酶正常发挥作用的因素都会导致氧化磷酸化的异常,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基因治疗对线粒体疾病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观察毛钩藤碱对人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选取人正常乳腺上皮MCF-10A细胞、乳腺癌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leaved-caspase 9、cleaved-caspase 3以及胞浆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的蛋白水平。结果显示,毛钩藤碱可显著降低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存活率,且该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毛钩藤碱作用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48 h的IC50分别为447.79和179.06μmol/L;毛钩藤碱可诱导MDA-MB-231细胞发生凋亡和MMP去极化(P0.05),促进线粒体释放Cyt C(P0.05),激活caspase 9和caspase 3(P0.05),这些作用均可被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特异性阻断剂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显著抑制(P0.05);此外,毛钩藤碱显著下调MDA-MB-231细胞Bcl-2蛋白水平并上调Bax蛋白水平(P0.05)。以上结果提示,毛钩藤碱可诱导MDA-MB-231细胞发生凋亡,这可能与其调低Bcl-2/Bax蛋白比值,从而引起MPTP持续开放和Cyt C释放,最终导致caspase 9和caspase 3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