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阎卫明  汪有奎 《昆虫知识》1997,34(5):281-282
云杉阿扁叶蜂AcantholydapiceacolaXiaoetZhou的幼虫隐藏于虫粪结成的虫巢内,在取食针叶时将头、胸伸出虫巢,停息或受惊扰时即缩回。由于虫巢质地紧密、不易拉开,因此确定该虫龄期及发育进度很困难。曾有报道云杉阿扁叶蜂幼虫龄期为5龄[1],而各龄期幼虫取食量及虫体大小未见详细报道。为了确定此虫的最佳防治时期和防治阈值,获得可靠预测预报资料,我们于1995年在甘肃省山丹县大黄山林场对云杉阿扁叶蜂幼虫头宽、体长、龄期及取食量作了详细观测,现将结果整理如下。更方法(1)林间选择大小均匀的二年生青海云杉枝条,将刚孵化的幼…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林分因子与昆嵛山腮扁叶蜂发生的关系,为昆嵛山赤松纯林的营林措施和昆嵛山腮扁叶蜂的防控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在昆嵛山区域选取林龄相对一致(34±2 a)的赤松纯林为对象,调查林分密度、郁闭度、草本盖度、树高、枝下高、胸径、冠幅7个林分因子以及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巢数。依据虫情指数的分布范围,将样地分为4组,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研究了4组样地中各项林分因子的差异性。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影响昆嵛山腮扁叶蜂虫情指数的关键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偏相关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一步阐明关键因子与虫情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个林分因子在4组样地中均存在极显著的组间差异。逐步回归筛选出冠幅、枝下高和林分密度为影响昆嵛山腮扁叶蜂发生的关键因子,根据关键因子建立了虫情指数的线性预测方程。冠幅和枝下高对昆嵛山腮扁叶蜂虫情指数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P0.01),林分密度对昆嵛山腮扁叶蜂虫情指数的影响为极显著负相关(P0.01)。影响虫情指数的关键因子可能会因林分的不同而不一致,因此要根据关键因子调整林分结构,以达到控制虫害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昆嵛山天然赤松(Pinus densiflora)林和寡食性食叶昆虫-昆嵛山腮扁叶蜂(Cephalcia kunyushanica)为研究对象,对比树种组成类型、多样性、立地和林分因子对昆嵛山腮扁叶蜂种群密度的影响,分析了2009-2011年昆嵛山腮扁叶蜂在不同林分类型中种群年度波动变异系数.结果表明:林分类型是影响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最重要的解释变量,随着赤松与混交亲缘关系越远,虫口密度越小.不同林分类型中,Shannon指数和赤松株虫口密度存在差异,但两者变化趋势完全不同.赤松纯林中赤松株虫口密度均为最高,与赤松-同属混交林没有显著差异,显著高于赤松-同目和阔叶树种组成的混交林;赤松纯林和赤松-同属混交林中昆嵛山腮扁叶蜂种群年度波动大于其他两种林分类型.表明相比树种多样性,树种组成对昆嵛山腮扁叶蜂种群的影响更为重要,赤松与其亲缘关系较近树种混交,昆虫种群稳定性较差,赤松与相邻树种形成对昆嵛山腮扁叶蜂联合易感作用,而与其他亲缘关系较远的树种混交,使害虫种群稳定性增强,进而形成联合抗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云南腮扁叶蜂亚科两新种 (膜翅目:扁叶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载中国云南省扁叶蜂科(Pamphiliidae)腮扁叶蜂亚科(Cephalcinae)两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森林昆虫标本室内。1.拟异耦扁叶蜂Acantholyda.pseudodimorpha,新种 雌虫:触角前端7节黑色,梗节红黄色,其余黄褐色。身体红褐色,具光泽。上颚尖端、复眼、单眼三角区、前幕骨陷均黑色(图1)。中胸前盾片前缘、盾片中央一斑、小盾片前端、后背板、后胸小盾片周围均黑色;前翅半透明,基半部黄白色,端半部淡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阐明楚雄腮扁叶蜂Cephalcia chuxiongica Xiao飞行肌结构蛋白及飞行能量代谢相关酶基因信息。首先采用电镜技术对楚雄腮扁叶蜂飞行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肌原纤维(由粗丝和细丝组成,其数量比例为1∶3)是飞行肌的基本成分,肌原纤维横切面平均面积为0.771±0.042μm2,肌节平均长度为2.698±0.116μm。进一步通过飞行肌转录组分析,共筛选到11大类飞行肌结构蛋白,其中肌球蛋白(Myosin)和肌动蛋白(Actin)的转录本数较多,分别为127个和54个。发现1个飞行蛋白Flightin编码基因(可编码一个长152 aa的蛋白),在该蛋白中检测到6个模体结构(Motif),膜翅目昆虫中在Motif 1的一些位点上其氨基酸类型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在楚雄腮扁叶蜂中筛选到了25个飞行能量代谢关键酶编码基因,并基于这些酶构建了三条飞行能量代谢途径,即糖酵解(涉及15种酶)、脂肪氧化(涉及6种酶)和脯氨酸氧化(涉及4种酶)。在楚雄腮扁叶蜂中发现4个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异构体,但并未在这些异构体中找到类似果蝇飞行肌GPDH异构体所具有...  相似文献   

6.
从东北伊通红松林采集的自然染病死亡的帕克阿扁松叶蜂Acantholyda 虫尸上分离获得一株球孢白僵菌,定名为FDB01。用该菌株孢子悬浮液感染油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和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幼虫,研究该菌株的致病情况。结果表明,用浓度为2×108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16d后,该菌株对油松阿扁叶蜂和落叶松叶蜂的致死率分别达到了94.4%和100%,说明该菌株对松叶蜂具有很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昆嵛山腮扁叶蜂(Cephalcia kunyushanica)的出现与林下植物是否关联,本研究在昆嵛山林区设置的50块永久样地内,应用样圆法进行了灌草层植物调查,并基于2×2联表,应用总体方差分析、χ2统计检验、Ochiai关联度指数、Dice指数、联结系数、共同出现百分率、点相关系数以及Cramer指数等指标,分别对昆嵛山腮扁叶蜂与邻近环境中所有195种林下植物种群的总体相关性、该昆虫与各植物构成的物种对之间联结显著性以及联结强度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昆嵛山腮扁叶蜂与195个植物物种种群总体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2)该食叶昆虫与83个物种分别构成的物种对呈正联结关系,与另外112个物种分别构成的物种对呈负联结关系,负联结的比例高于正联结;(3)该昆虫与羊胡子草(Carex rigescens)等11种植物具有极显著的正联结关系,与宽叶苔草(C.siderosticta)等16种植物具有极显著的负联结关系。  相似文献   

8.
牟文彬  何清华 《昆虫知识》1998,35(4):231-232
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licornis(F.Smith)是危害柏木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在长江沿岸柏木防护林区发生严重,造成灾害。为了解该虫的种群动态规律及影响虫口数量变动的致死原因,并为该虫的预测预报提供资料,笔者于1995~1996年在忠县、云阳两县对鞭角华扁叶蜂自然种群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整理于后。1生命表的研制过程1.1生命表观察虫期的划分[1]:根据鞭角华扁鞭角华扁叶蜂平均生命表叶蜂的发育进度和生活习性,将整个世代划分为卵期,1、2、3、4~6龄幼虫期,预蛹期,蛹期和成虫期共8个发育阶段。l.2观察方法。于1995—1996…  相似文献   

9.
记述采自中国秦岭的秋叶蜂属2新种:平唇秋叶蜂Apethymus flatoclypea sp.nov.和扁角秋叶蜂Apethymus compressicornis 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报道在辽宁海城地区寄生红头阿扁叶蜂Acantholyda erythrocephala (Linnaeus) 的姬蜂科1中国新记录属、新记录种:厚角跃姬蜂Xenoschesis crassicornis Uchida, 1928。  相似文献   

11.
四种云杉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林初  王刚  苏苏  徐阿生 《广西植物》2001,21(1):43-46,T001,T002
首次报道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长叶云杉 ( P. smithiana ( Wall.) Boiss.)和康定云杉 ( P. likian-gensis( Franch.) Pritz.var.montigena( Mast.) Cheng ex Chen)及我国特产的青海云杉 ( P.crassif oliaKom.)和林芝云杉 ( P.likiangensis( Franch.) Pritz.var.linzhiensis Cheng et L.K.Fu)的核型。它们的核型公式都是 K( 2 n) =2 4 =2 2 m+2 sm (林芝云杉有 1条 B染色体 ) ,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分别为 2 n=1 4 M2 +8M1 +2 S,2 L+1 2 M2 +6M1 +4S,2 L +1 0 M2 +1 0 M1 +2 S,和 2 L+1 2 M2 +6M1 +4S.均为 2 A (除青海云杉 1 A外 )核型类型。  相似文献   

12.
青海云杉是我国沙区通过种子育苗引种成功的物种。通过对不同储藏时间青海云杉和沙地云杉种子生活力测定、种子萌发对温度、光照、水盐胁迫以及幼苗生长对水盐胁迫和沙埋的响应实验,比较两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环境因子适应性,为沙地云杉在我国沙区广泛引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2年的储藏过程中,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种子生活力分别由79%和72%下降了19%和5%;2)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种子适宜萌发温度分别为15—30℃和10—30℃,最适萌发温度分别为25℃(72%)和25/15℃(69%),除10℃和10/30℃外,两种种子萌发率在各温度下没有显著差异;3)沙地云杉种子萌发光照条件为14h光照/8h黑暗交替(67%),青海云杉为24 h光照(61%)或24 h黑暗(61%);4)水势在-2.7—0 MPa时,2种云杉的IGR(初始萌发率)、RGR(恢复萌发率)、ISL(初始幼苗长度)和RSL(恢复幼苗长度)均没有显著差异;5) NaCl浓度在200 mmol/L和250 mmol/L,青海云杉种子IGR显著大于沙地云杉,NaCl浓度在0—450 mmol/L,青海云杉和沙地云杉种子RGR没有显著差异,当NaCl浓度为50 mmol/L和100 mmol/L,青海云杉ISL显著大于沙地云杉;6)在0.5—2.0 cm沙埋深度时,青海云杉出苗率显著高于沙地云杉,沙地云杉最适沙埋深度0.5 cm,青海云杉为0.5—1.5 cm。因此,青海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比沙地云杉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但只要采取合理的播种时间、播种深度和水分管理等措施,沙地云杉会和青海云杉一样在我国沙区大面积引种育苗。  相似文献   

13.
青海云杉是我国沙区通过种子育苗引种成功的物种。通过对不同储藏时间青海云杉和沙地云杉种子生活力测定、种子萌发对温度、光照、水盐胁迫以及幼苗生长对水盐胁迫和沙埋的响应实验,比较两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环境因子适应性,为沙地云杉在我国沙区广泛引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2年的储藏过程中,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种子生活力分别由79%和72%下降了19%和5%; 2)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种子适宜萌发温度分别为15—30℃和10—30℃,最适萌发温度分别为25℃(72%)和25/15℃(69%),除10℃和10/30℃外,两种种子萌发率在各温度下没有显著差异; 3)沙地云杉种子萌发光照条件为14 h光照/8 h黑暗交替(67%),青海云杉为24 h光照(61%)或24 h黑暗(61%); 4)水势在-2.7—0 MPa时,2种云杉的IGR(初始萌发率)、RGR(恢复萌发率)、ISL(初始幼苗长度)和RSL(恢复幼苗长度)均没有显著差异; 5) NaCl浓度在200 mmol/L和250 mmol/L,青海云杉种子IGR显著大于沙地云杉,NaCl浓度在0—450 mmol/L,青海云杉和沙地云杉种子RGR没有显著差异,当NaCl浓度为50 mmol/L和100 mmol/L,青海云杉ISL显著大于沙地云杉; 6)在0.5—2.0 cm沙埋深度时,青海云杉出苗率显著高于沙地云杉,沙地云杉最适沙埋深度0.5 cm,青海云杉为0.5—1.5 cm。因此,青海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比沙地云杉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但只要采取合理的播种时间、播种深度和水分管理等措施,沙地云杉会和青海云杉一样在我国沙区大面积引种育苗。  相似文献   

14.
魏美才 《动物学研究》1996,17(2):117-120
本文记述蔺叶蜂亚科1新属新种“朱氏背齿叶蜂Notodonidea chui gen.sp.nov.新属隶属于等角叶蜂族Phymatocerini,与窝眶叶蜂属Rhadinoceraea Konow及扁室叶蜂属Corpilus Malaise较近似;窝眶叶蜂属触角粗短且简单,第2节长等于宽,唇基截型,颚眼距狭于1/2单眼直径,后眶沟深并具陷窝,爪具微小内齿,前足胫节内距分叉等易于新属区别;扁室叶蜂属  相似文献   

15.
赤松纯林林分特征对昆嵛山鳃扁叶蜂发生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昆嵛山鳃扁叶蜂的发生与天然赤松纯林的林分特征及其自然分布的关系,依托昆嵛山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所设立的40块永久性样地,比较了群落自然演替13 a的赤松种群特征以及林内灌草多样性指数,并分析了虫口密度与赤松林分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3 a自然生长,赤松种群的径级分布和高度结构出现显著变化。赤松种群中占总数60%的林木径级为5 cmDBH≤25 cm,比1996年高51%;而约占67%的赤松个体高度在2 m到10 m之间,比1996年高57%。同时种群密度从1996年的平均超过13000株/hm2降到了2008年的平均2377株/hm2。赤松林内灌草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S)分别为2.50和0.79,分别低于1996年的(H)2.69和(JS)0.85,暗示赤松纯林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昆嵛山鳃扁叶蜂的虫口密度与赤松林分的郁闭度和赤松分布的海拔高度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1、P=0.002和R=0.924、P=0.003;与林分密度(R=0.780,P=0.038)、林木胸径(R=0.816,P=0.025)呈显著相关关系,而与树高以及树龄关系不显著。昆嵛山鳃扁叶蜂虫口密度的分布格局似乎非常符合"资源集中"假说。  相似文献   

16.
自1990年代中期起,北京市门头沟区小龙门林场等地的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遭受一种扁叶蜂的危害,不少年份成片的落叶松针叶被食。因雌蜂的触角节数与国内的文献资料不符,该种一直没有鉴定到种。本研究鉴定该种为落叶松腮扁叶蜂Cephalcia lariciphila(Wachtl),对各虫态进行描述并提供彩色图片,同时提出了防治策略,以利用黄绿色胶带诱杀成虫和人工挖除入土的预蛹和蛹为主,以保护作为水源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黄缘阿扁叶蜂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子祥 《昆虫知识》1998,35(3):147-148
黄缘阿扁叶蜂Acan功时出加vomafg加amMaa属膜翅B(Hymenoptera)广背叶蜂总科(Megalodontodea),扁叶蜂科(Pmphiliidae),阿扁叶蜂属(Acantholyda);是马尾松、云南松、华山松的重要食叶害虫。1990年以来在贵州省六枝特区花德河林场大量发生,危害严重,每年成灾面积都在30Ohm以上,单株虫口密度高达2500多条,使松树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并出现了个别单株死亡的现象。几年来,各级林业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组织了多次防治,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结果如下:正形态特征1.1成虫:雌虫体长15~16…  相似文献   

18.
赤松作为昆嵛山腮扁叶蜂的主要寄主,赤松林上调力及群落结构对该食叶害虫种群密度的调控机制一直是昆嵛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把昆嵛山赤松林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赤松林林分特征和以寄主植物的多样性、树种组成、邻近木和物种联结性为主的群落结构为主线,阐明了赤松林上调力及群落结构调控昆嵛山腮扁叶蜂的作用和机制,为研究昆嵛山腮扁叶蜂与寄主植物及其群落结构的关系开辟新思路和新领域,进而为真正实现森林食叶害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两种扁颅蝠回声定位叫声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扁颅蝠 (Tylonycterispachypusa)和褐扁颅蝠 (T robustula)在飞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叫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2种扁颅蝠的回声定位叫声的声谱图均呈调频 (FM)型 ,且波形相似 ;但叫声的最低频率、最高频率和主频率差异极显著 (P <0 0 1)。扁颅蝠的频率范围较高 ,为 6 2 4~ 91 6kHz ,主频率为 (76 5± 2 1)kHz ;褐扁颅蝠的频率范围较低 ,为 4 2 7~ 72 4kHz ,主频率为 (49 2± 1 8)kHz ;而 2种蝙蝠的声脉冲时程、声脉冲间隔和声脉冲重复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回声定位叫声差异与其体型、所处的生境有关  相似文献   

20.
鞭角华扁叶蜂幼虫期的呼吸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 flagellicornis幼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耗氧量.试验表明,鞭角华扁叶蜂的耗氧量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而增加,在同一龄期内,耗氧量与虫体鲜重呈2次曲线相关;在不同的龄期之间,耗氧量则与虫体鲜重的0.8299次方成正比.在同一龄期内,幼虫的代谢速率呈抛物线状;在整个幼虫期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