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世界抗血栓治疗药物市场上,销售额高居榜首的是硫酸氯吡格雷(法国sanofi-aventis公司生产).但这种药也存在一些问题:副作用可能引起过量出血,每片药价格高达6美元,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缺点,就是排出体外需要5d的时间。在硫酸氯吡格雷未排出体外、仍保留在体内期间.进行外科手术和牙科治疗就很可能会出危险。另外,还存在着一个缺点,就是如果停药时间最长超过一周的话,尤其是那些支架患者形成血栓的风险会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氯吡格雷在临床上被公认为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但最近研究发现,有些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即接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而不能提供充分抗血小板作用的一种现象.氯吡格雷抵抗者血小板聚集高,容易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在这里我们就氯吡格雷抵抗及其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氯吡格雷主要由CYP3A4 催化使其激活,CYP1A2 也参与氯吡格雷活化。关于氯吡格雷对肝微粒体酶的影响国内外 文献报道不多,因此本实验通过检测肝细胞色素氧化酶CYP3A4 和CYP1A2 的表达,探讨氯吡格雷对大鼠肝药物酶的影 响。方法: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氯吡格雷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27,13.5,6.75mg/kg/d),雄性健康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天,脱臼处 死,取肝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CYP3A4 和CYP1A2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氯吡格雷抑制大鼠CYP3A4 蛋白 表达,氯吡格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比生理盐水组大鼠CYP3A4 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氯吡格雷低中高剂量组间进行比较,大 鼠CYP3A4 蛋白表达量呈梯度减少(P<0.05);2)、氯吡格雷抑制大鼠CYP1A2 蛋白表达,氯吡格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比生理盐水 组大鼠CYP1A2 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氯吡格雷低中高剂量组间进行比较,大鼠CYP1A2 蛋白表达量呈梯度减少(P<0.05)。 结论:氯吡格雷使肝细胞色素氧化酶CYP3A4 和CYP1A2 的表达量减少,因此氯吡格雷高、中、低3 个剂量组均不同程度的抑制 大鼠肝脏CYP3A4 和CYP1A2 的表达,提示当氯吡格雷与某些主要经CYP3A4 和CYP1A2 代谢的药物合用时,发生代谢性相关 作用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氯吡格雷主要由CYP3A4催化使其激活,CYPlA2也参与氯吡格雷活化。关于氯吡格雷对肝微粒体酶的影响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因此本实验通过检测肝细胞色素氧化酶CYP3A4和CYPlA2的表达,探讨氯吡格雷对大鼠肝药物酶的影响。方法: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氯吡格雷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27,13.5,6.75mg/kg/d),雄性健康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天,脱臼处死,取肝组织,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CYP3A4和CYPlA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氯吡格雷抑制大鼠CYP3A4蛋白表达,氯吡格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比生理盐水组大鼠CYP3A4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氯吡格雷低中高剂量组间进行比较,大鼠CYP3A4蛋白表达量呈梯度减少(P〈0.05);2)、氯吡格雷抑制大鼠CYPlA2蛋白表达,氯吡格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比生理盐水组大鼠CYPlA2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氯吡格雷低中高剂量组间进行比较,大鼠CYPlA2蛋白表达量呈梯度减少(P〈0.05)。结论:氯吡格雷使肝细胞色素氧化酶CYP3A4和CYPlA2的表达量减少,因此氯吡格雷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不同程度的抑制大鼠肝脏CYP3A4和CYPlA2的表达,提示当氯吡格雷与某些主要经CYP3A4和CYPlA2代谢的药物合用时,发生代谢性相关作用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5.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已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脉介入术后的标准治疗,因此氯吡格雷抵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焦点更多的集中在氯吡格雷氧化代谢基因(P2Y12、CYP3A4等)多态性方面,而对氯吡格雷吸收方面基因多态性的关注相对较少,本文就调控氯吡格雷在肠道吸收的基因(ABCB1)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氯吡格雷是目前全球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血小板受体抑制剂,但其抗血小板效应存在明显个体差异,部分病人服用常规剂量氯吡格 雷后存在抵抗现象,甚至发生不良临床事件。多项研究表明,ABCB1、CES1 和 CYP2C19 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抵抗的产生发挥重要作用。 简介氯吡格雷体内吸收与代谢机制和氯吡格雷抵抗的定义,综述 ABCB1、CES1 和 CYP2C19 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细胞色素P450系统药物代谢酶CYP2C19基因多态性以及相关临床因素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我科拟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145例,均给予氯吡格雷300mg负荷剂量,75mg维持剂量。①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管舒张因子刺激酸磷蛋白血小板反应性指数VASP PRI(以VASP PRI≥5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反应组。②检测入选患者的药物代谢酶CYP2C19的基因型;根据不同等位基因功能缺失,分为快代谢基因型(*1/*1)、中间代谢基因型(*1/*2、*1/*3)和慢代谢基因型(*2/*2、*2/*3、*3/*3)。③观察CYP2C19基因型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对氯吡格雷反应性的影响,④观察氯吡格雷抵抗与临床不良终点事件主要临床不良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术(TLR)]和次要临床终点事件(支架内血栓形成、脑血管意外、大出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检测出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31例,其发生率为20.67%;检测出CYP2C19慢代谢基因型携带患者19例,所占比例为12.67%。慢代谢基因型患者与(快代谢基因型+中间代谢基因型患者)之间VASP PRI比为(49.20±8.45)%VS(44.17±5.41)%,P<0.05,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之比为35.49%(n=11)VS16.81%(n=20),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CYP2C19慢代谢基因型(OR:4.43;95%CI:3.28-8.37,P<0.05)和2型糖尿病(OR:2.76;95%CI:2.13-6.14;P<0.05)是氯吡格雷抵抗的两种危险因素。临床随访结果显示氯吡格雷抵抗组与氯吡格雷反应组主要临床不良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比为6.45%(n=2)vs2.63%(n=3),P<0.05。结论:携带CPY2C19慢代谢基因型和患有2型糖尿病是导致氯吡格雷抵抗的两种重要的危险因素,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增加了临床不良终点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 )的治疗中,抗血小板治疗及调脂治疗是最基础的治疗方案。近来 有学者提出,氯吡格雷和他汀类药物都经过细胞色素CYP 3A4 途径代谢,二者因存在竞争性抑制,有可能降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 的活性。本试验将针对阿托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患者42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氯吡格雷治 疗(负荷剂量300 mg,维持剂量75 mg/d)。随机分配为A、B 两组,A 组(n=20)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d),B 组(n=22 服用瑞 舒伐他汀治疗(10 mg/d)。分别于氯吡格雷服用前、服药治疗后3 天、服药治疗后7 天后采静脉血送检,测定ADP(10 滋mol/L)诱导 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阿托伐他汀组(A 组)及瑞舒伐他汀组(B 组)相比,服用氯吡格雷前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基线值无 统计学差异。服用氯吡格雷3 日及7 日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3.85± 2.58)vs(3.09± 2.27),(0.65± 0.88)vs(1.05± 0.95),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氯吡格雷的确可以降低血小板的活性。同时,短期之内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未受到 他汀类的影响,包括经过CPY3A4途径的他汀,如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术(PCI)后血小板的抑制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8月在我院经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ACS患者85例(替格瑞洛组),按性别、年龄2:1匹配原则随机抽取同一时间服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患者170例(氯吡格雷组)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行PCI治疗,并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负荷剂量2天(PCI术后)进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经ADP途径及经AA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经ADP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66.60±25.57)%、(82.10±18.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ADP抑制率50%患者占总人数的29.4%,替格瑞洛组ADP抑制率50%的患者占总人数的1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ADP抑制率75%者占总人数的41.8%;而替格瑞洛组ADP抑制率75%的患者占总人数的69.4%,两组抑制率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经AA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88.70±23.89)%、(90.32±18.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对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的抑制作用优于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疗的9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为7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氯吡格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心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n=150)和氯吡格雷组(n=150),其中替格瑞洛组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氯吡格雷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替格瑞洛组高于氯吡格雷组,LVEDd较治疗前降低,且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CRP、s CD40L、TNF-α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0.00%(15/150),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患者的31.33%(47/1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氯吡格雷而言,替格瑞洛治疗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心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从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可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治疗中,抗血小板治疗及调脂治疗是最基础的治疗方案。近来有学者提出,氯吡格雷和他汀类药物都经过细胞色素CYP3A4途径代谢,二者因存在竞争性抑制,有可能降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活性。本试验将针对阿托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氯吡格雷治疗(负荷剂量300mg,维持剂量75mg/d)。随机分配为A、B两组,A组(n=20)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d),B组(n=22服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0mg/d)。分别于氯吡格雷服用前、服药治疗后3天、服药治疗后7天后采静脉血送检,测定ADP(10μ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阿托伐他汀组(A组)及瑞舒伐他汀组(B组)相比,服用氯吡格雷前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基线值无统计学差异。服用氯吡格雷3日及7日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3.85±2.58)vs(3.09±2.27),(0.65±0.88)vs(1.05±0.95),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氯吡格雷的确可以降低血小板的活性。同时,短期之内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未受到他汀类的影响。包括经过CPY3A4途径的他汀,如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冠心病患者单用或联用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将97例冠心病患者分成阿斯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和阿斯匹林与氯吡格雷两者联合用药组,比较各组用药前后四种不同诱导荆作用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阿斯匹林组由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29.9±11.0)与正常对照组(78.0±13.1)及用药前(96.8±8.1)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与之类似,氯吡格雷组由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而联合用药组四种诱聚剂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单用时对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仅限于ACA、ADP,而联合用药对四种诱聚剂均有抑制作用,因此联合用药对预防血栓形成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2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对比两组疗效、心功能、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血脂,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血脂、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KDR rs1870377基因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氯吡格雷耐药相关性。方法:2018年5月到2021年2月选在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老年医学一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PCI术后判定氯吡格雷耐药情况,检测KDR rs1870377基因多态性状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97例患者中,PCI术后氯吡格雷耐药22例(耐药组),耐药率为22.7 %。耐药组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与非耐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R rs1870377基因主要包括AA、CC、CA三种基因型,两组都与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相符合,研究对象具有群体代表性。耐药组的KDR rs1870377基因CC基因型高于非耐药组(P<0.05),耐药组的等位基因C频率高于非耐药组(P<0.05)。Spearsman分析显示KDR rs1870377基因CC基因型、等位基因C与氯吡格雷耐药存在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DR rs1870377基因CC基因型、等位基因C为导致PCI术后氯吡格雷耐药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比较常见,也伴随有KDR rs1870377基因多态性,KDR rs1870377基因CC基因型、等位基因C为导致PCI术后氯吡格雷耐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标准治疗基础上联合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9月至2008年3月就诊我院的124例12小时以内发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均在入院后前3天给予阿司匹林300mg/d,此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d,A组常规不给予氯吡格雷治疗,B组给予氯吡格雷75mg/d,C组入院即刻给予氯吡格雷300mg,继之75 mg/d治疗,随访30天。观察溶栓血管再通率、梗死后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事件及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联合终点。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患者溶栓成功率提高、梗死后心绞痛发作减少。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C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主要和次要出血事件发生,轻微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氯吡格雷75 mg/d或先予300 mg负荷量,继之75 mg/d口服,均可提高溶栓成功率,降低梗死后心绞痛发生,而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并不优于普通剂量组,且两组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在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8例高危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根据PCI术前氯吡格雷负荷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12例,以氯吡格雷300 mg+替罗非班(用法同观察组)治疗,观察组:96例,以氯吡格雷600 mg+替罗非班0.4μg/(kg·min)在30 min内静脉注射。继以0.1 g/(kg·min)由微量泵静脉持续泵入至手术后36 h,分别测定两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变化、PCI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随访住院期间和30 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结果:两组临床情况、PCI前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给药时间、支架置入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 h、6 h、术后24 h两组MPAR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用药后6 h两组MPAR均低于用药后2 h(P〈0.05);用药后2 h时观察组MPAR低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TMPG 3级获得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30 d内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负荷氯吡格雷600 mg可以更有效、更迅速地抑制患者的MPAR,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时仍可改善心肌灌注,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在高危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8 例高危非ST 段抬高型 ACS患者,根据PCI术前氯吡格雷负荷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12 例,以氯吡格雷300 mg+ 替罗非班(用法同 观察组)治疗,观察组:96例,以氯吡格雷600 mg +替罗非班0.4 滋g/(kg·min)在30 min 内静脉注射。继以0.1 g/(kg·min)由微量泵 静脉持续泵入至手术后36 h,分别测定两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变化、PCI 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随访住院期间 和30 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结果:两组临床情况、PCI前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给药时间、支架置入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用药后2 h、6 h、术后24 h两组MPAR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用药后6 h两组MPAR 均低于用药后2 h (P<0.05);用药后2 h时观察组MPAR 低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TMPG 3级获得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30 d内复合心 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负荷氯吡格雷600 mg可以更有效、更迅速地 抑制患者的MPAR,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时仍可改善心肌灌注,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阻抗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电阻抗法对486名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检测,所有患者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后第4天抽取肘静脉血,采血后1小时内用全血阻抗法测定三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其中50例患者出现氯吡格雷抵抗,28例患者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结果:通过电阻抗法测定的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发生率(10.29%)与文献报道的一致;在原来抗血小板药物基础增加西洛他唑或者增加氯吡格雷的剂量都能明显改善血小板药物抵抗,随着服药时间的增加血小板药物抵抗呈下降趋势;大剂量氯吡格雷组相比西洛他唑组在改善氯吡格雷抵抗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阻抗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方便快捷、安全可靠,更方便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