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生物界种内有无斗争和互助的问题确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不但引起生物学家和哲学家的注意,也引起广大实践工作者的注意。究竟生物种内有无斗争呢?如果从米丘林学说的基本观点出发和从下面的分析情况看来,最后的结论我个人认为应当是:生物间存在着斗争与互助,而种内同种个体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这是大自然界存在的事实,种  相似文献   

2.
关于种内有“斗争”或“互助”的问题在未正式谈这个问题之先,让我先来说一说我对“斗争”和“互助”这一词句的意义的理解和看法。我认为:所谓“斗争”就是,凡因某生物种、类型或个体的生存和生活活动,严重的为害了其他生物种、  相似文献   

3.
本刊最近收到一些关于种内有斗争的论文。现在就那些论文里摘出一部发表在这里,关于种内关系和种形成的问题还需要继续讨论,希望参加讨论的同志,能够尽量参阅有关的资料。我们认为这些资料是应该参攷的:一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从那里我们可以知道达尔文是怎样给生存斗争下定义的,他举出了那些有关的论点;一是苏联科学界从1952年开始的关于物种问题的讨论文献。这方面的文献目前已经有—部分翻译过来(科学出版社出版);一是广大的实践材料.只有充分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材料,才能使问题的讨论深入一步。  相似文献   

4.
在达尔文主义这一门课程中,有三个问题比较最不容易答复,而这三个问题却是最常发生的。这三个问题便是(1)种内斗争;(2)新种的形成;(3)性选择。“性选择是否是事实”这一问题在问题解答中,我已经作了一个简单的答复。新种的形成的,新学说,生物学通报1卷3期也已有专文发表,现在来谈一谈种内斗争的一些问题。种内无斗争这一理论是比较容易明了的。“达尔文主义基础”的书上都说的很清楚,我们有许多理由,也有许多证据来说明这一点。但是,主要的困难是具体的问题,例如猫吃小猫,蚂蚁打架,雌蜘蛛吃雄蜘蛛等类的问题。在北京大学达尔文主  相似文献   

5.
前言自1952年开始,苏联科学界对物种及物种形成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很多生物学家和哲学家都围绕这一问题发表了意见。讨论也涉及到种内关系问题,特别是种内有无斗争问题。苏卡切夫院士(苏联植物学杂志主任编辑)、伊万诺夫、以及其他许多学者反对李森科院士关于种内无斗争的观点;但另外也有许多科学家拥护李森科院士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关於“种内斗争”问题,是达尔文理论中的一个错误部分,这个错误是与他当时受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及其阶级出身分不开的。他在读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时,由於他长期的观察过动植物的大量繁殖及生存斗争的情况,他误认为马尔萨斯的理论很适合用之於生物界来,所以他错误的搬用了这个理论。这个理论的大意是: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加,生活资料(食粮)是按算术级数增加,这样来就不可避免的要发生食料的恐慌而引起斗争。这理论当然是非常荒谬的,并且理论的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通报本年第五期上发表了吴元玠先生所撰“论‘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的存在”一文,正像吴先生所说:“本着不怕犯错误,大胆提问题的精种……”,我原提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来与吴先生共同商榷。当然,由于自己没有系统的学过这一专门科学,理论和业务水平都很低,因此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就难免有欠妥当,甚或是错误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生物与环境的主要关系如下表: 1.“群聚”互助①“社会性”群聚:如蜜蜂群,包括蜂王、工蜂等。蚂蚁群、白蚁群,包括蚁王、工蚁、兵蚁等。②“生活性”群聚:如大雁群的南来北往、鱼群的洄游等。 2.“报警”互助如狼在群捕大动物或袭击“敌人”时,用嚎叫引来狼群共同出击(声);乌鸦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Cd耐性的种内和种间差异Ⅱ.种内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28个小麦、14个大豆品种(或品系)的幼苗培养试验表明,作物对Cd的耐性具有明显的种内差异;耐性品种与其吸收Cd相对较少或向地上部运移比例较低有关;部分品种虽吸收Cd量较高,但仍能正常生长,推断其具有使Cd转化为活性较低形态,从而减轻毒害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太白红杉种内和种间竞争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确定影响对象木 (Objectivetree) 的最佳竞争范围, 利用单木竞争指数的改进模型对太白红杉 (Larixchinensis) 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 并讨论了不同竞争强度下太白红杉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 :随对象木胸径的增大, 由于太白红杉种群自然稀疏过程中密度调节作用, 植株距离增加, 种内竞争强度降低 ;太白红杉主要分布于亚高山地段, 群落内其它物种较少, 个体普遍较小, 结果种间竞争相对较弱, 种内与种间竞争关系顺序为 :太白红杉 太白红杉 >巴山冷杉 (Abiesfargesii) 太白红杉 >牛皮桦 (Betulaplatyphylla) 太白红杉 >其它树种 太白红杉 ;竞争强度和对象木胸径的关系服从幂函数关系 (CI =AD-B), 当太白红杉胸径达到 35cm以上时, 竞争强度几乎没有变化, 所得的预测模型能很好地预测太白红杉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强度 ;不同竞争强度下, 太白红杉主茎各层的分枝角度、总分枝数、当年生枝条长、平均枝长和活枝数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表明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能有效地确定竞争木范围, 较好地反应太白红杉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关系。同时, 太白红杉通过自身形态变化, 提高了对光的截获能力和对不同竞争强度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气态甲烷是加工烟煤中成矿植物材料的主要产物之一,所以它实际上经常存在于含煤层中。煤层形成的条件及其以后的地质史决定了烟煤的天然瓦斯含量,它波动范围较广--每吨煤的甲烷含量从几立方米到几百立方米。  相似文献   

12.
孔垂华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7):2141-2150
植物间相互作用是生态学基础科学问题之一,植物能感受和识别共存同种或异种植物,进而调整生长、繁殖和防御策略。植物种间和种内的感受和识别大多是由植物产生释放的次生物质所介导,这类化学识别通讯可以启动相应的植物化感作用机制。近年发现,植物亲属间也存在着化学识别、地下根系通讯调控地上开花繁殖等植物种间和种内的化学作用关系。目前植物通过地上挥发物介导的植物化学作用已基本澄清,但根分泌物介导的植物地下化学作用机制及其信号物质还所知甚少。地下化学作用不仅决定根系侵入(接近)和躲避(排斥)行为,也能调控地上开花时间和花期。这样,植物间的化学作用还涉及植物地下和地上的协调互作。本文以植物化感作用和植物化学识别通讯及相应的化感物质和信号物质为基点,从植物亲属识别、根系化学识别和行为模式、地下化学作用调控地上开花繁殖3个方面综述植物种间和种内化学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全面理解植物间相互作用提供新视野。  相似文献   

13.
14.
城乡互助     
正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瑞士。与中国目前的状态相似,当时的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农民与消费者互相支持以及承担粮食生产的风险和分享利益。这种城乡的消费者与生产者相互支持,发展本地生产、本地消费的微型区域合作方式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其含义也从最初的生产与消费合作延伸出更多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er ex Ledebour)林是东北地区常见的典型森林类型之一。以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 hm2的蒙古栎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样圆法确定了竞争范围,并利用Hegyi竞争指数分析了蒙古栎林的种内和种间竞争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栎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占总竞争强度的28.08%和71.92%,说明了蒙古栎的种内竞争强度小,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种间。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黑桦(Betula dahurica Pall.)、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echt)Kuzeneva)数量较多,个体高大,对蒙古栎的竞争压力较大。蒙古栎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白桦 > 蒙古栎 > 黑桦 > 兴安落叶松 > 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 > 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 > 大黄柳(Salix raddeana Laksch.)。蒙古栎的胸径与整个林分、伴生树种以及蒙古栎种内的竞争强度成幂函数关系,随着对象木胸径增大,3种竞争强度均减小。当蒙古栎胸径小于20 cm时,竞争强度较大;当胸径大于20 cm时,蒙古栎所受的竞争压力较小,并趋于稳定,通过所得的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出蒙古栎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强度。  相似文献   

16.
红松天然林种内和种间竞争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润  李凤日 《植物研究》2010,30(4):479-484
基于穆棱林业局3块红松天然林标准地调查数据,采用竞争区域动态半径的概念确定了林分中有效竞争木,并利用Hegyi竞争指数对红松天然林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松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占总竞争强度的18.0%和82.0%,说明红松天然林种内竞争小,主要竞争来自种间。色木、云杉、冷杉林木个体高大,数量较多,在群落中占据一定优势,对红松的竞争压力较大。红松对象木胸径与竞争指数之间呈幂函数关系,随着红松胸径的增大,受到的竞争强度逐渐减小。当红松胸径小于25 cm时,所受到的竞争压力较大;当胸径大于25 cm时,竞争指数较小,并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五针松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安徽省岳西县大别山五针松群落内的53株对象木及2079株竞争木的调查,运用Hegyi单木竞争模型分析了大别山五针松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大别山五针松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为17.11%和82.89%,说明竞争主要来自种间。大别山五针松的伴生种较多,种内与主要伴生种间的竞争关系为短柄枹大别山五针松种内黄山松满山红茅栗金缕梅紫茎四照花灯台树鹅耳枥。竞争强度随对象木胸径的增大而减小,当对象木的胸径小于25cm时,所受到的竞争强度较大;当胸径在25cm以上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二者符合幂函数关系(CI=AD-B),所得的预测模型能很好的预测大别山五针松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  相似文献   

18.
荒漠草原三种蝗虫成虫种内和种间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荒漠草原三种蝗虫成虫种内和种间竞争的研究贺达汉方成郑哲民(宁夏农学院农学系,永宁750105)(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西安710062)Intra_andInterspecificCompetitionamongtheAdultsofThreeGr...  相似文献   

19.
以沙坝国家云杉/落叶松良种基地苗圃的云杉属7个种(2007年移栽的欧洲云杉、西加云杉、红皮云杉、黑云杉、蓝云杉、白云杉和恩氏云杉)实生苗1 a针叶为对象,研究种间和种内针叶性状的遗传差异,为云杉苗期识别和进行适应性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云杉种间针叶长、宽、长/宽、鲜重、干重、冬季含水率差异达显著水平,且云杉针叶性状种间和种内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2)7个云杉种间针叶性状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鲜重(47.65%)>干重(40.94%)>宽(24.98%)>长(22.39%)>长/宽(21.32%)>冬季含水率(12.75%),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冬季含水率是最稳定的性状。(3)种内白云杉的鲜重、干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50.85%和38.01%,蓝云杉针叶冬季含水率变异系数最小,为2.11%。(4)针叶性状间除长/宽与鲜重、干重、冬季含水率不相关外,其余性状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除针叶长/宽与苗高、当年高生长量不相关外,其余针叶性状与树高、当年高生长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5)种间针叶干重与针叶长、宽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在0.793~0.993间,根据针叶长指标将7个云杉种划分为3类,并可根据云杉针叶长、宽、长/宽、鲜重、干重、颜色和气孔带等性状进行苗期识别和选择。  相似文献   

20.
山西稀有濒危植物脱皮榆种内和种间竞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西太岳山一块100 m×100 m样地中128株脱皮榆对象木及1093株竞争木的调查,运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计算分析了脱皮榆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1)脱皮榆种群所受到的竞争强度随着对象木胸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2)调查样地内尽管其他物种种类较多,但数量较少,与脱皮榆种间竞争相对较弱,脱皮榆种内与种间竞争关系的顺序为:脱皮榆-脱皮榆>千金榆-脱皮榆>五角枫-脱皮榆>茶条槭-脱皮榆>其他树种-脱皮榆;(3)竞争强度和对象木胸径的关系服从幂函数关系,当脱皮榆胸径在25 cm以上时,竞争强度变化不大,所得的预测模型能很好地预测脱皮榆种内种间竞争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