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通过活体标本、连续切片、全封标本及扫描电镜观察了大陆品系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子胞蚴体内尾蚴发育期的形态。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分为五期,即胚细胞期、胚球期、尾蚴雏体期、成熟前期和成熟期。与曼氏血吸虫尾蚴发育进行比较,日本血吸虫尾蚴在胚球期无极化现象;尾蚴雏体期的尾芽形态多非圆球形,尾叉形成较早。钻腺及焰细胞均在此期发生,较曼氏血吸虫尾蚴早。除了上述头器、头腺、钻腺、焰细胞及消化器官进一步发育外,体内散在胚细胞结集为生殖始基,体表感觉乳突分化与体尾肌细胞的发育,尾蚴从成熟前期过渡到成熟期。 电镜首次原位观察尾蚴发育在子胞蚴育腔内的自然状态。尽管偶尔可见到胞蚴体壁与胚元之间某些结构联系,但大部份的胚元各自独立混杂在育腔之中。此外尚注意到尾蚴体棘发生在成熟前期,但其密度较成熟尾蚴小,而其大小却比成熟尾蚴的大。尾蚴头器上感觉乳突和围褶可能先于内部腺体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4.
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卯单链抗体库的构建、筛选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IEA)单链抗体(scFv)表达文库,以天然分子候选疫苗SIEA26~28ku为靶抗原筛选SIEA单链抗体库,获得特异性单链抗体.并将该scFv基因亚克隆至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ET32a,诱导SIEA26-28ku特异性scFv大量表达.随后以此为探针筛选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以期获得SIEA2628ku天然分子候选疫苗相关的编码基因.结果显示,所获得的SIEA26-28ku特异性scFv,表达量高,采用该探针初步筛选出相关基因核糖体蛋白S4.SIEA26-28ku特异性scFv的获得,为进一步筛选、分析鉴定抗日本血吸虫病天然分子候选疫苗SIEA26-28ku的编码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炎平对血吸虫肝纤维化家兔酶组织化学的作用。方法将38只成年健康大耳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N)、模型组(M)及肝炎平治疗组(E)。M和E组采用腹贴法(日本血吸虫尾蚴180条/只,持续15分钟)感染血吸虫,六周后服用吡喹酮行杀虫治疗。此后,E组予以肝炎平治疗。于实验的第13周将全部动物麻醉后剖腹取肝组织。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单胺氧化酶(MAO)、一氧化氮合酶(NOS)、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在肝组织的表达活性。结果肝炎平组中MAO为0.1966±0.04536,NOS为0.1166±0.01895,LDH为0.1355±0.04964,而模型组的MAO为0.5627±0.04849,NOS为0.1422±0.02520,LDH为0.5027±0.07783,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炎平组的SDH吸光度为0.4197±0.10442,而模型组SDH的吸光度为0.2688±0.09435,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炎平能减少肝组织中的单胺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提高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提示肝炎平具有抗血吸虫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基因免疫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Sj22蛋白的抗体,并研究CpG佐剂和蛋白加强策略在增强基因免疫效果中的作用。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免疫小鼠,实验动物分为四组:A组注射pVAX1-sj22质粒100μg /只;B组注射pVAX1-sj22质粒50μg /只,同时注射CpG佐剂20μg /只;C、D组注射pcDNA3.1-sj22质粒100μg /只。分别在0,3,6周进行免疫,第9周A、B、C组用30μg重组sj22蛋白加强免疫,D组则用pcDNA3.1-sj22质粒100μg加强免疫。第0,9,10周割尾采血,使用ELISA方法进行抗体效价测定,Western blot验证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表明:使用基因免疫的方法获得了针对Sj22的特异性抗血清,CpG佐剂能够有效降低质粒用量,基因免疫-蛋白加强的策略使得抗体的滴度提高了40~1280倍。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用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S.j)童虫细胞免疫小鼠抗血吸虫病的免疫保护性效应和分析与之可能的相关因素, 本研究进行了两个独立重复的免疫实验. 经皮下3次免疫后, 实验1在无佐剂的情况下, 与磷酸盐绥冲液(PBS)对照组比, S.j童虫原代细胞(primary juvenile worm cells, pJCs)诱导小鼠产生了明显的减虫率(平均54.3%)、每克肝卵(liver eggs per gram, LEPG)减少率(平均59.8%)和肝卵肉芽肿面积减少率(平均66.5%)(P<0.01), 均明显高于童虫原代细胞碎片(fractions of juvenile worm cells, JCFs)或童虫虫体碎片(fractions of juvenile worms, JWFs)免疫组相应的减少率(P<0.05), 而虫体的非细胞成分(non-cell components of worms, WNCs)免疫组无明显保护作用. 实验2中, 与PBS对照组比, 培养的童虫细胞(cultured juvenile worm cells, cJCs)也诱导了明显的平均58.4%的减虫率、68.1%的LEPG减少率(P<0.01), 而培养的成虫细胞(cultured adult worms cells, cACs)组的虫荷(P<0.05)和卵荷(P<0.01)明显高于cJCs组. 实验2的免疫学分析显示, cJCs诱导小鼠产生Th1型为主的Th1/Th2混合类型的免疫应答, 而cACs则诱导Th2型偏向的应答类型. 这些资料显示, 用S.j原代和培养的童虫细胞都可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抗血吸虫高保护效应, 可能与免疫原的物理性状、虫期特异性及诱导的免疫类型有关, 提示用S.j童虫全细胞免疫小鼠是一种有希望的诱导抗血吸虫病保护性免疫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用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S.j)童虫细胞免疫小鼠抗血吸虫病的免疫保护性效应和分析与之可能的相关因素, 本研究进行了两个独立重复的免疫实验. 经皮下3次免疫后, 实验1在无佐剂的情况下, 与磷酸盐绥冲液(PBS)对照组比, S.j童虫原代细胞(primary juvenile worm cells, pJCs)诱导小鼠产生了明显的减虫率(平均54.3%)、每克肝卵(liver eggs per gram, LEPG)减少率(平均59.8%)和肝卵肉芽肿面积减少率(平均66.5%)(P<0.01), 均明显高于童虫原代细胞碎片(fractions of juvenile worm cells, JCFs)或童虫虫体碎片(fractions of juvenile worms, JWFs)免疫组相应的减少率(P<0.05), 而虫体的非细胞成分(non-cell components of worms, WNCs)免疫组无明显保护作用. 实验2中, 与PBS对照组比, 培养的童虫细胞(cultured juvenile worm cells, cJCs)也诱导了明显的平均58.4%的减虫率、68.1%的LEPG减少率(P<0.01), 而培养的成虫细胞(cultured adult worms cells, cACs)组的虫荷(P<0.05)和卵荷(P<0.01)明显高于cJCs组. 实验2的免疫学分析显示, cJCs诱导小鼠产生Th1型为主的Th1/Th2混合类型的免疫应答, 而cACs则诱导Th2型偏向的应答类型. 这些资料显示, 用S.j原代和培养的童虫细胞都可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抗血吸虫高保护效应, 可能与免疫原的物理性状、虫期特异性及诱导的免疫类型有关, 提示用S.j童虫全细胞免疫小鼠是一种有希望的诱导抗血吸虫病保护性免疫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东方田鼠对血吸虫具有天然抗性。为筛选和分析东方田鼠抗血吸虫抗性相关基因, 以日本血吸虫童虫可溶性裂解物为探针, 筛选东方田鼠肝脏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经三轮筛选, 特异性噬菌体得到有效富集(375倍)。随机挑取92个克隆进行序列测定, 获得了19条有效EST序列。其中13个条EST序列与已知基因或表达序列标签同源, 6个EST序列与已知基因或表达序列标签均无同源性, 为新的表达序列标签。将19个EST序列的阳性噬菌体克隆和血吸虫童虫共培养, 其中4号(GenBank Accession No.: EW968294)、13号(GenBank Accession No.: EW968303)、14号(GenBank Accession No.: EW968304)、15号(GenBank Accession No.: EW968305)、18号(GenBank Accession No.: EW968308)克隆均诱导了显著的杀虫效果。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及体外杀伤试验结果, 编码CASP8和FADD类似性细胞程序性死亡调节蛋白、a-2-HS-糖蛋白、M4蛋白、具有R3H结构域的一种mRNA结合蛋白以及三种未知蛋白的编码基因(14、15、18号克隆)可能是东方田鼠抗血吸虫病抗性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东方田鼠抗血吸虫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东方田鼠对血吸虫具有天然抗性。为筛选和分析东方田鼠抗血吸虫抗性相关基因, 以日本血吸虫童虫可溶性裂解物为探针, 筛选东方田鼠肝脏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经三轮筛选, 特异性噬菌体得到有效富集(375倍)。随机挑取92个克隆进行序列测定, 获得了19条有效EST序列。其中13个条EST序列与已知基因或表达序列标签同源, 6个EST序列与已知基因或表达序列标签均无同源性, 为新的表达序列标签。将19个EST序列的阳性噬菌体克隆和血吸虫童虫共培养, 其中4号(GenBank Accession No.: EW968294)、13号(GenBank Accession No.: EW968303)、14号(GenBank Accession No.: EW968304)、15号(GenBank Accession No.: EW968305)、18号(GenBank Accession No.: EW968308)克隆均诱导了显著的杀虫效果。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及体外杀伤试验结果, 编码CASP8和FADD类似性细胞程序性死亡调节蛋白、a-2-HS-糖蛋白、M4蛋白、具有R3H结构域的一种mRNA结合蛋白以及三种未知蛋白的编码基因(14、15、18号克隆)可能是东方田鼠抗血吸虫病抗性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东方田鼠抗血吸虫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α1A-肾上腺素受体(α1A-AR)和M1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M1)在日本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神经递质受体在肝纤维化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10只)、模型组(M组,20只),模型组小鼠用腹部敷贴尾蚴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α1A-AR和mAChRM1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肝脏组织中α1A-AR和mAChRM1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其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递质受体表达上调在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中国株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基因库中日本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HGPRT) EST (BU803192) 以及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载体λgt11多克隆位点邻近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以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为模板,采用锚式PCR对SjHGPRT基因不完整的3′端和5′端进行扩增、测序,用电子软件拼接,获得SjHGPRT全长cDNA (1 270 bp),经序列分析,推断该片段含有编码SjHGPRT基因的完整阅读框,其编码基因与曼氏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SmHGPRT) 全长编码基因碱基一致性为82%,其理论推导的氨基酸组成与曼氏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一致性约为83%. 将其编码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上,在大肠杆菌M15中获得准确、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分子质量约为28 ku. 用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免疫血清对表达产物进行蛋白质印迹检测,在预测位置上出现明显的识别条带. 重组蛋白动物免疫保护性结果显示:在虫荷、每克肝卵、每克粪卵和雌子宫内卵数方面,疫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 0.05,P < 0.01). 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SjHGPRT) 全长cDNA成功克隆并在大肠菌中得到表达,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动物免疫保护效果,是一种潜在的具有部分免疫保护性的抗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3.
噬菌体展示日本血吸虫SSj14单抗的模拟抗原表位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获得日本血吸虫保护性单抗SSj14的模拟抗原表位,研究其对日本血吸虫的免疫保护作用。用纯化的SSj14单抗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对33个克隆进行ELISA验证,获得30个阳性克隆,DNA序列分析表明这30个克隆分属11个多肽序列,分析比较发现这些多肽具有“H_NQ_X_S_PF_X_X_L_A_T”的相似基序。进而选取3个阳性单克隆及混合阳性噬菌体克隆进行Western_blotting实验,证明都有良好的抗原性。用它们免疫BALBc鼠,并攻击血吸虫尾蚴,观察免疫鼠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效果和IL_12的变化,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噬菌体阳性克隆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免疫鼠产生高滴度的抗血吸虫的特异性抗体;和对照组鼠相比,免疫小鼠,分别获得13.84%~52.83%的减虫率,34.17%~65.47%的肝脏减卵率以及28.89%~73.78%的粪便减卵率;三次免疫之后,和对照组相比,免疫小鼠体内IL_12水平均有升高。为发展日本血吸虫疫苗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日本血吸虫新抗原基因的筛选、克隆、 表达和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寻找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Sj) 新的疫苗候选基因并进行免疫效果研究,用 Sj 雌虫抗原免疫家兔制备血清,对Sj成虫 cDNA 文库进行免疫筛选,将获得的新基因 ( 命名为Sj-F1, GenBank 登录号为 AY261995) 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pTWIN1 和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 ,经 PCR 、限制性酶切筛选和鉴定阳性重组子. 将 pTWIN1/Sj-F1 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ER2566,在低温和低 IPTG 浓度下诱导表达可溶性重组融合蛋白 (rSj-F1/intein2),并经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 和蛋白质印迹 (Western blot) 分析鉴定. 将 pcDNA3/Sj-F1 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ER2502 ,大量制备 DNA 疫苗. 用重组融合蛋白和 DNA 疫苗免疫小鼠,末次免疫后 2 周用Sj尾蚴进行攻击感染. 感染后 42 天剖杀冲虫,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 感染前采血用 ELISA 法检测抗体. 免疫保护效果测定显示:重组蛋白疫苗以 FCA 作佐剂经皮下免疫和以壳聚糖作佐剂经粘膜免疫分别获得了 28.07%、 24.69% 的减虫率和 48.30% 、 46.38% 的减卵率; DNA 疫苗 (pcDNA3/Sj-F1) 单独免疫获得了 18.47% 的减虫率和 35.06% 的减卵率;用 DNA 疫苗启动免疫后用重组蛋白疫苗经皮下加强免疫,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提高到了 40.42% 和 56.17%;用 DNA 疫苗启动免疫后用重组蛋白疫苗经黏膜加强免疫,减虫率和减卵率增高更明显,分别提高到了 42.38% 和 62.87%. 结果表明,Sj-F1 重组蛋白疫苗及 DNA 疫苗均可诱导小鼠产生部分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力,两者联合免疫保护效果优于单一疫苗.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明治大学生物资源国际研究所的长岛比吕志教授、自治医科大学分子病态治疗研究中心的花园丰教授等人利用人工核酸酶与体细胞核移植组合起来的高效方法,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培育出免疫缺陷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