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类外周血单核细胞(HPMφ)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APC)。APC在行使抗原提呈功能时,以其膜Ia抗原的表达为先决条件之一;但最强有力的APC是树突状细胞(DC)。部分HPM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衍变为类似DC样的细胞。只有既是HLA—DR~+又是HLA—DQ~+的HPMφ才具有抗原提呈能力。人类Ia分子在抗原提呈中的作用是保护外来抗原,有利于T细胞的识别和激活,继而发生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2.
T细胞和APC细胞相互作用形成免疫突触涉及到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的分子识别事件,最初APC细胞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向T细胞移动,相遇后在抗原非依赖性的弱的黏附力作用下发生最初的黏附,同时伴随着TCR在APC表面俘获特异性抗原;抗原识别之后,由多种机制使T细胞和APC紧密接触并维持一段时间,随后分开,最终引起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免疫突触形成过程中的分子识别机制目前尚无定论,拓扑模式和数学模式的解释,脂筏和细胞骨架蛋白的重排以及接头蛋白的连接为免疫突触形成中分子的识别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亲和力抗体的产生是依赖于B细胞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提取抗原的能力。B细胞首先与抗原呈递细胞(APC)相结合,其膜上的B细胞受体(BCR)与APC膜上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突触。随后B细胞从APC的膜上获取了抗原,并对其进行加工,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然而,B细胞是如何从抗原呈递细胞膜上获取抗原的,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人员利用具有流  相似文献   

4.
DNA疫苗——跨入21世纪的新型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免疫学研究证明,抗原进入机体后由抗原提呈细胞(APC)提呈给免疫效应细胞有两种途径:(1)外部抗原与APC表面膜受体结合后即在该处引起细胞膜凹陷,逐渐形成内含体,将抗原包在其中,继而与溶酶体融合,溶酶体酶将抗原加工成小的肽段,再与主组织相溶性复合物(MHC)Ⅰ类分子结合,转移于细胞膜后提呈给CD4~ T淋巴细胞。后者再与B淋巴细胞相互  相似文献   

5.
Liu QS  Zhang RH  Chu YW  Xiong SD 《生理学报》2003,55(6):633-640
在体外克隆T细胞中,T细胞无能可在多种条件下诱导产生,但T细胞在体内条件下的无能诱导仍有很多疑问和争议。由于正常动物体内对单一抗原特异应答的T细胞频率太低,从体内新提取未经刺激的T细胞进行无能诱导研究一直存在技术上的困难。本文利用HNT—TCR转基因小鼠高度单一的针对HA多肽抗原的CD4^ T细胞群体,以T细胞增殖反应作为检测方法,比较研究了克隆CD4^ T细胞和新提取未经刺激的CD4^ T细胞对无能诱导的反应。结果表明,经化学交联剂l—ethyl-3-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ECDI)处理的抗原提呈细胞(APC)与流感病毒血细胞凝集素(HA)多肽诱导在克隆CD4^ T细胞中产生了无能,这种无能是依赖于特异抗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的;而在同样条件下,新提取未经刺激的CD4^ T细胞则不能被诱导产生无能。结果提示,体内T细胞与克隆T细胞存在功能上的不同,体内T细胞的无能诱导可能需要不同的条件。这对体内T细胞免疫耐受产生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SEs)是由金黄色萄萄球菌产生的一类典型超抗原(Superantigen,SAg)。与传统抗原不同,超抗原无须经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加工处理,可直接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I molecules,MHC II)及T细胞受体Vβ区(Variable pacts of the T cells receptor,TCR Vβ)特异性结合,极低浓度即可刺激大量T细胞增殖,产生大量有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如TNF-α、TNF-β、IFN-γ、IL-2等)和抗肿瘤效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超抗原金葡球菌肠毒素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存在问题和解决策略等的进展,针对Trousseau综合征利用超抗原开发新药进行了展望,并介绍了SEC2在临床用于骨病治疗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在先天免疫系统中广泛表达,可通过促进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从而间接导致T细胞活化。然而研究发现,TLR也可在T细胞中表达,并可在没有APC的情况下直接调节T细胞的代谢与功能。本文综述了TLR信号对不同T细胞亚群代谢和免疫功能的直接调控作用,为T细胞介导的癌症及自身免疫病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HSV持续感染Raji细胞培养物150天。发现整个感染过程似呵分为两个阶段:急性期(前30天)和稳定期(30天以后)。在急性期上清液中HSV滴度达10~(6.2)TCID_(50)/ml.病毒抗原阳性细胞达21%,死细胞达42%;在稳定期病毒和细胞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上清液中IISV滴度在10~(3.5-4.2)TCID_(50)/ml,病毒抗原阳性细胞约占5—10%,感染细胞与对照细胞在生长特性上无明显差异。用rIFNs、rlL-2和TNF处理稳定期的细胞培养物,发现TNF和rlFNa能明显抑制HSV的复制,rIENy作用较弱,去除上述因子5天后又恢复到处理前水平。rlL-2无明显作用。用HSV抗体处理上述细胞培养物上清液中病毒和病毒抗原阳性细胞都消失,且在去除抗体后连续观察50天仍未出现。本实验为体外研究HSV持续感染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十多年来,疫苗制作者们一直致力于获得与特殊抗原反应的合适的免疫细胞以产生免疫反应,但是对整细胞外进行的工作只是产生疫苗这一战役的一部分。而抗原所在细胞(APC)展示目标抗原的方式则有可能产生或破坏疫苗的作用。 APC内的工作进展缓慢,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Baltimore, MD)的科研小组在此方面略微领先,他们  相似文献   

10.
采用脂质体技术包裹中华眼镜蛇膜毒素(CT)并与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结合制备成pH敏感型免疫脂质体.它在pH8.0~7.0间十分稳定,但在接近细胞浆微酸性环境(pH<6.0)时很容易破裂而释出包裹之内容物.用这一免疫脂质体处理人白血病T淋巴细胞系CEM细胞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脂质体对靶细胞的作用,显示这一免疫脂质体可特异性杀灭靶细胞而对抗原阴性细胞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中华大蟾蜍长足的卵母细胞,经注入装载水相孕酮的红细胞膜泡,能被诱发成熟;直接注入水相孕酮的卵母细胞,无能恢复成熟分裂。将蛋白酶处理的红细胞制备成装载水相孕酮的膜泡,注入卵内,照样能诱发其成熟分裂;然而,分别用根皮素结合或磷脂酶A_2水解红细胞膜磷脂,制备的膜泡,虽亦包裹着水相孕酮,但注射的卵母细胞都未能被诱发成熟。这些结果表明,在通过红细胞膜转运孕酮诱发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红细胞膜上的某些膜蛋白可能不是必要的成份,而膜磷脂类却是关键成份,它不仅可能保证孕酮不被迅速代谢,且保证孕酮从卵母细胞内部诱发成熟分裂。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采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包括冷冻断裂-蚀刻、超薄切片以及细胞化学染色法),研究了金鱼精子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金鱼精子的质膜和核膜都具有区域特异性:1)精子质膜内大部分区域含有许多蛋白颗粒,但在特定区域内,蛋白颗粒呈有序排列,构成晶格状结构。2)精子头颈部和尾部均有液泡密集之处,凡是覆盖着液泡区的质膜内,几乎都不含有蛋白颗粒。3)液泡区能被细胞化学方法染成致密色,表明内含糖蛋白。4)核膜孔只集中存在于靠近颈部的核膜上,而其他部分则没有。本文对上述诸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起源于前脑泡,结构简单层次分明,因此常被视为脑的简化模型。但近期工作证明,视网膜包含的神经活性物质(神经递质、调质和神经肽)种类之多、分布之复杂并不亚于脑。尤其是无长突细胞不仅包含多种递质和肽类,而且还有递质与肽类或肽类与肽类在一个细胞中的共存。对视网膜神经递质、调质和神经肽的研究将是探索脑奥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速离心和离子交换层析技术,从牛脊髓中分离纯化了神经丝蛋白三组分:NF-L,NF-M和NF-H。应用电镜负染色和金属投影方法研究神经丝的形态结构与NF-L的体外组装,结果表明:神经丝由10nm的核心纤维与外周的丝状突起组成;在近似生理条件下,NF-L可在60min内组装成10nm纤维,纤维由4根亚丝缠绕而成;在碱性缓冲液中,NaCl能促进NF-L装配成短纤维,这种10nm的短纤维无法连接成长纤维。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雄性生殖系精子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应用免疫组化、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VEGF蛋白在成年大鼠睾丸和附睾的表达和定位情况。Western-blots显示,在大鼠睾丸和附睾内均有VEGF蛋白(约45kD)的表达;免疫组化显示,睾丸内VEGF见于圆形和长形精子细胞、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免疫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质内。精子细胞的VEGF表达伴随精子细胞顶体发育的全过程,精子残余体呈强阳性。附睾内VEGF表达于附睾管上皮,且有区域和细胞特异性。附睾起始段的所有上皮主细胞内都有VEGF阳性颗粒;头、体、尾各段的VEGF阳性细胞多数与含PAS阳性颗粒的细胞重合,证明为亮细胞;近端附睾的管腔内可见精子头部呈VEGF阳性染色。睾丸、附睾间质血管内皮为VEGF阴性。上述结果表明,VEGF蛋白可由生殖细胞和附睾管上皮细胞直接产生,它可能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的形式共同作用于睾丸和附睾的生殖细胞和血管内皮,直接或间接影响精子的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特别是精子顶体的形成过程,并可能与精子在附睾内的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6.
花背蟾蜍蝌蚪发生类坏死的皮肤在恢复过程中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花背蟾蜍后肢芽期的蝌蚪为材料,用0.001 mol/L氨水(氨水组)和0.01mol/L醋酸(醋酸组)处理皮肤使之发生类坏死。以细胞核、细胞表面、细胞质及细胞间隙等的超微结构变化为指标,研究了各组皮肤发生类坏死后恢复过程中的可逆变化。结果观察到:两组均能引起核染色质浓缩,粘液分泌,液泡增多,线粒体及内质网膨大变形,细胞间隙变窄;醋酸还引起张力原纤维的凝集及紊乱等。恢复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分布趋于均匀,粘液的分泌渐正常,液泡减少,线粒体及内质网的形态逐步恢复,但细胞间隙一直很??窄;醋酸组中张力原纤维恢复成束且排列较整齐。作者认为氨水及醋酸引起蝌蚪皮肤发生类坏死后,在一定时间内是可以恢复的,而且此可逆变化也反映在超微结构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covers major events of the early history of chlorophyll research in the Russian Empire and the Soviet Union from 1771 until 1952, when the modern period of studies on photosynthesis began in full swing. Short biographical sketches of key scientists, reviews of their major research contributions and some selected photographs are includ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8.
应用硝酸还原酶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和NADPH-d组织化学技术,对磁场处理后丘脑下部一氧化氮量的变化及其可能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发现磁场可促使丘脑下部一氧化氮量(OD值)显著升高,并具有显著滞后效应。NADPH-d阳性神经细胞及NADPH-d和血管加压素(AVP)双染阳性神经细胞集中分布在丘脑下部室旁核、室周核和视上核,但不存在 于视交叉上核,提示室旁核、室周核和视上核一氧化氮能神经细胞是丘脑下部的一氧化氮的主要来源。磁场处理后大鼠丘脑下部一氧化氮含量(OD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应归因于这些神经细胞受磁场作用表达增强。一氧化氮和血管加压素的共存可能对磁场调节内分泌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用“脱水再加水法”制成包裹荧光黄的脂质体,通过PEG诱导融合或保温共培养法,成功地将脂质体导入了黄瓜悬浮细胞原生质体。PEG处理组摄入脂质体的细胞可达80—90%,其中50—60%的细胞荧光较强,均匀一致。脂质体/原生质体保温共培养半小时,荧光细胞达95%以上,荧光较弱,在细胞中呈点状分布,3—4天后脂质体逐渐破裂,点状荧光变为均匀一致的荧光。导入荧光黄脂质体的原生质体经持续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进一步分化出芽和根。  相似文献   

20.
CD80是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分化抗原,它提供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并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在克隆了CD80全长。cDNA的基础上,将其与逆转录病毒pLXSN表达载体连接,构建成表达质粒,并用磷酸钙沉淀法将其转染PA317和CHO细胞,经G_(418)筛选获得抗G_(418)的PA317和CHO细胞克隆。以RIA,FACs和Westernblot检测CD80分子在PA317和CHO细胞上的表达、分布和分子量,结果显示,pLXSN-CD80转染的CHO细胞可表达较高丰度的CD80分子,其表观分子量为40kD。pLXSN-CD80转染的PA317和CHO细胞经5个月连续传代培养,无论存在G_(418)的选择压力与否,仍然持续表达CD80分子,表明我们构建的pLXSN-CD80表达载体具有应用于试验性治疗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