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黑盲蝽主要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记述了中黑盲蝽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该虫在江苏沿海棉区一年发生4代。以卵越冬,每年3月底4月初孵化。雌成虫寿命20~30天,雄虫较雌虫短5天左右。每头雌虫产卵平均为70~80粒。卵期8~12天。若虫期1~4代分别为28.6天、18.28天、13.65天和16天。成虫嗜好处于花期的蜜源植物,若虫喜食蕾和小铃。温度20~30℃,相对湿度90%以上最适宜若虫生长。  相似文献   

2.
何潭 《昆虫知识》1990,27(5):279-281
缘蝮碧蝽在西藏主要为害麦类、豆类及蔬菜作物,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每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雌成虫寿命306~377天,雄虫较雌虫短5~7天左右。每头雌虫产卵平均3.3块,每块均为14粒。卵期8~10天、若虫期46~78天。成、若虫均喜食寄主植物的籽实部分。温度14℃、相对湿度55%左右最适宜若虫生长。小麦齐穗期,用2.5%溴氰菊酯乳剂20ml/亩或2.5%甲基环丙烷羧酸酯乳油16ml/亩(均为制剂量)3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3.
淡娇异蝽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娇异蝽在安徽省金寨县栗区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5~9月份为为害盛期。该虫卵期102~136天,若虫5龄,历期52~61天,成虫期145~213天。描述了该虫的形态特征,记述了它的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等。使用乐果、杀灭菊酯和敌敌畏等药剂防治其若虫和成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茶脊冠网蝽是西南茶区重要害虫。该虫年发生2~3代,以卵在茶丛中,下部成叶背越冬。卵期30.5~34.8天(越冬卵180~190天);若虫15.3~29天;雌成虫产卵前期7.8~12天;成虫寿命25~78天;雄虫18~38天。防治方法主要是保护利用捕食性天敌军配盲蝽,配合药剂挑治。  相似文献   

5.
武昌灰稻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夏温澍 《昆虫学报》1962,(2):105-117
灰稻虱为水稻害虫之一, 据我们在武昌地区观察, 此虫以成虫及若虫为害, 每年发生6—7世代, 以若虫期越冬。越冬期间若虫多隐藏在稻田杂草内。成虫期经过5—42天, 卵期5—15天, 若虫期9—31天, 一世代需42.5天。每只雌虫产卵62—259粒, 卵粒产于寄主植物茎内。成虫分长翅及短翅两个类型。防治方面以拔除稗草最为有效, 药剂方面以1/150—300倍6%666, 1/1000—1500敌百虫及1/200—300异狄氏剂有效。  相似文献   

6.
甘蔗异背长蝽在我区年发生不完整3代,以卵在蔗蔸基部及部分蔗种和残梢上越冬。成虫不能完全越冬。翌年主要虫源是越冬卵。在室温28.5~29.5℃条件下,各虫态平均历期为:雌成虫21.7天,雄成虫19.1天,卵14.7天,若虫34.3天,全世代70天左右。成虫产卵量一般在20~40粒,最高近100拉。防治适期为二龄若虫高峰期,用21%灭杀毙800倍稀释液喷雾,5天后效果仍达94.4%。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Palisot de Beauvois生物学特性研究中发现有孤雌生殖的现象。 自1982~1985年,我们先后单独饲养雌虫69头,其中,有2头进行孤雌生殖,占3.9%。产卵量38~247粒,孵化率28~80.4%,卵期19~57天,成虫寿命97~137天。共孵化101头小若虫,再将这些若虫单独饲养,羽化为成虫54头(其中雌虫32头)。对这些成虫以3种不同配对方式进行观察:(1)无性后代雌虫与有性雄虫交配(5对),产卵54粒,未孵化;(2)无性后代雄虫与有性雌虫交配(8对),未产卵都死了;  相似文献   

8.
姚文炳  徐静安 《昆虫学报》1991,34(2):184-188
短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pumilio Schulze)在20℃、25℃、30℃、35℃各期发育的平均天数:卵期为62.35,29.15,19.98,15.04天;幼虫蜕化期为28.34,12.10,8.85,7.32天;雌性若虫蜕化期为40.46,20.45,13.84,10.58天;雄性若虫蜕化期为41.14,21.18,14.13,11.00天.各期发育的有效积温和温度低阈:卵期为297.67日度和115.11℃;幼虫蜕化期为141.01日度和14.12℃;雌、雄性若虫蜕化期分别为213.54日度、223.59日度和14.58℃、14.47℃.银盾革蜱(Dermacentor niveus Neumann)在各等级温度中各期发育的平均日数:卵期为49.19,25.27,16.39,12.83天;幼虫蜕化期为13.47,7.85,5.43,4.27天;雌性若虫蜕化期为35.57,20.69,13.74,10.75天;雄性若虫蜕化期为36.50,21.81,14.29,11.44天.各期发育的有效积温和温度低阈:卵期为256.94日度和14.72℃;幼虫蜕化期为93.13日度和13.05℃;雌、雄性若虫蜕化期分别为225.95日度、244.12日度和13.98℃、13.42℃.两种蜱若虫蜕化期发育所需时间,雄虫若虫比雌性若虫延长.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亚东璃眼蜱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亚东璃眼蜱的卵、饱食的幼虫和若虫分放在四个等级的温度、相对湿度90%和黑暗的条件下,观察温度对各期发育的影响.在20°、25°、30°和35℃条件下,卵期发育的平均日数分别为71.87±0.05、31.55±0.03、21.02±0.03和16.47±0.03天;幼虫蜕化期分别为25.02±0.05、13.01±0.03、8.75±0.02和6.40±0.02天;若虫蜕化期分别为47.32±0.22、24.2±0.13、14.36±0.08和10.78±0.06天.在各种温度条件下若虫蜕化为成虫的时间,雄虫比雌虫长.卵期发育的积温为321.77日度,而幼虫和若虫蜕化期分别为129.97和212.39日度.卵期发育的温度低阈为15.07℃,而幼虫和若虫蜕化期分别为14.88和15.58℃.  相似文献   

10.
荔枝蝽2龄以内若虫不会传病.3,4和5龄若虫及成虫均会传病.获毒着虫蜕皮后的高一龄若虫或羽化后的成虫不经再饲毒也能传病.荔枝蝽在田间的传病虫态主要是成虫,龙眼鬼帚病原病毒在成虫体内的循回期为4天(或短于4天)至34天.生产上治虫防病的关键时期是越冬成虫恢复活动,进入交尾产卵期和春夏之交若虫盛发期开展化防。把荔枝蝽防治在羽化传病之前.  相似文献   

11.
华南冠网蝽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友恭  廖学勤 《昆虫知识》1990,27(2):104-107
华南冠网蝽一年发生5代。卵期13~23天(越冬代170~180天)。若虫5龄,若虫期14~25天。成虫寿命8~26天。每雌产卵3~69粒。发育起点温度为12.18℃,完成一代的有效积温为566.2日度。在郁闭度大的林分为害严重。及时抚育间伐可减免受害。大发生时可喷洒乐果、敌百虫等农药,杀死若虫和成虫。  相似文献   

12.
长脊冠网蝽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脊冠网蝽是檫树的重要害虫,在福建一年发生6~7代,以成虫越冬,翌年4月上树,卵产于叶肉组织中,卵期4~24天,若虫5龄,若虫期9~41天。敌马烟剂、辛硫磷、敌敌畏、敌百虫等药剂对成虫及若虫均有良好毒效。  相似文献   

13.
金泽革蜱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姜在阶 《昆虫学报》1987,(3):285-290
金泽革蜱是分布于东洋区的三寄主蜱, 成虫活跃于夏季到晚秋, 其发育历期随季节而不同.雌虫在兔休上吸血时间, 七、八月为16—20天, 十一月只需9天.产卵前期在夏季饱食的雌虫为13—27天;十一月饱食者产生滞育, 至少需244天.产卵期持续31—43天(七、八月), 总产卵量为1749—8995粒.雌虫产卵显与饱血雌虫体重之间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989, p<0.001).金泽革蜱的产卵力(饱食后每毫克体重产卵数)为7.631.卵期为55—79天(九、十月), 幼虫在兔体上吸血4—6天, 饱食后经18—29天脱皮为若虫, 若虫寿命可达124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显微观察技术及酶含量测定方法,对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Kuwana)分泌蜡质的几个虫态及各虫态虫体内与蜡质合成相关的脂肪酸合成酶(FAS)和脂肪酸延伸酶(FAE)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雄性泌蜡主要在二龄若虫期和三龄若虫期,前者为珠形若虫,虫体分泌少量湿蜡,在体表形成薄蜡层,由气门周缘分泌蜡丝,后者泌蜡量大,为蜡丝结茧;雌性泌蜡主要在二龄若虫和雌成虫泌蜡形成卵囊期。FAS含量变化与泌蜡活动关系密切,在雄性的三龄若虫期最高,二龄若虫期次之,蛹期最低;雌性成虫泌蜡前和中期FAS含量最高,产卵完毕时最低,二龄若虫期居中;FAE含量与FAS变化相似,但在二龄若虫期也较高。这说明FAS和FAE参与了蜡质合成过程。  相似文献   

15.
长尾粉蚧是厦门市行道树的重要害虫,一年发生5~6代。长尾粉蚧以老熟若虫在叶背或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若虫开始活动,取食。若虫期约60天,卵期6天,成虫期13天。已知天敌有隐唇瓢虫、红点唇瓢虫、草岭等,前者为主要天敌。试验表明,敌敌畏、氧化乐果、甲胺磷、辛硫磷、敌百虫、呋喃丹等农药对若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螺旋粉虱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es Russell是一种新入侵海南的重要害虫。本文结合田间观察和室内实验, 对螺旋粉虱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螺旋粉虱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88℃和511.86日·度, 在海南一年可发生8~9代。在18~32℃恒温条件下, 螺旋粉虱世代发育历期为26.63~57.16 d, 其中卵期7.15~15.93 d, 1龄若虫期4.00~11.03 d, 2龄若虫期3.83~7.53 d, 3龄若虫期4.09~8.64 d, 拟蛹期7.56~14.03 d。在18~32℃条件下, 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抛物线关系, 但在18~28℃则为直线关系; 低温和高温都不利于其繁殖, 14℃恒温条件下无法完成世代发育。成虫不活跃, 活动有明显的规律性, 晴天活动多集中在上午, 阴天活动少, 雨天不活动。  相似文献   

17.
褐稻虱取食试验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用茚三酮法, 以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排泄的蜜露面积来测定其相对取食量.试验表明:取食量随虫期增大, 逐日取食分布各虫期呈现明显的峰期(图3);发育历期与累积取食量成幂函数关系: N(t)=0.0531t2.298式中N(t)=累积取食量, t=发育历期(天);褐稻虱各虫期取食率的变化;若以一龄若虫为1计算, 一一四龄若虫取食量比分别为1:1.66:2.10:3.16:10.26, 成虫为73.19;羽化后8天, 短翅型雌虫日均取食量比长翅型雄虫大6.33倍;按褐稻虱的取食行为, 化学防治适期以世代成虫初见期为宜.  相似文献   

18.
米兰白轮盾蚧及其天敌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兰白轮盾蚧Aulacaspis cratcii(Cockerell)是米兰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州一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显,冬季无停育现象。2月中旬为第一代若虫高峰期,全年以8、9月虫口最低。每雌平均产卵153粒,卵期9-24天,一龄若虫期10-28天,二瓣若虫期10-15天,雄蛹期(古前蛹)4-5天,雌成虫寿命31-36天,雄成虫寿命短,仅1-2天。已知天敌有异角蚜小蜂、盾蚧寡节跳小蜂、日本方头甲、捕食性蓟马和捕食蠕等。异角蚜小蜂自然寄生率最高达60.87%。  相似文献   

19.
日本刀角瓢虫是粉虱类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之一.本文详细地描述了日本刀角瓢虫的形态特征,并附有各虫态的特征图.且对日本刀角瓢虫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以烟粉虱卵为食料,日本刀角瓢虫世代发育历期平均为22.56天,成虫平均寿命为91.94天,平均每雌产卵量为564.8粒;以烟粉虱若虫为食料,日本刀角虫世代发育历期平均为21.70天,成虫平均寿命为81.62天,平均每雌产卵量为650.0粒;瓢虫可捕食烟粉虱的卵、若虫、"蛹"、成虫各虫态,是烟粉虱的有效天敌,具有很好的保护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温度和寄主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在室内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寄主上该虫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成虫性比和存活率,结果表明:18℃-3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逐渐缩短,34℃与30℃下无明显差异。该虫不同虫期发育起点温度均较高,其中2龄雄若虫和雌若虫最高,分别为19.11℃、16.14℃,蛹最低,为12.22℃。有效积温蛹最大,为87.40日·度,1龄若虫次之(77.12日·度),2龄雄若虫最小(26.32日·度)。18℃-30℃时各虫期死亡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34℃时又有升高。取食4种寄主时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有所变化,1龄若虫番茄上显著长于马铃薯;2龄雌雄若虫番茄上显著长于扶桑和马铃薯;3龄雌若虫以烟草和番茄上较长,扶桑和马铃薯上较短;雄蛹、雄成虫历期均无差异;烟草上雌成虫存活时间最长;雌虫整个虫期存活时间最长,为53.77 d,番茄次之(48.65 d),扶桑、马铃薯较短,分别为43.39 d、39.79 d。雄虫整个虫期存活时间烟草明显长于扶桑。不同寄主上扶桑绵粉蚧雌雄虫比率差异较大,以马铃薯上雄虫率最高(37.78%),其次为扶桑(26.67%),烟草上最低(8.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