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甘松属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甘松属植物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主要药理作用有镇静、平滑肌解痉、降压、抗心律失常、增强耐缺氧能力、抗心肌缺血、抑菌等。  相似文献   

2.
大戟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大戟属(Euphorbia L.)药用植物的形态解剖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rDNA的ITS序列分析等方面,对该属植物近年来的研究报告进行了归纳综述,并指出,今后应该加强大戟属的植物结构与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以及综合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植物源二萜类天然产物结构复杂且功能多样,具有抗癌、抗炎和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在药品、化妆品和食品添加剂等方面广泛应用。近年来,基于植物源二萜类化合物(diterpenoids)生物合成途径中功能基因的逐步揭示和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采用代谢工程技术构建了多种二萜类化合物的微生物细胞工厂,且多个化合物达到克级产量。本文对植物源二萜类化合物微生物细胞工厂的构建情况进行综述,介绍并探讨植物源二萜类化合物微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和改造策略,为高产二萜类化合物细胞工厂构建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耳草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该属植物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耳草属植物主要含有环烯醚萜类、黄酮类、蒽醌类、三萜类、生物碱等化学成分,该属植物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肝保护、抑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大戟属植物中已发现15种碳骨架类型的二萜化合物。本文综述了其中曼西醇二萜类及其相关碳骨架二萜醇类(14β-羟基曼醇,阿勒颇测大戟醇和鸡肠狼毒大戟醇型)的结构及它们的刺激性、抗癌性和杀菌作用等生理活性和生命合成关系的研究。其中包括5种新碳骨架醇的33个高氧化型二萜多酯类。  相似文献   

6.
从大戟属植物中已发现 15种碳骨架类型的二萜化合物。本文综述了其中曼西醇二萜类及其相关碳骨架二萜醇类 ( 14β-羟基曼西醇 ,阿勒颇测大戟醇和鸡肠狼毒大戟醇型 )的结构及它们的刺激性、抗癌性和杀菌作用等生理活性和生物合成关系的研究。其中包括 4种新碳骨架醇的 33个高氧化型二萜多酯类。  相似文献   

7.
西印度醋栗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民间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提取物具有抗菌、降血压、细胞毒等活性。化学成分主要是以倍半萜为主的萜类成分,具有较好的降血压、细胞毒、抗乙肝病毒等活性。因此,西印度醋栗的化学成分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了主产于陕西省的9种大戟属植物叶片的红外光谱,并对其指纹特征区域1800~400 cm-1进行了二阶求导。二阶导数光谱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77.04%,能够充分反映原始光谱的大部分信息,可作为鉴定大戟属植物的依据;同时,前两个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散点分布图与聚类分析结果,均将9种大戟属植物划分为3大类,其中甘遂和续随子各自单独为一类,而地锦草、大戟、华北大戟、湖北大戟、南大戟、乳浆大戟和泽漆则归为另一类,与依据形态解剖学性状对这9种植物所作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可以为大戟属植物的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玉蕊属(Barringtonia)植物是一类应用较广的药用红树植物,文章综述了玉蕊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概况。文献报道的玉蕊化学成分主要是萜类化合物特别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皂苷;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和抗微生物作用。  相似文献   

10.
植物内生真菌中的二萜类成分结构新颖,生物活性显著。其中紫杉烷型、半日花烷型、harzianone型、异海松烷型、guanacastane型、壳梭孢菌素型、吲哚二萜型、银杏内酯型、phomactin型、cyclopiane型、norcyclostane型、松香烷型等12种骨架类型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抑菌、杀虫等多种生物活性。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文献,全面综述了从植物内生真菌中所产生的137个二萜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并对部分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加以介绍,以期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植物内生真菌二萜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蜡梅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药用植物,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精油是蜡梅属植物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包括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和止咳平喘等药理活性,对血管性痴呆、急性肺损伤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文对蜡梅属植物精油中主要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生源合成途径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整理,对相关的生物活性作简要概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蜡梅属植物资源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在中药中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对豆科Leguminosae山蚂蝗属Desmodium Desv.植物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山蚂蝗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甾醇类、烷类及各种烷衍生物等,具有抗氧化性、抗炎、镇痛解热、抗菌、抗虫、抗心脑血管疾病等药理活性。本文对山蚂蝗属中小槐花、广东金钱草、三点金、小叶三点金、假地豆、大叶山蚂蝗、饿蚂蝗等药用植物的研究进行总结,综述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植物萜类生物合成中的后修饰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萜类化合物由于其结构类型丰富多样而被称为"terpenome".除了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环境应答等生理过程,萜类化合物还应用于医药、有机化工等领域.萜类的生物合成大致可分为前体形成、骨架构建以及后修饰三部分,基本骨架通常由萜类合酶催化形成,进一步在后修饰酶的作用下产生数以万计的萜类化合物.结合我们对香茶菜二萜生物合成的初步研究结果,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植物萜类生物合成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后修饰酶包括P450单氧酶、双键还原酶、酰基转移酶和糖基转移酶,进行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植物内生真菌能产生酚类、萜类和生物碱类等多种类型的化感物质,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植物内生真菌的化感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化感物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化感作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萜类化合物是植物次生代谢物中结构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化合物, 它们在植物体内以及植物与环境和其它生命体的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转录因子通过调控代谢通路中基因的转录起始来调节次生代谢物质的产量。目前, 研究发现参与萜类合成的转录因子家族主要有6个, 包括AP2/ERF、bHLH、MYB、NAC、WRKY和bZIP。该文主要对其家族的结构特点、调控模式以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进一步丰富萜烯合成的网络调控, 为植物萜类相关的分子育种、优质栽培和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综述了忍冬属植物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分离方法、测试方法及其药理活性研究;由报道可知,忍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有70多个,并且分属于三种不同的结构类型;无论属于哪种结构类型,环烯醚萜的分离方法均可概括为溶剂浸泡、萃取、柱层析细分,柱层析细分主要有反相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对于环烯醚萜的定性或定量测试,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是HPLC;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抗炎、止痛、解热、保肝及抗病毒方面;除此之外,文中对部分环烯醚萜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也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7.
植物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代谢产物,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植物中的萜类化合物有2条合成途径,即甲羟戊酸途径和甲基赤藓糖醇磷酸途径。这2条途径中都存在一系列调控萜类化合物生成、结构和功能各异的酶。植物萜类化合物不仅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被广泛用于工业、医药卫生等领域。  相似文献   

18.
紫菀属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菀属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是三萜皂甙 ,此外还含其它萜类、肽类、香豆素、甾醇等 ;其中一些成分具有抗瘤 ,抗菌 ,消炎等活性。本文对其近 2 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分离到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为该属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萜类化合物是植物次生代谢物中结构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化合物,它们在植物体内以及植物与环境和其它生命体的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转录因子通过调控代谢通路中基因的转录起始来调节次生代谢物质的产量。目前,研究发现参与萜类合成的转录因子家族主要有6个,包括AP2/ERF、b HLH、MYB、NAC、WRKY和bZIP。该文主要对其家族的结构特点、调控模式以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丰富萜烯合成的网络调控,为植物萜类相关的分子育种、优质栽培和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晓斌  仲蕾蕾 《微生物学通报》2015,42(10):2019-2025
植物萜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农业等行业,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因植物资源有限、生长缓慢、提取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等影响,萜类物质在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酵母作为一种简单的真核生物,不但具有遗传背景清晰、生长快、容易操作等优点,而且其本身存在萜类合成途径。因此,酵母常被用作宿主菌,在不影响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优化其萜类合成途径,使之适合植物萜类药物的生物合成。本文就萜类的生物合成、近几年改造酵母生产萜类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一些问题及建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