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大麦醇溶蛋白为基材,以纳米TiO_2粒子为改性材料制备可食性膜液,通过对草莓进行涂膜处理,探讨大麦醇溶蛋白/纳米TiO_2可食性膜对贮藏过程中草莓质量损失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总酸含量及腐烂率的影响,研究大麦醇溶蛋白/纳米TiO_2可食性纳米膜液对草莓涂膜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经涂膜处理后的草莓,其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相较于空白组有明显的改善。空白组在3 d内质量损失率达到6.8%,而涂膜组在4 d后质量损失率仅为6.2%;贮藏10 d,空白组的腐烂率为3.1%,而涂膜组为2.4%;对于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和总酸含量,涂膜组均高于空白组。上述结果表明,大麦醇溶蛋白/纳米TiO_2可食性膜液涂膜处理可有效延长草莓的贮藏期。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大麦醇溶蛋白/纳米TiO_2可食性膜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8.2和17.6 mm。  相似文献   

2.
果蔬贮藏硅橡胶织物膜技术鉴定会于1979年9月19日到22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51个单位107名代表参加会议,对硅橡胶织物膜在果蔬贮藏上应用的技术进行了交流。代表们听取了研究、试制、应用单位作的工作报告,参观了应用现场,通过充分讨论对硅橡胶织物膜性能及其在果蔬贮藏中的效果、技术等方面作了鉴定。  相似文献   

3.
徐勇 《生命世界》2002,(6):43-43
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安芙兰芳香制品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果蔬工艺产品加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于2002年12月10日通过国家级专家鉴定。该研究将果蔬保鲜、食品加工与工艺美术相结合,通过高新生物技术,解决了果蔬产品加工过程中易色变、霉变和软化等技术难题,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防霉杀菌剂和表面活性剂等系统的研究和筛选,开发出安全型果蔬防霉抑菌清洗剂。采用以盐酸聚六亚甲基双胍为主要杀菌因子的新一代果蔬消毒洗涤剂与现有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试验结果证明,A配方果蔬防霉抑菌清洗剂对三种真菌的抑制效果最佳。样品经37℃下存放90 d,有效成分盐酸聚六亚甲基双胍下降率均小于1.5%。盐酸聚六亚甲基双胍为主成分的果蔬防霉抑菌清洗剂具有杀菌效果可靠、环保、稳定性好和使用方便等优点,产品可在水果蔬菜和食品加工过程的消毒清洗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整合DNA条形码和高通量测序的DNA宏条形码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在食草动物的食性鉴定中有很大潜力.放牧动物食性研究是动物营养学和草地生态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与传统食性研究方法相比,宏条形码技术可通过对植物DNA条形码的高通量测序,获得样本中的物种组成进而分析动物食性.介绍了传统食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2015年欧盟食品及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对我国果蔬类出口产品的通报数据,通过分析原因,发现我国果蔬产品质量仍存在不符RASFF标准的现象,提出以产品为根本,大力发展生态食品的建议,并明确政府职责,借鉴RASFF,从三个方面采用强硬手段建立并完善我国生态食品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7.
细菌群体感应及其在食品变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相关细菌引起的生物被膜形成和食品变质是食品工业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表明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与被膜形成、食品腐败变质密切相关。重点对细菌产生的各种QS信号分子及其在被膜形成的作用和被膜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做了介绍。QS信号分子与食品变质密切相关,故对QS抑制剂作为新型食品防腐剂以延长储存期限及加强食品安全的前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中国可食性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生长特性、地理起源等,并基于相关指标对其食用推广价值进行了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可食性入侵植物共计114种,隶属30科,其中以禾本科、豆科、菊科、苋科和柳叶菜科植物为主,且多年生和1年生草本植物占据多数;其地理起源上多源自美洲地区,以人为有意引入为主;大多数可食性入侵植物可以直接被人类、家畜和家禽等食用对象所直接食用,可食性器官以茎、叶为主;属于高、中、低食用价值等级的外来可食性植物分别有9种、76种和29种,中等可食性入侵植物所占比例较高。因此,利用某些入侵植物的可食性来减少其种群危害,是一种切实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钙在防止与缓和采后果蔬生理病害和衰老中的作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钙在延缓果蔬衰老和控制生理病害方面有较好效果,因而在果蔬贮藏中受到很大的重视。据研究,植物组织中钙含量提高后,呼吸率、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及膜流动性都有变化,尤其是采收后的果蔬经钙溶液处理后,细胞膜上与衰老有关的微粘度(microviscosity)增加,果实软  相似文献   

10.
张珺楠  卢欣 《生物资源》2023,(4):321-327
鸟类在全球广泛分布,不同鸟类物种利用的食物类群存在很大差异,而食性研究是动物营养学和生态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对一些传统鸟类食性鉴别方式及其不足进行回顾,传统鸟类食性鉴别方式包含扎颈法、剖胃法、粪便收集法、相机记录法等。随着测序技术的高速发展,DNA宏条形码技术出现,并广泛应用于动物食性研究。近些年来,该技术也被应用于鸟类食性研究中。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和DNA宏条形码的操作原理和条件,对鸟类食性研究中的DNA条形码与引物的选择做了详细介绍。对比传统鉴别方法,DNA宏条形码技术降低了物种鉴定难度,减少了人为影响因素,提高了目标样本中物种的鉴定效率,能对粪便、胃容物等混合或不成型样本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在扩增多物种混合的DNA样品中的目标片段时,可能出现偏离,造成结果的不确定性,并且难以根据结果得出较准确各食物组分的比例。未来在使用宏条形码技术对鸟类食性的分析中,可结合其他方法改善对食物的量化以及食物属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普遍关注,果蔬保鲜技术发展迅速,寻求一种更安全、高效的生物保鲜剂成为食品保鲜领域的研究趋势。本文介绍了生物保鲜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三类主要生物保鲜技术在果蔬防腐中的应用,包括利用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保鲜、天然提取物的保鲜以及基因工程保鲜技术;最后讨论了各种生物保鲜技术的不足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诺如病毒(Norovirus,NoV)在果蔬农产品中的来源和分布、在果蔬农产品中的富集情况、与果蔬农产品相关的食源性NoV暴发情况以及在农产品中的检测方法等内容。近30年来,与农产品相关的食源性NoV暴发数目持续增长。这主要与NoV的传播特性(强传染性、低感染剂量和对环境的较强抗性)以及近15年食品中NoV检测方法的显著发展有关。生鲜农产品作为高风险的食品,通常不经烹饪直接生食,在供应链中不同环节都容易被污染,如人类粪便污染的灌溉用水、肥料、食物处理用水、食物处理者的不卫生操作、交叉污染等。NoV在果蔬农产品中的结合主要与病毒颗粒的理化性质及农产品对NoV的吸附和可能的内在化途径有关。根据欧美国家与果蔬农产品有关的食源性NoV暴发的最新数据统计分析,在欧洲大规模食源性暴发主要由被NoV污染的覆盆子和生菜导致,在美国主要由被NoV污染的生菜导致。在国内,由于尚无农产品中食源性NoV检测的相关研究,缺乏与农产品相关NoV暴发的相关数据,因此无法对国内农产品中NoV的污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农产品中NoV具有含量低且分布不均匀的特点,针对不同样品,需要采用合理的采样方法、病毒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提取方法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方法对其进行检测。根据NoV外壳蛋白的物化特性,高pH值和高离子强度的洗脱溶液(如碱性甘氨酸缓冲液等)可提高NoV的回收率;对于酸性水果中的病毒洗脱,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Tris(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HCl,Tris-HCl)可以提高回收率;莓果类中含有的果胶,可在中性条件下用果胶酶去除。本文还论述了食品中食源性NoV检测的国际标准ISO/TS 15216:2013、果蔬农产品中NoV检测方法的汇总以及检测NoV的最新方法(原位杂交RT-qPCR方法),为开展农产品中NoV检测的研究提供部分参考,从而建立和发展农产品中NoV的检测方法,针对不同果蔬产品对NoV的吸附特性,配套相应NoV的提取方法,建立多种农产品中NoV常规分子检测方法,以利于对农产品安全的源头监控。  相似文献   

13.
土壤重金属向节肢动物的传递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传递至节肢动物,并在其体内累积。文章介绍影响重金属传递和积累的主要因子,及重金属对植食性、捕食性、寄生性、腐食性节肢动物种群及群落的影响情况。建议对影响传递与累积的机制开展深入研究,并重点从节肢动物群落生态学、行为学、生理学等角度开展更多工作。  相似文献   

14.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野生动物食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刚  宁宇  夏晓飞  龚明昊 《生态学报》2018,38(9):3347-3356
食性研究是动物生态学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而食性分析方法由于受到技术和适用范围的限制,也在不断改进和更新。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该技术逐渐扩展到野生动物的食性分析,使食性分析的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并拓宽了食性分析的应用范围。尽管高通量测序应用于食性分析在数据量、灵敏度和分辨率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但由于涉及到的步骤较多,受到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目前高通量测序应用于食性分析还属于研究比较薄弱的领域。概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食性分析的基本流程,总结了该技术在食物组成分析、种内和种间食性关系、食物与栖息地、行为关系方面的研究动态,分析了PCR、污染和定量分析对该技术应用性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动物食性分析是动物营养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手段,可用于解析动物与环境因素的关联性、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动物物种多样性等科学问题。近年来,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DNA宏条形码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生态学多个研究领域,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交叉学科的发展。其中,DNA宏条形码技术在动物食性分析中具有高分辨、高效率、低样本量等优势,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基于DNA宏条形码技术的动物食性分析在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总结了DNA宏条形码技术原理和食性分析方法,着重探讨了基于DNA宏条形码技术的动物食性分析在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农业害虫防治等生态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并对DNA宏条形码技术在动物食性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小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龚宴欣 《古生物学报》2017,56(1):117-128
通过研究古哺乳动物的食性来探讨哺乳动物演化与古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是目前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而牙齿磨痕分析是恢复古食性和重建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牙齿磨痕(dental wear)分析包括微痕(microwear)分析和中痕(mesowear)分析,两种方法均强调食性与牙齿磨痕模式的严格对应,即不同食性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牙齿磨痕特征模式。近年来,牙齿磨痕分析方法以其简单、快捷和高效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奇蹄类、偶蹄类、啮齿类、长鼻类和食肉类等哺乳动物的食性研究。但哺乳动物的食性和摄食习性比较复杂,很可能会影响微痕和中痕分析对食性的分辨率。所以,为了获得更加详细的古食性信息和更高的食性分辨率,一方面要对微痕和中痕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增添稳定并具有食性识别意义的观测变量,另一方面,需要同时结合微痕和中痕分析,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食性信息。虽然牙齿磨痕分析目前主要应用于植食性哺乳动物的食性研究,但其原理对哺乳动物的其它类群也是适用的,随着磨痕分析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其它类群磨痕数据库的建立,未来的牙齿磨痕分析将可以恢复更多类群的古食性,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和准确地揭示古食性与古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17.
茶多酚广泛应用于食品贮藏保鲜,是一种天然高效的食品添加剂。本文中,笔者介绍了茶多酚的主要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在食品工业(包括水产品、肉类及肉制品、果蔬、油脂、功能性食品等)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茶多酚在食品贮藏保鲜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有蹄类食性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郑荣泉  鲍毅新 《生态学报》2004,24(7):1532-1539
国内外有蹄类食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直接观察法、利用法、胃分析法和粪便显微分析法。近年来 ,粪样 DNA分析技术逐渐运用到对动物食性的判定上 ,其中粪便显微分析法是近 2 0年来国内研究有蹄类食性的最主要方法。对这些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评价 ,并简述了国内外有蹄类食性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黑鹳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对黑鹳的食性进行了研究。主要是通过直接获取黑鹳腹中食物,观察其食物种类。指出食性中的基本食物为鱼类,占81.81%;其次为蛙类,占13.64%;最少为昆虫类和植物性食物,分别占食物总数的3.25%和1.30%。阐明在黑鹳的保护工作中,适时向巢中雏鸟人工投喂食物,补充食物的不足,可缩短育雏期、提高成活率,改变其在鸟类生态群落中的濒危境地。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高营养层次生物群落功能群及其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2006年6、8和10月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3次调查采集样品的分析,对该水域的高营养层次生物群落的功能群组成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高营养层次生物群落包括鱼食性、蟹食性、虾食性、底栖动物食性、浮游生物食性和广食性6个功能群.由于受海洋环境变化以及鱼类洄游活动的影响,各月份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高营养层次生物群落的组成及营养级都有较大的变化.6月高营养层次以鱼类、毛虾类和蟹类为主,以浮游生物食性功能群为主要功能群,营养级最低,为3.06;8月高营养层次以鱼类为主,虾食性功能群为主要功能群,营养级达到最高,为3.78;10月高营养层次虽仍以鱼类为主,虾蟹类比例增大,功能群以浮游动物食性和底栖动物食性功能群为主,营养级为3.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