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温锻炼(10℃)期间翠南报春叶肉细胞线粒体增加并出现质膜内陷现象,低温胁迫(0℃)过程中,低温锻炼植株的细胞超微结构表现相对稳定,叶绿体片层结构和线粒体数目都未发生明显变化。未受低温锻炼植株线粒体数目在低温胁迫第2天增多,第3、4天逐渐减少,并在第3天出现质膜内陷现象。多泡体和囊泡结构有时伴随着质膜内陷出现。这种变化可能是经低温锻炼的翠南报春抗寒性提高的细胞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2.
五种野生观赏报春花引种驯化初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道了采自云南西北部的5种野生报春(灰岩皱叶报春Primula forrestii Franck,海仙花P,poissonii Franck,橘红灯台报春P.bulleyanan Forr.,偏花报春P.secundiflora Franch和钟花报春P.sikkimensis Hook)的引种驯化研究。将采自不同地方,不同气候以及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种子,通过在不同控制条件下包括基质、温度、光照等“从种子到种子”整个过程的实验观察,得出结果如下:(1)虽然每个种的种子在不同的基质中萌发率参差不齐,但所有种子在昆明栽培条件下都有高的萌发适应性。(2)虽然它们的开花时间不同(海仙花和偏花报春除外),但所有从播种获得的植株要10—16个月才能开花,与野生报春相比栽培的报春花花期提前2—3个月,灰岩皱叶报春还出现了重瓣花。(3)苗圃的报春花结实率比在野生状态下的低,人工授粉后座果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张超 《生命世界》2002,(2):33-33
粉背灯台报春(Primulapul-verulenta)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花卉,是报春花家族中的一种优良的高山野生观赏植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主产于我国云南、四川等省海拔1900—2500米的亚高山及高山地区。粉背灯台报春花葶直立,总状轮生伞形花序,高40—70厘米;单花5—7轮生,呈红色、粉红色或瑰玫色;花期5月上旬至6月中下旬,长达一个半月。由于其花葶酷似我国古代民间使用的灯台,故而得名。该植物可用种子、分株等繁殖方法。其主要繁殖和栽培技术分述如下:采种处理粉背灯台报春种子一般在9月中下旬成熟。其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自华西南发现的毛茛科翠雀属5新种,拟毛翠雀花,朗县翠雀花,灰花翠雀花,五花翠雀花和细距翠雀花,并给出其等与近缘种的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5.
杨柳  周天华  王勇  牛鑫 《西北植物学报》2023,43(7):1218-1226
陕西羽叶报春为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研究其开花物候、传粉者及访花行为、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繁育系统,以明确陕西羽叶报春的传粉特性及制濒机制。以勉县陕西羽叶报春野生居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授粉实验首次对陕西羽叶报春的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羽叶报春种群花期为2-4月中旬,单花花期一般为14~17 d;单花开花进程中花部形态有6个明显发育变化:全部被萼片包裹、花苞伸出并为深粉色、花朵打开为淡粉色、花冠为白色、花朵枯萎、花冠脱落花萼宿存。(2)陕西羽叶报春为异花授粉植物,蜜蜂属为其主要传粉者。(3)柱头在花粉未开裂前就具有可授性,可授性逐渐增强;花药在花瓣打开后的第3天才开始开裂、散粉,在第4天活力最高,为98.18%,此后逐渐减弱。(4)繁育系统检测显示,长、短柱型花的花粉/胚珠比分别为902.26和831.48,杂交指数为4;套袋实验显示,陕西羽叶报春异型交配可育,同型交配不可育。由此表明,陕西羽叶报春的繁育系统为异交型,自交不亲和,需要传粉者。综上所述,陕西羽叶报春传粉者种类少、自交不亲和、胚珠败育现象可能是导致陕西羽叶报春濒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安徽羽叶报春与毛茛叶报春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新资源评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RAPD方法对分布于安徽的珍稀濒危植物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 Schltr.)和毛茛叶报春(P.cicutariifolia Pax)的10个居群进行了DNA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50条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条能扩增出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的DNA片段的引物,共扩增出8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67条,占总数的78.8%。安徽羽叶报春与毛茛叶报春的多态位点分别达到71.6%与66.7%,因而推测主要致濒因素可能不是通常认为的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采用N—J法对遗传距离构建的树状图进行聚类分析,从分子角度证明了安徽羽叶报春与毛茛叶报春是2个自然的物种,同时也说明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与生境多样性的密切相关性。由于这2个物种具有地处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优势和花朵多、花期长、花姿优美等观赏性特点以及遗传优势,如加以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作为观赏花卉新资源。  相似文献   

7.
对已知有报春苣苔分布的广东、湖南、广西、江西4省14地的石灰岩洞口或崖壁进行野生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以期对珍稀濒危植物报春苣苔种群的生存和保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4个地点共出现101科242属342种维管植物,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科、属、种分别是苦苣苔科、凤尾蕨科、荨麻科、铁线蕨科、爵床科;凤尾蕨属(Pteris)、报春苣苔属(Primulina)、铁线蕨属(Adiantum)、苎麻属(Boehmeria)、唇柱苣苔属(Chirita);报春苣苔(Primulina tabacum Hance)、岩凤尾蕨(Pteris deltodon Bak.)、蜈蚣草(P.vittata L.)、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ich.]等。植物种的相似性系数最大为40%,最小为0,平均值为14.24%,表明虽均为石灰岩生境,但各地的种类各具特色。鉴于大多数报春苣苔分布点未纳入自然保护区范围,生存状况堪忧,建议加强对报春苣苔种群及其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赖碧丹  邓征宇  孙奇 《广西植物》2020,40(10):1520-1530
广西是报春苣苔属植物的世界分布中心,特有种较多。该研究针对线叶报春苣苔(Primulina linearifolia)、条叶报春苣苔(P. ophiopogoides)、刺齿报春苣苔(P. spinulosa)、大根报春苣苔(P. macrorhiza)、线萼报春苣苔(P. linearicalyx)、癞叶报春苣苔(P. leprosa)、桂中报春苣苔(P. guizhongensis)、百寿报春苣苔(P. baishouensis),八种广西特有种的开花物候期、开花动态、子房发育情况、花粉活性等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八种广西特有报春苣苔属植物在野外及人工环境下部分种在花期、单株开花量、单花开放持续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人工栽培植株在单株开花量、单花开放持续时间要优于野生植株。(2)不同物种的单花花期长短不同,为3~14 d。雄蕊在花蕾阶段已经基本完成生长。雌雄蕊成熟期不一致,雄蕊先于雌蕊成熟。(3)花冠半开放至完全打开阶段的花粉活性最高,均在90%以上。(4)花冠完全开放阶段的柱头可授性最强。(5)自花授粉不能结实,异花授粉可正常结实,自交种子发芽率在80%以上。综上结果不仅为解决珍稀物种的繁殖障碍和保存种质资源提供了数据支持,而且对后续提高报春苣苔属的杂交育种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百花山野生花卉资源及园林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百花山野生花分资源丰富,有华北“天然植物园”之称。分析了百花山的植被状况,野生花卉的特点及园林应用,重点介绍了浅裂剪秋罗、金莲花、瞿麦、高乌头、翠雀、华北楼斗莱等20种观赏价值高的野生花卉资源特征、分布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井介绍了4种野生花卉的繁育技术。以期引起园林工作者对野生花卉的重视,用野生花丰富园林植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湖南报春苣苔(Primulina hunanensis)为我国特有的极具观赏价值的岩溶洞穴野生植物,具耐荫、耐贫瘠等特性,但其自然分布范围狭窄、野生种群规模小。胚胎发育是植物生活史中的关键环节,研究湖南报春苣苔的胚胎发育特征,为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的栽培育种提供新思路。方法:以湖南报春苣苔为材料,运用经典石蜡切片技术,对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湖南报春苣苔花药4室,花药壁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腺质型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偶为交叉(十字)形,多为四面体形,花粉为二细胞型;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胚囊发育方式为蓼型。湖南报春苣苔花粉粒发育不同步,存在花粉败育、雌雄配子体异熟现象。结论:研究为报春苣苔属(Primulina)植物积累了基础的胚胎学资料,对于揭示苦苣苔科植物生殖机制及改良植物繁殖育种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毛茛叶报春(Primula ranunculoide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花卉,具较好的园艺开发潜力,其野生种群已十分稀少。本文利用9对微卫星引物对7个自然种群共222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近缘种相比,毛茛叶报春具较低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间分化明显。种群的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286,期望杂合度为0.330,种群遗传多样性与植株密度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种群大小和面积无显著相关性。种群间的平均基因流Nm=0.730。AMOVA分析表明毛茛叶报春有48.08%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51.92%出现在种群内。毛茛叶报春种下的遗传结构与地形关系密切,山脉间的两湖平原(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及武宁和修水低洼农耕区等异质生境是其主要的基因流屏障。建议将毛茛叶报春划分为九岭山、幕阜山、七姊妹山和银炉4个单元进行遗传多样性管理。  相似文献   

12.
独花报春属(Omphalogramma Franch.)是报春花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美丽,花冠独特,紫红色或蓝紫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全世界有13种,分布在东喜马拉雅,缅甸北部至我国西南部,中国有9种,产四川、云南、西藏(胡启明,1990),其中云南产6种,分布于西部至西北部,是独花报春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方瑞征,2003).迄今为止,对独花报春属的细胞学研究较少,仅Brun(1932a)报道过采于缅甸和喜马拉雅的两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国内对于独花报春属的细胞学研究还是空白(徐炳声等,1996).故本文对3种独花报春属植物染色体数目进行报道,为全面研究独花报春属系统与进化以及育种和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云南野生翠雀属花卉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云南省野生翠雀属花卉资源的特点、分布、观赏性状及园林用途,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甘肃的甘南高原,无论是在莽莽森林中,还是在辽阔的草原上,到处可以见到高原独有的野生花卉,形成独具特色的天然花园。作者曾几度深入高原,让我们陶醉的除了杜鹃、龙胆、报春等名花外,高原上分布较广,适应性较强,可供引种的其他几种野花尤其引人注目。柳兰(Chamaenerionangustifolium),柳叶菜科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总状花序顶生,花红紫色,花瓣4。花期7—9月。播种或扦插繁殖。园林中可群植于花坛或花境中。五脉绿绒蒿(Meconpsisquintup-linervia),罂粟科多年生草本。叶基生。花葶1—4条,花单生花葶顶端…  相似文献   

15.
中泰南五味子( Kadsura ananosma Kerr )为五味子科( Schisandraceae)南五味子属( Kadsura Kaempf. ex Juss.)攀缘植物[1]14,其根、藤茎、果实是珍贵的傣药,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作用。对中泰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中泰南五味子体内含有较多的木脂素类和三萜类成分,其中20多个成分为其特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HIV病毒等药理活性[2-5]。中泰南五味子果实具有果大、肉多、酸甜可口等特点,还可作为野生水果食用,但目前对中泰南五味子果实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相关志书[1]15,[6]234对其果实的基本描述也不完整,甚至空缺。为此,作者对野生中泰南五味子果实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以期完善中泰南五味子果实的基础研究数据,为其深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藏半野生小麦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以及原位保存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1998年对277份西藏半野生小麦的研究表明:西藏半野生小麦形态类型多样、断穗特征稳定,是六倍体小麦中独特的小穗下节位断裂的裸粒型断穗小麦。在性状聚类中,它与栽培小麦各居一群,泾渭分明,明显特点是断穗性强、成熟早、穗密度偏稀,植株较高,千粒重偏低。通过等电聚焦同功酶分析显示,14个生化位点中有lO个位点存在遗传多样性;在RFLP分子标记中,第3、4、5、6、7同源群表现多态性,但只有在第5、6、7同源群染色体长臂或短臂上与栽培品种存在不同,因而断穗基因可能存在于5S、5L、6L或7S染色体之一上。西藏半野生小麦中有4.5%的材料具有中抗和高抗白粉病能力;蛋白质、赖氨酸含量均超过对照2~5个百分点。建议在不同海拔的加查县和察隅县建立西藏半野生小麦的原位保存点。  相似文献   

17.
九种报春花属植物的核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对报春花属(Prinula)4个组9种植物进行了核形态学研究。这9个种的间期核构形均为复杂染色中心型,前期染色体属于中间型,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数目及核型如下:中甸海水仙报表P.monticola(Hand.-Mazz.)Chen et C.M.Hu,K(2n)=16=12m 4sm;高穗花报春P.vialii Delavay ex Franch.,K(2n)=20=16m 2sm 2st;偏花报春P.secundiflora Franch.,K(2n)=22=18m 4sm;海仙花报春P.poissonii Fanch.,K(2n)=22=16m 6sm;霞红灯台报春P.beesiana Forr.,K(2n)=22=18m 4sm;桔红灯台报春P.bulleyana Forr., K(2n)=22=18m 4sm;橙红灯台报春P.aurantiaca W.W.Smith et Forr.,K(2n)=22=16m(sat) 6sm;粉被灯台报春P.pulverulenta Duthie,K(2n)=22=19m 2sm 1st;钟花报春P.sikkimensis Hook.,K(2n)=20=14m(1sat) 4sm 2T。其中,中甸海水仙报春和高穗花报春两种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为首次报道。同时,本文还将偏花报春与灯台组报春以及钟花组报春进行了细胞学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报春苣苔的生态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春苣苔是苦苣苔科多年生喜Ca草本植物,因分布区极窄而被列为第一批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基于其生态生物学特征探讨报春苣苔的濒危机制及解濒措施。报春苣苔生于海拔约300m的石灰岩山洞口附近的植物群落中,群落主要由一些喜Ca及耐阴湿植物组成。其伴生植物为苔鲜。从洞口向里,植物种类越来越少,报春苣苔的数量却越来越多。植株个体越来越小,开花的比例也越来越少。洞口的报春苣苔种群呈均匀分布。深处则呈集聚分布,洞穴的壁顶的报春苣苔群落为单一种且呈集聚分布。报春苣苔需要偏碱性的硬质水才能生长。其生存土壤太薄且营养贫乏,PH值为7.5,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含量分别为1.8%、0.87%、0.16%和0.71%。因而植物的生长极为缓慢,一般一株的年生长量为30g左右。报春苣苔分布点CO2平均浓度为0.09%,高于洞外约2倍。其相对湿度终年保持在97%左右。报春苣苔仅生于相对弱的光环境下,且只在散射光线能到达的地方出现,大约只忍受正常光强的1/4以下。作为洞穴植物,其生态分布的限制因子是光源和特殊的大气环境。生境的特殊性导致其分布狭窄,3a的移栽实验表明迁地保护转术日前环不成功。  相似文献   

19.
陕西羽叶报春为现存的珍惜濒危植物之一。自1904年W.Filchner在秦岭南坡采集到模式标本后再未在野外发现,植物界一度认为其已经绝灭。2006年于湖北省再次发现。作者于2015年3月在其模式产地秦岭南坡的陕西省洋县秧田乡重新发现该物种,并对其花器官形态和生境等进行了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20.
岩报春(Primula saxatilis)是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的黑龙江省帽儿山海拔700米以上林下有少量分布,已被列为我国稀有濒危植物。岩报春是优良早春花卉,株高20厘米,根生叶具明显叶柄,长9厘米。叶广卵形,3—8枚,叶长2.5—5厘米,基心形,先端钝、质薄,缘具浅羽状缺刻。花葶20厘米,伞形花序1—2轮,花5—9朵,花冠淡紫红色,花心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