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汤佩松先生出生于1903年,他是中国现代植物生理学奠基人之一。也许你会对他的一些学术成就有所耳闻:他是第一个在植物中发现呼吸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人;他证明了水稻中呼吸代谢途径和电子传递系统的多样性;他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植物中碳酸酐酶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匡廷云  李明  康乐  郝宁 《生物物理学报》2010,(12):1075-1077
汤佩松先生出生于1903年,他是中国现代植物生理学奠基人之一。也许你会对他的一些学术成就有所耳闻:他是第一个在植物中发现呼吸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人;他证明了水稻中呼吸代谢途径和电子传递系统的多样性;他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植物中碳酸酐酶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一提到美洲大陆的发现,每每与哥伦布联系起来。但是最早发现和登上美洲大陆的人是不是他?西方学术界早有争论,如:约·彼·马吉多维奇所著《世界探险史》曾详细论述道:一位名叫爱利克·拉乌达(火红头发)的人,因杀人罪被挪威驱逐,他来到冰岛,又被冰岛驱逐,他又带领一部分人从冰岛出发,乘船来到一片陌生的土地,他将其命名为格陵兰,直译为绿色的土地,他的儿子莱弗在公元1000年,从格陵兰出发驾船南下,到达北美东岸,并且遇见了当地土著人。其实爱利克父子还不是最早发现美洲的人,公元920年,诺曼人贡比尧恩在前往冰岛的途中,被风暴卷到了遥远的地方,他发现了一连串不大的岛屿,公元980年一批诺曼人在这里越冬,可以说他们是最早到达美洲的人了。然而,这是西方学者依据西方文化中心论的观点进行的考证,他们忽视了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对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者、我国古人类学的主要创始人裴文中不幸于9月18日12时19分在北京病逝,终年七十九岁。裴文中同志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9年12月,年青的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他的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以及不久发现的中国猿人石器,震动了当时的国际学术界,揭开了人类学研究史上灿烂的一页。他的这一成就,使他年轻时起即在国内外享有盛名。1957年,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史前学和原史协会推选他为名誉常务理事;1982年,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推选他为荣誉会员。他一生从事旧石器考古学、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第四纪地层  相似文献   

5.
一九二二年初,内布拉斯加的一位地质学家哈罗德·库克,对俄马哈西边约400英里的蛇溪采石场中新统的地层进行了调查,经过几年努力,他在这距今已一千万年的古老地层中发现了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化石。在第二年二月下旬,他把一颗他认为有意义的臼齿送给了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亨利·费尔菲尔德·奥斯朋。奥斯朋把它和其他已发现的牙齿模型或素描图加以对比,断定它是一种类似于猿和人的灵长类的右第二臼齿,但是与任何已知品种不同。奥斯朋写信给库克说,“我们明天或许能冷静下来,但依我看它好象是美国被发现的第一个类人猿”。一度被原教旨主义者领袖威廉·詹宁斯·布赖恩  相似文献   

6.
李迎雷  王嵘 《化石》1992,(3):19-19,27
1908年,在美国新墨两哥州拉顿附近的福塞姆,一位名叫乔治·麦琼金的黑人骑着马去检查被洪水淹没的一个小湾里栅栏的标杆。在一条小溪中,他发现了几块骨头。这位黑人的父母都是奴隶,他本人却是位业余博物学家。他见到这几块骨头,觉得它们颇有博物学方面的价值,但无法使自己的发现引起别人注意。麦琼金死后三年,即1925年,在一次对福赛姆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把刺透了一种美洲已绝种的野牛肋骨的矛头。据考证,这把矛头是10500年  相似文献   

7.
去年十月中旬,瑞典卡洛琳医学院宣布了1982年生理学、医学奖的获奖者名单。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是约翰·文博士、苏讷·贝里斯特伦博士、本特·萨穆埃尔松博士,他们三人因“关于前列腺素和有关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而共同获奖。约翰·文博士1927年出生于英格兰的伍斯特郡,现在英国韦尔科姆研究实验室工作,他发现了阿斯匹林等抗炎药物阻止前列腺素形成的作用。苏讷·贝里斯特伦博士1916年出生于瑞典斯  相似文献   

8.
《化石》2015,(4)
<正>禄丰古猿是1975年发现的,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石灰坝化石产地已经过了多次发掘。有关古猿、地层及动物群的研究不断有所报道,特别是1978和1980年相继发现了两具禄丰古猿的头骨,更使禄丰的工作举世瞩目。中、美学者对野外产地的互访1981年6月,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皮尔比姆(D.Pilbeam)前来我所访问,因为他领导的一个团队,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巴基斯坦北  相似文献   

9.
留学历程记     
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教授是树突功能研究的先驱者。他发现的光线照射网膜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这一现象,被国际上公认为“张氏效应”。七十年代,他领导开展了有关针刺镇痛神经机制的研究,曾荣获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一等奖及1980年茨列休尔德国际奖金。他在国际神经生理学界享有极高声誉;他是为中华民族科学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老科学家。今年适值他的科学研究生涯50周年,受到党和人民的表彰。  相似文献   

10.
杰克·霍纳最喜欢的事,莫过于到野外去寻找和发掘恐龙化石了。由于迷恋野外工作,1986年夏日的一个黄昏,他是野外小队中最后一名迟迟回到蒙大拿的。这位40岁的古生物学家回来后,发现有许多急件在等待他处理。有一封信让他立即打电话给基地——蒙大拿州立大学博物馆,他是这家博物馆的馆长。然而霍纳并不急于想知道究竟有什么要事。他首先要痛痛快快地洗个澡,洗掉多日来在野外仆仆风尘工作的积垢和疲劳,尔后还要送洗大批衣物。他最后才打了电话,欣悉获得了向往已久的“麦克·阿瑟天才奖”;每年得1000美元,连续五年,不带任何附加条件。这位不大关心自身生活的古生物学家,首先想到要买的是一部小型运货车和一台电子扫描显微镜。经过一番思考,他认为把一些钱花在房子上还是明智的。要知道多年来他一直住在狭窄的出租公寓里。霍纳性  相似文献   

11.
1999年的获奖者是美国科学家甘特·布洛贝尔。他发现了蛋白质内控制蛋白质在细胞内传输和定位的信号。2000年的获奖者是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和埃里克·坎德尔,他们在研究脑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2001年的获得者是美国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古代莲故事     
正古莲子的发现和古莲的诞生是世界荷花界的奇闻趣事,一致备受人们关注,对荷花科学知识的普及也做出了重大贡献。最早研究莲子寿命的是日本植物学家大贺一郎博士,他于20世纪20年代在我国辽宁南部发现了至少存活120年以上的莲子。1951年,他又在日本千叶县的一处遗迹中发现了3粒古莲子。这些莲子和以前同地发现的古木船部件被一道送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莲子年龄至少有2 000年以上,还推测出这些古木船和古莲子可能来自中国。大贺博士  相似文献   

13.
理查德·奥温 ( Richard Owen,1 80 4~ 1 892 )英国解剖学先驱 ,博物学家。奥温 1 82 4年进入英国爱丁堡医科学校学习 ,1 82 6年成为皇家外科学会会员 ,并成为Hunterian博物馆标本保管人。 1 82 6年他担任 Hunteri-an学院比较解剖学和生理学教授。他是达尔文同时代的著名学者 ,以对古生物学的研究而著名。奥温定名了恐龙 ,发现了鹦鹉螺为“活化石”类的生物。他在古生物学和脊椎动物解剖学方面发表论文达 80 0多篇 ,并以他的理论在这些领域影响长达 60年。对今天的生物学者来说 ,奥温在人们的记忆中非常模糊 ,知道的人认为 ,他也不过是致…  相似文献   

14.
<正>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食物中毒的最早观察没有记录,但1930年就有这种病的记载,金葡菌与食物中毒的关系是Vaugnan等1884年首次说明的。Barber(1914)是金葡菌食物中毒与其产生的毒性物质确切关系的第一个研究者,他发现喝不冷藏的牛奶生病是由于牛奶中金葡菌生长产生的毒性物质所致。这个极好发现被忽视,  相似文献   

15.
<正> 这份材料的初稿是1963年冬写成的。文中的基本素材,除了作者参加过的两次发掘记录外,其中绝大部分资料是根据柴凤岐同志的笔记和口述整理的。柴凤岐同志自巨猿洞发现以来,他一直在那里从事发掘工作(1957—1963)。两个巨猿下颌骨(不包括覃秀怀首次发现的下颌骨)及其1100余个巨猿牙齿,以及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的采集,与柴凤岐同志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由于他长期的参与发掘工作,因此对巨猿洞内的堆积和巨猿化石的埋藏情况有着深刻的了解;在整编时,也访问了曾经同柴  相似文献   

16.
残酷的总是接近如此脆弱的人类大约二百八十万年前,阿法种似乎从发现的化石记录上消失了。同时,在南部非洲,尽管塔昂幼儿也许很小,但是非洲种从大约三百万到二百万年前的这一段时间里占据了主导地位。除塔昂地点外,在其他两个洞穴地点斯特克方丹和马卡潘斯加特也发现了非洲种的化石。在斯特克方丹,科学地发掘化石开始于1936年。在过去的20年里,由菲利普·托拜厄斯领导下,不断地发掘。自从洞顶的所有部分被破坏殆尽以后,侵蚀已经很久了。爆破和发掘使之成为面积很大开阔的坑。钢制的窄道越过这些坑,使人们能够清楚地观察里面的情景。在化石运往威特沃特斯兰德前一周,我发现阿拉·尤梅斯统计发掘出的化石。他从上衣袋里掏出一颗保存极佳的人科牙齿,这是他在此前几天发现的。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农历八月的一天,我在临床带教时诊疗完后,刚要休息,一位跟诊的男学生表情痛苦地跟我说:"老师,我能咨询一下您吗?"我说:"怎么了?"他说:"最近总是感觉腰痛,不能弯腰。"我让他趴在诊床上观察了一下他的腰背部,发现腰部色素不均匀,颜色明显地较其他地方深,摸了一下足底也很凉。我说:"您这是肾虚寒,足  相似文献   

18.
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交换是减数分裂的特性之一。那么,减数分裂时X—Y染色体之间是否发生配对交换?经典的染色体遗传学说认为X—Y之间没有同源性,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X—Y之间有配对交换的可能。然而,后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中X—Y之间有同源部分,能够进行配对交换,并且发现X—Y的配对交换和常染色体一样是经常发生的。弗格森-史密斯(Ferguson-smith)于1966年发现有××男性,即具有女性的染色体组成而表现型是男性。他观察到一些××男性具有他父亲的Y染色体上的睾丸决定因子基因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农历十一月的一天,我在国医堂出诊时,一位外地患者跟我说:20余年来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总是出现左侧偏头痛、胁肋部胀痛。我说:"让我检查一下你的头、胁肋和下肢吧。"我摸了一下他的胆经(侧头部、胁肋部和下肢外侧中线),发现有很多硬的条索,就对他说:"您这是足少阳胆经不通造成的。"我给他做了点穴按摩  相似文献   

20.
高秋 《化石》2006,(4):25-26
1831年,达尔参加了一次为期五年的环球旅行,他乘坐“贝格尔号”游历了巴西、南美洲的东海岸和西海岸、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最后经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好望角,横渡大西洋,再回到巴西。他在这次科学旅行中,仔细地观察了所到各处的地质矿物、生态环境和生物类型,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