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场十几年来积极发展茸鹿驯养事业。通过异地引进种鹿自群繁殖和捕捉野鹿仔哺乳培育,实行舍饲与放牧相结合使茸鹿发展较快。每年圈养鹿中有部分初产,难产助产或恶癖母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的水鹿(Cervus unicolor)主要分布于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地丘陵地区。为了合理利用水鹿这一重要资源,林业部门在有关科研单位配合下,于1963年在屯昌县创办鹿场,开展对水鹿的捕捉与驯养试验,至1977年,先后捕捉和收购水鹿250余头,自行繁殖了水鹿260余头,支援外地种鹿60余头,存栏量达  相似文献   

3.
水鹿(Cervus unicolor Kerr)是我国珍贵的保护动物,药用价值很高。为了全面落实野生动物“护、养、猎”并举的方针,合理地利用水鹿资源,1972年以来,我们在乳源县委的领导和林业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在大桥公社与青溪洞大队相结合,开展了水鹿捕捉与驯养的科研工作。共捕捉水鹿8头,办起一个立足于本地资源,把野生变家养,“自捕、自养、自繁”的小型养鹿场。现将捕捉方法与驯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鹿茸在自然情况下,每年只收一季。为探索鹿茸的增产,我们用5头鹿做了两季长茸的初步试验。1973年2月马鹿♂×水鹿♀种间杂交F1代3岁雄性不育鹿1头,1974和1975年2月分别去势3岁和5岁雄梅花鹿各2头,分别在春、秋两季投给雄激素,夏、冬两季长茸。每期平均投药60天,去势鹿总剂量16000毫克,其中口服甲基睾丸素片6600毫克,肌注丙酸睾丸素9400毫克;杂种不育鹿总剂量18700毫克,其中口服甲墓睾丸素片8700毫克,肌注丙酸睾丸素10000毫克。去势的4头梅花鹿4—6岁时,从脱花盘后60天收夏季三叉茸5付,5—10岁40—50天收二杠茸12付,冬季收二杠茸15付,收茸后…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贯彻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我省从1962年起,先后引进东北梅花鹿、新疆马鹿,以及捕获四川黑鹿(水鹿)和马鹿进行人工饲养。十多年来发展推广到十余个县、市,分布在川东、川南、川西、川北的平坝、丘陵、山区和高寒草原地带,总鹿数增加了三十余倍。在这些鹿群中,有的鹿茸产量高,质量较好,经济价值较大;有的则产量低,质量差。因此从1967年起开始进行茸鹿的杂交试验,以期达到改良鹿种,提高生产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鹿的狂犬病国外曾发生过暴发性流行,国内尚无报道,广东省海南鹿场于1977年8月份发生水鹿的狂犬病,至1978年8月先后病死水鹿29只。我们仅就其中14只病死水鹿作了病理解剖和组织学检查,发现小脑蒲肯野氏(Pu-rkinje)细胞胞浆内有内基氏小体(Negri’s bodies)9例,阳性率为64.29%。  相似文献   

7.
海南坡鹿     
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 別名:泽鹿、“梅花鹿”、眉角鹿、暹罗鹿 一、分布与数量 我国鹿科动物有19种,在南方热带性地区出产的只有水鹿(C.unicolor)、赤鹿(Muntiacus muntzak)、豚鹿(Axis porcinus)和坡鹿等数种,后者在我国仅分布于海南岛200米以下低海拔的坡地,故名坡鹿。其种的分布范围则包括越南、泰国、缅甸和印度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8.
我国特产动物——麋鹿除人工驯养者外,野生种群久已未能获见。但是根据各方面的资料,其野生生活的情景却可以科学地重建。从化石分布看,麇鹿第四纪分布于中国东部平原、地质上的喜马拉雅运动的凹陷区域。从古气候看,地史上温暖湿润期似较寒冷干燥期为多。从发掘出的共生的脊椎动物化石组合看,具有明显的东洋区的特色,如亚洲象,麂,水鹿、水牛、犀牛和扬子鳄等。从动物本身身体结构看,蹄宽大分裂,指(趾)间有类似鸭蹼的皮膜,适于在沼泽地行走。齿纤弱,似适于采食鲜嫩植物。尾长,可以用以驱赶飞扰吸血的昆虫。根据动物园饲养人员观察,麋鹿尚喜泡水浴泥。据历史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养鹿这个新兴的生产部门,也在各地普遍而又迅速的发展起来。但几千年来,猎人习惯于用枪击和捉脚等方法进行狩猎,因而杀伤大量活鹿,不仅使国家受到损失,而且也有绝种的危险。因此,改变猎人捕鹿的方法,是应当予以注意的。以便捕捉活鹿,把野牲变为家养;将收获一次的砍茸变成多次的锯茸。基于这一观点,我们仅把所了解到的一些捕捉活鹿的方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麻醉锯茸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谈谈我是怎样学习掌握麻醉锯茸新技术的》一文发表后,各地从事养鹿业、畜牧业以及医务工作等方面的许多同志来信来访,要求较详细地介绍其操作方法,以便早日运用于生产实践中去。为满足这一要求,现将几年来我们在有关单位进行的近百头次以梅花鹿锯茸为主的麻醉保定试验的一些认识和体会,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方元 《动物学杂志》1994,29(4):46-48
本文介绍在1987年到1991年间,选用小鹿和梅花鹿杂交繁殖的试验研究。通过两种鹿的合群饲养后,进行分组分圈交配。在两组实验中,以水鹿为母体,梅花鹿为父本,这一组进行杂交繁殖取得成功,于1991年8月9日繁殖出了第一代杂交雄性幼鹿。幼鹿个体大,同时又具有梅花鹿及不鹿的体色,也产生了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茸马陆属Pratinus,属于倍足纲Diplopoda带马陆目Polydesmida奇马陆科Paradoxosomatidae。 1924年,Cook和Loomis在我国江西庐山发现一种背面侧脊呈长棘状的马陆,命名为龙马陆draco新种,并以此种为模式,同时创立了鹿马陆属Hylomus新属,和鹿马陆科Hylomidae新科。1968年,Jeekel认为鹿马陆科过分强调此种侧脊演化顶点之特征,而把它降格为奇马陆科中的一个族——鹿马陆族Hylomini。除已有的鹿马陆属外,此族还有茸马陆属。  相似文献   

13.
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原产于长白山麓及小兴安岭山区。解放后各地积极捕捉驯化繁殖,兴建鹿场大批饲养。吉林省驯养梅花鹿有悠久的历史,尤其近年来养鹿事业有了更大的发展,已经成为国营农牧场和人民公社广泛驯养的药用动物。经过驯养的梅花  相似文献   

14.
母鹿分娩后,哺乳时常舔舐仔鹿肛门,能够促进胎便的排除,对仔鹿是有益的。但是在梅花鹿的驯养实践中,往往由于饲养条件不好,密度过大,管理不善,饲料中矿物质不足等原因,或因阴雨连绵,圈舍泥泞,造成仔鹿下痢时,则母鹿对下痢的哺乳仔鹿的肛门舔舐不止,以至  相似文献   

15.
《化石》1997,(1)
列入国家保护的有蹄类动物有:奇蹄类: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3种均有一级保护动物。偶蹄类:一级;野骆驼、蹊鹿、黑麂、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麋鹿、野牛、野牦牛、普氏原羚、高鼻羚牛、扭角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共17种。二级:原麝、林麝、马麝、河麝、马鹿、白臀鹿、水鹿、驼鹿、黄羊、藏原羚、鹅喉羚、鬣羚、斑羚、岩羊、盘羊,共15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有蹄类)  相似文献   

16.
利用红外相机建立野生水鹿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行为谱是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基础。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利用PAE编码分类系统并结合红外相机所获得的照片和视频数据开展水鹿(Rusa unicolor)行为谱的研究,建立了野生水鹿行为谱及其PAE编码系统。本研究共分辨并记录了野生水鹿的7种姿势,63种动作和74种行为,基本涵盖了水鹿的主要行为,并区别了各种行为在成年雄性、成年雌性和亚成体之间的相对发生频次,分析水鹿的具体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联。通过建立野生水鹿的行为谱,能为更深入地开展水鹿行为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信息,也为水鹿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该研究可以推广到其他不易直接观测的野生动物的行为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茸鹿目前仍处于半野生半家养状态,人不易接近,致使诊断鹿病比较困难。为了早发现早治疗鹿病,我们初步总结出“十查二测”法,现在介绍如下: 一、十查 1.查吃料 每次上完精料,观察鹿上槽吃料情况,经反复哄赶,仍不上槽的鹿,可视为不食精料。此时应记清鹿号,便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我县(艹参)茸场于1970年6月,在鹿群中发现了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严重威胁鹿的生命安全。到1971年8月,经大量使用抗菌素治疗后,大部分患病鹿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少部死亡。该病病菌对人亦能通过伤口感染。我们在严密防疫消毒措施下,先后解剖病死鹿20头,根据病理解剖和化验室诊断,确诊为鹿的炭疽病。  相似文献   

19.
015年7- 8月,采用样方法对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鹿夏季生境进行了调查。共布设160个样方,其中75个为空白对照样方,85个为利用样方,测量、比较了两类样方中海拔、坡度等15个生境变量,并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及赤池信息标准(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选取出最佳的水鹿夏季生境选择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卧龙水鹿夏季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为隐蔽度、坡度、距人为干扰距离和距水源距离。在夏季,卧龙水鹿通常选择隐蔽度较好、缓坡(< 20°)、距人为干扰距离远(≥ 1 000 m )及距离水源近(< 500 m)的生境。此外,植被类型对于卧龙水鹿夏季生境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 χ2= 11.499 , df= 4, P= 0.021)。有约92%的利用样方分布于各种类型的森林中,仅有约8%的利用样方分布于海拔3 500 m左右的杜鹃及高山栎灌丛带。  相似文献   

20.
《人与生物圈》2011,(3):92-93
四川亚丁亚丁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南部,总面积1 344平方公里,以保护牛羚、豹、林麝、鬣羚、小熊猫、黑熊、斑羚、水鹿、白臀鹿等珍稀动物以及濒危植物为主。2003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驾车路线:北京→成都→雅安→康定→雅江→理塘→稻城县城→香格里拉镇→亚丁。地方特产:松茸、贝母、川贝、雪茶、雪莲,青稞酒、酥油、奶饼子、红景天、牦牛肉、藏香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