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类地位长期不定的动物笔石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不感到生疏。为什么叫笔石呢?因为笔石的外骨骼多成炭质薄膜保存下来,象铅笔画在石头上的象形文字,所以用“书写”和“石头”两个拉丁字组成笔石的学名,准确的译名应当叫“笔迹石”。人类认识笔石已经  相似文献   

2.
玲珑剔透,秀丽多姿的太湖石为我国特有的园林名石。而太湖石假石则是我国园林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品,能起衬托点缀、分割空间等多种作用。顾名思义,太湖石主要产于太湖环绕的苏州洞庭西山一带,其中以鼋山和禹期山最为著名。就石头的性质而言,太湖石属于石灰岩。在难以稽考的邃古,太湖本是一个宽阔的海湾,海中生存着群体珊瑚、苔藓  相似文献   

3.
正由郭肖聪创作的这幅古人类生活情境复原图表现的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先民用热石(FCR)烹煮食物-使用"石煮法"熟食的场景。"石煮法"是古人类用火熟食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项复杂的技术和行为,即把烧热的石头放进装有水和动植物食材的盛器中,通过不断添加热石而使水保持沸腾,从而把食物煮熟,让饥饿的人们大快朵颐。在陶器、青铜器等器皿发明之前,用于"石煮法"的盛器一般是在地面挖出的凹坑上铺上兽皮,形成锅  相似文献   

4.
周易杉 《化石》2007,(1):43-4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石界今后会有哪些变化,这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位石友的大事,笔者不揣愚昧,试作分析。一、奇石资源渐趋枯竭大自然中石头无数,但能供之厅堂称之雅石者少之又少。探石者皆知,当初在河滩上几天还可发现一块,现在几个月甚至几年也找不到一块。通常一个新石种2、3年就被扫光,20年不到我们几乎消灭了所有新石种,如柳州四大名石(彩陶,大化,卷纹,采卵),幽兰石,天景石,枣花石,梅花石,栖霞石,葡萄玛瑙等等。谁都清楚,今后很难再有这么多的新石种可以被发现了;我们还发现石界有一种“隐匿现象”,即奇石一旦进入收藏领域很大…  相似文献   

5.
海内外驰名的“石头王国”——福建惠安县,是雕琢大、中、小型石雕的石都。继1991年为台湾雕琢500座神态各异的石罗汉神像之后,又应台湾定制雕成高四点二米、重十二吨的整块花岗岩石雕“玄武帝”。这尊惠安石雕厂有史以来雕琢的最大整石产品“玄武帝”,身披铠甲,手持宝剑,脚踏龟顶,腰附银蛇,形象威严,神态庄重。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石豆兰属(Bulbophyllum)一新记录种——紫瓣石豆兰(Bulbophyllum sonii Aver. & N.V. Duy),并提供了详细的描述和照片。该种与短序石豆兰(B. brevispicatum Z.H. Tsi)、墨脱石豆兰(B. eublepharum Rchb. f.)、蒙自石豆兰(B. yunnanense Rolfe)相似,但又区别于它的紫色花,侧萼片基部合生成船形状的合萼片,花瓣边缘具纤毛,药帽具晶体状附属物。  相似文献   

7.
沈阳 《化石》2005,(4):6-9
大家吃黄花鱼特别是油炸小黄鱼的时候可能会注意到在鱼的头骨里有几颗白白硬硬的小石头。好奇的人可能会想这是什么,怎么会这么硬啊?其实,它叫鱼耳石(otolith),又称听石,是存在于硬骨鱼类内耳(inner ear)的结石,主要由碳酸钙组成,起平衡和听觉作用。小黄鱼和大黄鱼所属的石首鱼科耳石较大,所以我们容易发现。  相似文献   

8.
1龙头山形态各异的奇石景观龙头山有星罗棋布的石块出露地表,而且这些石块有似禽、似兽、似物等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小如鹅卵,大为巨砾,并根据石块像形起了名字,如龙山睡佛、龙王点将台、龙王试剑石、龙头石、龙爪石、龙头赤壁、龙枕、龙牙吐翠、巨龙朝南海、神仙脚印、神掌等。同时,还给予一些石块编写了神话传说。使这些石块披上了神秘色彩,被誉为奇石景观,确实到此一游,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将一览无遗。2奇石景观的形成原因关于龙头山奇石景观的形成原因,有种种神话传说,如当地居民就流传着这些石头是当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赶…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的新笔石——多枝中华反向笔石(Sinodiversograptus multibrachiatus gen.etsp.nov.),是最近笔者之一(陈旭)同曹瑞骥、刘第墉、张太荣等同志调查四川北部地层时,在南江县桥亭附近的下志留统Spirograptus turriculatus 带中采得的。这种笔石的标本很多,保存在风化退色的黑色页岩中。页岩大都变成浅棕色或粉红色,而笔石则保存为黑色碳质薄膜,相当清楚。从一系列不同发育阶段的标本,可以看出此种笔石的发育过程。这种笔石体的发育过程,不论对研究单笔石科的幼枝发育问题,或者对于研究这个新属及其相近的属如反向笔石属(Diversograptus)和捲笔石属(Streptograptus)等的演化关系,都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从天然井返回驻地没多久,杰克就破译了第一条密语。按照玛雅玉盘的指示,在神秘莫测的百慕大三角洲,有一种可怕的恶灵之石。传说,这些邪恶的石头被封印在大海深处,但它们一有机会就冲破层层枷锁,蹿上海面兴风作浪。可是,希格和波比在百慕大群岛上打听了一个  相似文献   

11.
鲁德全 《植物研究》1994,14(4):329-337
本文报道我国石头花属植物有18种(其中2新种)1变种,分隶于5组。大多分布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新疆是我国本属植物的分布和分化中心,种数往东递减。河北石头花、华山石头花、刺序石头花和细叶石头花为我国特有种。  相似文献   

12.
漫话三叶虫     
“三叶虫”名字是怎么来的? 三百多年前的明朝崇祯年间,有一个名叫张华东的人,在山东泰安大汶口发现了一种生在石头中的怪物。他当时还不清楚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单凭外形容貌看,颇似蝙蝠展翅,于是命名为“蝙蝠石”。直到本世纪的20年代,我国的古生物工作者才给以科学的解释和描述,指出这是三叶虫的尾部,它是生活在晚寒武世海洋中的一种节肢动物,距今已有5亿年了。为了纪念这位世界上第一个给三叶虫取的名字,因此我们也就将拉丁学名翻译为“蝙蝠石”或“蝙蝠虫”(图1)。  相似文献   

13.
1982年冬,建字734单位在湘西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城北1.5km(上岩寨东南550m)处的下奥陶统桥亭子组灰绿色板岩内采得一些笔石,经笔者鉴定,其中建立一新属——吉首笔石属(Jishougraptus gen. nov. ),共生的有 Didymograptus of. praenutius T?rnquist,其时代应属早奥陶世,相当 Didymograptus hirundo 带.这一新的笔石属为一单枝、单列的笔石.有意思的是,这种笔石的笔石体形状、始芽发育等特点和断笔石,尤其和起伏断笔石(Azygo-  相似文献   

14.
《化石》编辑部: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三团10连农工罗玉龙发现了63个各色石头蛋,吸引众人纷纷前往观看。这63个石头蛋乒乓球一样大小。圆形。更令人称奇的是,这63个石头蛋重量都是40克,颜色有白色、红色、淡褐色、黑色和土黄色(见图)。据该连上岁数的人讲,这可能是动物蛋化石。但具体是什么,没有人能讲清楚,还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林东风先生:您好!你将贵团职工罗玉龙同志发现的“石头蛋”这件事,及时向《化石》编辑部写信,信中对“石头蛋”作了简要形态描述,并附上彩照,使我们较准确的了解“石头蛋”的基本状况。你…  相似文献   

15.
<正>据2015年5月28日《Nature》报道,了解多物种群落的稳定性在面对通过抗生素生产所发生的负相互作用时是怎样维持的,是微生物生态学中的一个关键目标。大多数关于抗生素相互作用的生态模型都假设物种之间是配对关系,这种关系导致"石头剪刀布"式的循环和空间分离。但这种情况并未在现场观测中反映出来(观测中群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描述的新笔石——浙江三叉笔石(Tridensigraptus zhejiangensis gen.et sp.nov.),是笔者于1963年5月在浙西杜泽附近的下奥陶统宁国页岩Didymograptus hirundo带中采集的。共有三块标本,其中一块较为完整,都保存为压平的薄膜,一般枝的背面向上,腹面向下,只在个别枝上出露胞管,可以看出是属于均分笔石式(Dichograptid type)。这种笔石的形体大,平伸生长。其侧枝的高度发育和沿主枝对称排列的形状,给人以整齐美观的印象。这种侧枝高度发育和对称生长形式的下奥陶统多枝笔石,还是第一次发现,其分枝的芽生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阐明。  相似文献   

17.
轮藻假根中的平衡石在回转器水平回转时的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回转器重现了在TEXUS火箭抛物线飞行的微重力实验中轮藻假根内平衡石和假根基部方向的运动。在快速回转器上回转15min时,假根中的平衡石复合体中心离假根顶端的距离比在原来沿重力方向生长的假根中的距离增加了60%。细胞松弛素D的实验证实平衡石的这种运动是和肌动蛋白丝相关,而且在重力场中作用于平衡石的向基力也是肌动蛋白丝产生的。因此回转器和细胞松弛素D的实验证实了在地球上,平衡石的位置取决于作用方  相似文献   

18.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笔石超微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石,最常见的为压扁(flattened)(或称薄膜)标本,一般碳化,保存在黑色的“笔石”页岩中。十年之前所做的绝大多数研究工作是对这类材料的描述。保存下来的这类标本往往经历过三个主要不利条件的影响。首先,压扁作用会使笔石的外部轮廓变形,这种形变又与笔石沉降到海底时本身的位置不同而改变;其次,笔石体上相对较小的特征,如胞管口部(thecalaperture)的口刺(apertural spine)和其他口部突起(process)可能会完全消失;再次,在大多数情况下,笔石体会出现物理和化学的改变。不过,研究压扁标本,尤其是在地层学意义方面,仍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人类祖先牙齿上的植物石带来的信息黄万波科学家们认为,他们已鉴定出在巨猿(Gigantopithecus)牙齿上有植物石及其植物石摩擦的痕纹。巨猿是一种生活在六百万年至三十万年前的亚洲的巨大类人猿。证据表明,这种绝灭的类人猿(大约10英尺高),千余磅重...  相似文献   

20.
提起锥石类,大家也许会想到它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自从基得连1937年的工作以后,大多数古生物学家都持这种观点,国内有关的教科书也采用这种分类。其实,自上世纪初首次发现锥石化石以来,关于它的分类问题就一直争论不休。罗德尼·费尔德曼和洛伦·巴布科克最近的研究表明,锥石的外骨骼构造与已知的其它化石和现生各门类动物都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