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防御素(defensins)是一组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的多肽,参与机体对微生物的防御作用,是维持免疫应答的重要因子。近年来,防御素家族在机体防御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综述防御素的分布、结构及其在免疫应答中作用,探讨其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关系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乳酸菌发酵产品的降血压功能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 血压是目前最为广泛的心血管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患病人数已超过5亿.它是冠心病、脑卒死、心及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发病因素,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将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高血压是由多方面因素引发的,如精神、神经、内分泌、遗传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Ⅰ-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等,尤以ACE在血压调节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图1所示,一方面,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在ACE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能刺激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同时血管紧张素Ⅱ也能促使醛固酮分泌,直接对肾脏作用,引起纳储量和血容量增加也使血压升高.与此相反,缓激肽是降压物质,它能促使血管扩张和刺激扩血管物质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二者共同作用使血压下降.而在ACE的作用下,缓激肽分解成失活片断.如果人体内ACE活性过高,就会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加,同时缓激肽被大大破坏,导致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活性多肽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多肽,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活性多肽对心血管系统的自稳态调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中介素(IMD)、Apelin、胃饥饿素(Ghrelin)、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等。这些活性多肽组织分布广泛,分子量小,免疫原性低,合成和代谢过程迅速,分泌后以配体与受体作用形式,通过细胞内多种信号通路调节心血管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例如,血管的舒缩和新生、心脏缺血损伤后糖脂代谢及心肌重塑过程等。本文将对我们所研究的中介素以及其它几种重要的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活性多肽及其在心血管发病中意义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髓质素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上腺髓质素(Adm)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生物活性多肽,在体内有着广泛的分布,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Adm可与两种受体结合:CGRP受体和Adm特异受体。Adm与体结合后,通过cAMP-PKA等信号转导通路发挥舒长血管、降低血压、利尿利钠和抑制细胞增殖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与体温调节有关的多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与体温调节有关的多肽(蛙皮素、神经降压素、缩胆囊素、β-内啡肽、α-促黑激素、促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血管活性肠肽和蛋氨酸-脑啡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体温调节的作用,着重介绍了蛙皮素与其它神经肽的相互作用,试图从多肽激素水平来认识体温的中枢调节机能;但目前对体温调节的作用机理仍不甚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利钾尿肽 (kaliureticpeptide ,KP)是近年发现的与心钠素 (atrialnatriureticpeptide ,ANP)源于同一前体的具有 2 0个氨基酸的生物活性多肽。它不仅具有和心钠素一样的利尿、舒张血管、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 ,还具有抑制心肌Na -K ATP酶的作用 ,在调节机体血压和高血压发病中有重要意义。我们最近的研究发现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pontaueouslyhypertensiverat,SHR)循环血液内的K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Wistar Kyoto大鼠 (W…  相似文献   

7.
内啡肽与呼吸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不仅是一个呼吸器官,并具有十分重要的非呼吸机能,它是机体内一个重要的代谢和内分泌器官。经肺分泌和代谢的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约有几十种,其中多肽类激素和活性物质最多。目前已知和肺功能有关的多肽有:缓激肽(bradykinin)、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加压素、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蛙皮素(bombesin)、降钙素(calcitonin)、致痉肺肽(spasmogenic lung peptide)、脑啡肽(enkephalins)、甲状旁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胃泌素、前胰岛素(proinsulin)和C肽等。关于这些肽的确切的生理功能,目前尚不十分了解。但是有一些资料表明,它们不仅可以影响肺的通气机能,而且也可能是调节肺内血管  相似文献   

8.
《蛇志》2020,(1)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蛇类有3000余种,其中有毒蛇约占20%。蛇毒是一种由蛋白质、多肽等有机和无机小分子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因其具有多种生化和药理活性,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研究表明蛇毒对血压有一定影响,其降压机制主要有蛇毒抗凝血因子Ⅱ通过介导NO的释放降低血压,缓激肽增强肽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增加内源性缓激肽的作用而发挥作用,利钠肽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系统调控血压,而磷脂酶A_2主要是促进游离脂肪酸(其中最重要的是花生四烯酸)和溶血磷脂的释放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因此,明确蛇毒的降压成分以及作用机制与效果,对降压药物的开发以及高血压的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起初被认为是较简单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之一。但是,这一想法随着RAAS阻滞剂:肾素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T1受体拮抗剂及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深入研究而受到挑战。因此,RAAS的组成、以上药物发挥作用的具体通路及副作用均得到重新定义。在RAAS阻滞剂的应用过程中,机体肾素水平升高,并刺激肾素原受体(即无活性的肾素前体,PRR),进而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同理,在AT1受体拮抗剂的应用过程中,血浆血管紧张素II的水平升高,并与2型血管紧张素II(AT2)受体结合,进而对机体产生有利作用。此外,随着ACEI及ARB的应用,血管紧张素1-7水平升高,其与Mas受体结合,发挥心脏及肾脏保护的作用,还可通过刺激干细胞发挥组织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新近发现的血管活性多肽,具有强大的缩血管作用。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ET还有强效的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作用,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亦是近年发现的血管活性多肽,有明显的利钠、利尿  相似文献   

1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通过作用于维持血压正常的肾素-血管紧张系统(ren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和激肽释放酶 激肽系统(kallikrein-kinin system, KKS),使其失衡导致血压升高.而ACE活性抑制肽可以竞争性地与ACE的活性中心结合,从而抑制ACE的活性,使血压降低.天然来源的ACE抑制肽与传统的降压药物相比效果较好,无毒副作用,对正常血压没有影响,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酪蛋白中提取的ACE活性抑制肽KVLPVP为先导肽,根据ACE抑制肽的结构特点,设计合成一系列的类ACE肽(similar ACE-like peptides).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直接测定其体外ACE抑制活性. 结果表明,当芳香性的氨基酸残基Phe、Tyr、His和疏水性Val残基位于C-端时会提高多肽的ACE抑制活性,尤其是His位于C 端时,ACE抑制活性更强. 通过对比先导肽与所合成的类ACE肽的ACE活性抑制率,可以发现,类ACE肽的ACE活性抑制率均高于先导肽.基于不同氨基酸残基位于C-端时对多肽的ACE抑制活性的研究,可以为降血压药物分子设计和筛选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活性多肽是一类小分子多肽,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心血管自稳态调节的重要的旁/自分泌因子,其功能紊乱具有重要的发病学意义。近年的研究发现心血管局部旁/自分泌功能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心房钠尿肽(natriuretic peptides,NPs)、尾加压素II、生长抑素、肾上腺髓质素家系等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细菌素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或前体多肽类物质。本文主要介绍了细菌素的概念、分类、作用机制,细菌素与抗生素的区别及在生产中的应用。同时阐述了细菌素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食品蛋白质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Ⅰ (angiotensinIconvertingenzyme ,简称ACE)在人体血压调节过程中起重要的生理作用。源于食品蛋白质中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 (angiotensinI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ypeptides ,简称ACEIP)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 ,这些肽是通过抑制ACE的活性起降血压作用。文章中综述了来源于各种食品蛋白质的ACEIP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两种主要制备方法和评价方法 ,并对食品蛋白质中ACEIP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血管钙化是诸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和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心血管系统分泌的内源性生物活性肽在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内源性活性多肽及其受体在血管钙化中一般作用规律和个体化调控特征尚需进一步探讨。因此,本文综述内源性生物活性肽,如皮质抑素、血管紧张素1-7、Aplin和瘦素等,在血管钙化中的作用及新进展,有助于揭示血管钙化的发病机制,从而为血管钙化的防治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蛇毒中的降压组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宁生  汤圣希 《蛇志》1993,5(3):2-5
蛇毒中的一些多肽能够竞争性的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起到降血压的作用,这些多肽波称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Enzyme Iinhibitor——ACEI)。有关 ACEI 的研究和应用,是近年来心血管药物的一大进展,它可用于抗充血性心  相似文献   

17.
哺乳动物β-防御素是一类小分子的阳离子抗菌多肽。其具有独特的抗菌机制和广谱抗菌、抗病毒活性,同时还可作为免疫调节剂来激活与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在医药开发或是动植物抗病育种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就哺乳动物β-防御素的分布、分子结构、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儿茶酚抑素(catestatin)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内源性多肽,来源于肾上腺嗜铬细胞和肾上腺能神经元胞浆中的嗜铬颗粒蛋白A.儿茶酚抑素能够有效抑制交感肾上腺系统儿茶酚胺的释放,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趋化单核细胞,发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人类儿茶酚抑素的三种变异体(Gly364Ser、Pro370Leu及Arg374Glu)具有不同的调节自主神经活性和心脏反应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儿茶酚抑素是调节血压及心脏功能的新的神经内分泌多肽.  相似文献   

19.
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目前已知的惟一的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同源物,是一种新型的金属羧肽酶,很多特性与ACE截然不同.ACE2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具有独特的作用,调节心脏功能和机体血压.最近ACE2被鉴定为SARS病毒的功能受体.ACE2已经成为目前药物研发的新靶点.对ACE2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有待进-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无神经支配血管的内皮细胞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体血管主要受血管周围神经丛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双重调控。这一事实已为科技工作者所公认。但机体还有一些血管是无神经支配的,其中代表性的,如人脐血管。它们是否存在局部调控机制,其调控途径是什么?作者通过系列研究证明,无神经支配血管也存在局部调控机制,其调控主要通过无神经支配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血管活性多肽经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