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婷婷  沈永宝 《植物学报》2016,51(6):863-871
种子物理休眠是由种皮不透水层引起的一种休眠类型,是植物在长期系统发育进程中获得的一种适应环境变化的特性。该文简述了种子物理休眠的定义与概念;从不透水层、种皮的特殊水孔器结构以及胚的形态特异性等方面,综述了物理休眠种子的形态特征、物理休眠与综合休眠的解除方法以及物理休眠的可能解除机制;利用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Ⅲ(APG Ⅲ)系统分析了种子物理休眠的植物在系统发育中的位置;最后提出了今后种子物理休眠有待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蒜瓣在温度调节下解除休眠前后的细胞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恒温30℃贮存大蒜可以延长休眠10来个月,短时期的放置在4℃下就能解除休眠。蒜瓣外表皮细胞核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休眠解除与否的指标。解除休眠后蒜瓣外表皮细胞核显示出酸性磷酸酶、三磷酸腺苷酶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处于休眠状态的表皮细胞中细胞核一直保持休眠期所特有的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细胞内没有上述三种酶的活性。在30℃中保存一年以上,细胞也会发生局部解体与细胞内含物的撤离,细胞内明显地分布着许多蛋白质颗粒,细胞间有“核穿壁”现象。  相似文献   

3.
种子休眠是植物自身调节后代繁殖时间节律以适应生长环境的最重要方式,喀斯特是一种特殊的植物生长环境,植物种子休眠对这种生境适应的研究缺乏.为探讨种子休眠与种子大小、散落时间之间的联系,揭示喀斯特植物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的生殖对策,对滇中喀斯特岩溶地区的19科35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休眠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35种植物中,休眠物种(19种,54.29%)比不休眠物种多(16种,45.71%);(2)19种休眠的物种中,15种具生理休眠,4种具物理休眠,没有形态休眠、形态-生理休眠和联合休眠的植物;(3)具物理休眠的植物种子明显大于不休眠和生理休眠的植物种子;(4)雨季初期(4~7月)散落的种子不休眠比例很高(75.00%),而雨季后期(10月)和旱季(11月至次年3月)散落的种子的休眠比例很高,分别达80.00%和61.54%;(5)68.75%的乔木休眠;灌木的休眠比例为33.33%;藤本植物休眠和不休眠的物种比例相差不大;草本植物大部分(66.67%)不休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蓖麻蚕蛹为材料分别作了驯化休眠种与多化性种的蛹脑互换、植脑数不等和无脑蛹再植脑试验,结果表明:正常蛹与休眠蛹脑互换后,植入休眠蛹脑发育慢,植入正常蛹脑发育快。植入3个体眠蛹脑的发育速度约等于1个正常蛹脑的速度,且与受体无关。无论体眠蛹与正常蛹其脑摘除后,则成为不发育的“永久蛹”,植入脑后,可全部激活发育至成虫。  相似文献   

5.
季节性休眠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在生态和进化上的一种"权衡"机制,也是植物界多样性生存策略的组成部分.木本植物的休眠反应首先是Ca2+作为信号物质诱导CO/FT基因的表达,进而引起与休眠相关的DAM基因的表达;而低温可以诱导休眠的发生,冷诱导表达的基因CBF和COR在休眠期间也有表达;而与逆境相关的蛋白如脱水蛋白、抗冻蛋白、热激蛋白和热稳定蛋白等也与休眠反应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与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相关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种子休眠是植物本身适应环境和延续生存的一种特性,是种子植物进化的一种稳定对策。野生植物特别是原产温带的植物,其种子大多有深而长的休眠期。关于种子休眠的概念有多种,这些概念引出了许多学说、假说和模型。种壳障碍、胚形态发育不完全和生理后熟以及种子中含有化学抑制剂等,都可导致种子休眠。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种子分成不同类型,一般将种子分为强迫休眠和机体休眠;机体休眠又可分为外部休眠、内部休眠和综合休眠。植物种类不同休眠特性也不同;同种植物的种子来源于不同的居群和植株时,若采集时期不同,其休眠也可能不同;甚至在同一果实中的不同种子,休眠特性亦可能有差异。影响休眠性状表达的基因既有核基因,也有质基因,休眠通常表现为一种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种子休眠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能有效地调节种子萌发的时空分布。研究种子的休眠特性和机理及其解除方法,有助于农业生产和植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7.
种子休眠机理研究概述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种子休眠是植物本身适应环境和延续生存的一种特性,是种子植物进化的一种稳定对策。野生植物特别是原产温带的植物,其种子大多有深而长的休眠期。关于种子休眠的概念有多种,这些概念引出了许多学说、假说和模型。种壳障碍、胚形态发育不完全和生理后熟以及种子中含有化学抑制剂等,都可导致种子休眠。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种子分成不同类型,一般将种子分为强迫休眠和机体休眠;机体休眠又可分为外部休眠、内部休眠和综合休眠。植物种类不同休眠特性也不同;同种植物的种子来源于不同的居群和植株时,若采集时期不同,其休眠也可能不同;甚至在同一果实中的不同种子,休眠特性亦可能有差异。影响休眠性状表达的基因既有核基因,也有质基因,休眠通常表现为一种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种子休眠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能有效地调节种子萌发的时空分布。研究种子的休眠特性和机理及其解除方法,有助于农业生产和植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8.
结核杆菌具有休眠的特性,休眠型结核杆菌对现有抗痨药物均不敏感,因此研发抗休眠型结核杆菌药物对根治结核病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Wayne模型,发现独山瓜馥木根的乙醇提取物能复苏休眠型结核杆菌,独山瓜馥木的促复苏作用可能与刺激休眠型结核杆菌利用C10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有关。在体外试验时,独山瓜馥木根的乙醇提取物(2 mg/m L)与异烟肼(8μg/m L)联合用药,可杀死休眠型结核杆菌。结果提示,传统抗痨药物与促进休眠型结核杆菌复苏的药物联合用药可能是根治结核病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结核杆菌具有休眠的特性,休眠型结核杆菌对现有抗痨药物均不敏感,因此研发抗休眠型结核杆菌药物对根治结核病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Wayne模型,发现独山瓜馥木根的乙醇提取物能复苏休眠型结核杆菌,独山瓜馥木的促复苏作用可能与刺激休眠型结核杆菌利用C10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有关。在体外试验时,独山瓜馥木根的乙醇提取物(2 mg/m L)与异烟肼(8μg/m L)联合用药,可杀死休眠型结核杆菌。结果提示,传统抗痨药物与促进休眠型结核杆菌复苏的药物联合用药可能是根治结核病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赤霉素解除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霉素是一种高效能的广谱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该文主要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赤霉素在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解除中的应用、赤霉素解除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的生理机制、赤霉素代谢相关基因在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中的作用以及赤霉素解除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能够更好地阐述赤霉素解除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的分子机制,为赤霉素在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解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植物名称:苹果(Malus pumila)日本着色系富士“长富2”材料类别:高接于成年苹果树上的一年生“长富2”休眠条及其萌发的新枝芽节培养条件:1986年1月剪取“长富2”休眠条,在冰箱6±1℃冷藏一个月,然后将其插在不同溶液中(2%蔗糖、1mg/16-BA、蔗糖2%与6-BA 1mg/1混合液及蒸馏水),在室温23—25℃,每天16小时  相似文献   

12.
植物种子休眠的原因及休眠的多形性   总被引:73,自引:3,他引:70  
概述了植物种子休眠的原因及种子休眠的多形性。种壳障碍、胚形态发育不全和生理后熟以及种子中含有化学抑制剂都可导致种子休眠。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种子休眠可分成不同类型,但通常将休眠分为外源休眠、内源休眠和综合休眠。影响休眠的因素是复杂的,植物种类不同,休眠特性不同;同种植物的种子,来源于不同居群和植株,在不同时期采集,位于母株不同位置,其休眠有可能不同;甚至同一果实中的不同种子,休眠特性都会有差异。影响休眠性状表达的基因既有核基因,又有质基因,休眠通常表现为一种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种子休眠的多形性有利于调节种子萌发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3.
许多健全饱满未受损伤的树木种子,往往在温度、湿度、氧气和光照等适宜的情况下却不能萌发,这叫做休眠的种子。休眠是植物的一种有益的生物学特性。它是植物在对外界不良条件的适应过程中所形成的。并且和人工与自然选择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植物种子的休眠性和需光性是普遍存在的,这是一种生态适应性[1]。我们[2]已发现许多树木细小种子的休眠受到光的控制,随之也观察了许多杂草种子的萌发特性。杂草是农作物的一大危害,繁殖力强,很难根除,这与它的种子传播、休眠与感光萌发的复杂生态适应性有关[3]。本文从生  相似文献   

15.
对以色列3个群体的二穗短柄草(Brochypodium distachyon)种子的休眠与萌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色列二穗短柄草种子都具有休眠的习性,且不属于外源休眠(种壳休眠)类型;储藏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不同群体的二穗短柄草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有着极显著的影响,高温(40℃)储藏可以加快种子后熟,打破种子的休眠;3个群体的二穗短柄草种子休眠深度不同,依次是:Sede Boqer>Yatk>Mt.carmel;且休眠深度与群体生长地年平均降雨量呈负相关关系.二穗短柄草的这些休眠和萌发特性可能是其长期与环境相互作用,在自然选择压力下进化形成的存活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温度处理对珠芽魔芋球茎休眠调控的影响,以珠芽魔芋叶面球茎为材料,在球茎休眠期设置昼/夜变温(24℃/9℃、24℃/13℃、24℃/17℃)、恒温(9℃、13℃、17℃、21℃)及室温处理,萌发期设置26℃、33℃催芽处理,分析不同温度处理后珠芽魔芋球茎在休眠 Ⅰ 期、休眠 Ⅱ 期以及萌发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生物表型变化、内源生理变化规律及其休眠调控相关基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休眠期恒温处理有利于提高珠芽魔芋球茎的出芽比,其中13℃恒温打破休眠和萌发期33℃催芽处理球茎的发芽率最先达到峰值,且其出芽比最高。(2)休眠Ⅱ期的球茎淀粉含量低于休眠Ⅰ期,而其可溶性糖含量高于休眠Ⅰ期,13℃恒温处理球茎淀粉含量下降最快,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前期恒温处理球茎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在萌发前期和萌发后期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前期昼夜变温处理球茎仅可溶性糖含量在萌发前期和萌发后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珠芽魔芋球茎ABA含量在休眠 Ⅰ 期和休眠 Ⅱ 期逐渐增多,而其GA3含量逐渐减少,萌发期珠芽魔芋球茎ABA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26℃催芽处理的珠芽魔芋球茎GA3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33℃催芽处理的珠芽魔芋球茎GA3含量整体呈上升的趋势。(4)珠芽魔芋NCED基因表达量随着休眠程度的加深逐渐增加,而在萌发期逐渐减少,CYP707A基因表达量随着休眠的加深逐渐减少,而在萌发期表达量增加。研究发现,珠芽魔芋打破休眠的最佳温度为恒温13℃,促进萌发的最佳温度为33℃;随着珠芽魔芋打破休眠,球茎中的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ABA含量“先升后降”,GA3含量“先降后升”;NCED和CYP707A基因可能是珠芽魔芋休眠调控中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7.
两种纤毛虫营养细胞和休眠细胞蛋白组成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化抽提和SDS-PAGE方法显示,膜状急纤虫(Tachysoma pellionella)的营养细胞含38条蛋白谱带,休眠细胞含29条蛋白谱带,两者共有谱带为26条,特有谱带各为12条和3条,相似度为77.6%;休眠细胞的包囊壁含22条蛋白谱带,细胞脱包囊后残留的包囊壁含15条蛋白谱带,两者共有谱带为14条,特有谱带各为8条和1条,相似度为76%。包囊游仆虫(Euplotes encysticus)的营养细胞和休眠细胞均含23条蛋白谱带,两者共有谱带为19条,特有谱带各为4条,相似度为82.6%;休眠细胞的包囊壁和细胞脱包囊后残留的包囊壁均含20条蛋白谱带,两者共有谱带为19条,特有谱带均为1条,相似度为95%。结果表明,两种纤毛虫的营养细胞向休眠细胞转化过程中,细胞结构的主要蛋白质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变化与细胞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结构的分化及其生命活动特征相关。形成“毛基体吸收型包囊”的急纤虫与形成“毛基体非吸收型包囊”的游仆虫相比较,前者营养期和休眠期细胞蛋白组成有更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其细胞结构更大程度的脱分化有关;根据纤毛虫休眠细胞的包囊壁和细胞脱包囊后残留的包囊壁两者蛋白组成的差异推测,前者包囊壁可能含有与休眠细胞生命活动相联系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两型结实豆科植物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差异:空间和时间上多样性的两头下注策略 通过休眠而实现的在空间或时间上的传播是生物体对它们所经历的环境施加影响的主要过程之一。在植物中,由于这两种传播都是通过种子进行的,而且两者在适应性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是类似的,因此预测它们之间存在较强的进化相关性。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了两型结实的植株来研究这些进化相关性,这类植株能同时产生具有高度空间传播力的种子以及不会传播的地下种子。我们对经不同组合的休眠过程破坏处理(即干燥后熟、冷积层和物理划伤)后的种子的萌发百分比进行了评估,以研究两种两型结实豆科植物——野豌豆(Vicia amphicarpa L.)和山黧豆(Lathyrus amphicarpos L.),以及同它们亲缘关系很近的两种单型结实类群——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和红山黧豆(Lathyrus cicera L.)的飞播种子和地下种子在休眠和萌发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空间传播和时间传播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在刚完成传播时,空播种子比地下种子更具休眠性,但当种子经后熟处理而开始物理休眠时,这种趋势也随之逆转。单型结实植株种子的萌发百分比高于其两型结实的同属植株,并在后熟处理后都同样失去了休眠性。相反,两型结实植株的种子则表现出同时受生理休眠和物理休眠调节的不同休眠性策略,预计这可能使出苗时间发生变化,从而提供了多层次多样化的两头下注策略(bet-hedging)。这一策略能够使植株依赖于丰产季中的历史有利区域而不阻碍空间和时间上的迁移,从而有可能在不可预测性很高的条件下具有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受精的卵细胞称为合子。胚的发育是从合子开始的。合子形成以后,通常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休眠”期才进行分裂,因此胚的开始发育一般较胚乳晚。合子“休眠”期的长短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在数小时至几天不等,例如橡胶草传粉后大约4小时初生胚乳核分裂,5小时后合子跟着分裂;水稻在传粉后3小时初生胚乳核分裂,6小时后合子分裂;棉花传粉后24小时才可看到初生胚乳核分裂,而合子分裂要迟至传粉后的第3天。竟有少数植物合子“休眠”期很长,据记载秋水仙在秋季受精后,不久就有多数的胚核形成,而合子在整个冬季的4-5个月期间停留在休眠状态。合子的“休眠”期间发生许多显著的变化:①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有的植物如荠菜,卵  相似文献   

20.
种子休眠是植物在长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对不良环境条件主动适应的现象。介绍了常见药用植物种子休眠的原因,根据休眠原因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影响将种子休眠划分的几种类型,总结了对不同休眠类型的种子应分别采用的休眠解除方法,并评述了目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