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免疫缺陷宿主增多等因素,导致一些机会致病性真菌的感染逐年上升,并表现出高致病性、高死率的特点。分子流行病学通过基因分型的方法,结合患者的感染特点及流行病学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从分子水平阐明疾病的流行传播情况,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试对三种临床常见深部机会致病性真菌(白念珠菌、烟曲霉、隐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兽医寄生虫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基本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学科现状与水平评述和学科未来发展展望4个方面综述了我国兽医寄生虫学的发展。第一方面讲述了我国兽医寄生虫发展历经的3个阶段,即描述寄生虫学阶段、实验寄生虫学阶段和免疫寄生虫学与生化-分子寄生虫学阶段。第二方面从科研、教材与专著和学会的建立的角度陈述了所取得的成就。在学科现状与水平评述方面,指出我国在分类区系和实验寄生虫学方面基本与国际水平相当,但我国在寄生虫学研究方面资金注入渐趋不力,传统研究被忽略,前沿研究缺乏后劲,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令人堪忧。最后,从新的诊断技术、寄生虫病生物防制、新的寄生虫病或旧病新流行、寄生虫基因组工程、受体理论和海洋寄生虫学等6个侧面展望了我国兽医寄生虫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尸寄生虫学研究之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友松 《人类学学报》1984,3(4):407-411
在考古发掘古墓时遇到没有腐烂的尸体早已有之,并时有发生。然而,在我国对这类古尸进行寄生虫学的研究是在解放以后才进行的,尤以近年来为多。这些检查与研究为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分布;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与感染方式和寄生虫病流行历史等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白马镇人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为当地卫生局制定寄生虫病防治策略与措施,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并向村民宣传寄生虫病的卫生知识和提高当地居民的卫生意识。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白马镇居民中开展面对面的调查问卷。并随机抽取部分居民采用饱和盐水浮聚法进行粪检查虫卵。结果:五个村中参与问卷调查共1095人,其中有效问卷920份,共有150人参与粪检,发现五种寄生虫,总感染率31.33%,蛔虫22.7%,蛲虫2.7%,华支睾吸虫7.3%,日本血吸虫2.7%,寄生虫感染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中老年人群。在地区分布上,挂榜村的寄生虫感染率最高。结论:白马镇寄生虫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蛔虫感染率有上升趋势,可能与村民不良卫生习惯,及喜粪便施肥等有关,提示:今后要采取药物驱虫,加强村民饮食卫生意识,改水改厕等综合防治措施,加强人体寄生虫病的防治。川北医学院三下乡队伍于2015年7月~8月对白马镇的村居民进行寄生虫调查.  相似文献   

5.
我国猕猴体内寄生虫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猿猴类生活于热带,亚热带森林地区,行群居生活,因此容易感染各种寄生虫病(Wardle,1952;Ruch,1959)而且猴群亦有进入人类生活圈的机会,许多寄生虫病是人猴共有的。研究猿猴寄生虫对防治猴病,保障猴群健康有重要作用(Лапнн,1963;Kaufmann,1971),同时,应用猴子作为人类寄生虫的实验模型(Valerio,1971;Pryor,1970),亦极有意义。最早应用猿猴作为实验动物,就是应用猴子作实验性疟疾的研究。近年来,应用幼年猴进行疟疾的实验治疗和免疫学的研究,屡见报道。而且其它人体寄生虫应用猴子作试验的也并不少见。关于我国所产猕猴猴体寄生虫的调查(尹文直,1973)材料不多,尚未见有完整的报告。为了能充分利用猴子这一宝贵的实验动物,进行寄生虫学的研究,我们将1960年到1979年中,从野外捕捉的十一批猕猴所进行的猴体寄生虫调查。  相似文献   

6.
猿猴类生活于热带,亚热带森林地区,行群居生活,因此容易感染各种寄生虫病[Wardle,1952;Ruch,1959]而且猴群亦有进入人类生活圈的机会,许多寄生虫病是人猴共有的。研究猿猴寄生虫对防治猴病,保障猴群健康有重要作用[naliHH,1963;Kaufmann,1971],同时,应用猴子作为人类寄生虫的实验模型[Valcrio,1971;Pryor,1970],亦极有意义。最早应用猿猴作为实验动物,就是应用猴子作实验性疟疾的研究。近年来,应用幼年猴进行疟疾的实验治疗和免疫学的研究,屡见报道。而且其它人体寄生虫应用猴子作试验的也並不少见。关于我国所产猕猴猴体寄生虫的调查[尹文直 1973]材料不多,尚未见有完整的报告。为了能充分利用猴子这一宝贵的实验动物,进行寄生虫学的研究,我们将1960年到1979年中,从野外捕捉的十一批猕猴所进行的猴体寄生虫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念珠状链杆菌是人类鼠咬热及哈佛山热的主要致病菌,对人和实验小鼠等温血类动物有极强的致病性。近年来,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宠物种类的增多,被其感染而发病的人数也逐渐增加,尤其是对于生物医学实验工作者来说,该菌已被认为是一种职业危害。为此,部分发达国家已将该菌的感染列为新发感染性疾病的范畴。本文将就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实验室诊断及流行病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旋毛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也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肠黏膜是肠道寄生虫(包括旋毛虫等)进入宿主的重要门户,即机体非特异性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宿主抵御肠道寄生虫入侵的重要固有屏障,后者发挥着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宿主的肠黏膜免疫应答反应决定旋毛虫与宿主相互作用和适应关系。本研究就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旋毛虫感染与宿主免疫的现状,分别从肠道黏膜组织学结构、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和小肠上皮细胞4个方面,综述一下肠黏膜对旋毛虫感染的免疫应答作用,目的在于揭示宿主肠黏膜对旋毛虫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  相似文献   

9.
大连地区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2年9~12月采用改良加腾氏法等方法对大连地区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开展调查并对此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被检的10865人群中,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4.38%(重76/10 865),三个片区人群感染率分别为城市2.82%、郊区4.60%和区县7.79%;男性与女性所感染的寄生虫种类及感染率有所差异;在我们所检查出的寄生虫中主要是蛔虫,其次为鞭虫;农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6.89%),其次是小学生(4.75%)。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大连地区人群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寄生虫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但目前防治寄生虫病尚存在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来控制寄生虫病将成为可能.本文主要介绍寄生虫基因的组成及特征、目前的测序现状、基因组测序、分析、基因功能及蛋白质组的研究技术等,可为寄生虫种类鉴定、寄生虫病诊断、药物设计和疫苗研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上海市部分鸟类寄生虫感染情况,于2012年2、5、8、11月分别对上海市部分鸟类粪便进行采集,共抽样采集46种鸟类的231个粪样,采用漂浮法、沉淀法和麦氏虫卵计数法调查其寄生虫虫卵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结果显示:有39种鸟的171个粪样检出寄生虫虫卵阳性,粪便中的寄生虫虫卵以球虫卵囊和线虫卵为主。5月和8月寄生虫虫卵的检出率相对较高。球虫卵囊和线虫卵的每克粪便卵囊数(OPG/EPG)最大值均出现在11月,分别为168 750个和3375个。检查结果表明,上海花鸟市场鸟类感染寄生虫的种类较多,感染率高。检查结果为掌握上海鸟类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和做好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可同时感染家畜和人类的寄生虫,肝片形吸虫对人类和家畜的身体机能造成了不可修复的损伤,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感染早期对肝脏造成的肝纤维化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发现。本文主要综述了肝片形吸虫、肝纤维化、三氯苯哒唑的相互关系,并从Th1、Th2类细胞因子、T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 1, HO-1)、巨噬细胞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肝片形吸虫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包括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所诱导的细胞因子(如:IL-4、IL-10、IFN-γ、TNF-α等)对肝纤维化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最后,还综述了当前唯一可以治疗人类和家畜寄生虫感染的药物三氯苯哒唑对肝片形吸虫所致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用微粒酶免疫试验和蛋白质印迹法对HIV感染者的血清进行HIV抗体初筛和确认,并对感染者的流行病学、机会性感染及免疫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在1998~2006年期间,我院共发现77例HIV感染者,其中上海户籍患者占了50.7%,男、女比例为2.85∶1,年龄以30~49岁为主,传播途径中以性传播最常见(40.3%)。早期症状常被忽略,以消化道及肺部真菌、假单胞菌感染,性传播疾病,病毒性肝炎,皮损等就诊于各科室。多重或多部位的机会性感染可见于大多数临床已发病患者。结论 HIV感染的及时诊断,对感染者的治疗、机会性感染的预防以及减少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食品污染的健康危害1.致病性细菌和病毒可导致腹泻和食物中毒。如肉类中的寄生虫或寄生虫卵在加工过程未被杀灭,可导致寄生虫病。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可致肝脏损害、霉菌毒素中毒、致畸、致突变、肝  相似文献   

15.
目前,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已造成4.9亿多人感染,617万多人死亡。由于新冠肺炎患者免疫力低下以及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机会性真菌感染明显增加,患者并发/继发真菌性感染。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新冠肺炎大流行中的真菌感染主要由曲霉、念珠菌和毛霉引起。鉴于新冠病毒高度适应人类、具有极强的传播能力以及目前市场缺乏特效药物和疫苗,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新冠病毒和真菌的合并感染将是临床医学和科学界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6.
人类高致病性冠状病毒目前主要包括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 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 V),其广泛的流行、较强的致病性,给全球的经济造成了较大损失,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虽然SARS-Co V和MERS-Co V都属于动物源性病毒,但其流行与突变中都存在各自的特征。现着重就SARS-Co V与MERS-Co V的病原学、流行及基因突变等方面进行对比综述,以分析揭示高致病性冠状病毒在以上方面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为未来疫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Toll样受体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最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之一,通过识别病原寄生虫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活化依赖和非依赖于髓样分化因子88的信号转导通路,诱导干扰素、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等的表达以及树突状细胞的成熟,抵御病原寄生虫的感染。因此,以下综述了Toll样受体对原病寄生虫,尤其对动物寄生性原虫与蠕虫感染的模式识别与天然免疫应答机制,以进一步理解病原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为寄生虫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还不可能得到人体寄生虫病发病率的精确数据,这些传染病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据估计各种原虫和蠕虫蔓延的年发病率见表Ⅰ。虽然获得性免疫可能没有或者不明显,但被研究的所有寄生虫事实上均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通常可诱导特异性抗体和细胞介导免疫。这些应答为各种血清学诊断试验提供了依据。此外,免疫应答一些寄生虫感染中有保护作用,这一事实也提示了发展免疫预防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何毅勋  许绶泰 《动物学报》1992,38(3):266-271
本文报告了15头黄牛和14头水牛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的虫卵开放前期、虫体回收率、成虫体长及性腺发育状况、肝组织中虫卵肉芽肿大小和虫卵周围何博礼现象等比较结果,表明黄牛较水牛对日本血吸虫更为易感。根据耕牛在日本血吸虫病中的传播特点和流行病学意义以及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概念,建议将这类动物终末宿主称为交替宿主(alternative host)以取代过去沿用和内涵狭溢的“贮存宿主或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的名称。  相似文献   

20.
人工繁育是当前我国保护野生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资源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在林麝种群复壮的过程中,消化道寄生虫病始终威胁着林麝的健康。为探究林麝消化道寄生虫群落对不同扰动策略的响应,本研究分别使用复合药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和单一成分药阿维菌素粉去除林麝体内线虫和绦虫,监测林麝其他寄生虫和群落动态变化。选取60只雄性林麝,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用药组(20只)、阿维菌素用药组(20只)和未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组(20只),并连续采集8周用药组和对照组林麝的新鲜粪便。基于改良的Wisconsin粪便虫卵漂浮计数法检测粪便中的虫卵和卵囊,对实验结果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Wilcoxon秩检验、Mann Whitney检验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用药组林麝的寄生虫感染均为混合感染,球虫为优势物种,其负载量显著高于线虫和绦虫(P < 0.05),阿维菌素用药组林麝仅感染球虫。药物扰动后,两组用药组的林麝球虫的流行率、平均感染强度均高于对照组,但线虫流行率均低于对照组(27.15%,42.15%)。此外,用药后,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用药组林麝先于阿维菌素用药组再次感染线虫和绦虫。通过比较用药组和对照组林麝寄生虫的群落动态变化,表明林麝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现象较为普遍,多重感染中球虫和蠕虫存在竞争关系,复合药物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对林麝寄生虫群落的扰动程度更大,林麝寄生虫群落恢复能力与扰动程度成正比。建议林麝人工繁育基地加强科学性和计划性驱虫,并持续性开展林麝寄生虫感染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