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外处理梨小食心虫卵对暗黑赤眼蜂寄生和羽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pintoi Voegele对经紫外线照射处理的梨小食心虫 Grapholita molesta (Busck)卵的寄生效果, 确定处理寄主卵的最佳紫外强度和处理时间, 为利用小卵大量饲养赤眼蜂时寄主卵的处理和保存提供方法。【方法】初羽化12 h内的暗黑赤眼蜂分别寄生经不同强度紫外灯处理不同时间的梨小食心虫卵, 观察其寄生状况, 并统计寄生率和羽化率, 与对未经紫外处理的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率和羽化率作比较。【结果】暗黑赤眼蜂对经紫外照射的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率明显下降, 且随着紫外光强度的增强和紫外处理时间的延长, 影响强度增大。紫外处理梨小食心虫卵后, 暗黑赤眼蜂羽化率变化不大, 用15W紫外灯1-2 h或30W紫外灯照射1 h后, 暗黑赤眼蜂羽化率有所提高, 均在80%以上, 但在紫外照射3 h后, 羽化率明显下降。【结论】处理梨小食心虫卵时的紫外光强度及紫外处理时间对暗黑赤眼蜂寄生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效果均有一定的影响。实验室利用梨小食心虫卵大量繁殖暗黑赤眼蜂时, 宜采用15W 1 h紫外照射, 既能杀死寄主卵的胚胎, 又不会对暗黑赤眼蜂的寄生效果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入侵杂草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对棕榈害虫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的产卵忌避活性。【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薇甘菊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红脉穗螟的产卵忌避作用和杀卵活性。【结果】产卵忌避试验结果表明,薇甘菊各提取物中,以正己烷和三氯甲烷提取物对红脉穗螟的产卵忌避效果最好,两者的选择性忌避率分别为43.64%和44.20%,非选择性忌避率分别为51.60%和59.20%。对卵孵化率的影响显示,各溶剂提取物均对红脉穗螟具有一定的杀卵活性,其中三氯甲烷提取物对卵孵化率的影响最大,校正孵化率最低,仅为53.39%,而且三氯甲烷提取物引起的1龄幼虫的死亡率最高,可达42.64%。在薇甘菊三氯甲烷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中,正丁醇萃取物对红脉穗螟的产卵忌避和杀卵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溶剂萃取物。【结论】薇甘菊提取物具有一定的产卵忌避和杀卵活性,具有用于红脉穗螟的生态防控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影响细胞培养实验室紫外线消毒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盟军  袁征  刘剑  梁显刚 《生物技术通讯》2010,21(3):453-454,F0003
对细胞培养室应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找出主要影响紫外照射消毒效果的几个原因,如管理意识、辐射强度、灯管的使用与保养、环境温度与湿度、电压、照射距离与照射时间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保证紫外线照射消毒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不同交配时长对广聚萤叶甲雌虫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的影响。【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对不同交配时长下广聚萤叶甲的雌虫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进行观察:(1)选取羽化第3d的广聚萤叶甲雌雄虫随机配对,观察24 h,记录交配情况和时长;(2)在交配开始1、5、15、30、60 min时,强行分开雌雄成虫,然后将不同交配时长的雌虫进行单独饲养,以正常交配一次的雌虫作为对照,每个处理选取23组;(3)将15~30 cm健壮豚草小苗插入注满水的塑料小瓶内,将配对的一组雌雄成虫和豚草小苗放入养虫盒中饲养,每天更换带卵的小苗并记录叶片上的产卵量;(4)将上述带卵的小苗至于适宜条件下培养,记录5~7 d内卵块孵化的情况。【结果】广聚萤叶甲正常交配一次的对照组的产卵水平显著高于各处理组,单雌产卵为889粒,交配时间15 min以下各组雌虫的产卵量明显低于交配30 min以上的各组雌虫。同时交配时长5 min以下雌虫产的卵基本不能孵化,而交配时间达到30 min以上的各组卵块的孵化率明显提高。【结论】雄虫转移雌虫受精所需精子量需要耗费的时间为30 min左右,且雄虫有延长交配时间的趋性。该结果为研究广聚萤叶甲的生态特性以及优化种群繁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作为一种广食性捕食性天敌昆虫,可高效控制蓟马、蚜虫及螨类等多种害虫,极具生防潜能.但目前国内南方小花蝽商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其中未找到适合的饲料来源是主要的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新鲜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卵和紫外线处理的麦蛾卵作为饲养南方小花蝽的替代猎物,以南方小花蝽的天然猎物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为对照,通过比较其发育历期、存活率及寿命等生物学指标,组建生命表来评价麦蛾卵对南方小花蝽的饲喂效果.结果发现:以新鲜麦蛾卵、紫外处理麦蛾卵和西花蓟马饲喂的南方小花蝽若虫发育历期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取食新鲜麦蛾卵的南方小花蝽若虫存活率(60.5%)高于其他两种猎物;同时,饲喂新鲜麦蛾卵的南方小花蝽雌虫寿命(37.3 d)和雄成虫寿命(23.0 d)以及产卵量(74.0粒)均最高,其次是紫外处理麦蛾卵,而西花蓟马最低;饲喂新鲜麦蛾卵的南方小花蝽存活率、净增殖率(47.91)、内禀增长率(0.10)、周限增长率(1.11)和世代平均周期(36.5 d)均大于饲喂紫外处理麦蛾卵和饲喂西花蓟马,且种群加倍时间也以饲喂新鲜麦蛾卵的南方小花蝽最短(6.57 d).本研究结果表明麦蛾卵可作为南方小花蝽饲养的替代猎物,且以新鲜麦蛾卵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蜜蜂是狭温性昆虫的代表,低温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未受精卵发育的影响尚不清楚。【方法】将0~66 h卵龄的意大利蜜蜂未受精卵放置在20℃下分别处理梯度时间。【结果】低温20℃导致意大利蜜蜂未受精卵的孵化率下降,发育历期延长。0、3、6、9 h卵龄的卵对低温极敏感,处理0.5 h孵化率下降,处理4.0 h,全部死亡;发育12、24 h的卵在低温中处理4.0 h不受影响(P>0.05),处理12.0 h,全部死亡;发育36 h以上的卵则较耐低温,处理12.0 h无影响(P>0.05),处理36.0 h,各卵龄没有全部死亡,其中最低的孵化率为25.4%。12~66 h的卵在低温20℃下的发育历期(y)与处理时间(x)呈现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发育历期延长的时间约等于处理时间长。【结论】意大利蜜蜂未受精卵对低温20℃的敏感性与卵龄关系密切,低卵龄的意大利蜜蜂未受精卵比高卵龄更易受低温影响。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温度对蜜蜂胚胎发育影响的机制奠定基础,也为蜜蜂的科学饲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不育胺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的化学不育效果。【方法】通过喂食橘小实蝇不同浓度不育胺食料,测定了其对橘小实蝇的卵量及孵化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喂食0.08%-0.3%不育胺食料的橘小实蝇成虫交配始见期和产卵始见期与正常对照相比推迟1-2d,均为9-10日龄开始交配,11-12日龄开始产卵;橘小实蝇取食不同浓度不育胺食料后,卵量和孵化率随浓度增加而降低。当取食0.3%不育胺食料时,♀处理×♂处理未见产卵,♀正常×♂处理和♀处理×♂正常均见产卵但卵量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且卵不孵化。取食0.3%不育胺的橘小实蝇雄虫相对不育系数为0.48,表明其交配竞争能力与正常雄虫相当。【结论】0.3%浓度的不育胺可作为橘小实蝇的化学不育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新疆本地种捕食螨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 Wainstein在遇到短时极端高温胁迫后,对其生长发育和种群发展的影响。【方法】利用短时极端高温处理试验,研究双尾新小绥螨卵和成螨分别在38℃、42℃和46℃下,处理2、4和6 h后的孵化率、存活率以及对其未成熟阶段发育历期和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卵经过不同时间高温处理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卵的孵化率逐渐降低,46℃处理2 h的孵化率仅为42.02%,且在46℃处理超过4 h,其卵不能孵化;其各未成熟阶段发育历期有先缩短后延长的趋势,当在38℃处理2 h时,其发育历期最短为4.82 d。雌成螨经过不同时间高温处理后,雌成螨的产卵量、产卵期和寿命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有逐渐下降和缩短的趋势;42℃,2 h处理下每雌产卵量最低为19.33粒,其产卵期也是最短为10.09 d;38℃,6 h处理下寿命最短为14.68 d。【结论】短时极端高温处理主要影响双尾新小绥螨卵的孵化率、存活率降低和未成熟阶段的发育历期;影响其雌成螨的产卵量和寿命。  相似文献   

9.
为通过建立雌核发育纯系以实现快速优化种质资源, 文章以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为研究对象, 探索出了一套静水压诱导雌核发育的方法: 将装有翘嘴鳜精子的培养皿置于摇床缓慢摇动, 在两只15 w的紫外灯管(培养皿与紫外灯管的垂直距离约17 cm)下照射18min, 然后与雌鱼卵子受精5min, 63 MPa静水压处理2min, 最后常规孵化。HRM分型技术检测其雌核发育群体的雌性率为100%。该方法简单快捷, 诱导孵化率(受精后72h的存活率)为7.56%, 比已有的冷休克诱导翘嘴鳜雌核发育的方法约提高3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可用于翘嘴鳜雌核发育品系的快速扩群, 也可用于翘嘴鳜抗逆相关品系的种质资源创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广聚萤叶甲成虫产卵行为及其产卵部位的选择性。【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对广聚萤叶甲成虫交配及产卵的系列行为、产卵场所选择、不同部位豚草植株叶片叶绿素b的含量进行了观察和测定:(1)将1对成虫放到养虫笼内的一株豚草上,观察交配时间,记录产卵数量、前后2粒卵之间的产卵时间间隔;(2)在均匀分为5部分(0~10、11~20、21~30、31~40和41~50 cm)的豚草植株上,随机放置10对成虫,观察雌虫对于产卵场所的选择。(3)将上述5个部位的豚草叶片通过丙酮匀浆法处理,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645和663 nm的吸光值,计算叶绿素b含量。【结果】广聚萤叶甲成虫完成一次成功交配平均需96.09 min。雌虫一般需45 min的时间来寻找其适应的产卵场所,在产卵过程中,成虫习惯将卵产于叶片背面,雌虫喜欢用口器来清理刚产下的卵粒。在一株50 cm高的豚草植株上,雌虫喜欢将卵产在植株中部21~30 cm和中上部31~40cm的叶片上(从下往上划分)。卵块数量和豚草不同部位叶片叶绿素b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广聚萤叶甲成虫喜欢产卵在叶绿素b含量较高的叶片背面,可能以视觉识别叶片颜色来选择和定位产卵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