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的甲醛杀菌浓度对A群、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内毒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A群脑膜炎球菌发酵液分成A、B两组,A组采用体积分数为2.5%甲醛杀菌,B组采用体积分数为2.0%甲醛杀菌。将C群脑膜炎球菌发酵液分成C、D两组,C组采用体积分数为2.5%甲醛杀菌,D组采用体积分数为2.0%甲醛杀菌。分别纯化获得荚膜多糖,用动态浊度法测定荚膜多糖中内毒素的含量。结果 A、C两组荚膜多糖中内毒素含量显著低于B、D两组荚膜多糖中的内毒素含量(P<0.05)。结论使用不同浓度的甲醛杀菌,对A群、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内毒素的含量有显著影响。较高浓度的甲醛利于菌体细胞的固定,从而防止细菌自溶释放内毒素,因而高浓度的甲醛能够减少其内毒素的含量,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不同酸水解酪蛋白对W135群与Y群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产量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NaCl质量分数为37%和14%的酸水解酪蛋白作为有机氮源配制改良半综合高盐培养基和低盐培养基,利用全自动细菌发酵罐分别在两种培养基里培养W135群和Y群脑膜炎球菌,比较这两种菌株在两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时间、收获液菌密度( A 600 nm 值)、收获液去菌体后与去复合多糖后上清中的荚膜多糖含量,以及纯化后的精糖产量;比较高盐培养基收获液及其2倍稀释液中不同终含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溶液对多糖沉淀效果的影响。结果 W135群与Y群脑膜炎球菌在两种培养基中的培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高盐培养基收获液的菌密度、收获液去菌体后上清液中的多糖含量均高于低盐培养基收获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而高盐培养基收获液纯化后的精糖产量低于低盐培养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高盐培养液2倍稀释后,在CTAB终体积分数为0.04%时,W135群与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全部沉淀,而未稀释高盐培养液即使CTAB终体积分数提高到0.14%,依然也不能完全沉淀 W135群与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论 不同酸水解酪蛋白对W135群和Y群脑膜炎球菌的生长密度和荚膜多糖产量有影响,用CTAB溶液沉淀荚膜多糖时需控制收获液盐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纯化工艺的关键步骤进行分步研究,优化每一步工艺参数。方法优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加入浓度、复合多糖的解离浓度和解离时间、不同厂家的苯酚、超滤和透析等工艺过程对荚膜多糖的影响。结果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质量体积终浓度0.10%(w/v)沉淀效果更好,纯化获得的荚膜多糖产量更高相对分子质量更大。复合多糖解离浓度越高,纯化获得的荚膜多糖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延长复合多糖解离时间有利于提高荚膜多糖产量。不同厂家的苯酚、超滤和透析等工艺对荚膜多糖的产量和分子大小没有影响。结论现行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纯化工艺复杂,优化后的工艺提高了荚膜多糖产量,缩短了工艺用时,增加了工艺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培养基的适宜配方。方法通过筛选改良培养基(配方2)中酸水解酪蛋白替代培养基配方1中原50%盐酸酪蛋白水解液制备相应的培养基,培养A群、C群脑膜炎球菌一定时间后,以收获的细菌浓度和复合多糖量来确定培养基的配比,并比较该培养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细菌的结果。结果在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不同培养基的细菌培养过程中,用酸水解酪蛋白制备的改良培养基(配方2)培养的细菌浓度和多糖收获量均高于其他培养基(配方1和配方3),用酸水解酪蛋白培养基能提高脑膜炎球菌的产量。结论以酸水解酪蛋白为主要原料(配方2)的改良培养基能作为流脑A群、C群细菌的最适培养基,且细菌在(37±0.2)℃培养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A、C、Y、W 135群流脑多糖疫苗,针对W 135群脑膜炎球菌的生长特性,采用国产50L发酵罐,针对流脑半综合液体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培养温度、菌种接种浓度、pH、通氧量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W 135群脑膜炎球菌生长的影响,选择最适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选择半综合培养基中补加1%的葡萄糖培养效果良好,菌种接种浓度直接影响多糖复合物产量;最适pH值6.5~7.5的范围可维持W 135群链球菌快速生长;温度控制在36.5±0.2℃可得到较高的培养产物;培养过程中加大通气量及搅拌速度对培养结果有明显改善。确立了W 135群脑膜炎球菌的最适培养条件,在确定培养条件后连续进行3批500L罐放大中试培养,达到规模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Hestrin比色法(简称比色法)和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法在检测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氧乙酰基(O-Acetyl,OAc)含量的相关性和精密度。方法用比色法和NMR法测定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及其多糖衍生物,Y、W135群荚膜多糖水解物的OAc含量,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及精密度。结果两种方法检测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OAc含量的决定系数分别为R~2≥0.954、R~2≥0.960、R~2≥0.969、R~2≥0.972;比色法检测3批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PSC)OAc含量的精密度,SD值分别为0.21、0.21、0.18,对应CV值分别为9.03%、9.01%、8.70%(95%置信区间);NMR法检测3批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PSA)OAc含量的精密度,SD值分别为0.66、0.78、0.83,对应CV值分别为0.72%、0.85%、0.93%(95%置信区间);结论比色法和NMR法在检测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OAc含量方面相关性良好,精密度良好,核磁法较比色法精密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B群链球菌的生长和荚膜多糖的合成规律,采用摇瓶试验,探讨不同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基的pH值、葡萄糖的含量、生长因子、种子菌的接种量和溶氧等因素对B群链球菌生长的影响,优化发酵参数。并放大到10 L发酵罐中培养,菌浓度最高可达到20亿/mL;荚膜多糖的含量在培养的5 h达到652μg/mL。经过多次试验,建立了稳定的GBS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8.
<正>杀菌抗体是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败血症和脑膜炎的主要保护性抗体,它是由脑膜炎球菌带菌者或隐性感染者接触脑膜炎球菌的荚膜多糖或外膜表面抗原产生的,也可由奈瑟氏Lactamica菌或具有与脑膜炎球菌表面多糖抗原有交叉的细菌产生,为大肠杆菌KI—SB群脑膜炎菌有一样的荚膜多糖。  相似文献   

9.
氧乙酰基(O-acetyl,OAc)存在于许多细菌多糖中,如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A、C、W135、Y群荚膜多糖、大肠杆菌K1型荚膜多糖等均存在氧乙酰化修饰。由于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s, CPS)中OAc的分布和占比被视为脑膜炎球菌多糖候选疫苗的关键质量控制因素,氧乙酰化修饰对多糖疫苗的免疫原性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脑膜炎球菌CPS OAc对其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就脑膜炎球菌CPS OAc的相关特性和检测方法、迁移因素、OAc修饰及其作用、OAc转移酶的作用机制、OAc对脑膜炎球菌免疫原性的影响作一概述,有助于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Lowry法测定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简称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蛋白质含量时,细菌内毒素对Lowry法的干扰情况。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三部)规定的方法,测定含不同浓度的细菌内毒素的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的蛋白质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细菌内毒素为干扰物质,设计3种方法进行验证,对验证结果进行离散系数,即CV值分析,确定干扰限值。结果 当细菌内毒素含量较高时,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该结果可能为假阳性。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当溶液中细菌内毒素浓度达到0.313EU/mL时,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浓度越高,干扰程度越高。结论 为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当细菌内毒素浓度达到干扰限值时,应先消除干扰,再测定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发酵终点对C群脑膜炎球菌精制多糖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50 L发酵罐中菌种同时均分接种于两个完全相同的1 200 L发酵罐并保持发酵参数完全一致,培养6~10 h,一罐参考A_(600 nm)值的峰值作为发酵终点,另一罐参考pH回升作为发酵终点,分别杀菌、离心、纯化获得精制多糖后,测定精制多糖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核酸含量、蛋白质含量、唾液酸含量、O-乙酰基含量、K_D值和K_D<0.5回收率等。结果以A_(600 nm)值达到峰值后0.5 h作为发酵终点,获得的精制多糖细菌内毒素含量较之于以pH回升至7.20作为发酵终点获得的精制多糖细菌内毒素含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前者精制多糖产量略低于后者(不超过10%),但其余质量指标(如K_D值和K_D<0.5回收率)几乎一致,前者核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更低,而唾液酸含量和O-乙酰基含量均更高。结论发酵后期参考A_(600 nm)值的峰值作为C群脑膜炎球菌发酵终点能够明显降低荚膜多糖细菌内毒素的含量,提高多糖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275号酵母(Hansenula arabitolgenvy Fang)产生多元醇的条件。在最适情况下,30%的葡萄糖发酵4日可产生10%左右的多元醇(发酵液中浓度),收率按加入糖计算为33%。其中主要是阿拉伯糖醇,发酵液中甘油浓度仅1%左右。通气量对发酵有很大影响,通气量增大时,多元醇产量增加,乙醇产量减少,残糖低,酵母重量增加。磷酸盐对发酵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乙醇、丙酮和氯化钙是否影响间苯二酚法测定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group W135 meningococcal capsular polysaccharide)唾液酸(sialic acid)含量。方法用苯酚法制备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分别定量检测唾液酸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添加不同质量浓度乙醇、丙酮和氯化钙,用间苯二酚法测定其唾液酸含量,检测乙醇、丙酮和氯化钙对间苯二酚测定唾液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添加质量浓度≥39.5μg/mL的乙醇和≥9.9μg/mL的丙酮对唾液酸含量测定均有影响,其中乙醇影响不明显,丙酮的影响极为明显,而不同加入量的氯化钙均对唾液酸含量的测定无影响。结论乙醇和丙酮对间苯二酚法测定唾液酸含量有影响,二者可能会对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质量控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针对脑膜炎奈瑟球菌X群荚膜多糖(Men X)研制的一种新型鼠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MAb)可用于酶联免疫法对脑膜炎球菌多糖进行定量。该单克隆抗体只对X群发生反应,对于脑膜炎奈瑟菌A群C群Y群和W群均不反应。由非竞争性ELISA测定的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常数值(Ka)为7.2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AB不同的加入方法对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分子大小的影响。方法采用分次加入手动搅拌和持续加入机械快速搅拌两种CTAB加入方法,纯化获得荚膜多糖粗糖,分别编为B组和C组。将两组荚膜多糖粗糖分别纯化获得精糖,分别编为D组和E组。以Sepharose CL-4B凝胶层析纯化获得荚膜多糖并检测其KD值。结果 B组荚膜多糖粗糖的KD值介于0.34~0.35之间,C组荚膜多糖粗糖的KD值介于0.03~0.05,进一步用苯酚纯化获得精糖后KD值D组介于0.34~0.36之间,E组介于0.22~0.28之间。两组相比KD值显著降低。结论CTAB的加入过程对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的分子大小有明显的影响,CTAB沉淀时进行快速而充分的搅拌,纯化获得的荚膜多糖相对分子质量更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葡萄糖浓度和pH值调控对糖质溶液中发酵生产灰树花胞外多糖的影响。葡萄糖浓度为5%时胞外多糖产量最高 ;发酵液pH控制为 3 5~ 4 0时有利于胞外多糖的合成 ;并尝试了重复使用菌丝体在糖质溶液中发酵生产灰树花胞外多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植物乳杆菌R260产细菌素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获取植物乳杆菌R260产细菌素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发酵液对苏云金芽胞杆菌的抑菌效价.结果 产细菌素的最佳培养基是MRS培养基,最适起始Ph为6.5,最适接种量和接种种龄分别为3%和12 h,产细菌素最适发酵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0℃和20 h:细菌素在对数期开始产生,稳定期产量达到最大值.结论 通过优化发酵条件提高了细菌素的产量,达1656 IU/ml.  相似文献   

18.
葡萄糖酸氧化杆菌可将葡萄糖转化为5-酮基-D-葡萄糖酸(5-KGA),而5-KGA是重要食品添加剂L(+)-酒石酸的合成前体。为提高5-KGA产量及其对葡萄糖的转化率,对5-KGA发酵生产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摇瓶水平最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5-KGA最高产量为19.7 g/L,较优化前提高43.8%。在5 L发酵罐上控制恒定pH值5.5、溶氧浓度15%条件下,5-KGA产量达到46.0 g/L,较摇瓶最高产量提高1.3倍,应用葡萄糖流加工艺,5-KGA最高产量达到75.5 g/L,转化率超过70%,与已见报道的最高水平相比提高了32.0%,为实现微生物发酵生产5-KGA、进而合成L(+)-酒石酸的工业化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B群链球菌(Streptococcus Group B,SGB)有可能发展一种新的预防用疫苗。为研究其生长特性,对该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液体培养基、接种量、pH值、生长因子、溶氧等因素对SGB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SGB液体培养基生长因子中尿嘧啶、烟酸、泛酸钙等对SGB的生长有较大影响,葡萄糖最佳浓度为14g/L;此外,发酵培养最佳接种量为0.5~0.8亿/ml;最适pH值为7~8,培养过程中调节pH、补加葡萄糖能维持SGB继续生长;增大溶氧对SGB生长影响不明显。在此优化基础上,连续进行3批100L发酵,SGB菌生长良好,荚膜多糖产量可观。  相似文献   

20.
厌氧细菌Acetanaerobacterium elongatum从葡萄糖的产氢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了解影响厌氧发酵产氢细菌Acetanaerobacterium elongatumZ7产氢效率的因素,采用生理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醇型发酵菌A.elongatumZ7的最适产氢温度为37℃,最适产氢的起始pH为8.0。该菌发酵葡萄糖和阿拉伯糖产氢的能力较强,氢气产率分别为1.55mol H2/mol葡萄糖和1.50mol H2/mol阿拉伯糖。酵母粉是菌株Z7生长和产氢所必须的生长因子;pH影响菌株的生长和葡萄糖利用率;氢压则影响电子流的分配,从而改变代谢产物乙酸和乙醇的比例;当产氢菌与甲烷菌共培养以维持发酵体系低的氢压时,可使氢的理论产量提高约4倍;培养基中乙酸钠浓度>60mmol/L明显抑制产氢。另外,一个只利用蛋白类物质的细菌能够促进菌株Z7对葡萄糖的利用,进而提供氢产量,为生物制氢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