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正>1.引言 免疫动物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结果形成杂交细胞,即杂交瘤细胞,该细胞不断生长并产生抗体。这种细胞可经克隆化后筛选,使其稳定分泌特定的专一性抗体。这些克隆细胞系的连续培养可以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这种方式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各种治疗目的,如抗肿瘤治疗,免疫调节,被动免疫以及体内诊断和生物制品的制备方法。下述要求是对得自鼠源杂交瘤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拟在人体治疗和体内诊断应用时的要求。拟用于纯化其它制品的单抗应经本文所述方法证明为纯品不含杂质。本文不涉及用于体外诊断目的的单抗。 鼠源单克隆抗体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一个重要考虑是该抗体可能与人体组织抗原(除已有描述者外)有非特异的免疫交叉反应以及可能有病毒和/或潜在致癌大分子物质。 鼠单抗用于人体治疗的基本问题可能是受者对鼠免疫球旦白或产品中的其它旦白产生抗体。这些可引起有害反应并且会限制有效抗体治疗的持续。对患者采用不能自己合成免疫球旦白链的亲代骨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抗CD90单克隆抗体治疗黑色素细胞瘤的可行性及相关机制。方法:首先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探究抗CD90单克隆抗体是否能在体外诱导B16细胞凋亡。之后,通过向C57BL/6J小鼠皮下注射B16细胞建立小鼠黑色素瘤模型,并给予抗CD90单克隆抗体治疗,评价其抗肿瘤的治疗效果。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小鼠成瘤组织中新生血管的形成和分布情况,统计肿瘤中微血管密度进行比较。结果:抗CD90单克隆抗体在体外不能直接诱导B16细胞凋亡,但抗CD90单克隆抗体能够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的原位生长(p=0.049);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肿瘤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发现经过抗体治疗的小鼠成瘤组织中的新生血管明显减少,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1)。结论:抗CD90单克隆抗体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的形成影响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从而达到治疗黑色素瘤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PD-1是主要表达在活化T细胞上的免疫抑制性受体,与表达在肿瘤细胞表面的配体PD-L1结合,通过降低T细胞的免疫应答,使肿瘤免疫逃逸。靶向PD-1/PD-L1这一信号通路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的研发是当前抗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多项临床研究提示,PD-1及PD-L1抗体药物治疗肿瘤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有望改善部分晚期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检测发病植物上真菌的免疫诊断技术发展较缓慢。主要原因可能是难以制备特异性抗血清。抗菌丝碎片、冷冻干燥菌丝提取物、固体培养表面洗涤液和培养物过滤液的抗血清有广泛的交叉反应。用多克隆抗体(PAb)和单克隆抗体(MAb)检测植物病毒的进展则快得多。用免疫荧  相似文献   

5.
耗竭性T细胞(exhausted T cells)是一群效应功能减弱,持续表达抑制性受体的T细胞,在肿瘤中表现为T细胞功能缺陷状态,主要特征为一系列抑制性受体表达增加及细胞因子分泌减少。耗竭性T细胞主要通过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分子,细胞因子和免疫调节细胞类型改变等参与肿瘤免疫负调控,从而引起肿瘤免疫逃逸。而T细胞耗竭状态并非不可逆转,应用相应单克隆抗体靶向免疫调控点可以有效逆转耗竭性T细胞,恢复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提高肿瘤控制率。因此,通过逆转肿瘤患者体内的耗竭性T细胞可能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书叙述了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研究自身免疫和免疫缺失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最  相似文献   

7.
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中显示了极大的应用价值,是免疫检验中的新型试剂,是生物治疗的导向武器。作为医学检验试剂,单克隆抗体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如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更便于质量控制,利于标准化和规范化。传统的方法是利用小鼠腹水制备单克隆抗体,但是近几十年杂交瘤细胞体外大规模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单克隆抗体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需求,更进一步促进了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生产技术的发展,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已应用到许多方面。由于杂交瘤细胞的半贴壁性质,无论是悬浮培养还是贴壁培养,均可进行杂交瘤细胞的体外大规模培养。针对应用于体外诊断试剂的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中空纤维细胞培养和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方法,以及不同培养方法优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消减免疫法制备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克伦特罗(CL)单克隆抗体。方法:重氮化法制备克伦特罗完全抗原,消减免疫法免疫BALB/c小鼠,常规杂交瘤技术制备抗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结果:消减免疫法使小鼠获得了对BSA的耐受,单抗筛选过程中获得了高达8.2%的阳性率。最后得到了针对CL的特异性抗体。结论:用消减免疫法制备针对小分子污染物的单克隆抗体,可减少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筛选的工作量,可增加获得预期抗体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21世纪,随着人类微生物基因组计划和人类肠道元基因组计划的开展,科学家们越来越关注存在于人体百万亿计的微生物,尤其是机体中最为复杂的胃肠道微生物。同时,肠道黏膜免疫学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的代谢场所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肠黏膜含有丰富的淋巴细胞,它们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免疫平衡和免疫监视。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发生紊乱会影响机体免疫应答反应,进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论述胃肠道微生物在肿瘤尤其是胃癌的发生和治疗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在胚胎与子宫内膜间识别、粘附及胚胎植入过程中 ,阶段特异表达的寡糖抗原LeY 起重要作用。经与特异性单克隆抗体AH6预保温 ,中和胚泡表面LeY 寡糖后 ,通过RT PCR和免疫印迹方法 ,观察了LeY 寡糖对着床前小鼠胚泡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和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体外培养中 ,经AH6封闭胚泡表面的LeY寡糖后 1.5h ,胚泡EGF的转录及分泌明显受到抑制 (P <0 .0 1) ,并且这种抑制作用持续到 6h以上 ;而EGF R表达及分泌仅有轻微降低的趋势。结果提示 ,EGF表达和分泌的降低可能是胚泡表面LeY 寡糖调节胚泡自身发育及随后的着床过程的多种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稻温病菌的分生孢子、芽管、附着胞的混合物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在50%PEG下融合成杂交瘤细胞,用间接ELISA筛选阳性孔,获11株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其中4株单克隆抗体2B4、4A1、1D1和2H4分别与孢子、芽管或附着胞有特异性结合;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2B4、4A1、1D1单克隆抗体分别与孢子、芽管表面的提取物有不同的结合带;此四株单克隆抗体均干扰稻温病菌附着胞形成,并抑制稻温病菌在叶表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2.
<正>很早以来就推测肿瘤细胞表面有特异的抗原决定簇,即存在着肿瘤特异性抗原,但确切证实其存在是非常困难的。单克隆抗体的出现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其不仅能进行基础研究以了解肿瘤抗原的性状,又能在试管内大量制作有一定特异性的抗体,临床上癌的诊断、治疗,对其寄予极大的期望。制作单克隆抗体多用人的肿瘤细胞。一般用人的肿瘤多次免疫小鼠等异种动物,再取出这些鼠  相似文献   

13.
关于SARS的综合免疫治疗方法在预防和治疗传染性疾病例如RSV、CMV、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时,过去一直通过免疫人体的免疫球蛋白来进行被动的免疫治疗。最近,抗体工程的发展使得人单克隆抗体能够快速提取并进行临床前研究,从而可以用于治疗人类传染性疾病和其他情况。我们已经研发了针对最近新出现的SARS冠状病毒(CoV)的人单克隆抗体。与我们人类抗体基因库的270亿个成员相比较,80RIgG1单克隆抗体的广泛的中和活性主要针对SARS-CoV棒状蛋白的受体结合区(RBD)。80R单抗的主要能在体内和体外阻止受体结合与SARS-CoV进入ACE2阳性…  相似文献   

14.
猪瘟病毒(CSFV)囊膜表面结构糖蛋白E2(gp55)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及激发保护性免疫应答的主要抗原蛋白。E2和E^ms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介导病毒对细胞的感染过程。本文采用抗CSFV(Alfort Tiibingen毒株)E2结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c2410和a18,淘选噬菌体展示的12肽随机肽库,对CSFV E2蛋白表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单克隆抗体c2410和a18识别同一线性表位,定位于E2蛋白的832-837位氨基酸(SPTTLR),但二者在ELISA和免疫印迹分析中对不同表(拟)位的反应性存在差异。自杂交瘤细胞中提取总RNA,对单克隆抗体轻链和重链可变区cDNA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2410和a18虽然来源于同一批次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系,识别同一表位,但仍属于不同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5.
树鼩作为多种人类疾病研究模型的可能性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尚缺乏研究其免疫功能的基本标志以及单克隆抗体。该实验首先以树鼩外周血总RNA为材料,通过RT-PCR扩增得到长度为1365bp的树鼩CD4全长编码序列,并确定了数据库中缺失的两个片段,进而通过ClustalW等软件对其序列和分子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树鼩CD4氨基酸序列胞外和胞内域保守性较好,且与人类和猴的亲缘关系较近。虽然树鼩和人CD4分子表面大部分区域均带正电荷,但与人CD4胞外域D1相比,树鼩CD4D1结构区域表面带负电荷较多,且多出两个N-糖基化位点。这些差异对抗体的结合可能存在影响。该研究为今后树鼩CD4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自1975 年在硬骨鱼类中发现T 细胞存在的证据1以来, 单克隆抗体技术、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技术的应用, 使鱼类T 细胞及其亚群和功能的研究成为可能。从20 世纪80 年代起, 人们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法例如用胸腺细胞、多聚甲醛固定的胸腺细胞(DLT15)、胸腺细胞膜(WCL9)、肠白细胞膜(WCL38)免疫小鼠进而制备抗鱼类T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单回顾了单克隆抗体技术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从生化角度阐明选择核酸代谢旁路酶缺陷型的骨髓瘤细胞株和正常免疫脾细胞作为两个母本细胞融合成杂交细胞的原因,因为只有这样的细胞才能在HAT培养液中无限生长,也就是单克隆技术能取得成功的基本原理。比较了单克隆抗体和常规方法得到抗体的优越性,前者不仅可以较大量地得到高度纯化的针对某特定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并能获得在通常情况下不易得到的抗弱抗原抗体,又是一个纯化某些物质的新的途径。本文又简述了单克隆抗体的生产程序,讨论了可能产生的技术问题;指出了杂交瘤的不稳定性和单克隆抗体不可能具有全部免疫球蛋白的生物活性的原因,例如有些单克隆抗体不结合补体,无细胞毒作用,无血凝作用或不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结合等。最后提出了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方面,在产生大量高特异性的纯净抗体和为研究免疫反应的调节方面都有宽广的前途。  相似文献   

18.
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小鼠抗精子单克隆抗体 6B1 0 ,为IgG型免疫球蛋白 .通过 (NH4) 2 SO4盐析并结合蛋白A SepharoseCL 4B亲和层析法纯化单克隆抗体6B1 0 ,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抗体纯度 .采用金霉素荧光染色法 (CTC)检测精子顶体反应 ,发现单克隆抗体 6B1 0可以显著地抑制孕酮诱导的精子顶体反应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胶体金免疫电镜观察发现单克隆抗体 6B1 0的相应抗原定位于精子顶体质膜上 .用 1 %TritonX -1 0 0抽提精子全蛋白 ,采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免疫印迹实验 (Westernblot)发现单克隆抗体 6B1 0所识别的抗原为 5 0ku的蛋白 ,此蛋白为精子顶体反应发生过程中的关键蛋白之一 ,可能成为免疫灭鼠与免疫避孕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19.
DNA免疫是将编码特异性抗原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入动物体内,特异性基因序列在动物体内得以表达并诱导产生其特异性抗体的一系列免疫应答过程。目前,DNA免疫已成为多种保护性以及诊断性单克隆抗体研究和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尤其对于在体外难以表达和纯化的抗原,DNA免疫比传统的蛋白免疫占绝对优势。DNA免疫在宿主细胞内表达抗原及递呈方式类似于病毒感染,既能产生体液免疫,又能产生细胞免疫,由此克服了传统蛋白质免疫方法的缺陷,为制备高质量单克隆抗体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然而这项技术在实践应用中遇到了不少挑战,尤其是以传统的肌肉注射法免疫单一的质粒DNA,使递送效率和抗体表达水平都很低,导致DNA免疫的低免疫原性。综述了DNA免疫技术在单克隆抗体开发中的应用,对DNA免疫相关概念、诱导机制、载体的构建、递送方式、不同免疫佐剂的影响、优点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DNA免疫技术在制备高质量单克隆抗体中的应用以及提高其免疫效率提供有效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20.
猪瘟病毒(CSFV)囊膜表面结构糖蛋白E2(gp55)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及激发保护性免疫应答的主要抗原蛋白.E2和Erns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介导病毒对细胞的感染过程.本文采用抗CSFV(AlfortTubingen毒株)E2结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c2410和a18,淘选噬菌体展示的12肽随机肽库,对CSFV E2蛋白表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单克隆抗体c2410和a18识别同一线性表位,定位于E2蛋白的832-837位氨基酸(SPTTLR),但二者在ELISA和免疫印迹分析中对不同表(拟)位的反应性存在差异.自杂交瘤细胞中提取总RNA,对单克隆抗体轻链和重链可变区cDNA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2410和a18虽然来源于同一批次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系,识别同一表位,但仍属于不同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