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了两个小麦-外源种杂种花粉母细胞中1BL/1RS 小麦-黑麦易位染色体和外源染色体包括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 (Host) Barkworth & DR Dewey)、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L.) Schur)染色体的减数分裂行为. 我们首次发现:在减数分裂后期, 1BL/1RS 小麦-黑麦易位染色体发生错分裂,形成两个易位染色单体. 这种错分裂导致易位染色单体在末期Ⅰ分配到两个正在形成的细胞核内,错分裂的易位染色单体进一步形成微核,并在四分体期观察到黑麦的微核出现.从贵农22×遗4095 的F2代植株中检测到一个2n=41的植株,其含有一对1BL/1RS 小麦-黑麦易位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其中一条黑麦染色体臂比另一条的黑麦染色体臂短1/3左右.在遗4212×遗4095的F2代中检测到一个具有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小片段易位到小麦染色体端粒部分的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植株.这可能是由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非均等分裂导致小麦-黑麦1BL/1RS易位染色体的黑麦染色体段臂缺失1/3及小麦-中间偃麦草非罗伯逊易位.在两个杂种F2植株中,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分布频率为39.6%, 簇毛麦染色体分布频率为43.4%, 1BL/1RS 小麦-黑麦易位染色体分布频率分别为51.8%和56.6%.实验结果表明,1BL/1RS 小麦-黑麦易位染色体与外源染色体包括中间偃麦草、簇毛麦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相互作用.小麦-黑麦1BL/1RS易位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错分裂,并导致杂种后代黑麦染色体臂发生缺失.这对于培育以小麦为背景含有不同长度的黑麦1R染色体短臂的种质及小麦-外源染色体非罗伯逊易位的小片段易位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黄浩杰  崔英霞 《遗传学报》1996,23(5):338-342
建立常规G显带染色体标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用于分析患者复杂的染色体易位,原位杂交前,用甲醛固定G显带标本,是获得良好显带和荧光杂交效果的关键步聚,仅用常细胞遗学方法分析,显示一例习惯性流产患者的核型为46,XX,t(1;5;12)(1pter→1q25::12q24→12qter;5qter→5q11::1q25→1qter;12pter→12q24;:5p11→5pter)而采用本方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利用人9号和14号染色体特异探针,对深低温冻存和长期传代的黑叶猴细胞株染色体畸变进行了分析.确定在长期冻存和传代过程中,一些黑叶猴细胞在No.12和No.17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易位,一条 No.17染色体发生断裂,断裂点在17q13,断裂片段17q13-17qter易位到一条 No.12染色体长臂末端,形成一条小的中着丝粒的和一条具较长长臂的衍生染色体即 der(17) 和 der(12).结果表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人染色体特异探针不仅能检测出人类染色体畸变,也能有效地检测灵长类动物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5.
对175株普通小麦与6D/6V代换系杂种当代幼胚培养再生植株进行谷草转氨酶同工酶分析,其中来自杂交组合遗4095×RW15(6D/6V代换系)的2个植株(编号分别为98R149和98R159)GOT—V  相似文献   

6.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证明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杂种培养细胞和再生植株中能够发生属间染色体易位,易位染色体不仅有臂间易位,还有小片段易位,表明通过杂种组织培养是创造属间易位的一个可行的方法,辐射处理能够大幅度促进杂种愈伤组织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特别是易位频率达到7.4%。观察还表明,培养时间对杂种愈伤组织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都有较大影响,培养细胞的染色体 异在培养的初期阶段就  相似文献   

7.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位杂交技术是重复DNA序列和多拷贝基因家族物理作图、低拷贝及单拷贝DNA序列定位的常规方法,也是检测种间杂种染色体易位、重组的有效手段。可应用于分析染色体的结构和异源多倍体物种的进化,与染色体显带技术结合使用可精确而有铲地进行染色体图谱构建和细胞遗传学鉴定。  相似文献   

8.
小麦-簇毛麦属间染色体易位系的高效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0Coγ射线以不同剂量照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即将成熟的花粉,将其授于母本中国春,创造出一批包含小麦-簇毛麦易住染色体的材料,对这些材料用中国春进行连续回交或自交,可有效保留簇毛麦染色体片段,实现外源基因的转移.研究结果表明,60Coγ射线照射花粉后产生易位染色体的频率因剂量不同而有显著差异,12 Gy和8 Gy剂量照射后杂交的M1群体中,产生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的单株分别占调查总数的76.7%和50.0%,均显著高于用其他方法创造易住的频率,并且12 Gy较8 Gy产生了更优的易住类型;创制的易位染色体有67.6%可以从M1传递到BC1,BC1的易位染色体有96.4%可传递到BC,;在回交后代中,加以人为选择,整条簇毛麦染色体很快丢失,至BC2F2即有纯合易位株出现.  相似文献   

9.
普通小麦4A染色体重排的原位杂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民 Gust.  JP 《遗传学报》1997,24(2):141-148
以普通小麦第四部分同源染色体组的13个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为探针,通过原位杂交进行了物理定位和4A染色体重排的物理特征研究。RFLP分析确定的标记所在的染色体臂和原位杂交结果相一致。位于4AL上的9个RFLP探针有6个的杂交点集中分布在距着丝点约60%~70%的区域内。本结果支持了4A染色体来自于双重易位的假说,第一次易位产生的4AL/5AL染色体又和7BS发生易位,现在的4A染色体结构为4AL/5AL/7BS,保留在4A的5AL、7BS染色体片段约分别为05μm、22μm。所用RFLP标记杂交点聚集的区段分布于染色体臂的近端部,可能和易位断点及染色体的交换重组有关。4AL上C-带距着丝点的相对距离和各标记杂交点集中区段距着丝点的相对距离接近。  相似文献   

10.
减数分裂粗线期染色体研究技术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水稻(Oryza sativa)细胞遗传研究中较小染色体所带来的研究困难。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已经成为水稻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常规方法。该文详细描述了水稻中常用的减数分裂染色体制备、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染色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历史,评述适用于不同研究目的的各种主要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介绍该技术在植物细胞遗传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Abstract:In this paper,we briefly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in situ hybridization of plant chromosome.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many main kinds of in situ hybridization have been reviewed for different research purposes,and their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n plant cytogenetics also been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2.
对木兰科5个二倍体人工杂交后代的减数分裂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各杂交F1代的减数分裂行为基本正常,在减数分裂中期I有个别二价体提前分开形成单体;中期I还存在异型二价体,说明杂交亲本间(种间)都有一定的遗传分化,但这种变异仅停留在基因水平上;后期I偶有染色体桥出现。杂种F1代的减数分裂过程基本正常,能形成生活力正常的生殖孢子。可预期的是自然界中木兰科属内种间的自然二倍体杂种可自行繁衍,经过一定繁衍周期后,即可形成具有相对稳定种群的新种。  相似文献   

13.
建立常规G显带染色体标本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用于分析患者复杂的染色体易位。原位杂交前,用甲醛固定G显带标本,是获得良好显带和荧光杂交效果的关键步骤。仅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分析,显示一例习惯性流产患者的核型为46,XX,t(1;5;12)(1pter→1q25::12q24→12qter;5qter→5p11::1q25→1qter,12pter→12q24:.5p11→5pter),而采用本方法确定患者的核型实际为46,XX,t(1;5,12)(1pter→1q23::12q22→12qter,5qter→5p11::1q25→1qter;12pter→12q22::1q23→1q25:5p11→5pter)。结果表明,新建立的G显带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能更有效地检测患者复杂的染色体易位。  相似文献   

14.
利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将3种重复序列5S rDNA、45S rDNA和C0t-1 DNA用不同荧光物进行标记,对我国10个不同地理来源的苜蓿种质(Medicago sativa L.;2n=4X=32)进行了染色体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利用以上重复序列可以较好地将苜蓿32条染色体区分为16对特征不同的染色体,10份不同种质材料FISH带纹特征表现高度相似,比较不同种质间同源染色体重复序列杂交特征,揭示出种质群体内和群体间多态性染色体的存在,其中不同的同源染色体多态性表现不尽一致,1号染色体(随体染色体)多态性最高,10份材料中检出7个多态型,3、4、15号染色体保守性较强,在不同种质间表现为单态,其他染色体多态性居中。对在地理分布上自西向东的10个材料进行染色体多态性比较,结果显示分布于西藏、新疆以及分布在辽宁的材料部分染色体多态型显著区别于其他材料。  相似文献   

15.
蓝粒小麦易位系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长穗偃麦草(Agropyron elongatum (Host)Beauv=Elytriga elongatum(Host)Nevski=Thinopyrum ponticum (Host)Barkworth and Dewey,2n=10x=70)杂交后选育出的蓝粒小麦异代换系(蓝58),2n=42其中9906中被易位蓝粒片段的相对长度约占易位小麦染色体短臂的1/3,而9902中被易位蓝粒片段的相对长度约占易位小麦染色体长臂的1/2,并将9902的蓝粒易位片段定位在小麦D组染色体上;(2)9915易位附加和9904易位-易位附加,其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44,其中9915的体细胞染色体只有一对发生了易位,另外队了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而9904有两对染色体发生了易位,并易位系中控制蓝粒性状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片段的定位和蓝粒小麦易位系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以普通小麦A552为父本、IRS/IBL黑麦和小麦易位系早抗为母本的杂种S3063,经C-分带和原位杂交鉴定,发现丢失了母本的黑麦成分,同时又发生了小麦种内易位,变成了5BS/7BS、5BL/7BL臂间双易位系。与此同时,白粉病抗性和一些农艺性状也发生了变化,此已己连续3年对白粉病免疫,且免疫条锈、叶锈和高抗黄矮病,每公顷5523千克,接近北京推广品种京冬6号  相似文献   

17.
FISH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染色体显带技术的补充和发展,以人类精子,早期胚胎等间期核及中期染色体为材料,用FISH技术检测染色体的数目异常和微小的结构异常。结果快速准确,显示它较之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技术诊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临床应用中有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棉花细菌人工染色体的荧光原位杂交(BAC-FISH)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BAC-FISH)技术是植物染色体识别、物理作图等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但对于某些物种尤其是多倍体植物,由于大量重复序列的存在等问题,使得该技术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通过选择棉花分子遗传图中高重组区的微卫星位点(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标记的策略,筛选到不含或含有少量重复序列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克隆,同时,在通用FISH技术程序基础上,通过改进发根、变性、洗脱条件等步骤,构建出适合于棉花的BAC-FISH技术,简化了操作流程的同时,获得稳定的杂交结果及较高的检出率;并通过将一随机获得的BAC进行染色体的物理定位,进一步引入双探针、双色及重复杂交技术,显示了该技术的成熟与良好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