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丙型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由亲肝细胞病毒引起的肝炎,除甲型、乙型外,还有一些病例既非甲,也非乙,统称之为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但NANB过去因尚未查明病原体,所以缺乏可靠的诊断方法,所谓NANB未免给人以模糊不清和难以捉摸的感觉。 现已基本查明,所谓NANB实际上可分为两种,一种为非经肠传播,主要经输血传播的叫输血后非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输血后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它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诱因。预防HCV感染的关键是研制出有广泛反应性的疫苗,这就必须以HCV在宿主体内引起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研究为基础。本文就近来对HCV感染宿主后能否引起保护性免疫的实验证据及其对HCV疫苗研究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前认为丙型肝炎发病与病毒直接作用和宿主免疫反应有关。免疫机理尤其是细胞免疫是导致肝损伤,特别是慢性损害的主要原因,而病毒直接损伤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丙型肝炎发病机理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5.
6.
<正>1990年5月,在美国批准使用EIA检测抗-HCV的血清学试验,并成为商品。研究表明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非胃肠道传播的血源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原因子。 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表明HCV是通过非胃肠道途径传播,增加感染丙肝危险性的人员包括非胃肠道药物使用者,职业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血液透  相似文献   

7.
丙型3肝炎病毒感染的机制目前不明了,大量的证据表明CD81是该病毒感染的最初受体,也有实验认为病毒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后通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介导进入细胞。本文对该病毒感染的受体及它们的多态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
10.
NS5区是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中最长的亚基因组片段,它可进一步分为NS5A和NS5B区。NS5基因及其所编码的蛋白在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病毒检测及临床抗病毒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NS5区的特点以及以上几方面的应用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是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近年来,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抗-HCV检测方法的建立为干扰素疗效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许少棠 《蛇志》1998,10(3):39-40
为观察α1干扰素(IFNa1)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及其与HCV病毒血症的关系,我对42例经IFNa1治疗的慢丙肝进行了长达3年的随访观察,并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CVRNA,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选的42...  相似文献   

13.
14.
应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之精制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55.6%(15/27例)呈完全反应,44.4%(12/27例)呈部分反应,对照组22.2%(6/27例)完全反应,74.1%(20/27例)部分反应,1例无反应。治疗组HCVRNA转阴率(55.6%)明显高于对照组(22.2%),P<0.05。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是诊断HCV感染敏感,特异的手段,常规多聚酶链反应只能定性不能定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血症水平。近来发展的定量PCR法已用于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增进了对丙型肝炎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s C virus,HCV)感染者的血液中病毒含量极低,还没有适当的方法可以直接检测病毒。现在常用免疫学方法测定特异性抗体[1]或利用 PCR 技术检测病毒核酸。由于 HCV基因组变异高达33%,PCR检测易发生假阳性和假阴性。同时由于丙肝抗原高度的变异性[2],虽然目前ELISA方法应用广泛,但是单一的诊断抗原已不能满足临床要求,需要多价抗原联合应用作为诊断试剂。目前,在我国流行的丙型肝炎病毒主要是Ⅱ型和Ⅲ型,国外的丙型肝炎诊断试剂研制单位主要是以Ⅰ型为主[3],而且进口的丙型肝炎诊断试剂昂贵,不适合在我国大量使…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检测临床意义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蔺淑梅 《微生物与感染》1994,17(3):102-104,112
随着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相继建立了多种HCV感染标志的检测方法。本文就IgG抗-HCV,HCVRNA和IgM抗-HCV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预后估计及抗病毒药物疗效评价方面的意义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s C virus,HCV)感染者的血液中病毒含量极低,还没有适当的方法可以直接检测病毒.现在常用免疫学方法测定特异性抗体[1]或利用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由于HCV基因组变异高达33%,PCR检测易发生假阳性和假阴性.同时由于丙肝抗原高度的变异性[2],虽然目前ELISA方法应用广泛,但是单一的诊断抗原已不能满足临床要求,需要多价抗原联合应用作为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19.
应用ELISA和PCR法检测502例乙肝病人血清,401例HBsAg阳性血清中,有114例(28.4%)抗-HCV和HCVRNA双项阳性,25例(6.2%)HCVRNA单项阳性;21例(5.2%)抗-HCV单项阳性。将HBsAg乙肝病人分成HBVDNA,HBeAg阳性组和HBVDNA,HBeAg阴性组。前者抗-HCV阳性率为11.6%~20.5%,HCVRNA阳性率为16.2%~20.5%。后者抗-HCV阳性率为20.2%~55.6%,HCVRNA阳性率为23%~60.3%。结果说明长期携带HBV者和慢性乙肝病人均可重叠HCV感染。HBVDNA阳性组抗-HCV和HCVR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VDNA阳性组  相似文献   

20.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是动物体内一类热应激蛋白,是机体受到高热或其他理化生物等因素刺激时产生的特殊蛋白质。HSPs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正常生理状态下,HSPs可以在天然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分别发挥作用,以帮助机体应对过激环境;而在异常病理条件下,HSPs可参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重点概述了HSP22、HSP27、HSP60、HSP70、HSP90与几种常见自身免疫病的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