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变论     
《化石》1974,(2)
是唯心主义者对于地球历史上出现不同类型的生物的一种解释。例如,法国古生物学家居维叶(1769-1832)研究了巴黎近郊各地层中发掘出的不同类型的化石时,发现地层的时代越早,生物越简单、原始;时代越晚,生物越复杂、高级;就从形而上学、唯心论的观点出发,提出“灾变论”来解释这种现象。他认为在历  相似文献   

2.
关於地球上生命发生的问题,关於各种植物和动物出现的问题,从最古的时候起就为人们所注意。各种宗教从古代开始,就说生物正如地球本身一样,是由於神的创造活动产生出来的。神似乎“赋予”死的物质以某种精神原基,而这种原基就是生命的本质。认为神创造地球上一切现存植物种和动物种、并认为这些种从当时起就一直保持到现在的神话,在很长一个时期占据统治地位。这种宗教的教条现在还为某些资产阶级的科学家,以非常隐秘的方式保留着。他们说生物有一种特别的精神“生命力”,说有机体有一种使它的构造和机能合理化的意图等等。但是,先进人们爱好研究的智慧,在古代就已经不满足宗教对於世界和生命起源问题的解释。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企图唯物地解释生命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做夢     
做梦谁都做过,人睡着以后,有时会做各种各样的梦,梦见已经死去的人,梦见远离的亲友,甚至也梦着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去,遇见一些希奇古怪的事情。但是,人为什么会做梦呢?这个问题,曾经有很多科学家花了很多的时间加以研究企图找到梦的成因,但都没有找到它的真正原因。因为他们没有对人的睡眠的神经机制加以研究。后来由于伟大的俄罗斯学者巴甫洛夫研究高级神经活动的成就,才把这个过去一直没有得到真正解释的做梦的原因找到了。我们的大脑表面有—层灰白色的皮,这就是大脑皮层。人醒着的时候,大脑皮层就不停地紧张地工作着,如果这样的活动不停地继续下去,那么神经系统就会精疲力竭。所以我们疲倦了就想睡觉,睡觉就为  相似文献   

4.
关于睡眠,前文(见《化石》1990—3期:“人类睡眠之谜”)已作过一些介绍。其实,睡眠之谜还远未揭开,而且一直在困扰着人们。人为什么要睡眠?睡眠是怎样发生的?诸如此类的简单大问题,就连学者和科学家们也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但人类对于睡眠的研究和探索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坚持不懈的热情与努力业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展示给我们的前景是极为可观的。一、从阴阳消长到本能适应受古代哲学和中医阴阳学说的影响,我国古代一些学者曾试图从阴阳平衡的观点来认识和解释睡眠现象,提出过阴阳睡眠学说。认为“天”有昼夜(阴阳),人有阴阳(人体昼夜),人通过觉醒与睡眠之态与日月阴阳相应和协调一致,以达到阴阳消长平衡。如《灵枢·口问篇》中就有“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之说,并认为如此天人合一,人与天地共阴阳,则有益于健康。否则,若阴阳(昼夜)失调,睡眠异常,“昼不精,夜不瞑”,不利于健康。可见,古人是强调日  相似文献   

5.
李广智 《生命世界》2009,(12):12-13
人人都离不开梦,可对梦有好感的人却不多,大多数人将梦与睡眠质量差等同起来,天真地希望没有梦该有多好。但科学家却持相反的观点:梦不仅是人的常见生理现象,还为你的健康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6.
李广智 《植物杂志》2009,(12):12-13
人人都离不开梦,可对梦有好感的人却不多,大多数人将梦与睡眠质量差等同起来,天真地希望没有梦该有多好。但科学家却持相反的观点:梦不仅是人的常见生理现象,还为你的健康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7.
睡眠占据人类生命的三分之一的时间,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睡眠是简单、消极和单一的生理现象,人们对睡眠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的主观认识阶段.对睡眠进行科学研究只有五十年的历史.1937年Loomis,Harvey和Hobart等人注意到睡眠不是处于一种稳定状态,而是发生一系列非常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五十年代中期,Aserinksy与Kleitman报道了睡眠过程中会出现突发性的周期性双眼急速活动,随后,Dement等人将这种快速眼动(REM)与做梦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8.
最近,系统地听了几位高中生物学老师的课。讲的是“生物进化理论——达尔文学说”。学到不少东西。但也感到有一个问题值得提出来和老师们共同研究研究。那就是教学中如何处理材料(事实)和观点(理论)的关系问题。就拿“适应”这节教学来说吧,从我听课看到的,在处理材料和观点的问题上,就存在三种可以研究地现象:(1)材料丰富,缺乏观点。有一位老师在讲授中,占用大半课堂教学时间,平铺直叙地讲了不少动、植物形形色色的适应现象,而没有渗透观点。结果,现象罗  相似文献   

9.
自1910~1913年间,Legendre和Piéron报告了在剥夺睡眠狗的血液、脑和脑脊液中可能存在某种具有催眠作用的物质后,许多工作者相继对这种物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工作从不同的动物、不同的组织中成功地得到了多种具有催眠作用的活性物质。 Monnier及其同工刺激家兔丘脑的睡眠区使其入睡,然后对它们的血液进行透析,得到了一个分子量849的九肽,命名δ睡眠肽(DSIP)。随着放射免疫方法的发展,这种肽又先后在人的血液、大鼠的丘脑和松果腺中被测到。Pappenheimer等从剥夺睡眠的山羊脑和脑脊液中获得了“S因子”,将这种因子给大鼠和家兔作脑室灌流可增加慢波睡眠(SWS),进一步的工作证明了这是一种分子量350~500的多肽。Yanagisawa等从人的脑脊液中分离到一种2-辛基-γ-溴乙酰乙酸盐,给猫静脉注射可引起快波睡眠(PS)。Inoué等从剥夺睡眠的大鼠脑干中提取到一种含有两个以上活性片段的多肽,可以增加大鼠与小鼠的SWS和PS,  相似文献   

10.
两种睡眠状态睡眠和觉醒的周期性交替是人和许多高等动物普遍的生理现象。这一现象与神经系统的机能直接相关,历来是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课题。本世纪3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应用脑电图于睡眠研究,使这一领域的工作迅速发展起来。但在50年代以前,人们只注意到睡眠与脑电波的所谓“同步化”(即脑电波频率减慢而振幅增大的现象)相伴随。1953年Aserinsky和Kleitman发现了一种“异乎寻常”的睡眠状态:睡眠者出现一种特殊的快速眼球运动,此时脑电图呈现  相似文献   

11.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活动都无例外地呈现为睡眠和觉醒的交替,这种交替的周期在正常情况下又正好与昼夜的变化一致。如果一个人平均每天睡8小时,就是生命时间的三分之一,当活到80岁时,其一生中就有27年是在睡梦中度过的。这曾为不少志士们大为叹惜。假若我们不睡眠的话,又会怎样呢?一、人为什么要睡眠人们一般似乎都以为,睡眠是由于人体疲倦,体力或脑力需要休息,以便恢复才发生的。其实,这种解释是不全面的,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证实。长期卧床休息的病人也会发困,需要睡眠。即使是健康人,整天躺在床上也照样会困倦,甚至越睡越困。再者,人在睡眠时,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艾滋病的流行病学 自从美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以来,人们认为,该病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与性关系混乱(男性同性恋或两性恋)有关。但是这种观点很快受到驳斥。大量的艾滋病患者的出现,证明了性关系混乱不是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首先动摇这种观点的报导是在美国住过的海地人中发现了艾滋病,他们没有不正当的性关系。以后在海地的当地居民中也发  相似文献   

13.
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存储和重组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本文在综合各种已知的客观现象的基础上,对大脑处理复杂信息时候的逻辑原理进行建模。方法: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本文提出的基础观点是:由血液循环决定的,大脑中生化环境的周期性变化,是几十亿个脑细胞能够在处理复杂信息的时候协同运作的“基础时钟”。几十亿个脑细胞随着血液循环的“节拍”,呈现出一定的同步运作的规律——脑电波。从而解释了脑电波的产生原理,三种主要脑电波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对大脑的运作的逻辑原理进行建模,对大脑如何感知物理世界的连续过程,在做梦和回忆的时候如何“想起”以前经历过的连续过程和日常中常见的各种心理体验提出解释。结果和结论: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解释目前作者了解到的各种神经生物生学,解剖学,心理学,比较解剖学现象和实验结果。包括国内外最近的一些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优化罗伊氏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HCS02-001的培养方法,并探究其助睡眠功能,以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产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实验和小鼠实验进行条件筛选和功能评价。在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24 h,初始pH 6.5时,罗伊氏粘液乳杆菌的GABA产量为5.58 g·L-1。直接睡眠实验中小鼠均未出现直接睡眠现象,延长戊巴比妥钠催眠小鼠的睡眠时间实验中,高剂量组的小鼠睡眠时间有效延长,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结果显示高剂量组的小鼠入睡率高达40%,巴比妥那睡眠潜伏期实验显示高剂量组的小鼠减少了睡眠潜伏期,可与巴比妥钠协同发挥作用。结果表明罗伊氏粘液乳杆菌HCS02-001具备助睡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关於高等植物个体发生或个体发育的学说总共只有半世纪的历史,但是其特点就是极为蓬勃地向前推进着和显示着很多卓越的成就及发现。其中包括确定了植物个体发生的节奏和外界环境条件与外界作用条件改变的规律之间的依赖性,阐明了温度因素在植物发育中的作用,发现了光周期,了解异性器官在形态和生理变化的规律性,发现植物激素,阐明激素,维生素以及其他生理活动性物质的生理作用。与了解具有重要意义的新事实有关也出现了相当的理论概括——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的理论,关於多年生植物发育的连续时期理论,关於冬性及春性植物的阶段发育概念,关於年龄变化的概念,生长和向性的激素理论,关於植物发育和其他过程的激素概念。在无可非议地估价  相似文献   

16.
大约在1895年前后,人们就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实验室批量培养细菌(如伤寒杆菌)的时候,每当细胞进入快速生长分裂状态之前,总是存在一个无任何生长迹象的潜伏期(latent period)或延迟期(lag phase)。而且这种复苏过程的延迟时间的长短与细胞经历上一次培养过程的时间有关:培养时间越长(细胞越老),复苏的延迟期越长;培养时间越短(细胞越年轻),复苏的延迟期越短[1]。究其原因,当时的观点是经历了长时间培养的细菌细胞受到了损伤,所以再次生长时需恢复一段时间[1]。  相似文献   

17.
<正>前文说过,文艺复兴时期,化石是远古生物遗骸或遗迹的观点被人们重新确认,但是绝大多数的学者仍然圄于自然神学的思路,认为这些死亡的生物是诺亚大洪水的牺牲品。虽然,尼古拉斯·斯蒂诺(1638-1728)通过对马耳他岛上发现的鲨鱼牙齿化石的分析——它们的形态与现代鲨鱼的类似,尺寸却大得多,推断这些远古巨鲨已经灭绝;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莱布尼茨也在注意到"事物大链条"存在间隙时提出,许多物种已经灭绝了。但是这让那些对上帝虔诚的博物  相似文献   

18.
具有镇静催眠作用中草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眠是指正常睡眠被扰乱,并对患者白天活动有明显不良影响的一种生理现象.长期失眠不仅损害人的思维活动,甚至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临床上常用的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化学药物,如巴比妥钠、非巴比妥类(如水合氯醛),苯二氮卓类(如安定)和非苯二氮卓类(如唑吡坦).但这些药物或多或少都有成瘾性,极大地限制了其广泛使用.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许多中药成分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且不良反应少,无成瘾性,具有广阔的研究开发应用前景.介绍近10多年来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中药单方及中药复方相关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批判唯心观念和树立唯物观念师范用的人体解剖生理学这个课本,教材内容的本身就充满了唯物论的论点,不仅注意教材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还要注意到各节间的相互连系。所有的各章各节都是以大脑皮层控制整个身体使人体形成一个整体的理论把它联系起来的。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着重论及了一些。例如:1.批评了“灵魂不死”的唯心论在讲述绪论部分谈到巴甫洛夫学说的内容时,介绍了精神和肉体不可分割的关系,说明了生命的存在是肉体复杂生理活动的表现,所以当内体分解为单纯的化学物质时,灵  相似文献   

20.
丁婷  邵颖  樊美珍 《菌物学报》2008,27(6):956-963
本研究对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菌株RCEF0273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中的镇静催眠活性物质进行了分析.通过活性指导下的色谱分离,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得到了一种白色晶体化合物,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的鉴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茶碱-9-葡萄糖苷.活性试验显示该化合物可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缩短小鼠入睡潜伏期,延长小鼠睡眠持续时间,具有镇静催眠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