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双向凝胶电泳是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最常用的技术之一,近年来,在前列腺癌的研究中也有很多实际应用,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按照双向电泳的样品来源,分类综述了目前基于双向电泳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寻找前列腺癌肿瘤标记物、药物靶标和阐明其发生发展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小鼠黑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小鼠黑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比较了不同样品预处理方法、不同胶条和不同上样量对凝胶电泳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样品预处理方法均可顺利升至最高等电聚焦(IEF)电压(10000V)。与Clean-upkit法相比,TAC/丙酮沉淀法预处理后蛋白得率较低,同时丢失了样品中的部分中、小分子蛋白质。pH3-10L胶条中蛋白点主要分布在中间区域;pH3-10NL胶条对中间区域的蛋白点的分离有所改善;pH4-7胶条中蛋白点分布均匀,横条纹较少。80μg上样量的图谱背景干净,但点数最少(411);180μg上样量的图谱蛋白点较多(883),且圆润、清晰,背景干净,分辨率高;300μg上样量的图谱蛋白点虽然最多(904),但背景较深,部分蛋白点融合,横条纹也较多。研究表明,对于小鼠黑质蛋白质,使用Clean-upkit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取pH4-7的胶条,采用180μg的上样量能获得背景干净、分辨率高的双向电泳图谱,为帕金森病的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点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应激心肌细胞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方法 ,对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应激心肌细胞与正常心肌细胞蛋白质进行分离和比较分析 .正常心肌细胞可分离 12 32± 5 6个蛋白点 ,蛋白点匹配率为 83 3%± 1 0 %.有 11种蛋白质在NE应激后发生了明显和稳定的质和量的改变 (P <0 0 5 ) ,其中 6种 (Mr pI :4 9 7kD 7 8,38 3kD 5 9,37 1kD 6 6 ,2 9 3kD 7 4 ,18 7kD 6 1,18 5kD 7 7)在应激后表达降低 ,4种 (Mr pI:4 7 6kD 5 5 ,31 9kD 4 4 ,2 6 6kD 4 6 ,33 2kD 8 1)在应激后表达增高 ,1种 (Mr pI:19 4kD 6 9)只在应激后发生表达 .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参与了心血管应激反应乃至应激损伤发生的过程 . 相似文献
5.
双向凝胶电泳中三种蛋白质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通量双向电泳是蛋白质组学的核心 ,双向电泳凝胶上蛋白质点的检测方法应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和兼容质谱鉴定等优点 .采用差异凝胶电泳 (differencegelelectrophoresis ,DIGE)技术以Cy3(1 (5 carboxypentyl) 1′ propylindocarbocyaninehalideN hydroxysuccinimidylester)和Cy5 (1 (5 carboxypentyl) 1′ methylindodicarbocyaninehalideN hydroxysuccinimidylester)荧光分别标记正常和TNF α处理细胞的蛋白质 ,用Cy2 (3 (4 carboxymethyl)phenylmethyl) 3′ ethyloxacarbocyaninehalideN hydroxysuccinimidylester)荧光标记正常和TNF α处理细胞蛋白质的等量混合样品作为内标 ,混合 3种荧光标记的蛋白质后 ,在同一等电聚焦胶条进行聚焦 ,然后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第二向电泳 ,用 3种波长的激光激发扫描得到凝胶图象 ,DIGE中多个样品在同一条件下电泳 ,因而匹配率高 ,且引入内标使蛋白质点的检测与定量更为准确 .DIGE技术与质谱相结合 ,实现了高通量和相对准确定量 .与硝酸银和考马斯亮蓝染色结果相比较 ,DIGE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和不影响后续质谱鉴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采用固相 p H梯度等电点聚焦 - SDS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虎纹捕鸟蛛粗毒进行了分析 ,通过考马斯亮蓝与银染法显色 ,电脑软件识别出约 30 0个蛋白质点 .约有 35个含量较高的蛋白质点分布在分子量 1 0 k D以下区域 ,通过印迹法将凝胶上蛋白质点转移到 PVDF膜上以后 ,对上述分子量 1 0 k D以下的组分进行了 N端序列测定 ,鉴定到了虎纹捕鸟蛛毒素 HWTX- ,HWTX- ,HWTX- 和 SHL- 1在凝胶上的位置 ,同时发现了 5种新的肽类毒素组分 . 相似文献
11.
12.
13.
二维电泳分离牛精子蛋白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二维电泳是蛋白质分离技术并可由于对精子蛋白的分离。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双向电泳条件的研究摸索出一种适用于分离牛精子蛋白的二维电泳技术,并利用其对牛精子蛋白进行分离鉴定。在实验中,优化了等电聚焦程序,研究了精子蛋白的不同制备方法、不同上样量、不同胶条长度对电泳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尿素-盐酸胍两步裂解法裂解精子细胞制备蛋白,使用13cm非线性胶条进行蛋白二维电泳,能获得较好的电泳图谱。图谱经二维电泳软件分析,可检测出约800多个蛋白质点,分子量基本分布在10~100KD、等电点约为4~9的区域内。对精子蛋白二维电泳条件的摸索,为后续牛精子X、Y差异蛋白的检测和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16.
双向电泳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介绍双向电泳的关键技术,如样品的提取,电泳条件的选择及双向电泳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等,为蛋白组学工作者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从苹果锈果病组织中分离到类病毒RNA分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鉴定类病毒环状分子结构的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测定结果表明,在患有锈果、花脸、裂果等症状及不显症状的苹果锈果病成熟果中,存在着一种环状低分子量RNA,称之为ASSD-RNA-1,其分子量略小于马铃薯纺垂形块茎类病毒(PSTV),在病树枝条中除存在ASSD-RNA-1之外,还存在另一种环状分子,称为ASSD-RNA-2,其分子置比PSTV略大,在热力学上ASSD-RNA-2较ASSD-RNA-1稳定,变性温度前者高于后者,在成熟的病果中未检出ASSD-RNA-2,研究了患病组织核酸提取物的侵染性,提供了锈果病类病毒病毒病原的又一证据。 相似文献
18.
Considering the key role of mitochondria in cellular (dys)functions, we compared a standard isolation protocol, followed by lysis in urea/detergent buffer, with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isolation buffer that rapidly yields a mitochondrial protein fraction. The standard protocol yielded significantly better overall resolution and coverage of both the soluble and membrane mitochondrial proteomes; although the kit was faster, it resulted in recovery of only approximately 56% of the detectable proteome. The quality of “omic” analysis depends on sample handling; for large-scale protein studies, well-resolved proteomes are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purity of starting material and the rigor of the extraction protocol.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组技术在鼠胚胎早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类基因组大规模测序,揭示基因组精细结构的同时,还显示出基因数量的有限性和结构的相对稳定。随分析仪器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创立了与基因组相对应的蛋白质组学,将精力集中于从生命功能的执行体---蛋白质水平研究基因的表达及功能。生殖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但人们对生殖尤其是人类生殖的分子机制了解仍很贫乏。鼠胚胎发育过程蛋白质组的研究,为了解人类生殖健康和疾病发生的机制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料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