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人杂交瘤     
一种生产人一人杂交瘤方法的专利授予陆军附属的Mayo医院的R.E.Ritts。大多数杂交瘤都是由人和鼠的细胞融合而成的,但人一人杂交瘤却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
日本烟草产业(JT)公司使用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开始培育水稻的雄性不育品种,一部分达到试种阶段.去年该公司与比利时Plant Genetics Systems公司合作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培育雄性不育水稻.但是3年前就计划用细胞融合改良水稻品种.打算今年扩大室内试验的规模.日本烟草产业的农业事业部长江口恭三已宣布此事,这是该公司首次决定宣布水稻研究的进展状况. 建立雄性不育系统是培育高产杂交水稻的第一步.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是把细胞质雄性  相似文献   

3.
细胞融合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细胞融合是生物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技术,综述了细胞融合技术中的常用方法:细胞融合仙台病毒(HVI)诱导法、细胞融合PEG(聚乙二醇)诱导法、细胞融合电场诱导法、细胞融合激光诱导法;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融合技术、高通量细胞融合芯片.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4.
植物工程研究所和协和种苗公司共同开发、用细胞融合育成的胡萝卜终于达到商品化。在植物工程研究所内的试验田结束了3年时间试验栽培,协和种苗公司从4月开始在产地正式栽培。如顺利的话,明年商品化F_1胡萝卜,这种胡萝卜是利用非对称细胞融合导入细胞性雄性不育(CMS)基因的亲株而育成的。实用化利用细胞融合育成的蔬菜这是日本第一次,大概也是世界第一次。  相似文献   

5.
利用细胞融合育成的蘑菇已接近实用化.拥有蘑菇种菌和培养材料的森产业公司1990年2月申请登记细胞融合育成的平茹新品种“H380号”.如审查顺利,1991年就能作为新品种登录.用生物技术培育蘑茹到处在作,但是,此次登记申请若获准,才是真正在世界上首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细胞融合是细胞生物学中一种常用的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单克隆抗体制备,核质研究,疫苗研发等.其中,聚乙二醇(PEG)化学融合是最为常用的一种细胞融合技术,影响PEG化学细胞融合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对一些具体因素的研究的不是很全面.本文旨在为了更全面的了解PEG诱导的化学细胞融合的影响因素,优化融合条件,以此扩大PEG化学融合应用范围.方法:以鸡血血红细胞为材料,通过调节已有的Hanks融合液中镁离子浓度,比较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的细胞融合率,探究了Mg2+浓度对细胞融合效果的影响,确定了为提高细胞融合效率应使用的Mg2+浓度区间.结果:可以在原有的Hanks配方的基础上,调节Mg2+浓度至10 mmol/L-20 mmol/L这个范围,细胞融合率较大.结论:Mg2+对细胞融合有一定影响,通过调节Mg2+浓度至上述合适区间可以达到较高的细胞融合率,从而为PEG化学融合提供了一种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正>对2017年新公开的专利进行分析发现,抗体工程领域的专利主要通过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融合等技术制备新抗体,用于治疗肿瘤、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疾病。主要专利权人不仅包括罗氏、基因泰克、诺华等全球知名的医药巨头,还包括加州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哈佛大学等高校与研究院所。其中,  相似文献   

8.
细胞融合包括细胞识别和黏附、融合孔开放以及胞质混合等基本步骤,它参与人类的许多生理病理过程。细胞融合为受精卵、胎盘、骨骼肌、破骨细胞等组织细胞正常发育所必需。同时,细胞融合在癌细胞的产生、恶性转移以及病毒入侵等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本文围绕细胞融合参与的生理、病理过程,借助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揭示细胞融合在人类疾病病理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了阻断细胞融合以减缓病毒入侵人体细胞以及肿瘤细胞的产生与扩散的治疗新策略;进一步探讨了细胞融合在干细胞介导的组织再生以及细胞重编程中的潜在作用。这将深化人们对细胞融合在相关疾病病理中作用的认识,并大力推进细胞融合分子的临床应用进程。  相似文献   

9.
分别用玉米(Zea mays L.)和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为材料,以单对细胞融合技术广泛开展了各种组合的性细胞的融合实验.重点观察了性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体积对细胞膜融合行为的影响.视频增差显微术结合细胞膜荧光标记技术显示,性细胞融合过程中受融合双方体积差异大小的调节,细胞膜的融合行为可归纳为3种基本模式;发现在体外受精条件下精细胞可以类似被吞噬的方式进入卵细胞,且其融合动作非常迅速.由此提出一种假设机制用以解释体内受精过程中雄性细胞质被排除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0.
细胞融合是指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在机体外将两个不同种、不同属、不同科,甚至不同界的生物体细胞混合培养在一起,使这两个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具有两个亲本体细胞染色体的杂种细胞。杂种细胞经过再培养诱导成为杂种生物。所以,细胞融合即是体细胞的杂交。是一种无性杂交。细胞融合包括动物体细胞杂交、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和植物间体细胞杂交等方面。因此,细胞融合是细胞水平的遗传工程,属于细胞工程。  相似文献   

11.
柑桔恶性叶虫(Clitea metallica Chen)与柑桔花叶虫(Nodina punctatostriolata Fairm.)是柑桔的重要害虫。前一种是浙江、福建、广东柑桔区的大害虫。陈世骧(1935)报告后一种是Lamprosoma punctatostriolataFairm.的同物异名,曾在江西发现,作者于1956年在广州及惠来葵潭农场发现这害虫为害柑桔花甚烈。这两种柑桔害虫的成虫均是蓝黑色的小甲虫,外形及大小十分相似,很容易混淆,且均为害柑桔花蕾;但恶性叶虫还为害新芽、嫩茎及果实,无群居习性;而幼虫喜群居,常数十头聚集一嫩枝上,并分泌粘液及排泄粪便涂于嫩叶上,嫩叶受害焦黑而萎落,嫩枝亦枯萎。柑桔花叶虫在4、5月间出现,成虫群集为害花蕾,幼虫尚未  相似文献   

12.
用于柑桔成熟度无损检测的色度频度序列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产品内部品质无损检测技术是确定水果最合适的采收期和对成熟度不一致的农产品进行准确分级的关键.为了建立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柑桔成熟度的无损检测的方法,本研究建立了用于柑桔成熟度检测的计算机视觉系统,研究了柑桔图像颜色的描述方法,通过分析比较,认为在利用水果可见光彩色图像检测水果成熟度时,宜采用HSI颜色模型空间;提出了用与各个色度对应的像素在图像中出现的频度构成的频度序列描述图像的颜色信息的新方法,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根据柑桔图像的色度频度序列判断柑桔成熟度的映射器,这一映射器检验252只成熟度不同的尾张系柑桔的结果为,对成熟果实和未熟果实的判断正确率分别为 79 1%和63.6%,总的判断正确率为77.8%,这表明尾张系柑桔果实的表皮颜色与成熟度之间具有相关性,可以通过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测定柑桔的表皮颜色信息来判断柑桔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13.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细胞融合、生物膜系统转化的基础。学生通过探究不同分子量不同体积分数的聚乙二醇(PEG)对细胞融合的影响,进而体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加深对学科本质及学科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三井东压化学综合研究所生命科学研究所小组负责人藤村达人等的研究组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开发出作为杂交(F_1)水稻的母本品种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生物母体一号”(biomother一号) (暂称)。 以前是通过反复杂交技术开发F_1水稻的母本品种——雄性不育品种。使用细胞融合技术开发F_1水稻母本品种这大概是世界首创。藤村等于4月1~2日在茨城县召开的日本育种学会上发表了该项研究成果。 以前培育雄性不育品种需要3~7年,现在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进行育种,比反复杂交时间短,约需1年。细胞融合技术是一种可以使很多品种雄性不育化的技术。藤村等所使用的细胞融合技术被称为非对称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F)分子上活性位点中保守氨基酸在F蛋白的细胞融合作用,弄清F细胞融合的分子机理,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法,创造一个酶切位点,用酶切反应初步筛选突变株,然后用DNA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并于真核细胞内进行表达,Giemsa染色定性和指示基因法定量检测细胞融合功能,荧光强度分析(FACS)检测表达效率情况。结果表明,NDV F第117位苯丙氨酸(F)突变成亮氨酸(L)时对细胞融合作用没有显著影响。R112和K115同为保守序列,分别突变为G时,细胞融合活性只有原来的44%,下降了56%。细胞表面表达效率没有明显的改变。N147突变为K时,细胞融合活性明显下降,只有原来的15%,而细胞表面表达效率没有明显的改变。L154为保守序列,突变为K时,细胞融合活性消失,说明L154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氨基酸,对维持F蛋白的细胞融合活性非常重要。细胞表面表达效率也有所下降(为原来的94%)。D462属于高度保守氨基酸,当突变为N时,细胞融合活性消失,但经细胞表面表达效率分析证明,此突变蛋白未表达于细胞表面,证明在细胞浆转运至细胞表面的过程中发生了问题。当突变为R和E时,细胞融合活性未发生改变,但细胞表面表达效率有所下降,分别为野毒株的63%和44%。说明NDV F分子上与HN相互作用的特异性区域中的某些保守氨基酸在细胞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F蛋白的折叠、加工、转运等,发挥着不同作用,从而影响F蛋白的细胞融合作用和/或在细胞表面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6.
柑桔碎叶病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汁液摩擦接种方法对柑桔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CTLV)进行了进一步的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除在豇豆上引起枯斑外,还侵染克里芙兰烟(Nicotianaclevilandii)产生系统斑驳和轻花叶,侵染昆诺藜(Chenopodium quinoa)和苋色藜(C.amaranticolor)引起系统坏死和花叶,侵染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引起局部环斑.这些草本寄主均可作为CTLV的指示植物.在发病的柑桔叶汁液中,测得CTLV的稀释限点为10~(-5).经汁液摩擦接种,可以将CTLV从克里芙兰烟传播到木本指示植物柑桔和枳橙上.感病植物材料的组织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CTLV感染柑桔、枳橙、克里芙兰烟和昆诺藜均使其叶肉薄壁细胞的叶绿体出现淀粉沉积、叶绿体片层结构解体和消失;病毒在受感染的植株叶脉韧皮部细胞中紧密聚集,形成病毒结晶体;这种结构也出现在叶肉薄壁细胞中.这是关于该病毒组织病变的首次报道.用直接负染方法从感染CTLV的柑桔(枳橙)、克里芙兰烟和昆诺藜病叶中均能检查到线状病毒粒子,用改良的Deriick’s免疫电镜方法和琼脂双扩散方法测定均显示该病毒…  相似文献   

17.
分别用人工合成的柑桔裂皮类病毒和菊花矮化类病毒的互补DNA探针,经固相分子杂交(dot blot)检测了柑桔、菊花等样品。结果表明:与生物学检测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相比,这是早期诊断类病毒病和检测类病毒的一种较为灵敏、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尹延青  戴平 《生命的化学》2004,24(6):510-512
微囊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技术是从细胞融合技术演变而来的,它是把供体细胞用秋水仙胺和细胞松弛素B处理,制备成含有一条或几条染色体的微囊,再与受体细胞融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柑桔     
一.我国柑桔栽培历史及其分布我国是世界上柑桔之原产地,栽培历史相当悠久,始于纪元前二千二百年“虞夏”时代迄今达四千多年。夏书禹贡说“厥包橘柚锡贡”这可能是柑橘栽培早已开端的证明,也是说我国柑桔类果树当以橘与柚为最早。到了汉代栽培稍多,至唐宋时代栽植渐盛,种类繁多为世界之冠,宋韩彦直著“橘录”是世界上有关柑桔的最早著作。近数十年来日本欧洲、美洲等地的柑桔品种亦多由我国传入。目前,我国柑桔栽培地区甚广,有广东、  相似文献   

20.
细胞融合技术是一项迅速发展的细胞工程技术,是细胞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细胞融合技术开始应用于藻类原生质体融合,至今已在多种藻类中开展了细胞融合及杂种培育试验。综述了在藻类细胞融合技术中常用的方法:化学融合法、电融合法、激光融合法,以及在藻类细胞融合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在藻类细胞融合研究中的困难进行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