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文浩 《生物学杂志》2000,17(1):40-40,44
“光合作用”这一课时的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要教师认真备课,加上丰富生动的教学语言是可以深入浅出地讲清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有关知识,而且课容量大、学生可以获得较为全面的有关光合作用的初步知识。但是从能力培养,特别是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2.
李艳华 《生物学通报》2006,41(11):38-39
“光合作用的发现”是“光合作用”这一节第1课时的授课内容,该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光合作用的科学发现史以及科学家的一些发现实验,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夯实基础的同时更加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以探究性教学为主,过程启发式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  相似文献   

3.
1 教学内容及教学分析“叶片剪影”是中师生物学教材中的 1个实验。作为“植物生理”单元中的 1节 ,在讲述光合作用之前 ,先做这个实验 ,目的是让学生从感性的知识着手 ,去认识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因此可以把“叶片剪影”实验看作是讲授光合作用知识的铺垫 ,即要从实验中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其条件是必须有光。可见本实验的重点是研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 ,其难点是从实验结果中去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2 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 ,让学生学会做“叶片剪影”的实验(包括方法、过程及结论分析等 ) ,让学生学…  相似文献   

4.
1 教材分析1.1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色素的作用 ;难点是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该过程十分复杂 ,牵涉到许多物理学、化学等知识 ,而有机化学知识学生还未学到 ,同时受实验条件的限制 ,有些实验无法开设 ,因此理论性很强 ,很抽象很枯燥 ,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1.2 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这部分内容安排 3个课时。第 1课时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第 2课时学习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过程及实质 ;第 3课时学习光合作用的意义 ,补充介绍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和光…  相似文献   

5.
一堂生物课有一个好的结尾 ,可以保持善始善终 ,做到圆满无缺 ,现介绍几种方法。1 总结1 .1 总结知识 教师提纲挈领地总结知识 ,尤其点明知识的内在联系 ,理清思维脉络 ,使学生对一堂课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例如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一节 ,教师采用点拔 ,引起学生回忆 ,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并配备教材后面的练习 :叶绿体作为光合作用的机器 ,其原料、产品、条件和车间分别是什么 ?通过实例来加深记忆 ,形成深刻的印象 ,这符合记忆规律。还可以从总结中查知识漏洞。例如 :高中生物学“光合作用”一节 ,反应式中的 O2 …  相似文献   

6.
王亚丽 《生物学通报》1999,34(12):25-25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是科学素养中的重要环节,情景教学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情景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将间接知识演化为直观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去探索事物发展的结果,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如果教师在学生初中已有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创设一个科学研究发现的情景,使学生在认知探索中获得知识,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O2的来源”这一教学过程如下:1)根据学生在初中已有的光合…  相似文献   

7.
杜俊芳 《生物学通报》2002,37(11):35-36
生物学新教材中“DNA复制”一节的内容十分简炼 ,并且全部是描述和结论性的内容 ,知识本身非常抽象。课堂上教师若单纯讲述 ,往往使教学陷于沉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我尝试把两个研究 DNA合成的经典实验引入课堂教学 ,以知识的发现过程为线索 ,遵循认知规律进行课堂设计 ,使基础知识和经典实验有机结合在一起 ,建立起一个自然流畅、逻辑清晰的教学过程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 利用康贝格的实验 ,归纳复制的条件195 6年 ,美国生物化学家首次在试管中人工合成了 DNA,他将从大肠杆菌中提取的 DNA聚合酶加入含有 4种脱氧核苷酸的…  相似文献   

8.
黄复华 《生物学通报》2006,41(11):43-44
1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第5章第4节第1小节的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掌握了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产物和概念,高中是在初中原有知识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本小节通过让学生了解叶绿体内光合色素的种类、分布和作用以及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对学生后面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本质、形成生物体的结  相似文献   

9.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以教材为依据 ,通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来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法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设计问题和组织教学。笔者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的教学中成功运用了此方法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教材内容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 ,能量流动的结构基础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涉及到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 ,能量在各个营养级上…  相似文献   

10.
一、用图“原则”学生对图象的认识,是由具体转化到抽象的思维过程。由于学生思维的目的性、趋向性、序列性、灵活性和差异性,都会直接影响到对图象语言的感受、贮存和处理。因此,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对象的实际,准确灵活地“播映”图象,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启动其思维,发展其智能。1、要对比“播映”,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如“图21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和“图22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两幅图,形象地反映了光合作用和  相似文献   

11.
现行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减数分裂”一课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为复杂、抽象,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能使这节课的内容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提供一个利用扑克牌进行类比实验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2.
1 教学设计形式师生共同维持网站——“昆虫的世界”。2 教学设计依据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 ,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要求学生通过协作化学习、主动学习 ,掌握的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方法和途径。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组织者、管理者 ,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也就是要从以前“带领学生学”转变为“引导学生学”。3 教学设计意图3.1 教学内容分析 针对初一动物学中“节肢动物”一章里“蝗虫”和“蜜蜂”两节内容而设计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蝗虫、蜜蜂的知识 ,了解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昆虫的发育及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植物的光合作用"一章在植物生理学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亦为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我们从植物生理教学过程中体会到,要真正讲授好这部分内容很不容易,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全面又比较容易地掌握这方面的内容,是每个讲授植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师都要面对的教学问题.我们总结了多年的植物生理学的教学经验,整理出一个深受本校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即运用多媒体列表比较、归纳式的教学方法,现介绍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新课。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了解光学显微镜下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知道线粒体与呼吸作用,叶绿体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知道细胞的大液泡中有多种物质。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刚刚开始的高中生物课的学习中,他们学习了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知识,有进一步了解细胞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节教学吕成(天津市南开中学300100)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及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2)在实验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重...  相似文献   

16.
"光合作用"一课的互动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松 《生物学通报》2005,40(2):28-29
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产物和概念。高中是在初中原有知识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主要侧重于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以达到一种理性认识。但光合作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科学家用了200多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对光合作用的过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因此,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取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的经典实验。再现探索光合作用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使他们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又可以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并培养了他们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滕菲 《生物学通报》2002,37(9):30-31
1 对教材的思考 “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江苏版初中生物学教材7年级上册第7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该节的重点是观察叶片的结构,认识叶片各部分组成。在整章书中,它是学习后几节有关光合作用知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唐田  刘恩山 《生物学通报》2001,36(11):31-3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学中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两个核心概念 ,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程度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整个植物生命过程的理解水平。在初中生物学教学大纲中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一部分内容教学要求也较高 ,属于掌握层次 (能对知识初步运用、分析和重新组合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一方面应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基本知识 ,使他们能够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认知能力得以提高。所以 ,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该内容学习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就是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了光合…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一节是遗传规律的学习基础 ,因此它是学生应重点掌握的内容 ,但是 ,这节内容又比较抽象 ,学生往往在理解概念和规律上发生偏差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避免错误概念和规律的形成 ,笔者设计了一些探究活动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 课前准备活动 ,自制染色体模型课前分好小组 ,每 4人一组 ,每个学生在课前根据染色体的特点自己制作一个染色体模型 ,代表一个细胞中的 4条染色体 (制作时注意分工 ,染色体的长度和颜色为一长红、一长黑、一短红、一短黑 ) ,任务…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组织“自然保护”一节课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网络活动室中因特网资源辅助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教材、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设计本小节教材主要讲述了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草原的利用和保护、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建立自然保护区。从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在绪论中,学生已知道生物学向宏观方面发展就是关于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上一节课又学习了生态平衡的概念、原理、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和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认知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的认知目标是使学生认识保护环境一方面要防止环境污染,一方面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