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象山半岛、海岛居民进行近亲婚配的遗传学调查,共一镇三乡30村30960人。查有15种近亲类型,近婚率,为11.25×10-4,其中三级亲族近婚率占近亲中82.9%。近亲,非近亲子女20前死亡率为7.82%和5.50%;自然流产率为2%和0.66%;遗传、市田畸形患病率为7.31%和1.41%,共有64个病种398名患者。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据此认为:近亲结婚后代的有害遗传效应同值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阐述我国常见的近亲婚配的类型,并以亲表兄妹婚配类型为例,阐明根据亲缘系数(r)和近婚系数(F)来统计近亲结构子女隐性遗传病发病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滇中亚高山地带性植被凋落物分解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拟氮(N)沉降对凋落物分解特征的影响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响应大气N沉降的内在机理和应对N沉降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从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对滇中亚高山常绿阔叶林(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和高山栎林(Quercus semecarpifolia forest)两种地带性植被进行模拟N沉降试验,利用尼龙网袋法对两种林型凋落叶和凋落枝进行原位分解试验,N沉降处理水平分别为对照CK(Control check,0 g N m-2 a-1)、低氮LN(Low nitrogen,5 g N m-2 a-1)、中氮MN(Medium nitrogen,15 g N m-2 a-1)和高氮HN(High nitrogen,30 g N m-2 a-1)。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和凋落枝分解率分别为44.84%和21.96%,均高于高山栎林的35.97%(凋落叶)和17.51%(凋落枝);N沉降处理使得常绿阔叶林和高山栎林的凋落叶和凋落枝质量损失95%的时间在对照(CK)的基础上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中以HN处理下最为显著;经过1年的分解,两种林型凋落叶、枝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均受到N沉降的抑制作用;两种林型中凋落物质量残留率、纤维素和木质素残留率三者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针对滇中亚高山区域范围内的两种地带性植被,凋落物分解对N沉降的响应方向主要取决于凋落物基质质量,其中尤以纤维素和木质素为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婴幼儿喂养指数法(ICFI)评价6~23月龄婴幼儿的喂养状况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418例6~23月龄婴幼儿作为调查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喂养建议建立喂养指数体系(包括母乳喂养、奶瓶喂养、膳食多样性、食物频率和喂养频率),进行ICFI评分。结果:本次共调查1418例婴幼儿,男766例(54.02 %),女652例(45.98 %)。6~8月龄组482例(33.99 %),9~11月龄组457例(32.23 %),12~23月龄组479例(33.78 %)。母乳喂养率为45.06 %,随月龄增加母乳喂养率降低(x2=234.486,P<0.05)。奶瓶喂养率为74.75 %,随月龄增加奶瓶喂养率升高(x2=75.671,P<0.05)。膳食多样性总满分率为67.42 %,满分率随月龄增加而增加(x2=154.146,P<0.05)。6~8、9~11月龄食物频率总满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谷类、蔬菜/水果、蛋/鱼/禽肉类、豆类及其制品、畜肉类;12~23月龄依次为奶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蛋/鱼/禽肉类、畜肉类、豆类及其制品。三个月龄组间食物频率评分随月龄增加而增加(F=1240.819,P<0.05)。喂养频率满分率为41.11 %(583/1418),随月龄增加而降低(x2=149.05,P<0.05)。结论:ICFI可客观地反映婴幼儿的喂养状况,目前6~23月龄婴幼儿喂养状况不容乐观,喂养状况随着月龄减小而变差。  相似文献   

5.
观察耐辐射异常球菌Deinococcus属的模式菌株Deinococcus radiodurans R1(AS1.633)和野生型异常球菌007T的生长特性和形态特征;与耐辐射模式菌株AS1.633和辐射敏感菌株 Escherichia coli DH5α 的进行平行辐射试验, 分析007T 对紫外线和γ射线辐射的抗性。结果表明,AS1.633和007T的生长特性和形态特征有所不同,AS1.633为橙红色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而007T为鲜红色菌落,边缘不整齐,菌落表面干燥、呈褶皱。耐辐射试验表明007T 对紫外线辐射存活最高剂量是624Jm-2,存活率为4%; γ射线16kGy照射后,007T存活率为6%,说明007T具有的极强的辐射抗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SlowflowHD(超低速血流成像)联合RadiantFlow(二维立体血流成像)技术评估孕14-19+6周正常胎儿胼周动脉的可行性,观察胎儿胼周动脉及分支走行,测量其长度和高度,并探讨二者与孕周及双顶径的关系。方法:纳入2022年5月-2023年3月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的150例孕14-19+6周孕妇,在胎儿正中矢状切面上获取胎儿胼周动脉及分支的图像,测量其长度和高度,测量重复3次,取平均值,并观察胎儿胼周动脉及分支走行。所有孕妇均随访至中孕晚期(20-28周)或晚孕期行产前超声检查未见胼胝体异常及其他颅内结构异常。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判断胎儿胼周动脉长度及高度与孕周及双顶径的关系。结果:胎儿胼周动脉长度及高度随着孕周及双顶径的增加而增加(P<0.05)。胎儿胼周动脉长度与孕周、双顶径之间呈线性正相关,且胎儿胼周动高度与孕周、双顶径之间呈线性正相关(P<0.05)。在孕14-19+6周中所有111病例均类"C"形走行,额前内侧动脉、额中内侧动脉、额后内侧动脉三者几乎与胎儿胼周动脉垂直,类"鸡冠",三者显示率100%;旁中央动脉在孕14-15+6周、16-17+6周、18-19+6周显示率分别约53.1%(17/32)、88.2%(45/51)、92.8%(26/28);楔前动脉在孕14-15+6周、16-17+6周、18-19+6周显示率分别约3.1%(1/32)、35.2%(18/51)、78.5%(22/28)。结论:应用超声SlowflowHD(超低速血流成像)联合RadiantFlow(二维立体血流成像)技术显示孕14-19+6周正常胎儿胼周动脉及分支具有可行性,胎儿胼周动脉长度和高度与孕周及双顶径呈一定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育龄人群的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携带率及基因型分布特征,分析地贫筛查的漏检和误诊原因,为育龄地贫基因携带者进行人工辅助受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在我院生殖医学科就诊并同时进行地贫筛查及地贫基因检测的育龄患者31455例,分析其地贫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红细胞参数、红细胞渗透脆性、血红蛋白电泳及地贫基因检测,计算地贫基因携带率,并通过比较筛查和基因检测结果找出漏筛和误诊病例。结果:共检出育龄地贫基因携带者4455例,地贫基因携带率为14.16 %。其中,α-地中海贫血3365例,常见的基因型有-- SEA /αα、-α3.7/αα和 -α4.2/αα;β-地中海贫血914例,常见的基因型有βCD41-42(-TCCT) N 、βIVS-2-654(C→T) N 和β-28(A→G) N ;α-合并β-地中海贫血176例,最常见的基因型是βCD41-42(-TCCT) N /-- SEA /αα。漏筛病例有731例,多为静止型α-地贫。误诊病例有4784例,其中有2701例误诊病例其红细胞渗透脆性和红细胞参数均正常,仅因HbA2<2.5 %且HbA>97.5 %被误诊为携带地贫基因。结论:广州地区的育龄人群具有较高的地贫基因携带率,静止型α-地贫容易在筛查中被漏检。  相似文献   

8.
选育抗老化啤酒酵母提高啤酒风味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崎  潘学启  顾国贤   《生物工程学报》2004,20(6):912-917
对一株啤酒酵母青②进行紫外线诱变 ,在蛋氨酸浓度为 15g L的耐性平板上筛选获得一株A27菌株。为使A27菌株的蛋氨酸耐性特征稳定遗传 ,在 11℃、稀释率为0.035h-1 的条件下对A27菌株进行高浓度蛋氨酸 (20g/L)连续驯养 ,然后分离得到一株MI4菌。在锥形瓶中连续发酵5代后 ,与A27菌株相比 ,MI4 菌株发酵液中GSH浓度高44% ,TBA值低 24% ,主酵液RSV值高 77% ,且遗传稳定性明显提高 :连续传代 5次后 ,MI4 菌株胞内GSH含量基本不变 ,而A27菌则下降了22%。在相同的糖化和发酵工艺条件下 ,对优选株MI4和出发株啤酒酵母青②进行 1m3发酵罐中试。与出发株青②相比 ,两者的总高级醇与酯量几乎不变 ,常规指标没有显著差别 ,品尝风味也基本一致。但MI4菌株发酵液中GSH浓度提高了 30% ,TBA值降低了19% ,成品啤酒的RSV值则提高了92% ,表明优选株MI4是一株具有抗老化能力的优良啤酒酵母 ,能够提高啤酒的风味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草交错带景观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加强对林草交错带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进一步促林草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迫切需要摸清交错带景观本底并分析其时空动态演化趋势。以大兴安岭林草交错带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0年Landsat 5 TM影像和2018年Landsat 8 OLI影像,利用面向对象的决策树分类算法建立3期土地利用数据集,据此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然后利用状态转换模拟模型STSM模拟研究区202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结果表明:(1)2010年林地、草地、耕地、湿地、人工表面、盐碱地及荒漠和过火区面积占比分别为46.93%、31.66%、5.02%、13.73%、1.08%、1.55%和0.04%;2018年分别为46.89%、31.69%、4.99%、13.72%、1.15%、1.54%和0.02%。(2)景观尺度上,2010-2018年间林地面积减少43.55 km2,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完整性降低、景观构成愈发复杂;草地面积增加38.11 km2,其景观完整性升高。(3)在现行趋势下,预测2025年研究区林地、草地、人工表面和过火区面积分别增加92.27、183.21、66.2 km2和10.25 km2;耕地、湿地和盐碱地及荒漠面积分别减少184.2、2.89 km2和164.84 km2。林火频发是导致研究区林地面积减少的主因,模拟的过火区面积增加提醒森林管理部门要严控林区用火风险并增强火灾扑救能力建设。后期"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牧还草"政策的实施是生态环境改善的主因。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时,需要充分平衡农业生产与城市扩张之间的竞争性,满足区域耕地红线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产絮凝剂的菌株WJ-100。该菌株产絮凝剂的适宜pH为6.5,适宜温度为25℃~40℃,摇床速度为80~240r/min;Na+、K+、Ca2+、Fe3+均有较好的促絮凝作用,Ca2+尤为显著;WJ-100以多种糖类为良好碳源,絮凝率达99.2%、99.8%甚至100%;该菌株在高岭土悬液pH2.0~10.0范围均有较好的絮凝效果。WJ-100在较大的pH、温度、碳源、摇床速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电喷雾检测器(CAD)法测定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中氢化大豆磷脂酰胆碱(HSPC)和磷脂二硬酯酰磷脂酰甘油(DSPG)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Venusil XBP C 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柱温:30℃;以甲醇-水作为流动相;喷雾压力:56.4 psi,喷雾温度:55℃;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结果:L-AMB各磷脂在 5~60 mg?m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HSPC平均回收率为100.06%,平均RSD为0.42;DSPG平均回收率100.03%,平均RSD为0.55。按HPLC-CAD 色谱条件测定L-AMB中HSPC、 DSPG含量分别为1497.66 mg?L-1、4710.93 mg?L-1,且无溶血磷脂检出。采用HPLC-ELSD 法验证,HSPC、 DSPG含量分别为1495.28 mg?L-1、4712.71 mg?L-1, 两种方法测定HSPC、 DSPG含量基本一致。结论:HPLC-CAD 测定L-AMB中HSPC、DSPG含量操作简单、准确,可准确测定L-AMB 中脂质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以匍匐翦股颖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2,4-D浓度、2,4-D和6-BA组合配比、蔗糖浓度对匍匐翦股颖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及愈伤组织再生过程中继代时间、6-BA浓度、蔗糖浓度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上,2 mg·L-1 2,4-D和0.1 mg·L-1 6-BA的组合最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率高达94%。蔗糖浓度为30 g·L-1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82%; 在再生过程中,当6-BA浓度为1 mg·L-1时分化率最高(62%),蔗糖浓度为40 g·L-1时,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52%)。经过2次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外植体放到培养基后40天)的分化率为最高(71%),随着继代次数增多,分化率逐渐降低,在经过5次继代后(培养100 d)分化率仅有18%。  相似文献   

13.
河流、湖泊等水生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并间接威胁人类健康。为探究重金属胁迫下水生昆虫花翅摇蚊(Chironomus kiiensis)生态毒理,测定了重金属Cd2+和Pb2+胁迫对花翅摇蚊化蛹率和羽化率的影响,检测了摇蚊的口器致畸与富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Cd2+和Pb2+影响摇蚊幼虫化蛹和羽化过程,单一重金属离子处理14 d Pb2+处理组的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为22.22%和8.89%,低于Cd2+的化蛹率(25.56%)和羽化率(11.11%),表现出更强的抑制效应。混合离子1:2和2:1配比处理组化蛹率和羽化率均为11.11%和4.44%,显著低于单一重金属离子胁迫下的化蛹率和羽化率。单一重金属离子及混合离子处理均能导致花翅摇蚊幼虫口器致畸,表现为上颚前齿断裂,中齿和基齿磨损、缺失,下唇板齿部不规则,下唇板边缘齿与中央齿磨损、断裂、增生、缺失。不同重金属离子处理下幼虫口器致畸率不同,并与暴露时间呈正相关,其中1:2配比处理14 d致畸率达到40.61%。重金属离子在摇蚊幼虫体内产生生物富集效应,单一重金属离子处理下的Pb2+富集含量7 d至14 d由11.46 mg/kg上升至31.32 mg/kg,不同配比混合离子处理下Pb2+富集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1:2配比处理组由15.48 mg/kg上升至42.50 mg/kg,而Cd2+在单一重金属与1:1混合离子处理组7 d至14 d的富集含量无显著性变化,2:1配比处理组由14.20 mg/kg下降至9.52 mg/kg,1:2配比由5.85 mg/kg上升至20.99 mg/kg。这些研究结果表明Cd2+和Pb2+胁迫影响花翅摇蚊幼虫生长发育且口器出现畸型,与重金属在幼虫体内的富集密切相关,为研究重金属对水生生态系统多重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洪涛  赵修竹 《遗传》1990,12(1):0
用琼脂糖高压电泳及免疫固定法对222份维吾尔族人血浆进行了备解素B因子(Bf)遗传多太性检测,发现其Bf*S、F、S07、F065、F1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6622,0.2680,0.0586,0.0090及0.0023。x2检测表明,这种分布与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相吻合。结合对GLO的研究,比较两座位间的连锁不平衡参数,发现Bf*S与GLO1的Δ值较大。  相似文献   

15.
杨忠慧 《遗传》1992,14(1):46-47
真核生物染色体能稳定地一代一代遗传卜艺;,起 码具备三种结构要素来和细脸中其他组分相互沈作而 得以实现。这三种结构要素是:DNA复制起点、着丝 粒(centromere)衣,端粒(telomere)[1]  相似文献   

16.
葛雅丽  张峰  曹漫漫  罗彤  席贻龙 《生态学报》2023,43(13):5491-5504
近年来,有关生物个体大小变异规律的研究已经成为生活史对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发现,大小相似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母体所产休眠卵孵化出的不同克隆后代个体大小变化显著,其中,最大个体是最小个体体积的6.25倍。推测种群内产生不同大小的后代个体是轮虫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进化策略,然而目前对上述不同大小轮虫克隆的遗传和生活史特征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以mtDNA COI基因和rDNA ITS序列作为分子标记,比较了个体大小差异显著的不同克隆萼花臂尾轮虫的遗传分化程度和分类地位,并在不同温度(20℃、25℃、30℃)和不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食物密度(1.0×106、3.0×106、5.0×106个/mL)下比较了它们的生活史特征。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内个体大小变异并非由于遗传特征的明显分化所导致,大型和小型个体轮虫克隆在两种分子标记上并不构成姐妹种,且两种形态型间还存在共享单倍型。温度、食物密度、轮虫形态型,以及温度和食物密度各自与轮虫形态型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轮虫的生活史特征。小型轮虫在1.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显著延长了胚胎和幼体的发育时间,缩短了生殖期历时;大型轮虫在1.0×106个细胞/mL和3.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显著延长了幼体的发育时间,但是其用于胚胎发育和生殖的时间却不随食物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各温度和食物密度条件下,大型轮虫的生殖期历时、平均寿命和世代时间均显著延长,或有延长趋势;而两者的种群增长能力之间的差异却因温度和食物密度的不同而异。20℃、25℃以及3.0×106个细胞/mL和5.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两种形态型轮虫的生殖能力相似;30℃条件下小型轮虫的生殖能力更强;1.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大型轮虫的生殖能力更强。小型轮虫在各温度和各食物密度下均未产生混交雌体后代,而大型轮虫在20℃低温下有较高的后代混交率。因此,大型和小型个体轮虫克隆具有显著不同的生活史策略,且利用有性生殖直接产生个体体积明显变异的不同克隆后代是萼花臂尾轮虫适应不可预测环境变化的一种"赌注策略"。  相似文献   

17.
放射受体法测定表皮生长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用大鼠肝细胞膜为材料 EGF 放射受体分析方法. 125I-EGF 采用 Iodogen 方法,其标记率为50%左右, 125I-EGF 对受体的结合率为20—30%.大鼠肝细胞膜 EGF放射受体法的灵敏度为 28pg/管,精密度为6.3%.应用此法测定了大鼠血清,颌下腺和唾液中的 EGF 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分类识别及其近20年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亚群  吕昌河  傅伯杰  于伯华 《生态学报》2021,41(10):3975-3987
生态系统分类制图是理解生态系统时空格局和支撑生态系统分类管理的基础。研究以反映生态系统主导服务功能和人类干预强度为主线,构建了包括9个一级和25个二级类的生态系统分类体系,集成土地利用、气候、地形、植被、土壤、居民点分布等多源数据,开展了2000和202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分类制图,并对其类型、结构、格局及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我国城镇生态系统扩张1.1倍,64.51%来自耕种生态系统。耕种生态系统缩减0.88万km2,其中水田和旱田分别减少0.60万km2和2.09万km2,但绿洲扩张1.81万km2。受退耕还林还草影响,农牧和农林混合生态系统分别减少2.88万km2和0.92万km2,林地生态系统增加1.61万km2。水域湿地生态系统增加0.31万km2,70%源自沼泽生态系统的扩张,尤其是青藏高原水域湿地,受气候变暖影响扩张明显。气候暖湿化促使部分干旱荒漠和冰冻寒漠生态系统的盖度增加,使牧草地生态系统增加9.97万km2,而干旱荒漠和冰冻寒漠生态系统分别减少14.98万km2和0.92万km2。我国生态系统变化导致整体景观的连接性下降、破碎度增加、类型多样性增加,斑块间生态过程的阻碍增强。我国生态状况明显改善,92.06%的区域NDVI增加,平均NDVI增幅为0.74%/a,其中农牧和农林混合生态系统NDVI增幅最显著,分别为1.26%/a和0.85%/a。该分类方案与制图结果突出了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环境风险和生产力的差异,可为宏观尺度的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四种固定菌体的方法。结果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包埋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R08菌体,制成直径约2mm的颗粒,然后用磷酸缓冲液处理,5%戊二醛溶液交联,制得的固定化R08菌体(PIRB)对Pd2+的吸附率最高。PIRB吸附Pd2+的最适pH值为35。吸附作用是一种迅速的过程。在5℃~60℃范围内,吸附作用不受温度的影响。溶液中的PIRB含量和Pd2+起始浓度影响吸附作用,在05gPIRB/L、200mg Pd2+/L、pH35和30℃条件下,吸附60min,吸附量达94.7mg/g干重。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Au3+等离子抑制PIRB对Pd2+的吸附。用lmol/L HCl洗脱PIRB所吸附的Pd2+,解吸率为83.6%。在填充床反应器中,在流速2mL/min、100mgPd2+/L、2.5g PIRB(干重)、pH3.5和30℃条件下,反复吸附-解吸附,最初5批的饱和吸附量、吸附率和解吸率分别平均为44.3mgPd2+/g干重、89.4%和82.5%。在与上述相同的条件下,PIRB对废钯催化剂处理液中的Pd2+的吸附量为41.3mg/g,吸附率为88.6%。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水资源面临着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恶化等挑战,因此加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于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灰水足迹核算对2016年中国地级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灰水足迹水平差异大,平均值为23.40×108 m3,主要集中在20.00×108 m3以下。中国城市农业源灰水足迹比例占比主要在70%以上,工业源比例占比主要在20%以下,而生活源比例占比在40%以下;(2)全国灰水经济生产率在12.45-857.31元/m3范围内,地区差异明显。33%城市灰水足迹荷载系数均大于1,全国地级市灰水足迹荷载系数平均值为1.16,城市水资源利用已对水环境产生污染压力,用水不可持续;(3)城市水资源开发率与灰水足迹荷载系数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了城市发展对水资源利用的"量"和"质"的压力作用具有一定的协同关系;(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呈现大型城市 > 特大型城市 > 超大型城市 > 中小型城市,城市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发展规模过大可能会造成用水高产而护水低效的现象。因地制宜的实行水资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及适时纳入灰水足迹核算与管理体系,是当前城市化大背景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