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2.
地果根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色谱法从地果Ficus tikoua根茎的90%甲醇粗提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hydroxyalpinum isoflavone(1),佛手柑内酯(2),β-豆甾醇(3),齐墩果酸(4),β-谷甾醇(5),香草酸(6)和2,6-二甲氧基-1,4-苯醌(7)。其中,化合物1、3、6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长果升麻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长果升麻(Souliea vaginata)根茎中分离出6种皂甙,经光谱(FAB-MS、1H-NMR、1H-1H-COSY、13C-NMR、1H-13C-COSY)分析,分别鉴定为27-deoxyactein(1),actein(2),25-0-乙酰升麻醇木糖甙(3),25-甲基升麻醇木糖甙(4),升麻醇木糖甙(5),24-acetylhydroshengmanol xyloside(6),其中 相似文献
4.
胀果甘草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继前文工作,本文报道从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根及根茎用95%乙醇渗滤后的提取部分中获得的另外五个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经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胡萝卜甙(Daucosterol)、甘草查尔酮甲(Licochalcone A)、β-谷甾醇(β-Sitosterol),异芒柄花甙(Isoononin)和4',7一二羟基黄酮(4',7-Dihydroxy-flavone)。其中胡萝卜甙和异芒柄花甙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药理实验表明,甘草查尔酮甲对H_2O_2诱异的溶血有极好的抑制作用(97.3%),但甘草甙在三个体外氧化体系中都没有明显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6.
为了解喙果皂帽花(Dasymaschalon rostratum)根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其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花旗松素(1)、(+)-儿茶素(2)、毛蕊异黄酮(3)、(-)-丁香树脂酚(4)、(-)-皮树脂醇(5)、lirioresinol A(6)、N-反式肉桂酸酰对羟基苯乙胺(7)和羟基酪醇(8)。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化合物1~8均无明显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胀果甘草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世林 《Acta Botanica Sinica》1988,30(2):176-182
本文报道从甘肃产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中分出12种成分,其中8种为黄酮类化合物,即甘草查尔酮甲(licochalcona A.),甘草查尔酮乙(licochalcone B),甘草黄酮(licoflavone),甘草甙(liquiritin),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异甘草甙元(isoliquiritigenin),芒柄花甙(ononin)和4,7-二羟基黄酮(4,7-dihydroxyflavone),另外3种为三萜类化合物,即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和11-脱氧甘草次酸(11-deoxyglycyrrhetinic acid)以及β-谷甾醇(-sitosterol)。其中除甘草查尔酮甲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胀果甘草中分得,4,7-二羟基黄酮和芒柄花甙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从梭果黄芪甲醇提取物种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羽扇烯酮(1)、β-D-Glucopyranoside-3,4-dihydro-3-(2-hydroxy-3,4-dimethoxyphenyl)-2H-1-benzopyran-7-yl(2)、甘草素(3)、(3R)-8,2'-dihydroxy-7,4'-dimethoxyisoflavane(4)、异甘草素(5)、蔗糖(6)、7α-羟基谷甾醇(7)、3β-羟基-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8)、三亚油酸甘油酯(9)、正三十三烷(10)、正十八烷(11)、二十八醇(12)、正二十七烷(13)、β-谷甾醇(14)。其中化合物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2对胃癌细胞MGC-803,肝癌细胞HepG2,人卵巢癌细胞SKOV3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大瘤足蕨和镰羽瘤足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瘤足蕨属中的大瘤足蕨和镰羽瘤足蕨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这两种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大波斯菊苷(1)、异山奈甲黄素(2)、astragalin(3)、3β,27-dihydroxylup-12-ene(4)、hydroxyhopanone(5)、plagiogyrin a(6)、androsin(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这两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7、9为这两种植物的共有成分. 相似文献
11.
Nguyen DT Nguyen DH Lyun HL Lee HB Shin JH Kim EK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7,17(10):1585-1590
Although a number of melanogenesis inhibitors have recently been reported and used as cosmetic additives, none is completely satisfactory, leaving a need for novel skin-depigmenting agents. Thus, to develop a novel skin-depigmenting agent from natural sources, the inhibition of melanogenesis by Chinese plants was evaluated. A methanolic extract of Nigella glandulifera Freyn was found to inhibit the melanin synthesis of murine B16F10 melanoma cells by 43.7% and exhibited a low cytotoxicity (8.1 %) at a concentration of 100 microg/ml. Thus, to identify the melanogenesis-inhibiting mechanism, the inhibitory activity towards tyrosinase, the key enzyme of melanogenesis, was further evalu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activity of intracellular tyrosinase yet not on mushroom tyrosinase. Finally, to isolate the compounds with a hypopigmenting capability, activity-guided isolation was performed, and Dioctyl phthalate identified as inhibiting melanogenesis. 相似文献
12.
宽叶大戟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宽叶大戟(Euphorbia latifoli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山萘酚(kaempferol,1)、槲皮素(quercetin,2)、山萘酚-3-O-β-D-葡萄吡喃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3)、槲皮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4)、白桦酯酸(betulinic acid,5)、白桦酯醇(betulin,6)、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正二十八烷醇(1-octacosanol,10)。化合物1~10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3.
初步研究了狼牙刺(Sophora viciifolia Hance.)种子的化学组成。测定了纤维素、粗脂肪、粗蛋白、淀粉、苦参碱相对于绝干狼牙刺种子的质量分数。预试验结果表明狼牙刺种子中还含有酚性成分、鞣质、黄酮厦其甙类、糖类、皂甙、有机酸等其它成分。 相似文献
14.
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从大苞鞘石斛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钩状石斛素(1)、愉悦石斛素(2)、4',5,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烷酮(3)、β-胡萝卜苷(4)和β-谷甾醇(5).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苞鞘石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齿瓣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反复柱层析、纯化,从齿瓣石斛的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新甘草苷(1)、3,5-二羟基黄酮-7-O-葡萄糖醛酸苷(2)、芦丁(3)、芹菜素-7-O-芸香糖苷(4)、芹菜素-7-O-葡萄糖苷(5)、β-胡萝卜苷(6)和β-谷甾醇(7)。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齿瓣石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地菍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野牡丹科药用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的化学成分,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及对比文献等方法鉴定为4-O-β-D-吡喃葡萄糖基-3,3',4'-三甲氧基鞣花酸(1),槲皮素3-O-刺槐二糖苷(2),8-C-吡喃葡萄糖基-5,7,3',4'-四羟基黄酮(3),3-O-β-D-吡喃葡萄糖基-4',5,7-三羟基黄酮(4),6-C-吡喃葡萄糖基-4',5,7-三羟基黄酮(5),3-hydroxy-22(29)-hopen-23-oic acid(6),2,3-dihydroxy-9(11)-fernen-23-oic acid(7),3β-sitosterol laminaribioside(8),姜糖酯B(9),3-O-β-D-galactopyranoside-glycerol1-alkanoates(10),胡萝卜苷(11),β-谷甾醇(12),二十八烷醇(13),二十四烷酸(14)以及三十四烷(15)化合物结构。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首次从窄萼凤仙花(Impatiens stenosepala Pritz.ex Diels)中分离得到九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山柰酚(2)、阿魏酸(3)、对羟基苯甲酸(4)、4’-OH黄芩素(5)、洋芹素(6)、2,5,7,8-四羟基萘醌(7)、5,8-二羟基萘醌(8)及东莨菪素(9)。 相似文献
18.
采用柱色谱技术从红背山麻杆叶子的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黄酮苷和2个其他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芹菜素-6-C-D-葡萄糖苷(1)、芹菜素-7-O-芸香糖苷(2)、芹菜素-7-O-β-(2″-O-α-鼠李糖基)葡萄糖醛酸苷(3)、木犀草素-7-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4)、没食子酸乙酯(5)、β-胡萝卜苷(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山麻杆属中分离得到的黄酮苷. 相似文献
19.
从小金梅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3-O-β-D-槲皮素葡萄糖苷(1)、3-O-β-D-山柰酚葡萄糖苷(2)、5-O-β-D-芹菜素葡萄糖苷(3)、α-菠甾醇(4)、2,6-二甲氧基苯甲酸(5)、3-吲哚甲酸(6)、(2S,3R,4E,8E)-1-(β-D-吡喃葡萄糖苷)-N-[(R)-2’-羟基-二十碳酰基]-9-甲基-4,8-二烯-1,3-二醇-2-氨基-十八烷(7)、正三十二烷醇(8)、14,15-二十碳烯酸(9)、木腊酸(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0.
喜光花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喜光花Actephila merrilliana叶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5,5’-dimethoxy-alloagerasasin(1)、对羟基苯甲醛(2)、丁香酸(3)、正十八烷酸(4)、反式桂皮酸(5)、对甲氧基苯甲酸(6)、间苯二酚(7)、邻苯二甲酸(8)、邻羟基苯甲酸(9)、对羟基苯甲酸(10)以及戊二酸(11),以上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