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轮状病毒形态发生时病毒性抗原的免疫胶体金标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维康  夏诗茂 《病毒学报》1989,5(2):116-122
  相似文献   

2.
应用生物素标记结核菌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A-ELISA)检侧脑脊液结核菌扰原,并在同一滴定板上与常规ELISA比较。结果表明在85.4%的脑脊液中,BA-ELISA较常规ELiSA敏感,抗原滴度为后者的2.5倍。本法阳性率为88.5%,明显高于常规ELISA法(p<0.05),而其非特异性却无明显增加,提示本法为结核性脑膜炎的免疫学诊断提供了一种比常规ELISA更为敏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IgHV1抗原九肽荧光标记及分离纯化的方法。方法 :利用硫代磷酸化的原理以荧光试剂标记IgHV1抗原九肽 ,用葡聚糖凝胶 (Sephadex)G 1 5层析柱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荧光标记的IgHV1抗原九肽进行分离纯化并以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鉴定。结果 :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对纯化后样品进行鉴定 ,其电泳图谱只出现单一峰。结论 :初步建立IgHV1抗原九肽荧光标记及分离纯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用免疫金颗粒标记鉴定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抗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丁翠  马可 《昆虫学报》1991,34(1):7-12
用免疫电镜金颗粒标记技术准确、快速地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核型多角体病毒抗原进行了定位和鉴定.舞毒娥病毒的多克隆抗体与同源的多角体抗原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亲和性,但与不同源的松柏锯角叶蜂(Neodiprion sertifer)病毒多角体抗原仅有极微弱的交叉反应.舞毒蛾病毒粒子和核衣壳抗原也能与同源的多克隆抗体作用.在被病毒感染的舞毒蛾脂肪体细胞核中,成熟的多角体被金颗粒重重标记,其外缘的游离病毒粒子和核衣壳亦被标记,但亲和力较弱.在被感染的脂肪体细胞核和质内发现一种与多角体蛋白晶体不同源的菱形结晶体.  相似文献   

5.
通过基因工程操作,使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融合,用新型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中高效表达了HBeAg-GFP双功能融合蛋白。经ELISA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表达产物既能发射易于检测的绿色荧光,又具有HBV的e抗原活性,为免疫诊断新方法的建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铕标记抗癌胚抗原单克隆抗体C17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合成的N′-(对-异硫氰基苄基)-二乙三胺-N1,N2,N3,N3-四乙酸铕钠为螫合剂.用Sephadex G-50凝胶柱层析分离标记C17和过量试剂.分部收集的层析物的光密度图和荧光强度图完全一致.蛋白峰处两管标记C17的比活性分别为5.2和8.9Eu3+离子每C17分子,而且C17的标记回收率为64%.标记C17至少在6个月内是稳定的.用铕标记物得到的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线性和斜率,表明标记物免疫活性良好,而且已用于血清CEA分析.  相似文献   

7.
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主要方式之一。糖基化主要包括N-糖基化和O-糖基化两种方式。肿瘤细胞常常伴随异常的O-糖基化,并且与肿瘤的不良预后具有密切联系。O-聚糖(Tn、s Tn和T抗原)在多种糖基转移酶(T抗原合成酶、唾液酸转移酶等)的帮助下在高尔基体合成。Cosmc是T抗原合成酶唯一的分子伴侣,它可以帮助新合成的T抗原合成酶氨基酸片段正确的折叠,并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T抗原合成酶。本文就O-聚糖的结构和一般合成过程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岳莉莉  齐义鹏 《病毒学报》1998,14(3):234-239
通过基因工程操作,使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融合,用新型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中高效表达了HBeAg-GFP双功能融合蛋白。经ELISA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表达产物既能发射易于检测的绿色荧光,又具有HBV的e抗原活性,为免疫诊断新方法的建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O-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主要方式之一。O-糖基化不仅存在于正常的细胞表面,且肿瘤细胞表面常常伴随异常的O-聚糖。Tn抗原、sTn抗原和T抗原是O-聚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表面过度表达,并参与肿瘤转移的过程。本文就O-聚糖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用标记分析(signature analvsis)法了解我国海南地区3年(1985—1987)来流行的登革2型(DEN-2)病毒株的抗原性变化。用3种单克隆抗体(McAb),包括黄病毒属特异、亚属特异和登革2型型特异,分析了8个DEN-2病毒流行株,并与标准株新几内亚B林进行比较.通过统计分析和微机处理,发现8株中有5株与株准株类似,有3株显示出明显差异。株记分析法为病毒抗原性分析提供了一个高度敏感的方法,并可用于监测一个地区病毒株群的变化及新株的引人。  相似文献   

11.
动物标记是识别群体动物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动物管理中十分有用。各种动物各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如鹿的耳号,马的臀位烙印,鸟的脚圈等。灵长目动物则可在其身体某部位进行刺纹,经试用效果甚好,刺纹保持终生。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一)刺纹部位 颜面色淡的猿猴,如猕猴,日本猴,阿拉伯狒狒等,在其颜面某一部位刺纹;颜面色深的动物,如长臂猿等,则可在其后肢股内侧刺纹。  相似文献   

12.
<正>很早以来就推测肿瘤细胞表面有特异的抗原决定簇,即存在着肿瘤特异性抗原,但确切证实其存在是非常困难的。单克隆抗体的出现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其不仅能进行基础研究以了解肿瘤抗原的性状,又能在试管内大量制作有一定特异性的抗体,临床上癌的诊断、治疗,对其寄予极大的期望。制作单克隆抗体多用人的肿瘤细胞。一般用人的肿瘤多次免疫小鼠等异种动物,再取出这些鼠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用染色标记的方法,对红铃虫的趋光习性进行了试验,效果良好。 一、材料与方法 1.染料 虫胶(漆片)0.25克,碱性品红0.25克(或碱性绿、碱性紫等)和95%酒精100克。先将由胶放入少量酒精内不断摇动,待溶解后加酒精和颜料,因颜料易沉淀,务须过滤后,方能备用。 2.染色 染色笼为长3O厘米、宽30厘米、高4厘米,二面装纱网,一边装绞链,以便开关,另一边留两个直径1厘米的放蛾孔。把当天在指管内羽化的、发育正常、翅展良好的红铃虫雌雄蛾计数放入染色笼内,在通风处用手提超低容量喷雾机将染料透过纱网均匀喷染在各蛾体上,染料不宜过多,并用立体显微镜检查染色情况。  相似文献   

14.
胶体金作为一种标记物,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最初仅作为透射电镜的非特异性示踪物,七十年代开始将胶体金标记抗体、凝集素等,用于免疫电镜。  相似文献   

15.
蛤蚧标记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蛤蚧是一种珍贵的野生药用动物,为了使其变野生为家养,以求达到增加产量。近几年来,广西许多单位已开始进行人工养殖试验。但蛤蚧多生活在悬岩峭壁上,对它的生活习性还没有充分的了解,需要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进行观察,用标记法对蛤蚧的形态、生态、生理等  相似文献   

16.
Thy-1抗原     
Thy-1抗原(原称θ抗原)是小鼠T细胞的一个重要的表面抗原,同时又是区分小鼠T和B淋巴细胞的特异表面标记。研究表明,Thy-1抗原还广泛地存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动物的脑及其他一些组织中。目前,Thy-1抗原分子已从淋巴细胞和脑组织中提纯,并对其生化特性、化学组成以及结构与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Thy-1抗原在分布上以及化学结构上,具有许多其他细胞膜蛋白所没有的特点,这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本文简要地介绍有关Thy-1抗原研究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7.
抗原化抗体     
抗原化抗体余拥军吴祥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抗原化抗体抗体基因工程抗原性免疫原性抗体是哺乳动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机体抵御外来入侵者及清除体内病变、衰老细胞等重要生理功能。抗体分子因其结构的特殊性、对抗原分...  相似文献   

18.
Thy-1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y-1抗原(原称θ抗原)是小鼠T细胞的一个重要的表面抗原,同时又是区分小鼠T和B淋巴细胞的特异表面标记。研究表明,Thy-1抗原还广泛地存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动物的脑及其他一些组织中。目前,Thy-1抗原分子已从淋巴细胞和脑组织中提纯,并对其生化特性、化学组成以及结构与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Thy-1抗原在分布上以及化学结构上,具有许多其他细胞膜蛋白所没有的特点,这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本文简要地介绍有关Thy-1抗原研究的一些进展。一、Thy-1抗原的发现五十年代末,淋巴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已逐步明确。1961年,胸腺功能的发现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淋巴细胞是一个不均一的细胞群,它至少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B淋巴细胞,担负着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分泌抗体);另一类是T淋巴细胞,担负着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1963年,Boyse等在研究小鼠白血病细胞的表面抗原时偶然发现,一些小鼠的胸腺  相似文献   

19.
20.
小麦耐盐基因的标记和标记的克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翁跃进  陈道明 《遗传学报》2002,29(4):343-349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cum L)耐盐农家品种茶淀红与盐敏感品种农大85021杂交,对杂交后代141株F2分离个体进行耐盐性鉴定。通过遗传分析和卡方检验证实小麦耐盐农家品种茶淀红含有一个主效耐盐基因,杂交后代符合1:2:1的分离规律。依据混合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BSA)建立耐盐基因池和盐敏感基因池,通过RAPD实验,从520个引物中筛选出了一个在两池间具有多态性的引物OPZ09,用双亲、F1、F2单株DNA进行RAPD实验证明了该引物扩增出的特异性片段OPZ09-590是一个与茶淀红耐盐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用JOINMAP Version1.4计算基因与标记间的重组值为5.674%,连锁距离为6.557cM。从琼脂糖凝胶回收OPZ09-590与载体pUCm-T连接,并转入受体菌JM109,对克隆片段测序表明其实际大小为591bp,故此小麦茶淀红耐盐基因的RAPD标记为OPZ09-5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