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铁树开花马长角”,用以形容某事几乎不可能发生。所谓的“铁树”就是我国民间对苏铁类植物的俗称。这类植物是一群古老的裸子植物,最早出现于上石炭纪,在白垩纪为其生长鼎盛时期,曾与恐龙一起在地球上整整生活了1亿多年。现存的苏铁类植物种类很少,如苏铁科仅有9属11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于其树形优美,很早就被广泛引种到世界各地,成了著名的园林观赏植物。我国苏铁属植物也有8种之多。  相似文献   

2.
蛇在现今生物分类上属爬行纲(Reptilia),有鳞目(Squamata)其生理现状是体被角质鳞,多成覆瓦状排列,椎骨多数为前凹型,少数为两凹型,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蛇类属鳞目中分出的蛇亚目(Serpentes)。蛇在人们心目中被认为可怕的动物。在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中写成“它”,解释说:“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  相似文献   

3.
猪年话猪     
郭耕 《生命世界》2007,(2):104-105
猪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家畜,民间称其为六畜之首,但在生肖属相中却排在最后。让猪作十二生肖的压阵之物,倒也名副其实。我国养猪历史已经有七八千年了。在许多古人的墓葬中,远至新石器时期的人类遗址,都不乏猪的遗骸,因为他们常常以牲畜的多寡来标度地位和富裕程度,由此,葬猪或以猪做祭祀品就显得十分重要。家祭时,陈豕于室,合家而祭,故“家”是宝盖下有个“豕”字,这乃是今天我们所用“家”字的由来。也有人解释“家”的意思是农耕社会居室之下养一“猪”,“豕”即猪也。  相似文献   

4.
印楝与健康     
印楝树(Azadirachta indica)属楝科植物,原产于印度,英文名称叫做Neem。在印度,印楝一直很受人们崇拜,被称为“母亲树”、“神奇之树”。印楝最早传入我国是由赵本欢教授于1986年从非洲多哥引进的,并在海南省万宁县试种获得成功。近几年来,又由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从印度引种栽培成功,现己辐射到十多万亩。印楝浑身都是宝,除主要用于制生物农药外,在日化、医疗、化妆品、家居装修等方面亦有广泛的用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见识一下这可爱的宝树吧!灰色的印楝树皮看上去稳重的象个长者,放在嘴里嚼一嚼,有点苦,长者说,良药苦口利于病,…  相似文献   

5.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PCV分两种血清型,即PCV-1和PCV-2,其中PCV-1由Tischer等于1974年检测到,对猪没有致病性;PCV-2可引起部分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的断奶仔猪多系统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  相似文献   

6.
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三百多位古生物学界的代表在园林城市苏州聚会,举行各种活动,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建立五十周年。古生物学会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学术团体之一,她对团结古生物学界,促进古生物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古生物学家之家”。五十年来,这个“家”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热闹和兴旺过。在反映古生物学会五十年变迁的书刊展览室里,出现了一个  相似文献   

7.
石平 《化石》1990,(2):30-32
蜥蜴学飞行“原始爬行动物出现的时间为晚石炭世,即在沉积地层中铀和有机物增多之时。这样的地层发现于北美和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其特点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蜥蜴,作为正常的陆生四足动物开始生存在地球上。然而在随其后的铀含量增多的时期,即在二叠纪与三叠纪分界时,地史上出现了最早的会飞的脊椎动物——翼龙。有趣的是,在翼龙的解剖构造上,与陆生爬行动物唯一的重要差异是多了一个旁边的第四指——“小指”。在所有的指骨当中,这个小指极度延长,几乎等于整个体长的两倍。从这个过分的长指上长出翼膜,形成飞行的脊椎动物的最早的翅膀。飞行脊椎动物出现的时间,不迟不早,恰好是在二叠纪与三叠纪分界处的放射性增强的地层中。这一情况促使人们想到,飞  相似文献   

8.
《遗传》2016,(11)
正猪(Sus scrofa)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在农业生产和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730多个品种,其中约2/3分布在中国和欧洲。国际家猪基因组测序协作组于2012年完成了欧洲家猪——杜洛克猪(Duroc)的全基因组序列,为后续的遗传变异检测、种群进化与选择性分析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源。目前,大量非模式生物的参考基因组序列往往是不完整的,不能准确涵盖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9.
中国最早鸟类的不断发现令世界为之惊讶周忠和众所周知,始祖鸟作为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鸟类发现于德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靠的消息报道说它曾在世界的其它地方也出现过。人们也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最早的鸟类化石发现在哪儿?它比始祖鸟晚多少?谁是除始祖鸟以外...  相似文献   

10.
猪博卡病毒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博卡病毒属的新成员,2009年发现于患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瑞典猪群中。目前,猪博卡病毒作为新发现的病原,已是世界各国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已发表的文献,对猪博卡病毒的发现、分类、基因组结构与复制、流行病学、与疾病的相关性、培养与检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广大科研人员对猪博卡病毒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华南地区现在没有鳄鱼的分布。但过去是否有鳄鱼?以及是何种鳄鱼?绝灭于何时?是一个颇具兴趣的问题。一华南地区最早的鳄鱼记录,在汉代文献中就已出现。但引起人们注意的还是唐代韩愈所写的《祭鳄鱼文》。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潮州(今广东省潮州市)当时属岭南道,唐时岭南地区仍属未曾开发的“蛮夷南荒”地区。一到潮州上任,韩愈就了解到当地最大的祸患就是鳄鱼。潮州的鳄鱼相当凶猛,既吃食牛马羊豕等家畜,也威胁人类。为此,韩愈撰《祭鳄鱼文》,限令鳄鱼三日内徙往南海,否则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以来,广西崇左系统发掘出土了一些与巨猿共生的早更新世最后河马齿河猪(Hippopotamodon ultimus)的新材料。根据新材料及以前积累的各地点材料,产于广西、贵州和重庆的原"最后双齿尖河猪(Dicoryphochoerus ultimus)"的系统分类位置由"双齿尖河猪"属修订到河马齿河猪属(Hippopotamodon),而最后河马齿河猪(H.ultimus)是河马齿河猪属中的有效种。这种猪的个体较大,大于猪属(Sus)的成员。其鼻吻部很长,P1和P2间的齿隙发育,M3第三叶相对窄小,下犬齿verrucosus型,p4主尖在顶部分裂成双尖,m3的第三叶由两个主尖组成。最后河马齿河猪仅分布于华南地区,其时代分布局限于早更新世早期和中期,是河马齿河猪的最晚代表。  相似文献   

13.
猪圆环病毒(porcinecircovirus ,PCV)属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 ,为单股负链DNA病毒,以滚环方式进行复制,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PCV有2种基因型即PCV 1和PCV 2 ,两者细胞培养均不引起病变.前者广泛存在于猪源肾细胞中,但并不引起感染猪发病,其基因组为1 75 9bp ;后者首先由Allan等[1 ] 从患断奶猪多系统衰弱综合症(postweaningmultisystemicwastingsyndrome ,PMWS)的猪群中分离到,被证明为PMWS的重要病原.PCV 2主要侵害感染猪的免疫系统[2 ] ,从而诱发猪体的免疫抑制.PCV 2常和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  相似文献   

14.
刘丽萍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1,39(2):115-128,T001
描述了广西百色及永乐盆地发现的中始新世最晚期-晚始新世的猪类化石,这批已知最早的猪超科化石,大大丰富了亚洲地区的早期猪类,对了解全球猪类的早期演化有着重要价值。广西的材料被确定为两个新属新种:萨氏始新猪Eocenchoerus savagei和广西华夏猪Huaxiachoerus guangxiensis,一个新种:粗壮暹罗猪Siamochoerus viriosus和一个未定属种:Tayassuidae gen.et sp.indet.加上已发表的单尖旅游Odiochoerus uniconus。百色,永乐盆地共计发现了5种始新世猪粉化石。新属Eocenchoerus虽然臼齿结构简单,与原始的古猪类(Palaeochoerid)接近,但因其M3具有一个明显的跟座而被归人猪科,早期猪科动物非常原始的臼齿形式证明,猪科动物 起源并不晚于古猪科(Palaeochoeridae)和西瑞科(Tayassuidae)。旧大陆的古猪类长期以来被认为与新大陆的西瑞类(tayassuid)更为接近,多数学者钭其归入西瑞科。笔者认为两者共有的近祖特征,并不能支持它们更摈 亲缘关系,而且古猪类缺乏典型西瑞类的近裔特征。因而支持将Palaeochoerinae亚科作为一个独立的Palaeochoeridae科,并将发现的两个新属种Huaxiachoerus guangxiensis和Siamochoerus viriosus归入该科,西瑞类材料的发现,再次肯定了东南亚地区确实存在与新大陆典型西湍类如Perchoerus,相似的古老猪类,另外新属Huaxiachoerus在臼齿结构上也显得比其他古猪类更接近新大陆的Cynorca,如果Perchoerus和Cynorca确属新大陆西湍类两个演化支系的祖选类型,那么新大陆的猪类动物很可能源于旧大陆,鉴于百色,永乐盆地的猪类已发生了较大分异,猪类动物的分化似应不晚于中始新世。  相似文献   

15.
王原  郭建崴 《化石》2000,(1):6-7
最近,一只古老的蟾蜍“跳入”了人们的视野。它新近发现于辽宁西部,被科学家命名为“三燕丽蟾”(见题图),是我国已知时代最早的古蛙。三燕丽蟾生活在距今至少1-2亿年前的中生代中晚期,它与各色各样的恐龙以及一些原始的哺乳动物生活在同一时代。现在科学家只能通过化石来了解这种动物的面貌。我们这里称三燕丽蟾为蛙类,但人们在田间池畔常见到的“青蛙”和“癞蛤蟆”却是明显地不同。为什么呢?在动物分类学上,两栖动物中的无尾两栖类习惯上都被广义地统称为“蛙类”。这类动物一个典型的特征是它们的幼体(即蝌蚪)通常生活在水…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人们与河鲀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河鲀肉味腴美,但又有剧毒所,以一向为人们所重视。我国是研究河鲀最早的国家,有关河鲀研究的历史可追溯至远久。约在三千年前,人们已知河鲀含有一种有毒物质。一、名称的记载鲀类(Tetraodontoid)。属硬骨鱼纲,鲀形目(Tetrodontiformes)。鲀科(Te-odontiae)中各属鱼类(如东方鲀属 Fugu,兔鲀属 Lagocephalus,腹刺鲀属(Gastr-ophysus,宽吻鲀属 Amblyrhynchotes,凹鼻鲀属 Chelonodon,叉鼻鲀属 Arothron,  相似文献   

17.
说起精神病,人们立刻会联想到胡言乱语、冷暖不知、疑心重重、喜怒无常、行为紊乱。然而,如果你有兴趣,仔细地比较一下古今中外的文学著作、有关精神失常的描述,却可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聊斋志异·五通》中有这么一句“南有五通,犹北之有狐也”。就是说,当时我国南方人相传有马、驴、猪等五种动物,北方人则流传“狐狸精”会附体作祟;他们相信这些动物或灵物附在自己身上,备受它作弄或支配,  相似文献   

18.
异齿龙之谜     
在古代生物中还存在着许多待揭之谜,例如异齿龙的帆状结构就是其中之一。异齿龙是两亿五千多万年前的一属似哺乳爬行动物,属盘龙目。它的特征是,脊椎骨的棘从颈部直到荐部都强烈伸长,在背部中央达到最大高度。这些棘上肯定蒙着一层皮膜,形成一种纵行的“船帆”。这种“船帆”是干什么用的呢?曾经有好几种推测。最早发现盘龙化石的柯普(1840—1896)认为:这种“船帆”是动物用来乘风破浪、漂洋过海的装置。这意见遭到哈佛大学罗美尔教授的坚决反对。他认为:盘龙类根本不可能有很高的智慧去操纵这种“船帆”。如果一条船从前到后装上这么一面僵硬的帆,那它就很容易向旁边漂去。这种动物即使有深入水下的“龙  相似文献   

19.
说到杜鹃花科,人们自然首先想到杜鹃花属,因为不仅该属植物的种类多(约900余种),而且花朵美丽、繁盛,观赏价值极高。尤其令人感到自豪的是:中国是世界上产杜鹃花最多的国家,约有500多种,其中位于云南、西藏、四川三省区相交处的横断山脉地区种类最集中,是世界杜鹃花的发祥地和分布中心,被誉为“杜鹃花王国”。杜鹃花开映山红杜鹃花属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种类,是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低山丘陵地区的杜鹃花(Rhododendronsimsii)。这是一种不高的落叶灌木。叶卵形或倒卵形,长3-5厘米,宽2-3厘米,两面均有糙毛。花2一3…  相似文献   

20.
刘建全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18(6):461-465,T002,T005
研究了国产菊科千里光族款冬亚族及其相关类群11属15种植物的花粉超薄结构。研究类群的花粉超薄结构可分为2类:“千里光型”和“向日葵型”。多榔菊属、大吴风草属和毛冠菊属为“向日葵型”,其余种类均为“千里光型”。根据花粉超薄结构类型,结合其它有关方面的研究,认为大吴风草属与橐吾属并不近缘,而毛冠菊属可能接近于紫菀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