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本中学植物学的教学参考书——“中学植物学的课堂教学”(上册).这本书是根据苏联魏尔滋林(??)著的“五年级植物学的课堂教学”(??)译出的,原书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科学院出版社1952年的版本. 这本书是针对苏联中学植物学课程编写的教学指  相似文献   

2.
我在第一次上“达尔文主义基础”的课堂上,并没有讲“达尔文主义基础”的第一课,而是给同学们介绍了“达尔文主义基础”这门课的性质和我们要讲授它的重要意义。根据具体情况,从今年暑假开始,北京的中等学校才添上了这一门课,而且它又是在我们新中  相似文献   

3.
对於中国的生物学教师们,达尔文主义基础是一门新的课程。这样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从未被旧社会的唯心主义教育家所重视;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後为了适合新的需要,将旧的充满唯心理论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改为达尔文主义基础,在开始时是会遭遇些困难的。例如有的中学教学同志反映说,从前没学过达尔文主义,也没见到过课本,对这一课程的内容很茫然。但大家对於这一新课程都很重视,在加紧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并在努力搜求教材的参考与教学的经验。在这样情形下将苏联“达尔文主义基础”课本的内容简单介绍一下,对於中学教学也许能有一点帮幼。笔者对於达尔文主义是外行而俄文的阅读能力也很低,文内如有错误还请读者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4.
“达尔文主义基础”是我国中学里的一门新课程。为了教好这门功课,现在有好些城市的生物学老师组织了教研组,讨论“达尔文主义基础”课本的教材和教学上的种种问题。笔者曾经和北京市与天津市的许多中学生物学老师谈过几次话,讨论中央教育部开设这门新课程的意义,说明我们  相似文献   

5.
关于“种间和种内关系”问题,在学习达尔文主义基础当中,几乎已成为大家共同的争论问题,但是在课本上对这问题的说明,联系到林木之间的具体例子说得很少,同时也比较简单,据我所体会:一般中学生对于这方面的了解还很模糊,很少能理解到林木之间的关系是经过“自然选择”“系统发育”的过程而形成一种适应性的结果.现在为了在这方面能帮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种间和种内关系”问题,我愿结合课程内容加以补充说明,藉供教材的参考资料,并希老师同学们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6.
达尔文主义是一门研究生物界发展历史和进化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的创始人是伟大的学者达尔文。苏联先进的米丘林科学是达尔文主义发展到最高的阶段,也就是创造性的达尔文主义。因此,要学习现代的米丘林科学,必须学习达尔文主义;达尔文主义是米丘林科学的基础。中央农业部主办的“米丘林农业植物选种及良种繁育讲习班”,在请苏联专家伊万诺夫主讲“米丘林遗传选种与良种繁育学”的同时,特地又邀请了刚来我国讲学的杜伯罗维娜专家讲授“达尔文主义”。杜伯罗维娜专家是北京师范大学和  相似文献   

7.
“中性说”是非达尔文主义的吗?马刚(第四军医大学生物教研室,西安710032)木村资生等人提出的“中性说”因直接违反了达尔文主义的核心一“自然选择说”,而被认为是作达尔文主义的.并由此引起了一场反对和维护达尔文主义的长时期的论战。迄今,论战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8.
“达尔文主义基础”系苏联中学校第九年级用教材,著者为梅时尼柯夫、A.A.斯巴诺夫和B.M.科尔松斯卡娅三人,莫斯科1951年第2版,1952年第3版,俄罗斯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部教育山版局印。中文译本——“达尔文主义概论”,毅敏译,作家书屋1952年出版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方宗熙编的“高级中学课本达尔文主义基础”修订本出版了。全书共分六部:(一)绪论;(二)达尔文以前关於进化思想的斗争;(三)达尔文学说在科学上所完成的革命;(四)达尔文学说的发展;(五)米丘林学说——生物科学发展的更高阶段;(六)人类的起源。在绪论中,编者首先描写了生物的多样性、同一性和适应性,然後提出问题:如何解释这些特性?由这个问题便自然的导入了达尔文主义的讨论。这样的安排不但和达尔文主义的发展过程相符合,并且,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也容易  相似文献   

10.
一.达尔文学说是片面的、肤浅的进化理论吗? 李森科院士在他的“科学中关於生物学科的新见解”(1950年)一文里,给达尔文学说作出如下的评价:达尔文主义的基础是片面的、肤浅的进化理论。这个论断有什么根据呢?依李森科院士看来,这  相似文献   

11.
这一篇高一上学期的达尔文主义基础讲授计划,是根据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草案)和1954年的达尔文主义基础教科书,参考苏联教师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北京市教师的教学情况编写的.这篇讲授计划里提出了本学期的教学进度,以及每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学习“达尔文主义基础”进入下册第四章——米丘林学说是生物科学发展的最高阶段时,学生们开始对米丘林控制生物和改造生物的方法发生了强烈的兴趣,她们如饥如渴的盼望着教师能指导她们进行米丘林工作方法的实习.在这样一群可爱的学生面前,我  相似文献   

13.
在1954年上半年,我校配合初中动物学举行过“蠕形动物小型展览会”及“节肢动物小型展览会”(图6、图7),配合达尔文主义基础的教学举行过“米丘林杂交育种小型展览会”(图1、图2、图8)及“从猿到人小型展览会”(图3、图4、图5);在1954年下半年,我们在讲完了达尔文学说之后,重点展览过一次“生物适应性小型展览会”;在今年上半年讲到人类起源一章时,我们又利用原有的图片、模型加上教育部最近拨给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教材“达尔文主义基础”是第117页有一节是“获得性的遗传为什么不显著?”关于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与教师往往不能把它与获得性遗传的问题统一起来看。有些人总认为这两个问题是对立的,是矛盾的。认为获得性遗传既然有不显著的现象,那末获得性能够遗传这一观点就有疑问。或者有人这样问:“既然获得性能够遗传,但又为什么会有不显著的现象发生呢?”另外还有些教师,基本上是承认获得性能遗传,但对获得性遗传的现象,以及获得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这个讲授计划是根据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草案)和1953年的达尔文主义基础课本,並遵照苏联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北京市教学情况编写的。计划中提出了本学期的教学进度、以及每课讲授的重点、和主要的教学参考书。关於复习、提问、巩固教材等问题,希望教师们在制订个人计划的时候,根据各校具体情况加以考虑。达尔文主义基础的教具和挂图,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材料,可能各校的设备情况不尽相同,教师可根据演示或实验内容,在课前准备好。如碰到设备不全,(?)  相似文献   

16.
在讲述达尔文主义基础时,提到适应性中的拟态部举竹节虫来做例证。如今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达尔文主义基础在“绪论,生物的适应性”(原书5页倒数5到4行)一节中也提到竹节虫,说“竹节虫翅膀退化,身体瘦长,呈绿色或褐色,在竹枝上停留时,形状像竹枝”。同时书的前面也附了一张彩图表示竹节虫在竹节上停留时形状酷似竹枝的情形,但根据我在汶川县(隶属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发现的竹节虫和对它生态观察的结果,却与书中所述及所绘之图略有些不同,兹说明如下,以示生物适应性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里,按历史和逻辑的顺序,设置了最后一门生物学课程——“达尔文主义基础”。这门课程底主题,是“米丘林学说是生物科学发展底更高阶段”。对这一章以前的材料的研究,能保证学生更好地领会米丘林生物科学底基础。为了理解生物科学发展底更高阶段底特点,必须使学生得到关于以前各阶段的必要知识和关于生物学中先进的唯物主义学派和反动的唯心主义学派之间的斗争底必要知识。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在高中达尔文主义基础中有如下的叙述:“我们可以在池塘里养鱼来吃掉蚊子的幼虫”。又在初中动物学中也有同样的内容:“我们也可以在池城里多养鲤鱼和其他的鱼,让鱼吃掉它们”。当同学们读到以上的课文时,很自然地会提出如下的疑问的:“究竟还有哪些鱼类能吞食蚊幼虫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现在简单的介绍数种我国土产及驯化的小形  相似文献   

19.
一.“中间类型”与脊椎动物进化“中间类型”是代表生物界——动物或植物——由一个较大的分类单位,主要是纲和目,发展到另一个在系统上有直接联系而较高级的分类单位的过渡形态.中间类型的存在和发现,使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动植物各主要门类系统发展的具体过程;因此,在达尔文主义的理论的研究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达尔文主义这一门课程中,有三个问题比较最不容易答复,而这三个问题却是最常发生的。这三个问题便是(1)种内斗争;(2)新种的形成;(3)性选择。“性选择是否是事实”这一问题在问题解答中,我已经作了一个简单的答复。新种的形成的,新学说,生物学通报1卷3期也已有专文发表,现在来谈一谈种内斗争的一些问题。种内无斗争这一理论是比较容易明了的。“达尔文主义基础”的书上都说的很清楚,我们有许多理由,也有许多证据来说明这一点。但是,主要的困难是具体的问题,例如猫吃小猫,蚂蚁打架,雌蜘蛛吃雄蜘蛛等类的问题。在北京大学达尔文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