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玖  童善庆 《微生物与感染》1995,18(5):16-17,38
本文简述近几年来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宿主细胞免疫应答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重点对HCV感染后体内CD4^+T细胞、CD8^+T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免疫应答及其在免疫致病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兵 《微生物与感染》2000,23(6):1-3,45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HCV DNA疫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它的研制为预防和治疗HCV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HCV DNA疫苗的构建、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DNA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HCV DNA疫苗是近年来的研究点之一,它的研制为预防和治疗HCV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HCV DNA疫苗的构建、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丙型肝炎病毒(HCV)性传播感染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合分析HCV性传播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不同观点,旨在提醒人们对HCV性传播感染的警惕。  相似文献   

5.
张树林 《微生物与感染》1993,16(5):193-195,199
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检测方法建立后发现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抗-HCV检出率高,有人提出HCV感染有可能为AIH的启动因素之一,尤为Ⅱ型AIH。区别抗-HCV阳性的肝炎为丙型肝炎还是AIH十分重要,因两者的现行治疗措施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6.
郑宁 《微生物与感染》1993,16(6):241-244
本文综述了病毒性肝炎与肝癌(HCC)关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以及可能的致癌机理假设。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感染与HCC发生之间的密切关系已不容争辩,同时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致癌作用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明,其他肝炎病毒的致癌作用尚不能肯定。  相似文献   

7.
PCR与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比较李京培王明丽史百芬陆应玉(安徽医科大学230032)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其特异的核酸序列HCV-RNA和抗-HCV等。目前国内临床大多数HCV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抗HCV-IgG检查,但急性期抗体检出率仅能达到60%(37.6~82.8%),部分病例可呈阴性反应[1]。说明用ELISA检测HCV有相当部分漏检,不能发现早期患...  相似文献   

8.
庚型肝炎病毒NS5区蛋白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庚型病毒性肝炎是近年来世界上才确认的一种新型肝炎[1~3]。庚型肝炎病毒(HGV)呈世界性分布,经血液传播为主,也可母婴传播。HGV容易形成持续性感染,类似HIV和HCV。据粗略估计,我国大约有100万~1000万HGV携带者。因此,HGV已成为继乙...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肝炎HAV,HBV,HCV,HDV和HEV重叠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LISA法检测了108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的五种肝炎病毒──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和成型(HEV)肝炎病毒的标志物,并采用PCR技术检测了患者血清HBVDNA、HCVRNA及HDVRNA。结果五种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35例(32.4%),单纯HBV感染者73例(67.6%)。HBV、HAVM重感染率为4.6%,HBV、HCV二重感染率为9.2%,HBV、HDVM重感染率为14.8%,HBV、HEV二重感染率为1.9%,HBV、HCV和HDV三重感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输血后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它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诱因。预防HCV感染的关键是研制出有广泛反应性的疫苗,这就必须以HCV在宿主体内引起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研究为基础。本文就近来对HCV感染宿主后能否引起保护性免疫的实验证据及其对HCV疫苗研究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丙型肝炎病毒(HCV)颗粒的研究进展。在HCV感染引起的肝炎组织标本、血液标本及培养细胞中,普通透射电镜下发现有病毒颗粒的存在。核内颗粒直径为20 ̄27nm;胞质内颗粒的大小报道各异,其结构包括核心和外壳两部分,核心平均直径40nm。这种颗粒的特性尚未被阐明。近年在HCV感染的培养细胞及黑猩猩HCV肝炎模型中免疫电镜检查证明这种颗粒有病毒抗原性,但在人们HCV肝炎肝组织中这种颗料  相似文献   

12.
肝炎病毒蛋白对双链RNA依赖性蛋白激酶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军 《微生物与感染》2000,23(5):1-2,12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蛋白以及丁型肝炎病毒(HDV)基因组RNA与双链RNA依赖性蛋白激酶(PKR)之间可以进行特异性结合,使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对干扰素(IFN)的敏感性发生了改变。同时,肝炎病毒基因组及其编码产物与感染靶细胞中PKR分子之间的结合,将产生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常呈慢性化,且极易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多数HCV患者既缺乏免疫力,又无抗体的中和能力。故寻求一种预防和治疗HCV疫苗尤为重要。本文就有关HCV的生物学特性,HCV疫苗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乙肝疫苗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肝炎病毒包括至少5种: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其中尤其以乙型肝炎病毒危害最严重。在我国HBV的携带率达10%以上。目前对于乙型肝...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近年来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的发展状况及其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确证和血清不分型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先天性感染引起新生儿畸形死亡的人数日益增加, T O R C H 是一组能引起先天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1971 年 Nahm ias 等将引起先天性感染的病原体用英文字头命名,称为 T O R C H 感染或 T O R C H 综合征。 T 代表弓形体( Toxoplasm a gondii, T O X O), O为其它( Other,包括很多种病毒), R 表示风疹病毒( Rubella virus), C代表巨细胞病毒( Cytom egalovirus, C M V), H 表示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 sim plex virus, H S V)。随着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和流行性病学研究的进展,又发现了多种能引起先天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 zoster virus, V Z V),麻疹病毒( Measles virus, M V), 流 行性腮 腺炎 病毒( Parotitis virus, P V), 人类免 疫缺 陷病毒 ( Hum anim m unodeficiency virus, H I V),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H C V),人类疱疹病毒6型( Hum an herpes virus type 6, H H V 6),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E V),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 B V),人类乳头瘤病毒( Hum an papillom avirus, H P V), E B 病毒( Epstein Barr virus, E B V),人类微小病毒 B19( Hum an parvovirus B19, H P V B19)和人类嗜血细胞病毒1 型( H T L V 1)等。 T O R C H 感染的特点是孕妇患其中任何一种疾病后,本人的症状极其轻微,或根本没有症状和特征。病原体虽不相同,却能使胎儿或新生儿出现相同或相似的临床表现,有时还很严重,甚至导致死亡。如在怀孕早期感染,则发生流产、死胎和胎儿畸形。中晚期感染,导致胎儿不同程度畸形和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丙型肝炎病毒(HCV)研究的深入,HCV不仅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因,而且涉及其他许多已知疾病,其中多数具有自身免疫的背景,为非肝脏疾病,如冷球蛋白血症、皮肤卟啉症、Sjogren’s综合征及膜性肾小球肾炎等。本文重点回顾HCV感染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联系,以及HCV在有自身免疫背景的非肝脏疾病中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单介绍了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病毒结构和非结构蛋白所引进的体液免疫反应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丙型肝炎病毒C+E1区基因克隆到不同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和pSVL中,通过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免疫BALB/C及F1小鼠后,产生了抗HCV/C区抗体。其中核酸疫苗pcDNA3.1-HCV/C+E1的免疫高峰的出现早于pSVL-HCV/C+E1,F1小鼠的抗体应答强于BALB/小鼠。肌肉注射优于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20.
将编码丙型肝炎病毒(HCV)E2蛋白417~750位氨基酸的DNA片段 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中的CMV IE启动子下游,构建成HCV E2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cE2。ELISA法检测pcE2 DNA免疫兔血清中的E2抗体变化和维持规律,结果显示免疫20d已有 抗体产生,30d后开始进入高峰,40d时达到最高值,至第90d抗体水平保持平稳,抗体滴度 达到1∶1600左右。流式细胞计数仪(FACS)检测pcE2 DNA免疫鼠CD4+、CD8+T淋巴细胞变 化情况,与注射空载体pCDNA3.1(-)的阴性鼠相比,CD4+淋巴细胞水平略有上升,CD8+ 细胞水平有较大升高,增幅达35.46%。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注射pcE2的小鼠组织中有明显 的阳性着色,而注射pcDNA3.1(-)的对照组小鼠免疫组化结果为阴性。以上结果表明:pcE2 在实验动物内表达出的HCV E2蛋白可以引起免疫动物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尤其 是MHC-1限制性杀伤性CD8+T淋巴细胞水平的提高对清除 病毒是十分有利的,因此HCV E2 DNA免疫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HCV感染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