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石》2009,(1):F0003-F0003
民政部:古生物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并赋存于岩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物活动的遗迹,是地球历史发展的鉴证,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自然遗产,保护古生物化石具有重要意义,《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明确国土资源部主管全国古生物化石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生物形态的减少和大灭绝原因的普遍关注,“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生物?”这一问题成为我们了解地球的一个中心问题。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了道路,而其中恐龙的化石是比较典型的。对那些关心大灭绝的原因的人来说,了解恐龙的种类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学报》2007,26(1):95-95
幽古华夏,广袤神州,万物竞生。这片浩瀚的土地,埋藏着亿万年间沧海桑田、生物进化的实证———古生物化石。它们虽生命已逝,却依然栩栩如生,昭示着进化的历程和生命的永恒。化石是万物的精华、生命的绝唱,是破译地球与生物演化谜团的钥匙,是大自然对人类文明的慷慨赐予。中国幅员辽阔,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厚,研究成果全球瞩目,在重要生物门类的起源、重大地史时期生物的演替与灭绝、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中国的古生物化石在开展科学普及与教育,提高国民的科学与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推动精神…  相似文献   

4.
黄新燕 《化石》2012,(2):79-81
3月,由国土资源部与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联合主办,基金会会独家资助,国土资源部宣教中心承办的古生物化石保护杯“地球的故事”网络摄影作品征集大赛拉开帷幕。在第43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大赛以“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在全国开展古生物化石保护杯“地球的故事”摄影作品网络征集,希望通过广大的古生物学者专家、社会各界有关摄影爱好者,  相似文献   

5.
化石记载了地球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生物的生活和演化。因此,化石是古生物工作者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化石,可以确定生物群的面貌,研究生物进化的不同环节,为生物进化论提供证据;可以确定化石产出层位的地质时代,进行不同区域的地层对比,为寻找矿藏服务。化石代表着当时生活在地球表面的生物体,是生物圈的主要成员。同时化石又埋藏在不同时期的沉积物中,是岩石圈的组成分子。可见,化石是地球历史上古环境的当然“见证人”。化石本身就可以成矿,石油和煤都是不折不扣的化石。当今,以化石为原料雕刻的化石工艺品又以新的姿态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6.
热河生物群的起源与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西朝阳丰富的化石资源 ,充分证明了 1.3亿年前 ,朝阳独特的地质结构和生态环境 ,促使陆生动、植物种群的大爆发 ,构成了当时地球物种的天堂 ,形成了“热河生物群”。自 2 0世纪中叶起 ,随着古生物化石的不断发现 ,使沉睡了 1亿多年的“热河生物群”重现生机和活力 ,为人类研究生物的起源、生物演化和地质变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据科学家研究,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而生物则有385亿年的历史。据古气候学家的研究,在过去的46亿或385亿年内,气候变迁从来没有停止过。气候变迁就是生物环境的变迁的重要部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表明,在漫长的历史上,生物是在不停地进化着的。但是,它...  相似文献   

8.
正走进山西地质博物馆,就如同展开了山西地质的科学画卷,在这里,您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解山西的地质发展历史,还可以穿越古老的地球时空,触摸到地球的脉动,目睹古生物的起源和演变历程,领略丰富多彩的地学知识与地质文化。沧海桑田,芸芸众生,林林总总,无数生物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起源、发展、演化进程。古生物化石既是地球生命演化的真实记载和远古历史的客观见证,又是大自然遗存的珍  相似文献   

9.
山东在我国古生物保护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山东省古生物化石矿藏资源十分丰富,为地球演进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为了响应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规划,山东省对古生物化石保护也展开了科学开发利用的规划,促进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平富 《化石》2011,(4):66-78
为宣传古生物化石和地质环境保护,在国土资源部指导下,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联合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栏目,计划拍摄并播出十集科教片《地球年轮——"金钉子"的故事》。该电视片最先完成摄制的三集《长兴的秘密》(上、中、下)  相似文献   

11.
张玉光 《化石》2001,(4):32-34
古生物化石是古时期的生物在死亡后经过漫长的地史变迁使之石化形成的 ,时间延续从几百万年到几亿年。它不仅可以描述过去世界的生物类型和种类 ,而且通过对古代生物的系统研究进一步了解、明确史前生命的演化过程以及当时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特征 ,所以 ,只有凭借古生物标本 ,我们才能以更加充足的理由说明生物的整个进化历程并预测未来生物发展的方向等。因此 ,作为化石专门研究、收藏机构的博物馆、研究所是十分重视化石的收集和研究工作的 ,化石标本成为它们的至宝。近年来 ,由于新的古生物化石点的不断发现 ,更多新类型的古生物时有出土 ,…  相似文献   

12.
李玉林 《古生物学报》1990,29(6):745-754
一、前言分子化石又称化学化石或生物标志化合物,它是表示地质体中检测到的、与天然生物体中某些已知化合物的结构有着广泛成因联系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如果说传统的古生物化石是反映古生物体骨骼结构及其形态特征的话,那么分子化石则是表示这些生物体内部某些标志性物质的化学结构类型,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生物群演化的最特征的“指纹”,可以从总体上反映古生物群的性质及其有机体内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蕴含着丰富的地层学信息。因此,分子化石同样具有重要的地层学意义和广阔的地层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化石,奇妙的化石,它记载着地球的沧桑巨变,是研究地球历史的宝贵资料,被人们喻称为“特殊文字”。这里,我们要向大家介绍一位与化石打了近半个世纪交道,熟谙这种“特殊文字”的学者。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卢衍豪。与奇妙的化石结缘六十七年前,卢衍豪出生在福建省永定县一个偏僻的山区。他从小热爱大自然,喜爱爬山、旅行,进龙岩中学后,特别爱听地  相似文献   

14.
拿化石说事儿 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生活遗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来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  相似文献   

15.
《化石》2017,(1)
正拿化石说事儿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生活遗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冷湖构造的一些岩屑古生物分析发现,下干柴沟组上段存在一明显的化石轮藻Lamprothamnium ganchaigouensis组合带,而且这一组合带底界与下干柴沟组上段与下段的地质分界相当。在地震时间剖面上,通过井间追层及化石对比,发现这一化石组合带底界均与T4地震标准层相对应,形成了一个地震层序界面(等时界面)。因此,通过生物地层学与地震地层学的综合研究,可建立层序生物地层单元,具有层序生物地层学意义;地震与古生物资料的联合横向对比还可以帮助评估化石层位和标定地震标准层的相对位置,在生产实践中可节约成本,提高地层对比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今年夏天,甘肃古生物学会组织了由兰州市十九所中学、二十二位生物教师参加的古生物夏令营。地点选在中生代与晚古生代地层发育,动植物化石丰富的甘肃靖远煤矿。通过两天的野外活动,生物教师们初步掌握了地层古生物野外工作方法,采集了蕨类、石松、苏铁、苔藓虫、珊瑚和海百合类等十几个门类六百多块化石,它们将是中学生  相似文献   

18.
榆社作为全国的"化石之乡",全县大部分区域分布有世界少有的古脊椎动物生物化石。随着经济的发展,这里的化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古生物化石的保护与开发,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通过总结目前古生物化石保护存在的问题,并依此提出相关的治理措施,最后罗列出该地区今后化石开发利用的建议,以期为当地发展经济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祖国如花似锦的大地上,在遥远的过去,曾经生活过无数的动物和植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古往今来的生命一批又一批地悄悄消失了。已经死亡的生物残骸有的在适合的环境下被保留了下来,成了地质、古生物和考古学者探索地球发展历史的见证——化石。然而大自然这个能工巧匠以及某些动物的捣乱,也会造出假化石和假石器来,使一些“不识庐山真面目”的人上当受骗。这在爱好者中不乏其例。因此,如何辨别化石和石器的真伪,对  相似文献   

20.
吕彦 《化石》2013,(1):66-67
为传播古生物化石与地质环境保护知识,扩大社会影响,2011年初,由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策划、资助、组织的"地球年轮——金钉子的故事"系列科普的公益宣传活动,包括1、拍摄、制作、播出一部三百分钟、十集的纪录片;2、一部报告文学;3、一系列播映仪式、新闻发布会;4、一系列公益宣传衍生品。其中纪录片多次获得国家大奖。纪录片的播放和系列活动的开展,在古生物化石和地质环境保护公益宣传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