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平远 《昆虫学报》1964,(4):628-631
北京地区盛产甜枣,每年秋季鲜枣成熟的时候,常普遍发生虫害。果实虽然表面光滑,丝毫看不到虫蛀痕迹,内部多已早被蛀食,枣核四周虫粪累累,粪粒间隐藏着一条蠕动的幼虫。这种鲜枣害虫由于习性隐蔽,而且潜藏果实内部,人们多称作枣蚀心虫。枣果受害以后,容易引起早熟。无虫害的果实还嫩绿的时候,被害果实的表皮已吐露红色。枣果  相似文献   

2.
枣葵粉蚧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枣葵粉蚧Trionymus sp.俗名树虱子,是为害枣树的一种害虫。在河北省枣产区均有分布。 1959年和1975年我们先后在阜平县对该虫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 发生规律及习性 生活史 枣葵粉蚧在阜平县一年发生三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4月上旬出蛰活动,5月初蜕变为成虫,始卵期5月上旬,产卵盛期在5月中旬至下旬。卵期7—15天。  相似文献   

3.
灰枣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定位观察、MTT检测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对灰枣的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探讨其生殖成功基础.结果表明:(1)灰枣单花寿命约33 h;(2)灰枣花粉胚珠比为15 196±4 290;(3)花粉活力在散粉后7 d内相对较高,12 d后所有花粉丧失活性;(4)从蕾裂期到花瓣雄蕊分离期雌蕊两心皮聚拢,此后在花瓣展平期柱头开始分离,柱头在分离后开始具有强可授性;(5)花柱分离后,位于腹缝线两侧的细胞也发育成柱头乳突,从而增加了可接受花粉的面积;(6)花药散粉早于柱头可授期,花粉不能自发落置在柱头上,表现出雌雄异熟和雌雄空间异位的花部特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SRY 基因扩增,对76 份野生东北马鹿粪便DNA 进行了性别鉴定,其中雄性49 份,雌性27 份。观察发现粪球形态可分两类:子弹状、枣核状。子弹状呈短粗型,长宽比较小;枣核状呈细长型,长宽比较大。对76 份样品进行分类:子弹状51 份、枣核状25 份。并以样品长、宽平均值的比值(R)为指标快速聚类,并建立了判别方程。统计指出判别结果与实际性别吻合率79.71% ;形态分类与实际性别吻合率90.56% ,即子弹状为雄性,枣核状为雌性。结果提示今后的野外研究可直接利用粪球形态判定粪样性别,长宽比判别方程可作为辅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不同的干燥预处理手段(烘箱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及减压内部沸腾法中各因素(真空度、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等)对壶瓶枣多糖及蛋白质得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干燥方式对原料枣粉的色差和多糖、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对含水量无明显影响;真空冷冻干燥所得的枣粉色差小、多糖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综合考虑,选用真空冷冻干燥作为原料预处理手段;减压内部沸腾法最佳工艺参数为体系内温度60℃,液料比50∶1(mL∶g),提取时间30 min,此时外界温度为71℃,真空度为80 kPa,此条件下多糖及蛋白质得率分别为26.05 mg/g和2.14 mg/g;与传统热浸提相比,有效物质多糖得率提高了16.66%。  相似文献   

6.
笔者观察了甘肃西部玉门含油区原油样品中分离出的孢子花粉24属26种(型),提出了原油孢粉集合的概念。本文在孢粉学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本油区的油源岩。本区第三纪石油中发现的孢子花粉可以分为石化程度迥然不同的两类。石化较深的一类主要有枣形莎草蕨孢、奇异金毛狗孢、微小单槽粉和本内苏铁粉;石化较浅的一类包括松、云杉、麻黄、眼子菜、百合、榆、藜、睡莲、山嵛草、小扁豆、白刺、柽柳、蓍、蒿、一枝黄花、鬼针草等属以及禾本科和莎草科的花粉。第三纪原油中的这些孢于花粉是来自早白垩世沉积和来自第三纪沉积的孢子花粉的集合。下新民堡群黑色页岩中所产的早白垩世孢子花粉在第三纪石油中的出现是石油运移所造成的结果,反映着早白垩世沉积可能是本区的油源岩。早白垩世石油中分离出的孢子花粉仅有枣形莎草蕨孢、微小单槽粉、本内苏铁粉和皱球粉等,第三纪孢子花粉完全缺乏。这说明油源岩和贮油岩都应属于产化石的下新民堡群。此外,在贮于志留纪变质岩裂隙中的石油内也有一些单槽粉和皱球粉,它们可能也是在油气运移过程中被油气从下新民堡群带来的。总之,根据原油中发现的孢子花粉来判断,本区油源岩应为早白垩世下新民堡群黑色页岩。  相似文献   

7.
三个枣树品种组织培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名枣--交城骏枣、太谷壶瓶枣和稷山板枣为试材,研究了在不同外源激素配比及不同培养条件下再生植株的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BA和IBA配比的MS培养基有利于骏枣和壶瓶枣分化,BA和IAA配比则对板枣分化有利,试管苗生根以IBA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不同品种枣树对枣飞象Scythropus yasumatsui成虫寿命和繁殖的影响,筛选出枣飞象成虫适宜的枣树品种,以期为枣飞象建立人工饲养种群和综合治理奠定基础。在室内以木枣、狗头枣、赞皇枣、骏枣和酸枣分别饲养枣飞象成虫,研究不同品种枣树对枣飞象成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卵孵化率和每雌子代数的影响。不同品种枣树对枣飞象成虫寿命有明显影响,取食木枣的雌、雄虫寿命最长,分别为36.6±1.15 d和32.3±1.61 d,取食酸枣雌、雄虫寿命最短,分别为29.8±1.55 d和25.6±1.64 d。不同品种枣树对枣飞象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率没有明显影响。取食木枣和狗头枣的枣飞象成虫产卵期明显长于赞皇枣、骏枣和酸枣,取食木枣的枣飞象成虫产卵量和每雌子代数最高,分别为76.3±2.87粒和67.0±2.7头,显著高于其它4种枣树,说明木枣对枣飞象成虫产卵期、产卵量和每雌子代数有明显影响。在室内饲养枣飞象成虫,木枣是最适宜饲养枣飞象成虫的枣树品种。  相似文献   

9.
枣椰子     
自从伊拉克蜜枣最近几年输入我国以来,不少地方发现种子有落地发芽的现象,普温对它的生物学性状和栽培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来这一问题是具有普温性的,故在这里做一简单介绍,以供参考。一、名称的来历枣椰子(phoenix dactylifera Linn.),它的俗名甚多,如:伊拉克蜜枣、金果、海枣、番枣、波斯枣、苦鲁麻枣、千年枣、万岁枣、战捷木、“赐福树”等名。属于棕榈科,海枣属。之所以叫它“枣”,是因为其果实形状似枣,其实它跟一般的枣并不一类,因枣是鼠李科,枣属。  相似文献   

10.
研究得知湘南地区引进沾化冬枣、梨枣和骏枣的枣头一次枝(下简称枣头)伸长生长节律与本地品种鸡蛋枣相似,幼树期枣头有两次明显的伸长生长过程,其间出现生长暂缓期。从枣头年生长量看,三个引进品种均比本地品种鸡蛋枣要小,但秋季生长量比重均比鸡蛋枣还要大。三个引进品种果实均较鸡蛋枣大,果实生长规律均与鸡蛋枣相似。但各个品种果实生育期均长于鸡蛋枣。冬枣果实生育期最长为100天~110天,梨枣与骏枣果实生育较短,梨枣70天~75天,骏枣约85天,而鸡蛋枣只有65天~70天。  相似文献   

11.
比较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骏枣与灰枣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多样性和枣营养品质之间的差异,分析土壤养分、微生物与枣营养品质之间的相关性,从土壤养分、微生物角度研究枣营养品质的影响因素。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叶城骏枣与灰枣土壤养分、枣营养品质指标,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优势门属微生物进行冗余分析,研究枣营养品质指标与土壤养分、微生物功能类群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土壤的全氮、速效氮、有机质含量显著不同;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TN(全氮)值,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AN(速效氮)值。两种主栽红枣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显示,骏枣土壤微生物在细菌水平上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性和多样性,薄壁杆菌属(Gracilibacillus)、芽胞杆菌目(Bacillales)等溶磷微生物、固氮微生物等功能土壤微生物相对丰度和占比较高,差异显著;枣营养品质,尤其是不可溶膳食纤维、Fe、K、Zn的含量差异明显。而不可溶膳食纤维、K、蔗糖含量与TP(全磷)、OM(有机质)存在显著负相关;Fe、Zn含量与薄壁杆菌属、芽胞杆菌目等九类功能微生物存在显著正相关;Mg、可溶性糖、可溶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枣疯病是枣树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研究南疆枣疯病发生危害现状及主导因子,可为该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连续4年对新疆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枣疯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及分子检测,并分析了种植模式与管理水平、枣树品种与种植年限、传播方式等因素对枣疯病发生的影响。【结果】目前,新疆南疆红枣产区枣疯病尚属零星、团簇状分布。嫁接育苗是多数枣产区病园内苗期和幼树发病以及病害从病区传入无病区的主要原因,酸枣实生苗也是不可忽视的病害侵染来源。不同枣树品种对枣疯病的田间抗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利用巢氏PCR检测及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对田间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病园内存在着比例不等的无症带菌植株。【结论】无症带菌苗的人为传播是导致南疆地区枣疯病发生和流行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3.
台湾青枣属新兴果树品种,经济效益显著。为实现台湾青枣在福建的优质高产,本研究基于产量和气象数据,结合文献和物候观测资料以及农业气候适宜度模型,给出了台湾青枣在福建主产区的气候适宜度模型参数,分析了主产区气候适宜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基于等权重求和法构建的模型可靠性最高;台湾青枣在福建主产区的气候适宜度较高,多数年份为适宜或较适宜;1996—2013年,气候条件对台湾青枣生长的影响总体呈趋好态势,有利于发展青枣生产;主产区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综合气候适宜度>日照适宜度>降水适宜度,9—10月是水分管理的关键期。研究结果对福建省台湾青枣的生产管理和长期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陕北黄土区雨季后山地枣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陕北延川县齐家山红枣试验基地枣林地、苹果林地和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坡位、不同坡向和不同整地方式的枣林地土壤水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研究区下坡位土壤水分最高,为14.19%;阴坡土壤水分最高,为14.19%;水平阶整地枣林土壤水分显著高于原状坡。②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枣林地土壤水分最高,为11.49%;不同植被类型0~100 cm土壤贮水量依次表现为枣林地(144.76 mm) > 苹果林地(124.19 mm) > 撂荒草地(72.20 mm)。③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亏缺度存在差异。雨季前,0~20 cm土层亏缺度最小,平均亏缺度表现为撂荒草地 > 枣林 > 苹果林;雨季后,土壤水分亏缺度表现为撂荒草地 > 苹果 > 枣林,除枣林地外均高于雨季前土壤水分亏缺度。④雨季后,研究区3种植被类型0~20 cm土层土壤水分亏缺加剧;20~100 cm土层中,枣林土壤贮水补偿度为正值,土壤水分得到补偿,但最高仅为22.95%,枣林土壤水分仍处于亏缺状态并未完全恢复;苹果林地土壤贮水补偿度则为负值,表明土壤水分亏缺进一步加剧;撂荒草地土壤水分补偿度基本维持在0左右,土壤水分亏缺没有持续恶化。  相似文献   

15.
枣麦间作枣园主要蚧虫复合种群结构及生态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有效地控制枣树蚧害,2002年在太谷地区对枣麦间作枣园的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 Kuwane)、日本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和梨园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 Comstock)的复合种群结构及其生态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枣树发育早期,3种蚧虫分布范围主要在下、中部的东、南方位,康氏粉蚧的时空二维生态位的宽度较大,是该时期的优势种.到中期3种蚧虫复合种群的分布聚集在树冠上部的西、北方位,时 空二维生态位的宽度以日本蜡蚧较大,种间相似程度和竞争不明显.后期3种蚧虫的复合种群结构在各部位的各个方位的分布无明显差异,但梨园蚧的虫口密度较大,日本蜡蚧在生态位上占据较大的空间.与枣树发育的中期相比,3种蚧虫复合种群结构的相似性与种间竞争系数的平均值要小.蚧害预防应早期控制康氏粉蚧,中期调治3种蚧虫的危害,后期应采取措施压低越冬虫源.  相似文献   

16.
沙月霞 《微生物学报》2009,49(10):1317-1322
摘要:【目的】了解果品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信息,为红枣贮藏期贮藏病害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希望为果品果面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采用Biolog方法研究了红枣贮藏期果品果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多样性。【结果】红枣在不同贮藏时间内果面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差异很大,贮藏时间越长微生物越丰富,对不同碳源的利用程度越高;采用保鲜剂处理后红枣果面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和AWCD 均显著低于未作任何处理的红枣果面微生物。四种不同处理的红枣果面微生物的特征碳源主要有六类: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聚合  相似文献   

17.
干旱区滴灌枣棉间作模式下枣树棵间蒸发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艾鹏睿  马英杰  马亮 《生态学报》2018,38(13):4761-4769
为明确枣树单、间作棵间土壤蒸发及水分耗散特征。通过大田试验,采用MLS测定枣树单、间作棵间土壤蒸发,并对其土壤蒸发的变化规律和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及边界效应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枣树棵间土壤蒸发在各生育期均出现不同的差异性。单、间作棵间土壤蒸发量及植株蒸腾量存在显著差异且总体上单作高于间作。对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枣树棵间土壤蒸发与太阳辐射、土壤含水量等呈现良好的函数关系。但日均温仅与单作棵间土壤蒸发相关性较高,而与间作相关性较差。对间作枣树边界效应进行判别,间作棉花显著影响间作枣树行间棵间土壤蒸发量,且棉花叶面积指数与行间棵间土壤蒸发量呈现良好二次函数关系。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间作模式的优势,为其对减少无效水分消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红枣贮藏期果面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月霞 《生态学报》2011,31(2):483-490
以2种成熟度不同的红枣(Zizyphus jujuba Mill.)为试验材料在入库前采用保鲜剂处理,未采用保鲜剂处理的红枣为试验对照,研究红枣不同贮藏时期果面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红枣贮藏期果面微生物种群中,细菌是优势类群,占微生物总数80%以上,真菌较少;采摘期红枣果面上就携带微生物,真菌优势菌株属于链格孢(Alternaria),其次为镰刀菌(Fusarium)和木霉(Trichoderma),贮藏期优势菌株属于链格孢(Alternaria)、青霉(Penicillium)、木霉(Trichoderma)和镰刀菌(Fusarium),曲霉(Aspergillus)、毛霉(Mucor)和根霉(Rhizopus)次之。红枣贮藏期果面微生物种群动态失衡是导致贮藏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成熟度较高的红枣果面微生物总数、真菌和细菌的数量明显高于成熟度较低的红枣,使用保鲜剂后有效地降低了红枣贮藏期果面微生物的多样性,贮藏时间越长红枣果面微生物的多样性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山地梨枣树耗水特征及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小桂  吴普特  汪有科  蔺君 《生态学报》2012,32(23):7473-7482
由于枣树树龄、品种、冠层形态、下垫面以及枣树种植区气象条件不同,导致榆林地区枣树耗水规律研究缺乏系统性.本文利用HYDRUS-1D数学模型对枣树耗水规律进行了研究.2008-2010年通过对榆林米脂县不同树龄山地梨枣树叶面积指数、根系分布规律,作物系数的研究,结合HYDRUS-1D模型预测所需土壤、气象等参数的测定,对山地梨枣树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模拟,并对土壤水分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拟合,反推出模型计算所需的消光系数及土壤水分胁迫系数等参数.结果表明:HYDRUS-1D模型能够很好模拟该地区梨枣树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该地区成年(8龄)梨枣树从发芽开始到梨枣收获期结束共耗水267 mm.  相似文献   

20.
IAA、ABA和乙烯利对梨枣采后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梨枣采后乙烯释放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脂氧合酶(LOX)活性呈上升而硬度、维生素C(VC)含量和好果率呈逐渐下降趋势.IAA、ABA、乙烯利促进枣果采后初期的乙烯生成,提高梨枣中MDA含量和LOX活性,加速梨枣软化,降低梨枣的VC含量和好果率;ABA的作用更加明显.LOX活性与果肉硬度及好果率呈显著负相关,暗示LOX与枣果的软化衰老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