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菲  杨志平  赵弘  汪辉  贾瑞春 《生物磁学》2012,(28):5509-5512
目的:研究限制输血输液量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采用限制输血输液量方法进行治疗,同时进行其它常规止血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相对无限制大量输血输液方法治疗,余治疗方法同治疗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24h、48h、72h内出血停止情况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24h、48h、72h内出血停止例数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限制输血输液量在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止血率高,其作用明显优于相对无限制输血输液量对其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刘涛  杜平  梁仲惠  刘程丽  易亚萍 《生物磁学》2013,(26):5159-5161
在慢性肝病晚期患者中,门静脉高压属于普遍存在的并发痘之一。临床上门静脉高压往往会引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最终出现破裂出血。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目前研究证实肝脏结构出现改变、肌纤维母细胞发生收缩以及缩血管活性物质分泌的增加是引发门脉阻力上升最主要的三个方面。研究表明,门脉阻力上升能够被一些药物所阻断,这为临床使用一些缩血管药物降低门静脉高压,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VB)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行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观察组患者行TIP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各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生存率及症状缓解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肝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后的门静脉压力、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肝性脑病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Child-Pugh评分、血清TBIL、DBIL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Child-Pugh评分、血清TBIL、DBI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72)。结论:TIPS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有效改善静脉曲张症状,对肝功能损伤控制较好,且远期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内镜与药物治疗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伴EVB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纠正贫血、扩充血容量治疗,观察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咽部麻醉下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疗法(EVL),对照组患者应用生长抑素3mg+50 m L生理盐水泵入,兰索拉唑40 mg+100 m 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观察组的出血复发率仅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P0.05);观察组食管溃疡、发热和胸骨后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VL治疗肝硬化伴EVB疗效显著,减少复发率和不良发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2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共88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给予观察组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治疗,给予对照组内镜下注射碘化油与组织胶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中组织胶总用量,注射点数及平均每点组织胶用量。治疗14d后行胃镜检查,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统计两组患者再出血、再出血死亡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组织胶总用量、平均每点组织胶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射点数、再出血发生率、再出血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安全有效,治疗费用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鱼肝油酸钠联合普萘洛尔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3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先后分为观察组(n=43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使用鱼肝油酸钠注射液,观察组联合普萘洛尔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止血和半年内再出血情况,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DA、SOD、胆碱酯酶水平比较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OD、胆碱酯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静脉压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止血时间和再出血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鱼肝油酸钠联合普萘洛尔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应激反应和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EVL)与硬化剂(EIS)联合组织胶(TAI)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98例EGV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8例给予EVL治疗,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EIS联合TAI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的止血率、胃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3 d及1、3个月时的止血率(99.00%、96.00%、93.00%)均高于对照组(91.84%、87.76%、82.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的胃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术后3 d,两组患者的门静脉直径、血流量均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血流速度均有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L与EIS联合TAI栓塞治疗EGVB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侧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4例左侧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治措施和随访结果。结果:14例患者均有呕血或(和)黑便史,无肝硬化、腹水及肝功能异常等表现。14例患者中胰体尾占位6例,胰腺假性囊肿4例,慢性胰腺炎4例。14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9例患者获得随访,定期内镜复查,曲张静脉明显改善或消失,随访5月~8年均无再出血。结论:胰腺疾病病史、无肝硬化和肝功能正常、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和脾肿大及脾亢是诊断左侧门脉高压症的基本要点。该疾病可通过脾切除术或联合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结合原发胰腺疾病的治疗来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9.
黄康彬 《蛇志》2017,(2):156-157
目的观察急诊断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并食道胃底静脉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并食道胃底静脉出血患者10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在患者入院后先采取保守止血治疗,再择期进行断流术;观察组51例,在患者入院后立即采取急诊断流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死亡率为11.76%,对照组为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3~4年,观察组再次出血发生率为12.76%,对照组再次出血发生率为13.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断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并食道胃底静脉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肠道益生菌联合奥曲肽对肝硬化合并胃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胃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予以奥曲肽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肠道益生菌联合奥曲肽治疗,疗程均为28天。分别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再出血率、病死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内毒素脂多糖(LPS)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45/48),高于对照组的79.17%(38/4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门静脉血流量(PVF)、食管曲张静脉变化(EVD)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T、NO、LP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再出血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降低(P0.05),而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益生菌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胃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能够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分析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9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于术前、术后1d、3d、7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的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统计术后7d内患者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28)和无血栓组(n=68),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在术前、术后1d、3d、7d时的门静脉内径、最大流速、血流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肝动脉内径、最大流速、血流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各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内有28例患者出现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17%。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前门静脉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患者Child-Pugh分级为B级比例、术中出血量、脾质量、腹水量、术前门静脉内径均高于无血栓组,术后门静脉内径、术后门静脉流速均低于无血栓组(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术后门静脉内径、术后门静脉流速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行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后进行肝脏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患者术后的疗效判断,且术后门静脉内径、术后门静脉流速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CPH)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淋巴细胞比值(RLR)、总胆汁酸(TBA)、凝血酶原时间(PT)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50例CPH患者,根据是否并发UGIB分为UGIB组57例和非UGIB组9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PH患者并发UGIB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LR、TBA、PT对CPH患者并发UGIB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患者饮酒史比例、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Hb、白蛋白、RDW、LC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UGIB组RLR、TBA高于非UGIB组,PT长于非UGIB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史、Child-Pugh C级、门静脉内径增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RLR上升、TBA上升、PT上升为CPH患者并发UGIB的独立危险因素,Hb上升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LR、TBA、PT单独与联合预测CPH患者并发UGIB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4、0.779、0.786、0.920,灵敏度分别为63.16%、70.18%、59.65%、77.19%,特异度分别为94.62%、80.65%、88.17%、96.77%。RLR、TBA、PT联合预测CPH患者并发UGIB的AUC大于RLR、TBA、PT单独预测(P<0.05)。结论:饮酒、Child-Pugh C级、门静脉内径增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RLR上升、TBA上升、PT上升是CPH患者并发UGIB的危险因素,Hb上升为保护因素,RLR、TBA、PT联合预测CPH患者并发UGIB的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方案,强化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强化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 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血氨(NH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强化组的ALT、TBIL、NH3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ALB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强化组的躯体健康、心理障碍、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护理非常满意72.50%、满意22.50%、一般5.00%、不满意0.00%,对照组非常满意50.00%、满意20.00%、一般17.50%、不满意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初步表明,强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中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与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将98例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按照肝功能分级的Child-Pugh评分将分为A组(Child A级,n=45例)、B组(Child B级,n=33例)、C组(Child C级,n=20例),同期选取本院门诊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Cys C水平,比较各种之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B组、C组、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Cys C及血清Cys C阳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血清Cys C、血清Cys C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A组、B组,而B组高于对照组、A组(P0.05);血清Cys C阳性组与阴性组中含有Child A级、Child B级、Child C级患者的构成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 C阳性组中的Child C级患者比例高于阴性组(P0.05);血清Cys C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P0.05);Child-Pugh评分、ALT、AST与患者血清Cys C阳性呈正相关(P0.05);而ALB则与其呈负相关(P0.05);结论: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呈一定相关性,早期检测血清Cys C水平对于评估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复合乳酸杆菌在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7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复合乳酸杆菌联合肝硬化常规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肝硬化常规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患者血浆ALT、AST、内毒素、IL-1β、TNF-α、血氨及消化道症状积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浆ALT、AST、内毒素、IL-1β、TNF-α、血氨水平及消化道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复合乳酸杆菌联合常规疗法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回春生治疗肝硬化双盲法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春生是大连医学院微生态学研究室研制的活菌制剂。给肝硬化患者口服,进行临床双盲观察。结果表明,对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LLT(p<0.005),A/G(p<0.05),TTT(p<0.005)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双歧杆菌制剂对肝硬化患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