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室内测定了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幼虫的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功能反应可用Michaelis-Menten-Ⅱ型功能反应模型Na=AN0/(F+N0)拟合,一头纵卷叶螟绒茧蜂雌蜂在24h内对稻纵卷...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生命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汤鉴球 《昆虫知识》1991,28(5):305-307
<正> 60年代中期以后,稻纵卷叶螟成为我国主要稻区普遍性,常发性大害虫。为了研究其发生虫源和影响种群变动原因,从1976年开始,华南农业大学和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开展了稻纵卷叶螟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本文就其研究方法和主要结果,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3.
异常高温干旱对稻纵卷叶螟迁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彭阳 《昆虫知识》1990,27(4):195-197
根据本县稻纵卷叶螟多年发生实况和气象资料,认为高温(29℃以上)促使稻纵卷螟迁飞,但天气异常高温(31℃以上)干旱(降水极少)反而迫使其在本地居留。迁飞代这种反常现象的发生,将较大程度影响下一代的发生程度。这一现象的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掌握水稻迁飞害虫的迁飞规律和预测预报技术。  相似文献   

4.
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幼虫的田间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范仰东  莫小平 《昆虫知识》2003,40(6):552-555
为了筛选替代甲胺磷防治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幼虫的药剂 ,对毒死蜱及其混配剂、氟虫腈 (锐劲特 )及其混配剂等 1 0多种农药进行了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3 5 %纵卷清 (毒死蜱与乙酰甲胺磷 )可湿性粉剂、3 5 %毒斯威乳油、毒死蜱与敌敌畏混配剂以及高剂量的氟虫腈及其混配剂3 6%雄斯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中高龄幼虫都有较显著的防治效果。 3 5 %纵卷清 80g 667m2 、3 5 %毒斯威 80mL 667m2 等药剂已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在纵卷叶螟发生量大、虫龄偏高情况下 ,应适当增加用药量。  相似文献   

5.
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的神经网络预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神经网络的原理,结合500pb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江苏省通州市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的数据,建立了该地的神经网络中期预警模型,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同时也说明了对分级量这样的离散数据可以直接进行建模预测。文中还讨论了其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李炳夫 《昆虫知识》1992,29(4):217-218
<正> 稻纵卷叶螟姬小蜂Stenomesius maculatusLiao是水稻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 Guenee幼虫期寄生性天敌。据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附城稻区调查,该蜂是稻纵卷叶螟幼虫期寄生性天敌中寄生率较高的  相似文献   

7.
8.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幼虫在卷叶内栖居特性田间调查研究表明,盛孵期后3d,1~2龄幼虫新卷叶有虫率为100%,旧卷叶有虫率为0~2857%,平均为1225%;盛孵期后5d,1~3龄幼虫新卷叶有虫率为50%~9286%,平均为6902%,旧卷叶有虫率为0~32%,平均为1128%。因此,稻纵卷叶螟1~3龄幼虫在田间主要栖居于新、旧卷叶内,田间药效评价时应以新、旧卷叶内幼虫量为依据计算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人工饲养技术是科研人员顺利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前题.稻纵卷叶螟人工饲养所要解决和重视的关键问题是食料和饲养条件.目前主要以天然食料、人工饲料以及2种食料相结合的方法饲养稻纵卷叶螟.而饲养条件,如温湿度、饲养密度、化蛹介质、产卵介质等会对对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本文对目前我国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及人工饲养技术进行综述,有助于厘清该虫人工饲养技术的发展脉络,促进人工饲养技术的改善和提高,推动我国稻纵卷叶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李芳芳  叶恭银  吴琼  彭予发  陈学新 《昆虫学报》2007,50(10):1070-1076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幼虫取食转Bt基因水稻后中肠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转cry1Ab基因水稻后,中肠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先发生形态变化,随连续取食时间的延长线粒体出现凝聚、内嵴稀疏、空泡化等,在后期还呈凝聚态随突起脱落或沿杯腔边沿单一排列。内质网的变化也很明显,病变过程中伴随着粗糙内质网的肿胀、核糖体脱落,粗糙内质网增多等现象。细胞核的变化较小,在处理后期出现细胞核拉长、核仁聚集等变化。组织病变程度不一,有的细胞在病变早期就出现了空泡化。  相似文献   

12.
温湿度对稻纵卷叶螟卵的联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温湿度在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种群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室内实验调查了不同温度和湿度组合下该蛾卵的发育历期、 胚胎发育情况、 孵化率和卵粒重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相同温度下卵历期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缩短, 孵化率随相对湿度的加大而提高。在22℃下低于46%的相对湿度显著降低了卵的孵化率, 而在25~34℃下低于66%的相对湿度会引起孵化率的显著降低, 37℃下卵无论在何种湿度中均不能孵化。在50%左右的低湿条件下, 温度高于28℃后卵也不能孵化。温度在22~31℃和相对湿度在77%~100%范围内, 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 这属于稻纵卷叶螟卵的适宜温湿度范围。稻纵卷叶螟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1±0.6℃和63.7±3.5日度。卵的孵化率(Y)与温湿系数(RH/T)间呈显著的逻辑斯蒂曲线关系Y=0.8662/[1+exp(17.4084-7.5714×RH/T)]。温湿系数在2.34以下时卵孵化率将低于50%, 而达到3.0左右时孵化率接近最高值。结论认为, 低湿造成的稻纵卷叶螟卵重量显著降低、 卵粒干瘪、 胚胎发育受阻是致死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田宇  杜娟  李尚伟  李娇  王爽 《昆虫学报》2016,(6):602-612
【目的】海藻糖酶(trehalase,Tre)是昆虫体内海藻糖代谢的一个关键酶,包括可溶型(Tre1)和膜结合型(Tre2)两种类型,在昆虫发育和能量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克隆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海藻糖酶基因(Cm Tre),解析其在稻纵卷叶螟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分析该基因及酶蛋白的分子特征。【方法】通过稻纵卷叶螟转录组数据结合RACE技术,克隆稻纵卷叶螟Cm Tre的全长c DNA序列,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解析Cm Tre在稻纵卷叶螟不同发育阶段及成虫不同组织部位的m RNA表达模式。【结果】获得两种类型的稻纵卷叶螟Cm Tre基因,即可溶型海藻糖酶基因Cm Tre1和膜结合型海藻糖酶基因Cm Tre2。Cm Tre1的全长c DNA长度为2 364 bp,开放阅读框长1 704 bp,编码567个氨基酸;Cm Tre2的全长c DNA长度为2 079 bp,开放阅读框长1 923 bp,编码64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m Tre前端有一个信号肽,Cm Tre1无跨膜结构,Cm Tre2有一个跨膜结构。同源性和聚类分析表明,Cm Tre1和Cm Tre2的氨基酸序列与竹蠹螟Omphisa fuscidentalis海藻糖酶Tre1和Tre2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最高,分别为74%和79%。同源建模预测结果显示,Cm Tre1的三维分子结构包含19个α螺旋和2个β折叠片;Cm Tre2的三维分子结构含有23个α螺旋,没有β折叠片。RT-q PCR结果显示,Cm Tre在稻纵卷叶螟整个发育历期都有表达,在成虫期表达水平最高,在整个幼虫期都有相对稳定的表达;Cm Tre1在蛹期表达水平最低,Cm Tre2在5龄幼虫时期表达水平最低。Cm Tre在所检测的成虫组织(中肠、体壁、马氏管、头、卵巢、脂肪体、肌肉和精巢)中均有表达;Cm Tre1在中肠和体壁中的表达水平较高,Cm Tre2在肌肉和中肠中的表达水平较高。【结论】本研究克隆了稻纵卷叶螟两种类型的海藻糖酶基因,分析了其基因特征和表达模式。研究结果为阐明海藻糖酶基因的功能进而以海藻糖酶基因为靶标防治害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玉米苗饲养稻纵卷叶螟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怀建  黄建荣  刘向东 《昆虫知识》2012,49(4):1078-1082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的饲养一直是个难题,目前还没有很好的人工饲料可供利用。本文研究了一种利用玉米苗进行室内大量饲养稻纵卷叶螟的方法。试验证实,该方法可达到连续多代次饲养稻纵卷叶螟的目的。与水稻苗饲养法相比,玉米苗法不仅具有食料种植简单、周期短的优点,而且稻纵卷叶螟的化蛹率、羽化率、卵孵化率和每雌产卵量均高于或相当于水稻苗法,可以利用玉米苗进行室内大批量饲养稻纵卷叶螟。本文还研究出了一套有效的稻纵卷叶螟成虫交配与产卵的装置。  相似文献   

15.
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在其种群监测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索性信息素在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鳞翅目: 螟蛾科)预测预报上的应用技术, 2009年8月15日-9月20日在浙江省海宁市, 对不同性信息素化合物配制诱芯的田间诱捕效果, 以及性信息素群集诱捕、灯光诱捕和赶蛾3种不同方法监测成虫消长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浙江地区以顺11-十八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醇和顺13-十八碳烯醇以60 μg∶500 μg∶60 μg∶120 μg配制的PVC毛细管诱芯对稻纵卷叶螟的诱集效果最佳。通过性信息素诱捕、灯光诱捕和赶蛾3种方法的比较试验, 初步结果显示性诱测报可取代传统的系统赶蛾法用于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6.
在2007年7~9月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期间,利用多普勒昆虫监测雷达在南京市浦口区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迁飞活动进行了监测,结合大气风温场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空中飞行参数和种群迁飞动态。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多选择在黄昏18:30以后大规模起飞,空中虫群密度在20:00~22:00时最大,迁飞过程可持续到次日5:00;稻纵卷叶螟主要选择在500m以下高度飞行。空中虫群具有聚集成层的现象,虫层多在100~500m高度之间形成,有时形成两个虫层,成层现象与低空急流关系密切,与温度没有直接关系。迁飞过程分析表明,浦口区的六(4)代稻纵卷叶螟在台风、副热带高压和江淮气旋的影响下,先后出现了多次迁入迁出过程。低压系统外围的下沉气流很可能是稻纵卷叶螟两次集中迁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In 2001, populations of the leaf folder (LF)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reached 19-30 larvae/hill in Rabi rice (variety Lalat) fields at Choudwar, Baranga, Alani and Tangi, Orissa, India infesting 61-98% of the plants. Three bacteria viz.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1 and Pa2) and P. fluorescens (Pf) infected 62-98% of the larvae in different fields.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among populations of the Pseudomonas spp. on the rice phyllosphere and larvae harboring the bacteria at different fields. The 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s (LC50s; ×103 bacteria/mL) of Pa1, Pa2 and Pf were 4-4.2, 4.8-4.9 and 5.7-5.9, respectively, for the leaf piece assay and 4.8-4.9, 5-5.1 and 6.3-6.7, respectively, for the potted plant assay against second to fifth instar larvae. The median lethal times (LT50s) were 2.1-2.4, 3.2-3.5 and 5.3-6 days for the leaf piece assay, and 4-4.7, 4.7-4.9 and 6.1-6.8 days for the potted plant assay with Pa1, Pa2 and Pf, respectively. The Pa1 and Pa2 were compatible, exhibited synergistic effect and co-inoculation reduced the LC50 and LT50 as compared to inoculation with individual organisms. The Pf had no synergism with Pa1 or Pa2, and therefore, the lethal values for Pf alone or with the other bacteria were similar. Fulfillment of Koch's postulates confirmed that Pa1, Pa2 and Pf were pathogens of C. medinalis.  相似文献   

18.
水稻品种对稻纵卷叶螟抗性的物理及生化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亓翔  许路  吴进才 《昆虫学报》2008,51(12):1265-1270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连年大发生,为在其治理中培育和推广抗虫品种,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和生化测定研究了5个常用水稻栽培品种扬辐粳8号、扬稻6号、扬粳9538、淮稻9号和宁梗1号叶片中的硅含量、硅颗粒大小、蜡质含量等物理指标和一些生化指标与抗虫性的关系,并比较了稻纵卷叶螟幼虫危害不同水稻品种后其体内生化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抗虫品种宁梗1号、淮稻9号叶片表面的硅含量显著高于感虫品种,硅颗粒大小在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宁粳1号叶片蜡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由此表明叶片表面硅和蜡质含量与抗性有关。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后,抗虫品种体内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感虫品种,但丙二醛(MDA)含量低于感虫品种。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不同品种后,其体内一些酶的活性明显不同,取食抗虫品种的幼虫体内P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品种的幼虫,SOD活性显著低于取食感虫品种的幼虫, 表明抗虫品种对稻纵卷叶螟幼虫有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闫锋  汪霞  吕静  庞保平  娄永根 《昆虫知识》2010,47(1):96-101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所诱导的水稻挥发物能对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 chilonis Munakata、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雌成虫的行为产生影响,并且两者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但至今仍不清楚2种害虫危害后水稻挥发物的变化情况。利用动态吸附法对健康水稻苗、二化螟或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苗的挥发物进行捕集与鉴定。在3种处理水稻苗中,共捕集到28种挥发物组分,包括萜类化合物、烷烃类化合物、酮类、醇类、水杨酸甲酯和一些未知化合物。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害均能导致水稻挥发物总量和大多挥发物组分释放量的上升;同时,二化螟幼虫危害能诱导水稻新释放2-heptanonol,(E)-linalooloxide和2种未知挥发物组分,稻纵卷叶螟为害则可诱导水稻产生2-heptanonol,(E)-linalooloxide,MeSA和β-caryophyllene4种新化合物。2种虫害稻株间的比较表明,β-caryophyllene和MeSA是稻纵卷叶螟危害水稻后诱导产生的特有挥发物组分,并且linalool,α-copaene,(+)-cedrol,n-heptadecane和n-nonadecane在二化螟为害苗与稻纵卷叶螟为害苗之间差异显著。这一结果也许可以解释2种害虫诱导水稻挥发物对天敌和害虫行为影响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