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俊勋  李堂 《兽类学报》1991,11(2):155-157
地处亚热带的广西,生态环境复杂,危害农业生产的害鼠种类繁多,鼠患历年严重。作者于1990年3—5月在广西百色市那毕地区对害鼠的种群组成进行了调查,并在1000公顷农业区开展了害鼠防治试验,以观察氯鼠酮(CHLOROPHACINONE)对农田多种害鼠的防治效果,结果简报如下。 1.防治区概况 百色市那毕乡防治区位于右江上游河谷的大迴环处,海拔约500米,地势平坦,年降水量约1 000毫米,年平均温度22℃,无霜期超过270天。是百色市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防治区的环境可以划分成以水稻为主的农耕区;以种植甘蔗和菜蔬旱作物为主的河堤区和居民住宅区3类不同的生物小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湖南省的农业鼠害防治技术,内容包括农业鼠害、鼠种组成、鼠害类型、鼠类生态等生物学特性,为大面积全生境灭鼠提供综合性的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田鼠害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本文对农田鼠害发生及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害鼠种类分布主要随地形地貌不同而有区域分布.中华鼢鼠、达乌尔黄鼠是丘陵、旱作区的优势鼠种.用灭鼢鼠管消灭中华鼢鼠、烟雾炮消灭达乌尔黄鼠效果在95%以上,且不受季节限制,不破坏庄稼,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4.
古鼬属(palaeogale)由H.von Meyer于1846年建立,欧亚大陆以及北美的晚始新世一中新世地层中均有报道。但受化石标本以及研究程度的限制,古鼬的分类位置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曾被分别归入鼬科(Mustelidae)、古灵猫科(Viverravidae)、猫科(Felidae)、古鼬科(Palaeogalidae)和猫型亚目(Feliformia)科未定等。内蒙古三盛公地区新发现了5件古鼬标本,其中IVPP V 19325(包括属于同一个体的一件残破头骨、一对近乎完整的下颌以及一些椎体和肋骨)是目前为止亚洲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标本。本文详细描述了这些新材料,并基于新材料,结合前人的图版描述,提取了古鼬的形态学性状特征用于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参考Wesley-Hunt and Flynn(2005)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析,选用了共计42个类群的100个性状特征进行了分析。此外,对12个现生类群的6个基因(细胞核基因TR-i-I,TBG和IRBP;线粒体基因ND2,CYTB和12S rRNA),共计5893个碱基对进行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帮助完善了古鼬的形态学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50%多数合意树的结果显示古鼬与鼬科及古灵猫科均无明显的亲缘关系,而是位于猫型亚目基干位置,代表了猫型亚目下一个原始的支系,可被归入古鼬科(Palaeogalidae)。同时,还厘定了古鼬科的鉴定特征。未来还需要更完整的性状数据,尤其是耳区的性状特征,来完善古鼬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5.
鼠害的防治及鼠类对森林更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概述了鼠类的主要生物学特征,鼠类对农业、牧业、林业的危害.并且简要介绍了在鼠害防治方面.利用复方避孕药物EP-1对害鼠的不育控制防治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鼠类对森林种子扩散、搬运等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种群动态分析方法,分析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布氏田鼠防治经济阈值.结果表明,1995 ~2005年间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早春化学防治的经济阈值分别为36.4、48.8、45.2、39.6、51.2、51.7、48.6、47.2、45.4、40.8、40.1只/hm2,而2010 ~ 2012年间的经济阈值则为41.8、39.8、38.7只/hm2.1995~2012年间,布氏田鼠防治的经济阈值基本稳定在45只/hm2左右.布氏田鼠鼠害的防治经济阈值主要受牧羊放牧收益、灭鼠成本和灭鼠成效的影响,牧羊年均放牧收益与布氏田鼠早春防治经济阈值呈反比关系.根据2010~2012年间的调查结果,近年来布氏田鼠早春防治经济阈值的参考数值为40只/hm2.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草场鼠害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态对策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23  
天然草场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地。本区草场面积辽阔,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生产潜力。对于此类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从东部的草原草场到西部荒漠草场,目前均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草场退化、沙化以及与此有关的鼠害问题。鼠患严重地区,如呼伦贝尔草原,据有关单位1971-1982年统计资料,在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种群数量增长年份,受害草场达可利用面积的54%;一般年份亦有10-20%。  相似文献   

8.
植物灭鼠剂在青藏高原防治高原鼠兔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分别在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和阿坝州若尔盖县应用以蓖麻毒素为主体成分的植物源灭鼠剂进行了野外防治高原鼠兔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4200m的石渠县试验区,1%浓度下防效为77.7%,2%浓度下防效为81.6%;在海拔3500m的若尔盖县试验区,1%浓度下防效达91.1%,2%浓度下防效达93.8%;该植物源灭鼠剂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在千亩级控制试验中,防治高原鼠兔效果达84.0%~93.3%,显示该植物灭鼠剂在防治青藏高原的高原鼠兔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扩大试验。  相似文献   

9.
高原鼠兔对小嵩草草甸的破坏及其防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刘伟  王溪  周立  周华坤 《兽类学报》2003,23(3):214-219
1997~2000 年在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 通过测定不同程度退化草地、人工草地和除杂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对草地的破坏程度, 分析了草地植物群落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 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相应升高, 重度退化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数量降低, 是由食物资源不足引起。不同程度退化草地之间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差异极显著( t未退化与轻度= 25.369 7 , t未退化与中度= 25.55 ,t未退化与重度= 36.406 0 , t轻度与中度= 23.279 4 , t轻度与重度= 14.343 9 , t中度与重度= 20.178 5 , df = 3 , p < 0.001) 。高原鼠兔对草地的破坏面积与平均单坑面积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F = 220146 , df = 3 , P < 0.001) 。在草地达到重度退化以前, 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升高, 对草地的危害则加重。草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 当植物群落高度增加时, 其种群数量开始减少, 反之则增加。  相似文献   

10.
云南禄丰、元谋晚中新世古猿地点始鼠科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始鼠科(Eomyidae)是一类绝灭了的啮齿类动物,渐新世和中新世时广布全北区,但亚洲远没有欧洲和北美常见。中国含始鼠类化石地点不多,发现的属只有渐新世的Eomys、Eomyodon和Pseudotheridomys,以及中新世的Keramidomys和Leptodontomys(Zheng and Li,1982;Falhbusch et al.,1983;Wang and Emry,1991;Qiu,1996;Wang,2002)。本文描述的云南始鼠类化石,系1983年在禄丰石灰坝和1999、2000年在元谋雷老两个古猿地点采集到的。材料不多,但至少代表始鼠科的两个新属,为我国惟一采自南方,并与古猿类共生的稀少啮齿类动物。新种的模式产地均为禄丰石灰坝。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鼠、蚤空间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本研究以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为靶区,基于鼠类和蚤类的样点采集数据,计算不同地貌的鼠、蚤生态学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基于不同行政区生态学指标计算结果,借助Moran′s I指数、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等分析方法探究不同行政区鼠、蚤生态学指标的聚类特征,开展鼠、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不同地貌鼠、蚤生态指标的研究,可得出鼠、蚤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优势度呈负相关,表明在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群落中,鼠、蚤生态优势度表现不明显。鼠类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地貌类型与蚤类物种多样性呈正相关,证实鼠类(宿主)物种数量增加,蚤类(寄生)物种的数量也在增加。低海拔地区鼠、蚤群落的相似性总体上大于中海拔地区群落相似性,且相似性系数q值与Cody指数呈相反变化趋势;(2)不同鼠、蚤指标单变量Moran′s I指数表明,鼠类数量、子午沙鼠数量、蚤类均匀度的全局Moran′s I指数大于0,且P值小于0.05,表现出空间集聚现象。单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部分鼠、蚤指标存在多种聚类模式,其中最为典型的聚类模式是高—高聚类模式。不同鼠、蚤指标双变量...  相似文献   

12.
高原鼠兔交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王学高 Smit.  AT 《兽类学报》1989,9(3):210-215
1984—1987年在青海湖黑马河湖滨地区,以耳标观察法对高原鼠兔繁殖期交配关系的研究表明:高原鼠兔种群中单婚制占39.73%;一夫多妻(2—5)占45.21%;二夫一妻和多妻(2—4)占15.07%,其中2只雄鼠必有1只为主雄,另1只为次雄。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新世纪微生物学实践教学的目的、意义,以及为实现这个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初步阐述了"产、学、研"之间关系,并将"产、学、研"的成果、经验引入到实践教学中来,从而全面提高微生物学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新世纪微生物学实践教学的目的、意义 ,以及为实现这个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初步阐述了“产、学、研”之间关系 ,并将“产、学、研”的成果、经验引入到实践教学中来 ,从而全面提高微生物学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5.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地区危害高寒草甸植被的主要有害小哺乳动物。生物控制为有害动物防治的主要发展方向,但存在防治效果见效慢的缺点。艾美尔球虫是高原鼠兔肠道内的主要寄生物,并对宿主具有专一性寄生的特点。为将艾美尔球虫研发成新型的高原鼠兔无公害生物防治制剂,本文测定了球虫毒饵对高原鼠兔致死率并在野外进行了灭鼠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增效剂的300 万球虫毒饵在室内可导致63. 6% 的成年个体死亡,在野外可导致54. 9% 成体和71. 0% 幼体死亡。灭鼠后残存高原鼠兔的球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显著大于对照个体,且妊娠雌体的胚胎重较对照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说明,艾美尔球虫防治高原鼠兔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并能影响残存妊娠雌体的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重组鼠干细胞因子(rmSCF),并检测其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提取BALB/c孕龄鼠总RNA,通过RT-PCR扩增mSCF的编码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BV220,转化大肠杆菌DH5α,将重组菌株接种至氨苄青霉素抗性的LB培养基中,扩大培养至5L发酵罐中,42℃诱导表达,经包涵体复性、DEAE-SepharoseFF和Phenyle-SepharoseHP层析纯化,制备rmSCF。结果:构建了pBV220-mSCF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rmSCF,纯化后的rmSCF对类原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的UT-7细胞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比活为1.0×106U/mg。结论:获得了纯度大于95%的rmSCF,将进一步展开其在小鼠体内的药效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提取、分离、纯化鼠尾胶原蛋白的方法。方法通过对鼠尾进行剥离获得鼠尾腱,用Tris-HCl缓冲液、胃蛋白酶处理获得鼠尾胶原蛋白原液、反复使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分级盐析、醋酸溶液复溶进行鼠尾胶原蛋白的纯化。超纯水透析除去无机盐类获得纯化的鼠尾胶原蛋白。通过SDS-PAGE蛋白质电泳、氨基酸含量分析等技术手段鉴定。结果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鼠尾胶原蛋白,纯度达到电泳纯。与国外进口的商业化鼠尾胶原蛋白产品相比无差异。研究了提取、分离、纯化参数对得率、纯度的影响,建立了最优的鼠尾胶原蛋白提取条件,胃蛋白酶用量:1∶500,酶解时间:72 h,盐析浓度:2 mol/L,提取所用酸溶液:0.05mol/L醋酸溶液。结论为鼠尾胶原蛋白的扩大化生产提供了合适的工艺参数,为大量获得鼠尾胶原蛋白并进行更深层次的功效方面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三化螟种群动态、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江淮南部水稻螟虫演变规律 ,总结了近年来三化螟的发生新特点 ,即发生期提早、主害代提前、发生盛期拉长、主害代数增加、峰次明显增多以及田间虫量超历史水平。分析其回升及暴发原因 ,主要有耕作制度变更、品种与茬口布局变化、栽培方式多样化、暖冬以及天敌寄生率下降。提出了防治对策包括栽培防治、灌水灭蛹和药剂治螟 ,其中药剂治螟的关键是适期施药、适当增加防治次数、合理选用农药和改进施药技术。  相似文献   

19.
论述外来植物病虫害的危害性和入侵传播途径,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采用“W”九点取样法,在早春、春末和盛夏对重庆红池坝栽培太白贝母的田间杂草进行调查,并通过主要杂草的相对多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和重要值分析其危害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地田间杂草有86种,隶属于32科74属;其中菊科杂草最多,共18种,其次为禾本科杂草,为9种,再次为豆科和蓼科杂草,各6种。从生活型来看,以多年生(包括两年生或越年生)杂草为主,共有53种。重要值大于3%的优势杂草有粗毛牛膝菊、红车轴草、鸭跖草、繁缕、细柄野荞麦、尼泊尔蓼、马唐7种,这些杂草在该基地危害性最大。重要值大于2%的有16种杂草,蓼科4种占绝对优势,其重要值之和为11.09%;其次为禾本科3种,重要值之和为8.69%;菊科、豆科和石竹科各2种,重要值之和分别为7.16%、6.46%和5.99%;鸭跖草科、唇形科和荨麻科各1种。优势杂草以春夏季杂草为主,危害较重。采用生长期小型(微型)机械除草+休眠期化学除草的方法,可达到防控杂草、提高产量,并保证药材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