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白唇鹿性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和祁连山等地。从1986—1988年,我们对白唇鹿生态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现就性行为的观察作简短报道。 发情期 自9月开始一直延续到11月(郑生武等,1989,兽类学报 9(2):123—129),也有一周(胡锦矗、王西之主编,1984,四川省资源动物志,第二卷兽类,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和30天的记录(Cai Guiquan 1988 Acta Theriologica Sinica 8(1):7—12)。我们在四川省石渠县观察到一群118只鹿,发情期从10月5—25日,约20天,繁殖交配领域位于海拔4600米的500×400平方米的山顶及缓 相似文献
2.
3.
4.
梅花鹿性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梅花鹿(Cerous nippon)的性行为,不仅可以揭示其性活动规律,而且对制定适宜的配种方案,改进育种措施,提高繁殖性能等,均有指导意义。也可为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1—1983年,对本场梅花鹿的性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 梅花鹿的发情特点 1.初次发情年龄梅花鹿公、母鹿,生长发育良好的15—18个月性成熟。但在生产上母鹿参加配种的适宜年龄是2周岁,公鹿为3周岁以上。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性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大熊猫的性行为,不仅可以揭示其繁殖规律,而且还可为提高配种率,增加数量和人工饲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曾于1979—1980年,对本园饲养大熊猫的性行为进行过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雄性大熊猫配种期的性行为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西安动物园大熊猫雄兽弯弯于1986-1991年与3只雌兽相继本交,爬跨33次,交配21次,产5胎,获6仔,育成6仔的性行为观察。获得雄兽在发情季节的爬跨与酱姿式,交配的时间与叫声,配种期的食量下降与活动量变化等资料。 相似文献
9.
毛人,又称先天性全身性多毛症,是少见的与遗传有关的综合征。以往文献报道以散发个例为多,家族累代发病者极少。1980年11月初,笔者在广东省英德县和清远县交界的两个毗邻公社发现一对成年毛人兄妹,并对其家族及其亲属进行了初步调查,共3代,32人。发现在同一家族中,二代共5例患者。其中妹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报道了虎斑颈槽蛇的行为。虎斑颈槽蛇一般栖息在水域附近。在辽宁省西部地区,10月份陆续进入冬眠,翌年4月醒眠。以无尾两栖动物为食,采用偷袭和伏击方式捕食。有回缩、逃遁、藏匿和威吓等反捕行为。 相似文献
12.
饲养条件下东北虎交配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9年和 2 0 0 0年的 1 1~ 1 2月期间共记录了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1 6对东北虎的 1 693次交配事件 ,对其中 1 1 92次成功的交配事件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东北虎的交配行为谱 ,记录了 1 6种个体行为和 7种社会行为。东北虎的交配持续期为 (6 5 0± 2 5 0 )d ,不同繁殖对的交配次数差异很大 ,最少为 49次 ,最多可达 1 1 3次 ,交配成功率为 70 41 %。东北虎的交配高峰出现在 8∶0 0~ 1 0∶0 0时和 1 6∶0 0~ 1 8∶0 0时。交配成功的次数在第 3~ 5d达到高峰 ,失败的次数在开始交配时最高 ,以后则逐渐降低。在将雌、雄虎赶入小围栏内的首次爬跨前东北虎需花费 (2 0 2 4± 1 2 85 )min的时间做准备 ,其后的各次爬跨与首次相似 ,只是花费时间大大缩短 ,且持续的时间相差很大 ,最短仅为 4 70s,最长则达 6 3 1min。交配后的休息过程同时也是下一次交配前的准备阶段。每次将雌、雄虎赶入小围栏内东北虎要连续进行 (9 40± 4 60 )次爬跨 ,整个交配过程持续 (1 2 67± 3 0 5 )min ,每次爬跨历时 (1 0 0 9± 5 45 )s。 相似文献
13.
沟胸细条虎天牛(华立中,1982年,《中国天牛科昆虫名录》上又称“沟胸克虎天牛”——编者)是近几年乌鲁木齐地区发现的一种为害林木果树的害虫;幼虫为害林木幼枝,而成虫大量吞食花粉;造成果树授粉率降低,减少座果和果品产品。在乌市一年发生一代;5月中旬开始出现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中旬成虫大量飞出、交配并产卵,成虫经16天左右死亡。幼虫在树枝内钻蛀生活到10月下旬,蛹期9天左右即羽化为成虫,以成虫在枝条内越冬。 相似文献
14.
中华虎凤蝶是世界珍稀蝶类。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湖北长阳,江苏南京,江西九江,浙江杭州、天目山、平阳等地。近年来,由于植物破坏和被捕杀,数量日趋减少。我国已将之列为Ⅱ级保护动物。我们对该蝶进行了三年人工饲养和观察,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年生活史 中华虎凤蝶在国内各分布地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地表的枯枝落叶层中越冬。成虫出现期因各地气温不同而有差异。浙南为2月下旬,杭州3月上中旬,南京3月中下旬,天目山4月下旬至5月初,庐山5月上旬。我们在浙江丽水饲养三年,其年生活史见图1。 相似文献
15.
16.
原尾蜥虎 (Hemidactylusbowringii,Gray) ,又称纵斑蜥虎[1,2 ]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台湾、广西、福建等省 (区 )。在广东肇庆为一种常见的小型夜行性爬行动物 ,它喜栖息于建筑物内壁、墙缝和路灯下等场所。 1 999年 4~ 9月 ,在对本区内原尾蜥虎的生态繁殖观察研究中 ,获取了一些有关卵巢、产卵、孵化资料 ,简要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本研究材料采集于本学院校园内。在实验室内将捕捉的雌雄成体按不同性比配对、标记、编号、分缸 ,用面包虫饲养在直径 2 0cm、高 2 0~ 2 5cm的玻璃缸内 (每缸不超… 相似文献
17.
18.
<正>甲肝在世界大部分地区是常见病,即使在发达国家甲肝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当前在日本30岁以下的年怪人,仅1.5%甲肝抗体阳性。年平均约有10万人感染甲肝,20-40岁发病率最高。注射丙种球蛋白只能对甲肝具高危的年轻人作特异性预防,免疫力只能维持4-6个月,而注射甲肝疫苗预期更有效和持久。 相似文献
19.
温度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crum Westw。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日本、欧洲及美国等地的重要温室蔬菜害虫。此虫虽可用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进行生物防治,但受到作物种类、温度等多种条件限制,特别是要求在种群密度低时方能奏效(Ekbom,1977),而目前尚没有对该虫早期低密度时的有效预报办法。H.Weber早在1931年描述该虫交配行为时就曾预测性信息素在该虫的求偶活动中也许起重要作用。时过半个世纪,对此问题仍不清楚。Vaishampayan、Kogan等(1975)曾对该虫在寻找寄主植物中视觉及嗅觉行为所起的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本文作者(Li和Macchwitz,1983)曾见到在它的性行为中,雄虫通过性信息素接近雌虫。本工作描述该虫的性行为,以作为上文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正> 苜蓿丽虎天牛Plagionotus floralis(Pallas)在塔城首次发现。在该地其幼虫主要为害苜蓿、三叶草,成虫除取食苜蓿花外,还为害油菜花等,以苜蓿受害最重。1981年调查75,000亩,严重受害的有35,000亩,被害率达47%,塔城县阿西尔公社前哨大队竟高达80%,死亡率达35%。该虫的发生为害对苜蓿的生产、草田轮作影响甚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