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蛇志》2020,(3)
目的研究五味解毒药酒对动物健康家兔皮肤的刺激性作用,为医院申报院内制剂批准文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6只健康家兔分为两组,每组各8只,分别给予单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和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并将每组试验的8只家兔分为皮肤完整组(4只)和皮肤破损组(4只)。于每只家兔左右两侧去毛区域分别涂布赋形剂、五味解毒药酒作为对照组和药酒组。药酒组分为单次给药完整皮肤药酒组(药酒1组)、单次给药破损皮肤药酒组(药酒2组)、多次给药完整皮肤药酒组(药酒3组)和多次给药破损皮肤药酒组(药酒4组)。对照组分为单次给药完整皮肤对照组(对照1组)、单次给药破损皮肤对照组(对照2组)、多次给药完整皮肤对照组(对照3组)和多次给药破损皮肤对照组(对照4组)。单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在单次给药4 h后清洗药物,在清洗受试物后的1、24、48、72 h观察并记录家兔的给药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为连续给药7 d,每天清洗药物后1 h观察并记录涂药部位有无红斑及水肿情况,并于第7天清洗药物后的1、24、48、72 h观察并记录涂药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计算每一观察时点各组积分均值及观察期限内每天每只动物刺激积分均值。结果药酒1组与对照1组在观察期限内均未出现红斑、水肿等情况;药酒2组与对照2组用药后第2天观察到划伤部位出现轻度红斑、轻度水肿的情况,至第4天后皮肤完全恢复正常。连续多次给药后,对照3组与对照4组均未出现红斑、水肿等情况;药酒3组在连续给药第2天出现轻度红斑,第4天出现中度红斑,症状达到最大,至第8天后皮肤恢复正常。药酒4组在连续给药第2天出现轻度红斑情况,至第7天给药1 h后皮肤恢复正常。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观察评分为药酒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反应值均0.49。结论五味解毒药酒对健康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刺激作用,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外用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2.
蜂胶提取物的安全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蜂胶的乙醇提取物(EEP)的安全性。方法 用0.5%的EEP对家兔进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以及对豚鼠的过敏试验。结果 EEP低剂量、高剂量皮肤破损组和对照组皮肤破损组各有一只家免,在24 h观察到皮肤破损处微红,48 h消失,其余各实验兔的皮肤、毛发、眼、粘膜、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均无任何中毒表现;按照皮肤刺激反应强度,评价标准,完整皮肤组平均分为0,判为无刺激性;破损皮肤组平均分值为033<0.50,亦判为无刺激性;A组空白对照组和B组EEP组动物均无红斑和水肿反应,判为无致敏性。结论 蜂胶提取物EEP在对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净化中安全、无毒、无刺激。  相似文献   

3.
<正>面癣是皮肤癣菌病发生在面部皮肤的特殊类型。由于颜面部血管淋巴丰富,角质薄,无毛发保护,暴露于外部环境中,正常的皮肤屏障易受紫外线、灰尘等伤害,致真菌侵犯角质层而引发各种皮损[1]。本文综述了面癣的临床特征、病原菌谱及临床诊治进展。1临床特征典型的面癣早期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炎性病变,后进展成环形、边界清楚、带有鳞屑的红色皮损,边缘较正常皮面稍高,中央有自愈倾向,近似正常皮肤,有时伴轻微瘙痒[2]。不典型的面癣皮损呈多种表现:弥漫性、大片性或水肿性红斑,丘脓疱疹,皮损边界不清,可有糜烂、渗出、结痂、色素减退或沉着。Noguchi等[3]称面癣发生的部位主要是颊部,其次为耳廓及其周围区域、下颌骨区域。眉区[4]、眼周[5]、口鼻[6]及大面积多部位的面癣[7]也有报道。此外,面部毳毛也可感染真菌,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症状极不典型,表现为水肿性红斑、毛囊炎、丘疱疹、脓疱等[8]。  相似文献   

4.
黄松  汪文清 《蛇志》2006,18(3):213-213
冻疮是由于气候寒冷潮湿引起皮肤局部微循环障碍而发生的冬天常见皮肤病,复发率高,表现为局部皮肤呈紫红色水肿性不规则红斑,有灼热和瘙痒感,重者出现水泡、溃疡。目前治疗冻疮的药物较多,多数是以祖国的传统医药为主,以温通祛寒、活血化淤为原则。我们于2005年12月~2006年2月,应用黄山市蛇类科学研究所研制的,以混合蛇油为原料(以尖吻蝮、蝮蛇、眼镜蛇、乌梢蛇和王锦蛇)的蛇油冻疮膏治疗冻疮2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4岁,面部红斑、丘疹16年,溃疡、结痂8年。皮肤科检查:面部弥漫肿胀性红斑、大片状境界清晰的溃疡和坏死性焦痂。双眼睑外翻,右眼失明。真菌直接镜检、培养及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确诊为不规则毛霉所导致的皮肤慢性毛霉病,予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治疗,皮损明显改善,遗留萎缩性瘢痕。  相似文献   

6.
报道1例由犬小孢子菌感染引起的儿童以面部皮疹为主的体癣。患儿,女,6岁,以面部、胸前起黄豆至花生米大小圆形、类圆形水肿性红斑,上有丘疱疹、水疱、痒半个月来诊。曾被误诊为丘疹性荨麻疹、多形红斑,皮疹增多来诊,真菌学检查阳性,真菌培养为犬小孢子菌,经口服特比萘芬片、外用特比萘芬软膏后治愈。  相似文献   

7.
应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迟缓爱德华菌感染斑马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斑马鱼模型研究迟缓爱德华菌的致病性及感染途径。方法应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迟缓爱德华菌,追踪观察其感染斑马鱼的动力学过程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以肝脏水肿变性,肝细胞萎缩、坏死、脱落,脾脏散在增生性结节、充血、水肿、淋巴细胞大量缺失等病变为主;感染后,该菌先后在斑马鱼肠道、鳃和皮肤中定植。结论斑马鱼可作为研究迟缓爱德华菌致病性的动物模型。肠道、鳃和皮肤可能是迟缓爱德华菌先后感染斑马鱼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利多卡因醇质体,并对其理化性质及皮肤刺激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声注入法制备利多卡因醇质体,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和激光粒度仪分析其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采用透析法和HPLC法测定利多卡因醇质体的包封率,对不同温度下保存60天后的利多卡因醇质体的包封率进行测定以评估其稳定性,通过豚鼠皮肤刺激试验对利多卡因醇质体的皮肤刺激性进行分析。结果:利多卡因醇质体为圆形囊泡结构,粒径为31.33±2.63 nm,多分散指数为0.42±0.21,显示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其包封率为(52.85±0.36)%,保存在25±1℃时泄露最少,豚鼠完整及破损皮肤经利多卡因醇质体处理后均未见红斑和水肿反应,行组织学检查也未见明显炎症改变。结论:利多卡因醇质体具备理想的理化性质且对皮肤无刺激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经皮局麻制剂。  相似文献   

9.
HLAⅡ类等位基因与Lyme病的皮肤表现无相关性Lyme病的自然病程有很大变化,一般分为局部感染、早期播散性感染和晚期或慢性感染。皮肤表现主要为慢性游走性红斑,晚期感染表现为慢性关节炎、慢性神经受累和/或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ACA)。多数病人常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陈静 《蛇志》2002,14(4):53-53
抗蝮蛇毒血清是治疗蝮蛇咬伤的特效药 ,但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 ,如处理不当 ,常引起严重后果 ,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自 1 999年至今共收治蝮蛇咬伤 5 6 6例 ,使用抗蝮蛇毒血清治疗5 1 7例 ,其中发生速发性过敏反应的有 2 1例。现将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2 1例 ,其中男 1 2例 ,女 9例 ,年龄在 5~ 5 2岁。临床分型与表现 :轻型 7例 ,皮肤出现荨麻疹、红斑 ;中型 9例 ,皮肤出现荨麻疹、红斑 ,恶心呕吐 ;重型 5例 ,皮肤出现荨麻疹、红斑 ,全身出冷汗 ,恶心呕吐 ,胸闷 ,呼吸困难 ,休克。治疗方法及结果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外用1-氯-2,4-二硝基苯(DNCB)经皮肤致敏并激发昆明小鼠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ititis)模型的方法。方法 1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两组(n=5)。用1%DNCB致敏及4%SDS+0.5%DNCB激发模型组小鼠,以丙酮、橄榄油混合溶液致敏并激发对照组小鼠,药物作用部位均为双侧耳朵及背部皮肤。观察小鼠耳朵厚度、组织病理学、免疫学指标,评价皮炎损伤程度。结果外用DNCB可以引起昆明小鼠明显的特应性皮炎样皮损。模型组小鼠出现皮肤干燥、红斑、水肿、糜烂,利用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分析,显示表皮和真皮增厚、过度角质化和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先后外用1%DNCB和4%SDS+0.5%DNCB重复刺激昆明小鼠可引起皮肤生理和病理的改变,与AD患者临床表现基本一致,成功建立特应性皮炎模型。可以作为研究AD病因及治疗AD的有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报道1例艾滋病并发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的双侧乳房周围及阴囊、股部皮肤的体、股癣患者,男,41岁,双侧乳房周围及阴囊、双侧股部皮肤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真菌学检查为:红色毛癣菌。外涂阿莫罗芬乳膏治愈。患者在1个月前血液化验检查确诊为艾滋病。  相似文献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凤华 《蛇志》2005,17(4):292-293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又称金葡萄菌性中毒出生表皮松解症(STEN)或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等,是由凝固酶阴性Ⅱ型噬菌体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带为71型感染引起,此菌分泌一种表皮松解毒素造成表皮剥脱,是一种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形似烫伤为特征的急性皮肤病。本病好发于1周~5岁婴幼儿,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初起在口周和眼周产生红斑,1~2天内迅速累及全身,呈弥漫性潮红,表皮自然起趋,稍加摩擦表皮即大片剥脱,露出鲜红潮湿状似烫伤的糜烂面,口周放射裂纹,触觉明显,尼氏征阳性,手足皮肤似手套或袜子样剥脱,口腔、鼻黏膜、眼黏膜亦可受累,易并发败血症,支气管肺炎,死亡率高。我院于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收治本病15例,均治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幼儿脓癣1例     
患儿,女,3岁,因“头部、右颞部、右耳后红斑、丘疹”就诊,曾被诊为“特应性皮炎”,予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擦后皮疹加重,出现发热,完善真菌镜检、培养鉴定及皮肤镜,诊断“脓癣”,经抗感染、抗真菌等治疗后出现病情好转出院。于我科就诊时复查真菌镜检阴性,局部遗留瘢痕性脱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稳定、完善的系统性光变态反应检测的动物模型。方法以对氨基苯磺酰胺(SN)作为光敏剂,经腹腔注射与灌胃两种途径对小鼠和豚鼠进行给药,通过UVA加UVB光照诱导以及只用UVA光照激发后,于4h、24h、48h和72h分别测量小鼠耳厚度及观察豚鼠皮肤红斑反应。结果24h、48h和72h时,小鼠出现耳肿胀反应,豚鼠出现皮肤红斑反应。结论口服、腹腔注射SN,均可产生光变态反应,成功建立系统性光变态反应检测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2a凝胶剂以应用于临床。重组人干扰素α2a以卡波普940NF为基质,加入保湿剂、保护剂、防腐剂制成外用凝胶,用于治疗单纯疱疹、带状疱诊、尖锐湿疣等病毒性皮肤病。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4℃保存有效期可达2a;药效学试验表明,rhIFNα2a(20万IU/g)对HSVⅠ病毒抑制效价>103.0,HSVⅡ病毒抑制效价>104.0;毒理学试验表明,该品对皮肤无毒,无刺激性,无红斑、水肿现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重组人干扰素α2a凝胶剂可应用于临床治疗单纯疱疹及预防尖锐湿疣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面部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自身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患者因"面部红斑进行性加重半年,破溃伴结痂2个月余"来我科就诊,皮肤科检查可见左侧面颊部3 cm×5 cm大小红斑,边界清楚,中央可见数片浅溃疡,覆盖灰褐色痂皮。病理检查示真皮浅层及深层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PAS染色见大量紫红色孢子聚集在多核巨细胞内外;阿申蓝染色阳性;粘蛋白卡红染色阳性;免疫组化染色(抗体为兔抗隐球菌抗体)可见棕色圆形孢子。根据其临床症状、病理检查、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经伊曲康唑治疗痊愈。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2岁,头顶部红斑伴脱发3周。皮肤科检查:头顶部大片红斑脱屑,相互融合,红斑内头发大面积脱落,可见毛囊性脓疱及皮下脓肿。真菌直接镜检、培养及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确诊为断发毛癣菌所导致的脓癣,予伊曲康唑(0.2 g/d)口服及2%酮康唑洗剂外用,治疗12周后,皮损基本完全消退,脱发区头发长出。  相似文献   

19.
饲养遗弃猫致泛发性体癣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癣常经密切接触传染而获得,泛发性体癣目前已较少见。作者见到1例由于饲养宠物猫而导致急性泛发性体癣,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19岁,因面、腹、臀部及双下肢红斑、丘疹伴瘙痒2周就诊。2周前患者腹部出现红斑、丘疹,呈环状排列,渐向外扩展,中间有愈合趋势。皮疹始于腹部皮肤,渐及胸背部、面颈及四肢皮肤,伴剧烈瘙痒。自行外涂“激素”制剂治疗,未见好转,并出现皮损面积扩大。既往无足癣,发病前2周曾喂养邻居赠送的宠物猫,该猫体表有丘疹,邻居在饲养过程中曾出现皮疹(具体不详)。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面部、躯干、四…  相似文献   

20.
莱姆病于1975年首次被确认,该病发生于夏季,具有独特的慢性游走性红斑(ECM)皮肤损害,可伴发头痛、颈僵、发热、肌肉痛、关节痛、不适、疲倦或淋巴腺病。几周或几个月后,有些病例还患有脑膜炎、脑炎、颅神经或周围神经病、心肌炎或房室结传导阻滞,或游走性肌肉骨骼痛。其后可产生明显的关节炎症状,一般至少可反复发作几年,形成慢性,使骨及软骨侵蚀。莱姆病同特异免疫异常有关。病情严重,病程长的患者常有B细胞异抗原DR_2。目前已知该病在美国至少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