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香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研究——Ⅱ.杜香油抗真菌及细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香(Ledum palustre,L.Vat)系杜鹃花科杜香属植物。在I报导中我们报导了从其茎叶中提取挥发油(杜香油)的化学成份。本文对杜香油抗20种真菌和8种细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香油对本实验中多种真菌和细菌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荆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产于秦岭略阳的黄荆叶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共确定出了35种成分。主要成分为石竹烯(33.01%)、桉树脑(13.30%)、β-水芹烯(13.23)、别-香树烯(6.58%)和β-法呢烯(5.56%)。 相似文献
3.
狭叶杜香挥发油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和样品叠加法三种定性方法,从狭叶杜香油中,鉴定27个成分,并作了定量测定。主要成分有桃金娘烯醛,枯茗醛,β-(艹守)烯,ρ-伞花烃,γ-松油烯等。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苔藓Bazzania japonica的挥发油,用毛细管色谱法对挥发油进行了分析,采用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用GC-MS联用技术对分离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经计算机检索并结合文献调研,共鉴定出3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3%,其中含2个单萜、31个倍半萜(其中11个为含氧倍半萜)和4个二萜(其中1个为含氧二萜),主要成分为4-epi-11-nor—aristola-1(10),11-diene(10.5%),4-epi-11-nor-aristo-la-1,9,11-triene(6.5%),β-caryophyllene(8.0%),β—barbatene(7.2%),globulol(8.8%),aristol-1(10)-en-12-ol(9.1%),和tridensenone(8.7%). 相似文献
5.
6.
杜香不同提取部位的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掌肿胀模型筛选杜香三种提取部位镇痛抗炎作用.结果显示,甲醇提取物(10.0、1.0 mg/kg)和水提物(10.0 mg/kg)能显著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和角叉菜胶引起的小鼠足趾水肿.水提物(10.0 mg/kg)在致炎后2~4 h内效果接近吲哚美辛.高效液相色谱结果提示甲醇提取物的镇痛抗炎效果可能通过其所含黄酮类化合物实现. 相似文献
7.
采用GC—MS方法对草黄堇挥发油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长链烷烃类,同时含有烯烃类化合物、醇类、胺类、酮类及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9.
野生香料植物小鱼仙草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GC -MS -DC及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小鱼仙草全草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小鱼仙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 :香荆芥酚 ,百里香酚、1,8-桉叶油素、侧柏酮、丁香烯、草烯和檀香烯等。不同产地 ,其挥发油成分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又具有较大差异。种子油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不饱和脂肪酸 :亚麻酸、油酸和亚油酸等 ,其种子油和种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其挥发油在香精香料、医药、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广大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杜松挥发油化学成分与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所相色谱曲法,分离出48个组分,鉴定了19个化合物。它们是: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α-水芹烯、棕檬烯+β-水芹烯、异松油烯、龙脑、4-松油醇、α-蛇麻烯、倍半萜烯、大牛儿烯-D、丁香香叶酯、表-2-甜没药醇、反,反-金合欢醇、反-顺-金合欢醇。为杜松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疆有毒植物骆驼蓬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骆驼蓬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新疆骆驼蓬挥发油,测的含量为0.04%.采用GC/MS技术对骆驼蓬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出18种成分确认其中17种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四氯乙烯(29.87%)、十二烷(16.44%)、十一烷(12.34%)、二(2-甲基丙基)邻苯二甲酸酯(9.09%)、1,3-二甲苯(7.57%)、乙苯(5.84%)1,2-二甲苯(2.81%).结论:四氯乙烯含量最高,通过分析评价为开发骆驼蓬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从毛绞股蓝 Gynostemma pubescens(Gagnep.)C.Y,Wu 的茎叶中分得四种黄酮类成分,经理化方法和光谱数据鉴定为: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檞皮素(quercetin),异鼠李素-3-0-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0-rutinoside)和芦丁(rutin)。 相似文献
13.
花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花椒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对部分细菌、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①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椒中挥发油并进行GC/MS分析;②K-B纸片扩散法和浓度稀释法测试6种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枯草杆菌ATCC6633、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9002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22019)体外抑菌活性.结果:①GC/Ms法分离出80余个峰,鉴定出81种物质,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相对百分含量;其中5种化合物已占到总量的60%以上,分别为桉树脑15.64%、4-萜品醇15.60%、D-柠檬油精13.72%、β-月桂烯10.20%、α-蒎烯4.03%.②花椒挥发油除对铜绿假单胞菌抑菌活性不明显外,对其它5种菌株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①花椒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复杂,其中含量超过5%的成分仅4种且最高含量小于16%.②花椒挥发油具有明显体外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小鱼仙草化学成分及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不同产地的小鱼仙草全草精油主要化学成分 :香荆芥酚、百里香酚、β 石竹烯、侧柏酮、异胡薄荷酮、1 ,8 桉叶油素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地域间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遗传相似性及差异性 ;不同产地精油含量在不同生育期有一定变化规律。此外 ,种子含丰富的氨基酸 (1 3 .96% )和种类齐全的矿质元素 ;种子油含大量人体必需的亚麻酸 (67.3 6% )和亚油酸 (1 5 .1 2 % )等不饱和脂肪酸 ;全草总黄酮含量为 1 .76%~ 4.1 5 %。为此 ,小鱼仙草的种子和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 ,其植物资源在食品、香精香料和医药领域具有潜在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太子参在GAP实施过程中产地加工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乙醚回流-水蒸气蒸馏提取法,分别提取晒干和烘干太子参的挥发油,运用GC-MS-DS联用分析技术和气相色谱保留指数法,对晒干和烘干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用GC面积归一法分别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晒干和烘干太子参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28%和0.13%.晒干太子参挥发油鉴定出9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最高(87.19%)的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烘干太子参挥发油鉴定出15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最高(77.34%)的成分是2,6-二(1,1-二甲乙基)-4-甲基苯酚,两者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纳智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5,14(4):57-58
蒜香藤(Pseudocalymma alliaceum Sandw.)又名紫铃藤,为紫葳科(Bignoniaceae)常绿藤状灌木,原产于南美洲的圭亚那和巴西。蒜香藤花、叶在搓揉之后,有浓浓的大蒜香味,其叶深绿富有光泽,花形大而优美,中国许多地方已引种栽培,一般作为篱笆、围墙美化或凉亭、棚架装饰之用。蒜香藤具有浓郁的蒜香,甚至可作为蒜的替代物用于烹饪。但有关其叶挥发性成分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西双版纳植物园引种栽培的蒜香藤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以期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蒜香藤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秦巴山区野生刺梨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刺梨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明山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1,(3)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f.normalis Rehd.et Wils.)属蔷薇科植物,又名单瓣缫丝花,俗称名有:野石榴、刺石榴、刺梨子等,是一种落叶灌木,一般株高1~2米,最高可达2.5米。其根皮含鞣质19.75%,茎皮含20%,可作为提制栲胶的原料。根及果均入药,有消食健脾、收敛止泻、解暑的功能,用于治疗积食腹胀、肠炎痢疾、维生素C缺乏症等,近年研究还有防癌抗癌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植物单细胞蛋白资源——小球藻开发利用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微藻大规模培养的应用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门新的领域──微藻生物技术Micro-algalBiotechnology.小球藻是微藻中首先被开发利用的种类之一,其培养方式已由开放池培养发展为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连续培养。本文就小球藻的培养技术、主要化学成分和作为食品、饲料,以及在工业上的应用研究的现状进行简要评述,并展望了小球藻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杠柳根皮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对麦二叉蚜的毒杀活性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GC/M S联用技术,对杠柳根皮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15种化合物,对其中10种进行了鉴定,已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4.91%,分别为4-甲氧基水杨醛、乙酸丁酯、2-甲基-1,3-二氧环戊基乙酸乙酯、乙羟硫代羧酸-8-二乙氧基磷酰正辛酯、1,1,3,3-四丁氧基-2-丙酮、4-甲基-2-戊酮、甲酸丁酯、1-(1-乙氧基乙氧基)丁烷、2-正丁氧基四氢吡喃及丁醚。以麦二叉蚜为试虫进行挥发油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杠柳根皮挥发油对试虫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