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phlb突变体创造普通小麦-簇毛麦6VS端二体代换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中国春phlb突变体(C.Sphlbphlb)与普通小麦柎-簇毛麦6V(6A)异代换系(Sub.6V)杂交,再用phlb突变体与F  相似文献   

2.
簇毛麦及其与普通小麦杂种双二倍体的C一分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少斌  姚景侠 《遗传》1992,14(3):7-9
本研究对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普通小麦“农大146" (Tritieum aestivum)及其产生的双 二倍体进行了C一分带分析,结果表明:(1) 7对簇毛麦染色体均可显示清晰的带型、根据带型可以把各 簇毛麦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相互区别开来; (2)普通小麦一簇毛麦双二倍体的染色体数变幅在”-56 之间,其中2n - 5‘的个体占,7.680%  相似文献   

3.
4.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对称及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由长期继代的小麦品种济南177悬浮系制备原生质体为受体,取继代一年的簇毛麦愈伤组织不经照射或经60Co-g射线照射,剂量分别为40,60,80Gy(1.3Gy/min),然后分离原生质体为供体,在PEG诱导下分别进行了对称及不对称融合(g融合).经形态学、细胞学、同工酶及5SrDNA间隔序列分析鉴定,对称及不对称融合均高频率地获得了体细胞杂种细胞系,并在对称融合及低剂量g辐照组合得到再生杂种植株.基因组原位杂交的结果证实,对称及不对称融合杂种中异源染色体间不同方式的易位及重组均普遍存在.g辐照存在剂量效应.结果表明:对称及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均可有效地实现核基因的转移与重组,而不对称体细胞杂交还可直接导致染色体小片段易位,显示出此方法在小麦育种上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5.
6.
7.
利用AABBDDDD八倍体培育小麦-簇毛麦二体附加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节节麦(Aegilopssquarrosa)八倍体(2n=8x=56,AABBDDDD)与硬粒小麦(Triticumdurum)-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六倍体(2n=6x=42,AABBVV)杂交后,将所得七倍体杂种(AABBDDV)进行连续自交,在F4代中利用C-分带鉴定出可能的簇毛麦6V二体附加系95-7和2V二体附加系26-7,其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期I的配对构型分别为0.14I+20.42+1.5和0.10I+20.07+1.82;进一步将95-7和26-7的基因组DNA用EcoRI酶切,分别用小麦族第6部分同源群短臂探针Psr113和第2部分同源群长臂探针BCD240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具有簇毛麦的特异杂交带,进一步确证了95-7和26-7分别是普通小麦-簇毛麦6V和2V二体附加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顺序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普通小麦-簇毛麦6v代换系K0736的45S rDNA和5S rDNA基因位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代换系2n=42,有1对簇毛麦6V染色体,为6V/6A代换系,45S rDNA位点有8对,位于7对染色体上.5S rDNA位点有6对,分别位于6对染色体上.在1AS、1BS、5DS的端部同时存在458 rDNA和5S rDNA位点,并在物理位置上紧密相邻.同时讨论了rDNA位点的数目和分布位置存在变异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9.
英加  陈佩度 《遗传学报》2000,27(6):506-510
对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节节麦(Aegilops squarrosa)八倍体(2n=8x=56,AABBDDDD)与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簇毛麦9Haynaldia villosa)六倍体(2n=6x=42,AABBVV)杂交后,将所得七倍体杂种(AABBDDV)进行连续自交,在F4代中利用C-分带鉴定出可能的簇毛麦6V二体附加系95-7和2V二体附加  相似文献   

10.
通过白粉病抗性鉴定、生化标记及分子原位杂交相结合的方法,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幼胚培养组合T240 (普通小麦×小麦-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Lam.) 6D/6V异代换系)的32个SC2代株系中,筛选出T240-6株系,其所有的抗白粉病单株均缺失簇毛麦6V染色体长臂上的谷草转氨酶位点GOT-V2,而具有短臂上的醇溶蛋白位点Gli-V2.细胞学染色体观察表明,该株系的所有抗病单株均具有1~2个端体,这些端体不能与小麦染色体配对,双端体之间可以配对.经原位杂交分析,端体杂交呈阳性,表明它们均为簇毛麦6V染色体短臂(6VS).  相似文献   

11.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证明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杂种培养细胞和再生植株中能够发生属间染色体易位,易位染色体不仅有臂间易位,还有小片段易位,表明通过杂种组织培养是创造属间易位的一个可行的方法,辐射处理能够大幅度促进杂种愈伤组织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特别是易位频率达到7.4%。观察还表明,培养时间对杂种愈伤组织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都有较大影响,培养细胞的染色体 异在培养的初期阶段就  相似文献   

12.
用生物素标记的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染色体组DNA(totalgenomicDNA)作探针,以普通小麦染色体组DNA作遮盖(用量1:200左右),进行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的分子原位杂交(GISH),经抗生物素蛋白-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bio-streptavidin-horseradishperoxidase)和联苯胺四盐酸(DAB)检测显色后,小麦-簇毛麦双倍体、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中的簇毛麦染色体及染色体片段显棕色,与显浅蓝色的小麦染色体可明显区分。用GISH不仅可以检测导入小麦中的簇毛麦染色质,而且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易位染色体断裂点的确切位置。将GISH用于减数分裂期染色体配对分析,还可以清晰形象地显示出同源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配对和分离情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常规有性杂交,杂种幼胚愈伤组织培养,杂种试管苗无性繁殖,和杂种愈伤组织及试管苗的染色体加倍等环节相结合,由普通小麦x簇毛麦的极少数杂种幼胚在半年时间内获得了上万株杂种植株,并从中产生了数以千计的双倍体种子。经人工接种鉴定,这个双倍体对白粉病免疫,已被用做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中间材料。与此同时,在实验室内还保存着相当数量的杂种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前者已经过30余次继代,保存了近2年半的时间,仍具有良好的生长和分化能力;后者也已经历了20几次继代,保存了2年,仍可不断增殖。  相似文献   

14.
利用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诱导簇毛麦4V染色体结构变异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陈全战  亓增军  冯祎高  王苏玲  陈佩度 《遗传学报》2002,29(4):355-358,T002
通过普通小麦农林26-离果山羊草3C异附加系与普通小麦-簇毛麦4V(4D)代换系杂交,杂交F1代与普通小麦回交,综合运用染色体构型分析、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从BC1F2、BC1F3代中鉴定出涉及簇毛麦4V染色体的易位系、端体、等臂染色体系等变异植株,表明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可有效诱发簇毛麦4V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创造小麦-簇毛麦4V易位系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利用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计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MI)染色体构型分析以及C-分带,从普通小麦中国春与大赖草(LeymusracemosusLam.)杂种回交后代中,选育出两个端二体异附加系95G09.95G11和一个添加了一时大赖草第14号染色体和另一对端体的双重异附加系95G302(2n=44+2t),它们的PMCMI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21个单价体(其中0.16个端体单价体)、19.57个环状二价体+2.32个棒状二价体(其中0.92个由两端体配对构成),1.52个单价体(1.44个端体单价体)+18.07个环状二价体+3.17个棒状二价体(0.28个由两端体配对构成),1.03个单价体(0.72个端体单价体)+18.89个环状二价体+3.61个棒状二价体(0.64个由两端体配对构成)。运用单花滴注技术对这些材料在活体和离体条件下进行赤霉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95G302的抗性与抗赤霉病对照品种苏麦3号相仿;95G11的抗性高于苏麦3号,明显高于亲本品种中国春。还对端体附加系的利用以及有效、快捷地转移赤霉病抗性基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栽培小麦(AABBDD)、染色体代换系(6V/6A)、易位系(6VS/6AL)、(6VS/6DL)和簇毛麦(VV)的叶片全蛋白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栽培小麦、代换系和两个易位系中检测到超过350个蛋白组分,它们的分子量范围是10~110 KD,等电点在4.5~8.6之间。栽培小麦、6V/6A、6VS/6AL、与6VS/6DL之间的双向电泳谱型极为相似,但与簇毛麦不同。在代换系、两个易位系和簇毛麦中检测到了特异蛋白组分16 KD/pI5.0,而在栽培小麦中未检测到该组分,这些结果表明16 KD/pI5.0蛋白可能定位于簇毛麦V染色体短臂上。  相似文献   

17.
18.
19.
通过幼胚培养和秋水仙碱处理,人工合成了具有一对双随体染色体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AABBVV)。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2n=21″的细胞占69.94%,染色体构型为1.0'+20.47″+0.02'″。天然和自交结实率分别为49.07%和39.23%。籽粒蛋白质含量为20.98%。抗白粉、条锈、叶锈和赤霉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