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桂林北郊灵川县岩山大村剖面和乌龟山剖面为中泥盆世吉维期沉积,其沉积构造、生物组成、微相序列反映出生物礁的特点,大量层孔虫为造礁的主要生物,其生长形式为:(1)厚板状;(2)半球状和穹窿状;(3)大型柱状和不规则状;(4)披覆状或薄板状。珊瑚有3层,或作为礁基,或参加造礁,前者为单体珊瑚,后者为复体珊瑚。刺毛虫主要为根茎状,常被层孔虫包统,也是造礁的主要生物。藻类生物很少。横向上可以分出礁核相,礁后相和礁前斜坡相。主要的微相类型有13种,纵向上可以识别出两个造礁旋回,从礁基-珊瑚、层孔虫礁-礁后外带-礁后内带,两个造礁旋回之上为礁坪所覆。根据礁的规模、礁体与上下沉积物的关系、礁生物组成的变化和古地理位置的讨论推测为一岸礁体系。 相似文献
2.
桂林北郊灵川县岩山大村剖面和乌龟山剖面为中泥盆世吉维期沉积,其沉积构造、生物组成、微相序列反映出生物礁的特点,大量层孔虫为造礁的主要生物,其生长形式为:(1)厚板状;(2)半球状和穹窿状;(3)大型柱状和不规则状;(4)披覆状或薄板状。珊瑚有3层,或作为礁基,或参加造礁,前者为单体珊瑚,后者为复体珊瑚。刺毛虫主要为根茎状,常被层孔虫包统,也是造礁的主要生物。藻类生物很少。横向上可以分出礁核相,礁后相和礁前斜坡相。主要的微相类型有13种,纵向上可以识别出两个造礁旋回,从礁基-珊瑚、层孔虫礁-礁后外带-礁后内带,两个造礁旋回之上为礁坪所覆。根据礁的规模、礁体与上下沉积物的关系、礁生物组成的变化和古地理位置的讨论推测为一岸礁体系。 相似文献
3.
湖南新邵巨口铺中泥盆世棋梓桥期台缘礁可分为5个群落(自下而上):Stromatopora-Clathrocoilona群落;(2)Argutastrea-Stromatopora群落;(3)Crinoids-Clathrocoilona群落;(4)Clathrocoilona-Planocoenites群落;(5)Amphipora-Actinostroma群落。对每个群落的居群数(S),相对丰度(P),分异度(H),优势度(C)和均衡度(E)以及生物生活方式、进食类型等进行了计算和描述。根据各居群在礁体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划分为5个群团:建造者、粘结者、保护者、居住者和破坏者。礁体发育经历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造礁方式──格架式、捆结式、盖覆式和障积式。文中共鉴定80种、54属,分属于11个大类。 相似文献
4.
5.
南丹六寨中泥盆统台地边缘层孔虫生物群内的层孔虫头骨有块状、柱状、板状、短粗枝状及皮壳包覆状等五大类型(其中块状又可分为孤立的11种类型和复合的9种类型,它们是丘状礁主要的建造格架块状体),分属8个属,可鉴定15个种。层孔虫大多分布于礁相,少数分布于礁相和非礁相,极少数只在非礁相出现。有三点结论:1.造架层孔虫共骨外形表现出较高的稳固性。这些形态基本上限于礁相。它们都具有较强的生长扩展特征。2.共骨外形在礁相的远较在非礁相的多样化,并具多变性。3.环境中底质性质和沉积速率是造架层孔虫生长发育的制约因素;也是层孔虫格架礁形成和发育规模的制约因索。 相似文献
6.
滇东盘溪中泥盆世一个群落的分析——兼论样方法中化石计数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言严格生态学意义上古代群落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其后,这一领域在国外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样方法不仅是研究现代群落,也是研究古代群落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定量或半定量地揭示群落的特征。样方法目前在我国的古生态研究中尚未得到普遍采用。本文就样方法中化石计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运用样方法对云南盘溪中泥盆统华宁组内的一个化石群落——Parasociophyllum isactis-Micropla-sma fongi 群落(简称 PM 群落)进行生态分析,以恢复其原生群落的面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