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蚜虫唾液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哲明  刘德广 《昆虫学报》2019,62(12):1435-1447
蚜虫属于半翅目蚜科,多为重要的农业害虫,通过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传播病毒,其爆发常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漫长的协同进化历程中,植物建立了高效的防御系统以应对蚜虫威胁。为了克服植物的防御反应,蚜虫也发展了相应的反制手段,其中蚜虫在取食过程中分泌的唾液蛋白能调控植物防御反应,降解植物次生物质,从而在蚜虫与植物互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蚜虫唾液蛋白的组分鉴定方法和相关蛋白的功能,并对唾液蛋白在蚜虫防治的应用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常见的蚜虫唾液蛋白组分的鉴定和分析方法包括唾液蛋白的酶活性分析、唾液蛋白组学分析、唾液腺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分析等。但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仅采取一种分析方法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蚜虫唾液蛋白分泌谱,多种技术手段联合分析方可提供更为逼真详实的信息。蚜虫唾液蛋白种类繁多,可分为解毒酶、保护酶、水解酶、结合功能蛋白以及分类未知的效应蛋白等。蚜虫唾液蛋白功能多样,能参与唾液鞘的形成,诱导植物防御反应,促进蚜虫取食,提高蚜虫繁殖力等。通过RNAi干扰唾液蛋白编码基因会显著改变蚜虫取食行为,并降低蚜虫存活率、产蚜量和适合度。因此,唾液蛋白是防控蚜虫的理想靶标。目前,采用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host-induced gene silencing, HIGS)技术已培育了数种靶向唾液蛋白基因的高效抗蚜作物品系,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从目前研究来看,各种蚜虫唾液蛋白谱急需采用多组学手段联合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完整解析。各种唾液蛋白的具体功能方面的研究还严重缺乏,需从蚜虫、植物、两者之间的互作等多维度探究唾液蛋白的作用及相关的分子机制,为发展基于蚜虫唾液蛋白调控的蚜虫防治新策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应用鸟枪法LC-MS/MS鉴定烟粉虱唾液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烟粉虱是一种刺吸式口器小型昆虫,每年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烟粉虱在取食植物时分泌多种唾液蛋白帮助其取食,同时唾液中的效应因子在调控植物防御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烟粉虱个体微小,唾液收集十分困难,有关其唾液蛋白的研究难以开展。本研究收集了3万头烟粉虱唾液,利用高精度Q-Exactive质谱,采用shotgun的方法首次鉴定了烟粉虱唾液中蛋白组分。应用双层膜收集装置收集到的烟粉虱唾液经浓缩等处理后其蛋白浓度约为1.698 g/L。唾液蛋白样品经胶内酶解、LC-MS/MS检测、序列分析,最终鉴定出42个烟粉虱唾液蛋白。功能分析表明烟粉虱唾液蛋白组分与蚜虫唾液蛋白组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多数蛋白为功能未知蛋白。通过质谱鉴定烟粉虱唾液蛋白组分为深入研究烟粉虱唾液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明确烟粉虱危害寄主植物的分子机制,为开发害虫防治新方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背景】吸烟是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可能通过改变唾液微生物组影响口腔健康甚至全身健康。【目的】探究吸烟对中国健康人群唾液微生物组的影响,为研究吸烟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线索。【方法】收集167位健康个体的唾液样本,利用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品中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比较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唾液微生物组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度,并预测功能组成,探究吸烟对唾液微生物组的影响。【结果】吸烟对唾液微生物组的α多样性影响较小,但是在微生物组组成上,吸烟组中奈瑟菌属、艾肯菌属、二氧化碳嗜纤维属等细菌明显减少,而普雷沃氏菌属、韦荣氏球菌属、放线菌属、奇异菌属和巨球型菌属等细菌明显增加。在功能上,PICRUSt的预测结果显示吸烟组富集不依赖氧气的代谢功能,非吸烟组富集需要氧气参与的代谢功能。【结论】吸烟可能会通过改变唾液微生物组,造成微生物组功能途径的变化,进而引发与吸烟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唾液富组氨酸蛋白(histidine-rich protein, HRPs)是由人类和高等灵长动物的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分泌到唾液中的碱性小分子多肽,分子量为4 kD左右,其氨基酸序列富含组氨酸,分子表面带有正电荷和稳定的α螺旋结构.唾液富组氨酸蛋白具有广谱抗菌性,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及真菌都有杀伤作用,其抗菌机制是作用线粒体呼吸通路,诱发ATP的释放.此外,唾液富组氨酸蛋白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能力,其作用机制与细胞内信号调节激酶1/2通路相关.同时,它也具有金属离子结合能力、机体免疫调节能力,其作用机制与分子表面本身结构特点和阻滞下游信号通路相关.唾液富组氨酸蛋白是一种天然的功能性蛋白质,有望应用在相关疾病的治疗上,本文对唾液富组氨酸蛋白的结构特点、功能机制、应用前景作一简要论述,为后续功能蛋白质的研发和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RPDs患者唾液流率,pH及变链菌数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RPDs患者唾液流量、酸碱平衡及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数量,以深入探讨RPDs对口腔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及特点。方法:收集患者5分钟非刺激性全唾液于干燥清洁瓶内,计算单位时间内唾液分泌总量(流率mL/min),并用精密pH试纸测定唾液pH值;根据文献采用塑料条法测定唾液中变链菌数。结果:①患者戴用RPDs后,唾液流率有所减低,唾液pH值有所升高,但随着戴用时间延长,它们又逐渐恢复正常;②患者戴用RPDs后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数量增加。结论:戴用RPDs可导致患者唾液分泌减少,酸碱平衡破坏及致龋微生物变形链球菌数量增加。这对深入认识RPDs对口腔微生态影响的机理及临床防治RPDs对口腔健康的破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唾液漫谈     
唾液漫谈唾液,俗称口水,是由大小唾液腺分泌的无色无味半透明液体。近于中性,PH值为6.6~7.1,成人每日分泌唾液约为1~1.51,其分泌量的多少,主要与食物的形状、色泽、味道以及环境等刺激有关。唾液中水分约占99%;有机物主要有粘蛋白,还有球蛋白、...  相似文献   

7.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一种能促进神经元发育、分化、再生的蛋白。为高效生产药效更佳的人源NGF (hNGF)药物,最近,笔者实验室构建出唾液腺特异表达hNGF的转基因小鼠,并从该转基因小鼠唾液中纯化获得具有高生物学活性的h NGF蛋白。为了选择性别和日龄最适宜的转hNGF基因小鼠用于收集纯化hNGF蛋白,文中比较了28日龄(性成熟前)雄性、雌性,63日龄(性成熟后)雄性、雌性转hNGF基因小鼠,共4组转hNGF基因小鼠分泌的唾液量、唾液总蛋白量、唾液鼠源NGF (mNGF)蛋白量和唾液h NGF蛋白量等指标。结果显示,63日龄的转hNGF基因小鼠分泌的唾液量、唾液总蛋白量、唾液mNGF蛋白量和唾液hNGF蛋白量显著高于28日龄同一性别的转hNGF基因小鼠,且63日龄的雄性转hNGF基因小鼠分泌的唾液hNGF蛋白量显著高于同一日龄的雌性转hNGF基因小鼠;在4组小鼠中,63日龄的雄性转hNGF基因小鼠分泌的唾液hNGF含量最高,比28日龄雌性转hNGF基因小鼠高出约46倍,最适宜用于收集唾液并从中纯化hNGF。  相似文献   

8.
黏蛋白家族中MUC5B和MUC7是人体唾液和泪液中的两种主要黏蛋白成分,早期被认为在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黏液构成以及组织功能的维护等方面发挥作用。近年来,它们的一些新功能如抗HIV、协助非黏蛋白功能的发挥等作用逐渐被发现,故其生理和病理意义也因传统观念的修正而得到扩充。由于MUC5B和MUC7在唾液和泪液中的存在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对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功能的相似性、差异性和互补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唾液酸成分,大多数唾液酸是以与人乳低聚糖(HMOs)结合的形式存在。已有报道称唾液酸可以促进婴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但唾液酸的代谢机制和生物功能并不十分清晰。唾液酸作为母乳中的一种有效营养成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唾液酸化的母乳聚糖可促进有益微生物群的生长和新陈代谢,益于婴幼儿肠道健康和免疫功能。唾液酸化的母乳聚糖还具有抗病毒活性,在新生儿肠道的黏膜中具有抑菌作用,能抑制微生物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对细菌、病毒和真菌有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此外,唾液酸化的母乳聚糖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和保护新生儿炎症性疾病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唾液酸化母乳聚糖对新生儿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及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微生物对唾液酸代谢、唾液酸酶和唾液酸转移酶的作用以及唾液酸的生物合成及其在食品添加剂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人唾液中EGF主要来自颌下腺,即和小鼠唾液中的EGF来源一致。最近,芬兰学者Theslff等对此提出了异议,他们分别收集了全唾液、腮腺唾液以及颌下腺加舌下腺的混合唾液,以RIA测定其中EGF含量,以HPLC分析EGF分子量的大小,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EGF在腮腺和颌下腺中的分布进行定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GF在腮腺唾液、全唾液和颌下腺加舌下腺混合唾液中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704pg/ml、864pg/ml和357pg/ml,腮腺唾液中EGF浓度比全唾液中EGF高出3倍,而全唾液中EGF又  相似文献   

11.
唾液乳杆菌属于乳杆菌科、乳杆菌属,广泛地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近年来,唾液乳杆菌作为益生菌广泛用于人和动物益生菌制剂的生产。在分析与唾液乳杆菌相关的文献和生物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就唾液乳杆菌的生物学特征、作用机制、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综述,为唾液乳杆菌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唾液成分在刺吸式昆虫与植物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盈  刘万学  万方浩 《昆虫学报》2008,51(5):537-544
近年来,人们对刺吸式昆虫唾液成分的研究,揭示出其在刺吸式昆虫与植物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对多数刺吸式昆虫而言,他们取食时会分泌胶状和水状两种唾液,其中胶状唾液会在取食早期分泌形成唾液鞘来围绕并保护口针,通过直接和间接的作用来帮助取食;而水状唾液中则包含了果胶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蔗糖酶等组分,来帮助刺吸式昆虫对植物穿刺、消化食物、解毒次生物质并破坏植物的防御反应。有趣的是,唾液成分同时还可以诱导植物的防御反应,包括诱导植物的伤信号引起直接防御反应和诱导植物产生挥发物吸引植食者的天敌引起间接防御反应。并且,许多刺吸式昆虫取 食能够特异性地引发植物的病理反应,有研究推测刺吸式昆虫唾液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碱性磷酸酯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等成分可能是某些植物特定病理反应的激发子,但是目前还没有定论,同时许多刺吸式昆虫唾液中的氨基酸和蛋白酶还是引起植物虫瘿的原因之一。 迄今的研究表明,刺吸式昆虫会根据不同的寄主植物和不同的生理需要,通过唾液组分的改变,来达到取食和发育的目的。对刺吸式昆虫唾液成分和作用机理的研究,可以为揭示刺吸式昆虫致害机理特别是传毒机理、指导害虫有效治理、阐明其与植物的协同进化等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收集不同程度口源性口臭(IOH)患者和健康者的唾液、舌苔、颊黏膜和颚黏膜菌群样本,探讨其口腔菌群组成差异。方法随机选取于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以口臭为主诉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的7例IOH患者和于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3例健康者,按照口气值分为轻度IOH组(H1组)、中度IOH组(H2组)和口气正常组(C组)。采集3组人群唾液、舌苔、颊黏膜和颚黏膜菌群样本。采用16S rDNA测序对微生物群进行分类比较、多样性分析和组间物种差异分析。结果仅IOH患者唾液菌群多样性明显高于健康者,且H2组高于H1组(P<0.05)。Adonis分析显示,唾液和舌苔菌群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颊黏膜和颚黏膜菌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属水平上,H1组唾液和舌苔中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相对丰度相比其他两组最高。LEfSe分析显示,H2组唾液中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和AF12,舌苔中奇异菌属(Atopobium)和巨球型菌属(Megasphaera)为主要优势菌。结论口腔菌群多样性增高可能是口臭加重的早期改变;唾液和舌苔菌群结构变化可能与IOH程度相关;梭杆菌属、嗜血杆菌属、AF12、奇异菌属和巨球型菌属可能是IOH加重的标志菌属。  相似文献   

14.
唾液乳杆菌抑制镰孢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唾液乳杆菌抑制产毒镰孢霉的生物学性能,初步探索抑菌机制.方法 以禾谷镰孢霉和尖孢镰孢霉2种典型霉菌为指示菌,唾液乳杆菌为测试对象,对霉菌孢子萌芽、孢子生长和菌丝体生长3个生理阶段进行抑制效应观察.结果 10%的唾液乳杆菌耗尽上清就能抑制83%的禾谷镰孢霉孢子和50%尖孢镰孢霉孢子萌芽;耗尽上清24 h内能显著抑制镰孢霉孢子的生长;96 h内孢霉菌丝体的生长.结论 唾液乳杆菌产生的有机酸对禾谷镰孢霉和尖孢镰孢霉生长起主要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S-GC/MS)快速检测人的粪便、血浆、唾液、呼出气体中短链脂肪酸(SCFAs)的方法,初步探索人的粪便、血浆、唾液、呼出气体中短链脂肪酸的相关性。方法样品无需处理直接封存于顶空进样瓶中,顶空进样;采用DB-FFAP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全扫描模式检测。结果人的粪便、血浆、唾液、呼出气体中均含有短链脂肪酸。在人的粪便、唾液样本中均检测到8个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异己酸、己酸);血浆、呼出气体样本中均检测到7个短链脂肪酸(未检测到异己酸)。结论初步推测人的粪便、血浆、唾液、呼出气体中的短链脂肪酸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用于人的生物样品中短链脂肪酸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唾液乳杆菌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株可食用益生菌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但较低的电转化效率限制了唾液乳杆菌的遗传操作.本研究从细菌培养状态、甘氨酸浓度、蔗糖浓度、电压和复苏时间等因素着手对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AR612)的电转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唾液乳杆菌AR612的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LC组)与健康人群(N组)唾液菌群丰度及多样性的差异,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45例肝硬化患者和44例健康人群唾液样本,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分析,对有效序列进行物种注释及多样性分析。结果 共获得7 729 352条有效序列,平均每个样本获得有效序列86 847条。两组人群唾液样本内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唾液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13,P<0.01)。肝硬化患者口腔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相对丰度较高,而在健康人群口腔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较高(均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群唾液菌群结构有差异,肝硬化患者相较于健康人群可能更易患龋病、牙周炎。重视口腔健康,防治口腔菌群失调对肝硬化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幼虫唾液腺cDNA文库的构建及ES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幼虫唾液中的各种酶类及各种生化组分在棉铃虫与植物相互作用及协同进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唾液腺是棉铃虫唾液成分的合成器官。本研究通过构建棉铃虫幼虫唾液腺全长cDNA文库, 测序得到1 502条EST序列, 聚类分析后获得821个unigenes, 为筛选棉铃虫与寄主互作信号因子提供基因信息资源。使用Blast2 GO软件对821个unigenes进行了比对和功能注释, 初步获得棉铃虫幼虫唾液腺中mRNA的构成特征。结果显示, 在棉铃虫唾液腺ESTs文库中, 鉴定得到脂类相关消化酶基因17个, 糖类相关消化酶基因5个, 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1个, 丝氨酸蛋白酶基因20个(其中16个为新发现), 提示唾液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进行预消化; 还发现在棉铃虫幼虫唾液腺中存在表皮蛋白、 气味结合蛋白和化学感受蛋白基因。结果为研究棉铃虫预消化系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人体口腔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系统性研究.方法 对1例健康人唾液周期性采集的样品和8例健康人个体的唾液与牙菌斑采集的样品,进行微生物群落总DNA的抽提.以此为模板扩增16S rRNA V3可变区,产物经DGGE指纹图谱分析其组成结构,并运用UVIBAND/MAP等软件比较所得群落指纹图谱的相似性指数.结果 同一健康人个体不同采样时间的唾液菌群结构相似性系数>74%,通过对不同健康个体口腔样本的研究,发现同一个体的唾液与牙菌斑菌群结构存在差异(84%~95%).结论 同一健康个体其唾液微生物菌群在一定时间内基本稳定,仅有微小的变化;唾液与同个体牙菌斑的微生物组成虽然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要明显小于个体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昆虫唾液成分在昆虫与植物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近年来,人们对于植食性昆虫唾液的深入研究,揭示出其在昆虫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和协同进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植食性昆虫唾液中含有的酶类和各种有机成分,能诱导植物的一系列生化反应,而且这些反应有很强的特异性,与为害的昆虫种类甚至龄期有关。鳞翅目幼虫口腔分泌物(或反吐液)中含有的β-葡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等酶类和挥发物诱导素等有机成分,已经证明可以诱导植物的反应; 刺吸式昆虫的取食也可以刺激植物产生反应,但其唾液内的酶类,如烟粉虱的碱性磷酸酶, 蚜虫的酚氧化酶、果胶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蝽类的寡聚半乳糖醛酸酶等是否发挥作用,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寄主植物对昆虫的唾液成分也有很大的影响,可能是昆虫对不同植物营养成分和毒性成分的适应方式。对昆虫唾液蛋白的分析表明,具有同样类型口器、食物类型接近的昆虫,唾液成分有更多的相似性。研究植食性昆虫的唾液成分,对于阐明昆虫和植物的协同进化关系、昆虫生物型的形成机理、害虫的致害机理,以及指导害虫防治等,有着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