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两种泥鳅中Sox基因的检出(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决定基因SRY都具有一个高度保守的基因序列──HMG-box,编码Sox蛋白,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两种引物检测了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Sox基因。第一对引物特异扩增人类SRY基因的保守区。在扩增泥鳅的基因组DNA时可见长度分别为200、550、940和1000bp的四条扩增带。在大鳞副泥鳅中可以扩增出200、550、900bp三条带(Fig.1)。Southern杂交表明200和550bp两条带可以和SRY基因探针杂交(Fig.2)。第二对引物是兼并引物,可以特异扩增Sox基因的HMG-box区域。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可以在大鳞副泥鳅中扩增出220、550、700和1500bp四条带(Fig.3);而在泥鳅中则为220、530、570和1500bp四条带(Fig.4)。PCR产物的长度差异被认为是由于部分Sox基因的HMG-box区域中存在着内含子。没有发现性别特异扩增带。以上结果说明哺乳动物与性决定有关的组分在脊椎动物中是广泛存在的。但这些组分在鱼类中是否与性决定有关,或仅是哺乳动物性决定因子的进化前体尚不得而知。无论如何广泛深入研究鱼类的Sox基因对于揭示性决定系统和因子的进化方式是十分  相似文献   

2.
大鳞副泥鳅中Sox 9基因保守区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特异于HMG-box区域的兼并引物,扩增了大鳞副泥鳅的Sox基因。在扩增产物中发现3条大小分别为220bp、550bp和1500bp的扩增带。经克隆和DNA序列分析,从片段550bp扩增带中得到一个新的基因片段,其可能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人、鸡、小鼠的Sox9基因相似性最高,达到94%;其与HSOX10、MSox10、HSRY、MSry的相似性分别为87%、55%、40%和47%。  相似文献   

3.
性别决定基因SRY都具有一个高度保守的基因序列——HMG-box,编码Sox蛋白,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两种引物检测了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Sox基因。第一对引物特异扩增人类SRY基因的保守区。在扩增泥鳅的基因组DNA时可见长度分别为200、550、940和1000bp的四条扩增带。在大鳞副泥鳅中可以扩增出200、550、900bp三条带(Fig.1)。Southem杂交表明200和550bp两条带可以和SRY基因探针杂交(Fig.2)。第二对引物是兼并引物,可以特异扩增Sox基因的HMG-box区域。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可以在大鳞副泥鳅中扩增出220、550、700和1500bp四条带(Fig.3);而在泥鳅中则为220、530、570乖1500bp四条带(Fig.4)。PCR产物的长度差异被认为是由于部分Sox基因的HMG-box区域中存在着内含子。没有发现性别特异扩增带。以上结果说明哺乳动物与性决定有关的组分在脊椎动物中是广泛存在的。但这些组分在鱼类中是否与性决定有关,或仅是哺乳动物性决定因子的进化前体尚不得而知。无论如何广泛深入研究鱼类的Sox基因对于揭示性决定系统和因子的进化方式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南四湖泥鳅和大鳞副泥鳅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南四湖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进行了初步分析。共用10个10bp的OPG组寡核苷酸片段作为引物,筛选出结果好的5个引物,从泥鳅4个体基因组DNA中扩增出142个片段,共有片段12个,特有片段5个;从大鳞副泥鳅3个体基因组DNA中扩增出101个片段,共有片段18个,特有片段5个,在总扩增出的243个片段中,共有片段仅4个。所有扩增片段大小介于0.2-3kb之间。用PoPGen32软件计算出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依此进行UPGMA聚类得到的分子系统树与形态分类学的结果一致,这7个体被聚成2大类,正对应着形态学的2个种:泥鳅和大鳞副泥鳅。  相似文献   

5.
具有内含子的大鳞副泥鳅Sox8基因(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在脊椎动物系统进化过程中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其性别决定具有原始性、多样性和可塑性。深入研究鱼类的性别决定和分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Sox基因家族是九十年代发现的一个新的基因家族,其中的许多成员都与性别决定和分化具有直接的关系。大鳞副泥鳅是一种常见的小型鱼类,属于鲤形目鳅科,是少数具有异形性染色体中的一种。本文根据已发表的Sox蛋白质的序列资料,选择在不同物种中保守程度最高的区段设计兼并引物。该组引物可以特异扩增 Sox基因的 HMG盒区。以大鳞副泥鳅基因组 DNA为模板,在扩增产物中有三条主带,其大小分别为220bp,550bp和1500bp,另有一条相当弱的带,大小为700bp(Fig.1)。雌雄个体中扩增结果一致。经克隆和DNA序列分析,从550bp扩增带中得到一新的基因片段,长500bp,编码53个氨基酸;其余部分长340bp,可能为一内含子,且符合“GT…AG”规律(Fig.2)。其可能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小鼠的 Sox8, 9, 10,SRY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 96%, 94%, 90%和 47%;与人类 Sox 8, 9, 10, SRY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64%, 94%, 58%和40%(Fig.3)。  相似文献   

6.
两种泥鳅RAPD标记遗传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从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7个引物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及其自交与杂交子代进行了RAPD遗传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RAPD谱带主要呈孟德尔式遗传,该类带纹明亮稳定,在泥鳅子代中占99.11%;在大鳞副泥鳅子代中占100%;在杂交子代中占99.36%。也存在非孟德尔式遗传谱带,该类带纹较暗、稳定性差,在泥鳅子代中为0.89%;在杂交子代中为0.64%;在大鳞副泥鳅中未见此类带纹。实验结果说明RAPD谱带具有很高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两种泥鳅中PdSox8和PdSox9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以地高辛标记的大鳞副泥鳅PdSox8和PdSox9基因片段为探针,研究了二者在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染色体组中的定位。结果表明,在大鳞副泥鳅中PdSox8、PdSox9分别于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第4和第2号即14和12染色体上,信号位点距着丝粒的相对距离分别为40.2%和67.5%,在泥鳅中,则分别位于t9、t6上,信息位点距着丝粒的相对蹁分别为58.3%和30.8%。  相似文献   

8.
许元峰  胡炜 《水生生物学报》2020,44(6):1222-1229
文章采用组织切片、生化组分分析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 研究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北方泥鳅(Misgurnus bipartitus)肉质差异。结果显示: 大鳞副泥鳅、泥鳅和北方泥鳅的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别为 (3589.17±2326.01)、(2809.7±1818.69) 和(2511.93±1949.03) μm2。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是大鳞副泥鳅最高[分别为(17.07±0.31)%和(2.57±0.38)%], 依次为泥鳅[分别为(14.57±0.59)%和(1.37±0.12)%]和北方泥鳅[分别为(12.33±0.15%和0.57±0.06%]。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依次为泥鳅(74.38)、大鳞副泥鳅(65.11)和北方泥鳅(60.14); 呈味氨基酸含量依次为泥鳅(32.60±1.64)%、大鳞副泥鳅(27.75±2.13)%和北方泥鳅(24.86±1.00)%; 除亚油酸以外的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为北方泥鳅(24.43±0.26)%、泥鳅(24.18±1.99)%和大鳞副泥鳅(7.86±0.24)%。大鳞副泥鳅的肌肉生长相关基因myod的表达量高, myog和mrf4的表达量低; 泥鳅和北方泥鳅的myog和mrf4的表达量高, myod的表达量低。elovl5等8个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 大鳞副泥鳅整体表达水平最高, 北方泥鳅次之, 泥鳅最低。结果表明, 大鳞副泥鳅肉质油润, 但是质地相对粗糙; 泥鳅营养价值高且鲜味程度高; 北方泥鳅肉质细嫩, 但是氨基酸营养价值不高, 鲜味程度较差。三种鳅的上述肉质差异可能与肌肉生长和脂肪代谢活动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
根据形态学特征及线粒体Cyt b和COⅠ基因对我国泥鳅属(Misgurnus)和副泥鳅属(Paramisgurnus)鱼类进行了分类整理。结果表明: 泥鳅属和副泥鳅属鱼类在鳞焦大小, 须长及基枕骨末端愈合程度等特征上存在差异。基于联合基因分析, 泥鳅属和副泥鳅属属间遗传距离(15.2%—17.5%)接近于泥鳅属种间遗传距离(10.7%—18.4%); 分子系统树显示我国泥鳅属鱼类未构成单系, 副泥鳅属嵌套分布于泥鳅属中; 北方泥鳅(Misgurnus bipartitus)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亲缘关系近, 其次是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黑龙江泥鳅(Misgurnus mohoity)位于系统树的基部。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数据, 副泥鳅属应作为泥鳅属同属异名, 大鳞副泥鳅应归入泥鳅属; 北方泥鳅曾为黑龙江泥鳅的同物异名, 与黑龙江泥鳅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 且两者亲缘关系较泥鳅远, 北方泥鳅为有效种。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区泥鳅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同工酶电泳、RAPD引物PCR扩增和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3种方法,对鄱阳湖3种斑纹泥鳅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同工酶电泳显示3种斑纹泥鳅在LDH、MDH和EST这3种同工酶之间存在群体和组织差异;RAPD试验结果显示6条RAPD引物在18尾鄱阳湖泥鳅个体中共扩增出了169条不同分子量的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带101条,多态性带的比例为59.56%,平均每个引物产生9.39条带和5.61条多态性带,不同斑纹泥鳅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显示3种斑纹泥鳅的遗传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以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了1140bp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结果显示,3种不同斑纹泥鳅中检测出了1个共有单倍型和3个特有单倍型。与共有单倍型相比,大花斑泥鳅特有单倍型有91个变异位点,而小花斑泥鳅与无花斑泥鳅特有单倍型的变异位点为20和24个。基于单倍型构建的NJ树和MP树,显示大花斑泥鳅的特有单倍型EU145023处于独立的分支上,这反映出鄱阳湖地区不同斑纹的泥鳅之间在线粒体DNACytb基因中出现了一定距离的分化。    相似文献   

11.
两种泥鳅芳香化酶基因的克隆与时空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的性别分化易受发育环境的影响。向性成熟的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个体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获得卵子和精子进行人工授精。把胚胎分别置于20℃、25℃和30℃条件下,使其发育。经性腺检查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泥鳅中雄性个体所占的比例明显升高,获得明显的偏雄比率群体。根据已知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CYP19 b基因序列设计嵌套简并引物用巢式PCR扩增并克隆出了两种泥鳅的CYP19 b的DNA片段。MaCYP19 b片段和Pd-CYP19 b片段分别长1337bp和1473bp。在此基础上用各自的特异引物克隆出两种泥鳅CYP19 b的相应cDNA片段。通过基因组DNA和cDNA序列的比较证明两种泥鳅的CYP19 b基因均包含三个内含子和四个外显子,编码的蛋白质序列长145氨基酸残基。以GAPDH基因为对照,分别对两种泥鳅成体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的CYP19 b进行了半定量RT-PCR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泥鳅CYP19 b基因只在成体泥鳅卵巢、肾以及原肠胚和神经胚中表达。大鳞副泥鳅CYP19 b基因在成体的脑、卵巢和肾以及神经胚和卵黄吸收期表达。这些结果为揭示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基因与环境性别决定机制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现存鱼类多达24000余种.是脊椎动物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类群.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特性和重大的经济价值。与高等脊椎动物相比.其性别决定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大多数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很原始。性染色体的分化处于萌芽状态。在已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的1700多种鱼类中.大约有176种(占10.4%)发现有明显的异型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13.
泥鳅和大鳞副泥鳅卵雌核的紫外辐射灭活条件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线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卵雌性原核进行干法灭活以及在合成卵巢液、TC-199溶液、Ringer氏溶液和Holtfreter氏溶液中灭活,结果表明:当辐射剂量为90-180mJ/cm~2时,卵子在四种溶液中的单倍体诱导率均较高。合成卵巢液组的最佳辐射剂量为120-180mJ/cm~2;TC-199和Ringer氏溶液组的最佳辐射剂量为120mJ/cm~2;原液使用Holtfreter氏溶液效果欠佳,干法灭活效果最差。在上述各辐射剂量下,畸形苗经染色体组鉴定92%为雄核发育单倍体。综合评价,灭活效果依次是:人工合成卵巢液>TC-199溶液>Ringer氏溶液>Holtfreter氏溶液>干法。  相似文献   

14.
由G蛋白β2亚基类似物1基因(GNB2L1)编码的蛋白激酶C受体(RACK1)是一个高度保守的锚定蛋白,属于WD40结构域蛋白家族成员,在细胞信号转导等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RACE技术和基因克隆技术分别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精巢组织的GNB2L1基因c DNA序列进行了克隆。序列分析表明,大鳞副泥鳅GNB2L1基因c DNA序列全长1 115 bp,开放阅读框(ORF)长965 bp,编码317个氨基酸;泥鳅GNB2L1基因c DNA序列的开放阅读框长965 bp,编码317个氨基酸;两种泥鳅GNB2L1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其他鱼类的RACK1蛋白的同源性为94%~97%,且不同进化地位物种的GNB2L1基因均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组成。以GNB2L1基因为标记基因,构建的鱼类系统发育树显示,大鳞副泥鳅和泥鳅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最近。RT-PCR结果显示,GNB2L1基因在大鳞副泥鳅成体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脑组织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以上结果表明,GNB2L1基因为一个进化保守基因,可能在大鳞副泥鳅的细胞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注射低剂量LRH-A的同时注射多巴胺拮抗物pimozide(PIM),能显著增强LRH-A诱导的排卵效应,排卵率达到100%。 LRH-A+PIM能促进脑垂体GtH细胞的合成和分泌,而注射多巴胺能抑制LRH-A诱导的GtH释放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