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番茄花叶病毒(ToMV)属于烟草花叶病毒组,引起番茄条斑病,危害严重,其亚硝酸突变体N14在番茄、烟草等植物上完全不表现症状,作为予防ToMV的制剂,在田间和塑料大棚中使用,有显著的防病增产、促进早熟的作用。为研究其毒力的可能机理,比较了它们的RNAs在兔网织细胞裂解液中促进标记底物掺入的特性及其翻译产物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新疆分离物的RNA,在50%甲酰胺6%甲醛中,50℃处理15分钟,使RNA分子链呈真正的均一状态后,在含甲醛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核酸变性电泳结果显示该病毒为三组分RNA株系,编号为RNA_1,RNA_2,RNA_3,分子量分别为1.40—1.44×10~(?),1.20—1.28×10~0,1.06—1.09×10~6。经制备凝胶电泳分离出的各RNA组分在兔网织红细胞溶胞液的无细胞体系中,RNA_1的翻译产物为120K的蛋白,RNA_2翻译产物主要为25K和一个85K蛋白,其中25K蛋白由于与天然BSMV外壳蛋白共电泳,该蛋白中没有甲硫氨酸,以及能被BSMV抗血清沉淀,而被确定为BSMV外壳蛋白。RNA_3的翻译产物为75K蛋白。  相似文献   

3.
将大麦条纹花叶病毒新疆分离物(BSMV-XJ),用CaCl2降解得到纯化的外壳蛋白。氨基酸组份分析表明,BSMV-XJ蛋白含16种氨基酸,其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含量较高。不含胱氨酸、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用10%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BSMV—XJ蛋白分子量为23×103o DNS-Cl法铡定其N端,证明是封闭的。  相似文献   

4.
SET蛋白家族包含保守的SET结构域,很多家族成员可以利用S-腺苷甲硫氨酸对底物进行甲基化修饰.SET蛋白家族主要对组蛋白进行甲基化修饰,包括组蛋白H3K4、K9、K27、K36以及组蛋白H4K20,调控真核生物中基因的激活和沉默.除组蛋白外,部分SET蛋白家族成员对各种非组蛋白也具有催化酶活性.SET蛋白突变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从人工贫血的北京鸭网织红细胞中直接提取总RNA,经Oligo(dT)-纤维素柱层析分离获得珠蛋白mRNA,并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首次得到了电泳单一条带的北京鸭球蛋白mRNA。从凝胶电泳以及蔗糖密度梯度离心鉴定其沉降系数为9S。在麦胚无细胞体外翻译体系中测定了它们的蛋白翻译活力。鸭珠蛋白mRNA促进了~3H-亮氨酸参入新生蛋白的活力,达到对照组的10倍。所翻译的蛋白产物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的电泳行为与天然鸭珠蛋白一致。 经Oligo(dT)-纤维素及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的珠蛋白mRNA,在AMV反转录酶及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分别合成了单链及双链cDNA。其双链链长,经凝胶电泳分析,约为500碱基对。  相似文献   

6.
牛泌乳素mRNA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同海  陈昆明 《遗传学报》1992,19(5):410-415
本文报道了从牛脑垂体提取总RNA,经寡聚脱氧胸苷纤维素亲合层析分离获得牛脑垂体Poly(A)~+RNA。牛泌乳素mRNA经含羟甲基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估计其长度约为1200个核苷酸。根据牛泌乳素的部分氨基酸序列推断并合成寡聚核苷酸探针,经Northern印迹杂交及放射自显影分析,证实了该mRNA中含有牛泌乳素mRNA的序列。在兔网织红细胞体外翻译体系中,牛泌乳素mRNA促进了~35S-甲硫氨酸参入,翻译合成的初级翻译产物能与兔抗羊PRL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沉淀反应,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放射自显影分析结果表明,牛泌乳素前体的分子量约25000。  相似文献   

7.
从油菜上分离的属于烟草花叶病毒组的油菜花叶病毒15(YMV15)和从大白菜上分离到的白菜花叶病毒(ccMV)的外壳蛋白中,都含有组氨酸和甲硫氨酸,类似于长叶车前花叶病毒(RMV)。用YMV15一、RMV一和番茄花叶病毒(ToMV)突变体Nc广RNA的cDNA与Ymv_RNA、RMV—RNA和ccMV.RNA进行了同源和异源的分子杂交试验。 从分子杂交的R0t曲线和杂交产物的Tm值看,YMV-,和ccMV都不同于RMV,其饱和杂交率表明,ccMV与YMV,,有一定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两者都与RMV没有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说明它们属于烟花叶病毒组的不同亚组。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从人工贫血的兔与鸡的网织红细胞中提取珠蛋白mRNA,在麦胚无细胞体系中测定其蛋白翻译活力,与对照相比,兔、鸡珠蛋白mRNA促进~(14)C-亮氨酸参入新生蛋白质的活力分别达到32倍和10倍,所翻译的蛋白产物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的行为与天然珠蛋白一致。上述mRNA在AMV反转录酶和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分别合成了单链和双链的cDNA及mRNA-cDNA杂交链,凝胶电泳分析其长度分别为500~700,550~800及500~800碱基对,550~800碱基对大小的双链cDNA约占总合成量的30%。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从人工贫血的兔与鸡的网织红细胞中提取珠蛋白mRNA,在麦胚无细胞体系中测定其蛋白翻译活力,与对照相比,兔、鸡珠蛋白mRNA促进~(14)C-亮氨酸参入新生蛋白质的活力分别达到32倍和10倍,所翻译的蛋白产物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的行为与天然珠蛋白一致。上述mRNA在AMV反转录酶和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分别合成了单链和双链的cDNA及mRNA-cDNA杂交链,凝胶电泳分析其长度分别为500~700,550~800及500~800碱基对,550~800碱基对大小的双链cDNA约占总合成量的30%。  相似文献   

10.
对烟草花叶病毒普通株(TMVc)及另一毒株,油菜花叶病毒株(YMV15)的RNA,在麦胚无细胞提取液和兔网织红细胞裂解液中的体外翻译产物,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放射自显影,荧光放射自显影以及放射免疫沉淀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在YMV15-RNA的体外翻译产物中检测出有与天然的YMVIr外壳蛋白分子量(16 5K)一致的,并被TMV。抗血清和金黄葡萄球菌(Staphylococus aureus)细胞悬浮液所沉淀的多肽。V8蛋白酶酶解图谱也证明该产物与天然外壳蛋白相同。而TMVc-RNA的体外翻译产物中则完全不产生其外壳蛋白(M.W.17.5K),在TMV。抗血清沉淀反应中也未见任何沉淀带产生。属于同一分类组的同一病毒的不同毒株,其翻译策略很可能不一样,对此本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ifferential display)从草木樨状黄芪耐甲硫氨酸变异系中分离到一差异cDNA片段,命名为tm03(360bp)。mRNA杂交结果显示,该片段只在变异苗中表达,初步确定其与甲硫氨酸代谢相关。测序后在Genebank搜寻,未发现有同源序列。进一步分析表明,该cDNA克隆可编码完整的蛋白。在该基因片段两端分别合成含HindⅡ和BamH Ⅰ酶切位点的引物,用PCR扩增后亚克隆到pRSET A表达载体,转化宿主菌JMl09(DE3),经IPTG诱导表达了N′端含6个组氨酸的蛋白质,分子量约为14kD,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大腸杆菌Escherichia coli K12M-1 的营养试验及细菌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变化的分析,确定为稚生素B12缺陷型变种。 (二)在诱导形成β-牛乳糖苷酶时,甲硫氨酸为其必需的物质,如果同时加入B12,则形成诱导酶的活力显著提高。 (三)当有甲硫氨酸存在于诱导系兢中时,a-硫代尿嘧啶有抑制大腸杆菌K12M-1菌株对β-半乳糖苷酶合成的作用,以B12代替甲硫氨酸,这种抑制作用不明显,如果甲硫氨酸与B12同时加入,则B12有抵制a-硫代尿嘧啶对酶合成的抑制作用。 (四)应用标记甘氨酸-1-C14作试验,分析甲硫氨酸与B12对β一半乳糖苷酶合成的作用, 结果指出,甲硫氨酸或B12均能增加甘氨酸-1-C14的参入。如B12加入到含有甲硫氧酸的诱导系统中,则酶此活力较甲硫氨酸或B12单独存在时为高。  相似文献   

13.
对豇豆花叶病毒两个衣壳蛋白(VP37和VP23)的氨基端和羧基端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这些结果可以允许VP37和VP23编码区在病毒中间组份(M)RNA的核苷酸序列上进行基因定位。这两个编码区是相邻的,并表明,从M RNA的原始翻译产物中释出VP37和VP23的蛋白酶解部位,分别是谷氨酰胺-甲硫氨酸和谷氨酰胺-甘氨酸二肽序列。  相似文献   

14.
大豆5个花叶病毒株系抗性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以科丰 1号×南农 1138 2为亲本构建的RIL群体NJRIKY为材料 ,对群体进行了 5个SMV株系 (Sa、Sc 8、Sc 9、N1 、N3)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 :大豆对 5个SMV株系的抗性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用Mapmaker 3 0进行连锁分析 ,发现Rsa与Rn1、Rn3和Rsc9均连锁 ,距离分别为 2 1 4cM、2 3 5cM和 35 3cM ;Rsc8只和Rn1连锁 ,距离为 35 8cM ;Rn1和Rn3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 ,为 10 2cM。多点分析结果表明 :5个抗病基因的排列顺序和遗传距离为Rsc8 35 8cM Rn1 10 3cM Rn3 2 1 5cM Rsa 35 8cM Rsc9。根据RFLP、SSR标记分析结果构建了一套大豆遗传图谱 ,该图谱包含 2 2个连锁群、2 5 6个标记 ,总遗传距离为 30 5 0 9cM。将 5个抗病基因定位于N8 D1b W连锁群 ,有 3个RFLP标记和Rn1、Rn3都连锁 ,分别为A6 91T、K4 77I、LC5T。它们与Rn1、Rn3的距离分别为 15 0 4cM、17 82cM、15 37cM和 16 14cM、17 82cM、16 5 8cM。  相似文献   

15.
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物学意义的植物双链DNA病毒,它有7个开放阅读框(ORF),其中6个呆各自编码一种蛋白产物。35S启动子区域含有3个转录因子专一的结合位点;RNA多腺苷化位点具有AAUAAA特征序列,它和其上游序列对35SRNA的加工和翻译有影响作用;下游ORFI在转录激活因子存在时可被翻译。由此表明,CaMV的表达调控表现在不同调控机制工作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预测假单胞菌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A(缩写:pmMsrA)的结构中与催化活性相关的结合位点与活性基团。[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对筛选出的pmMsrA的基因和蛋白序列进行分析,用SWISS-MODEL软件构建pmMsrA蛋白的三维结构,使用Auto Dock软件实现pmMsrA与底物分子的模拟对接。[结果]pmMsrA的基因开放阅读框669bp,编码222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4.87,分子量为24.6 kDa。pmMsrA属于高度保守的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PMSR)超家族。多重序列比对得出pmMsrA和模板1FVA具有58%的相似性,可构建一个高质量的pmMsrA蛋白三维结构模型。pmMsrA蛋白的催化活性位点位于"GCFWG"模体结构的Cys-60,C-末端的Cys-206和Cys-214对pmMsrA的再生循环起重要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底物与酶的可能结合位点是136位天冬酰胺(136N),137位天冬氨酸(137D)和204位酪氨酸(204Y)。[结论]获得pmMsrA的生物信息相关预测参数,成功构建pmMsrA的三维结构,并实现与底物S-苯甲亚砜的空间模拟对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DNA损伤的模型,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研究PCNA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uV照射和MMS处理细胞后利用Western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CNA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水平的变化,以及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运用ShRNA干扰技术降低泛素E3连接酶RAD18和CUIAA的表达,检测内源PCNA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结论:uV照射和MMS处理细胞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大部分细胞趋于死亡。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发现PCNA的mRNA水平下降,但是PCNA蛋白水平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说明DNA损伤时PCNA蛋白的稳定性增加,暗示细胞中存在着一定的机制,维持PC—NA蛋白表达量的稳定。干扰E3连接酶CUIAA和RAD18的表达时,PCNA蛋白水平有所升高,提示二者参与了PCNA的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18.
siRNA和miRNA的沉默机制是生物基因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是RNA干扰的引发物,激发与之互补的目标mRNA沉默.非编码RNA中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能够识别特定的目标mRNA,通过与mRNAs的3'非翻译区结合,影响该目标蛋白的翻译水平.siRNA和miRNA的基因调控机制对生物学研究及疾病的病因和治疗等有直接影响.本文主要对siRNAs和miRNAs的生物起源及沉默机制进行比较性论述:提出Dicers酶蛋白、Ago蛋白以及20 nt~25 nt的双链RNAs的3类大分子是RNA沉默的特征结构,并进行了说明性论述;总结性叙述了siRNA和miRNA的2类小分子经典沉默机制,并提出其异同点.最后,本文根据近期研究进展,对siRNA和miRNA的生物起源及沉默机制提出了新的疑问.  相似文献   

19.
siRNA和miRNA的沉默机制是生物基因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是RNA干扰的引发物,激发与之互补的目标mRNA沉默. 非编码RNA中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能够识别特定的目标mRNA,通过与mRNAs的3′ 非翻译区结合,影响该目标蛋白的翻译水平. siRNA和miRNA的基因调控机制对生物学研究及疾病的病因和治疗等有直接影响. 本文主要对siRNAs和miRNAs的生物起源及沉默机制进行比较性论述:提出Dicers酶蛋白、Ago蛋白以及20 nt~25 nt的双链RNAs的 3类大分子是RNA沉默的特征结构,并进行了说明性论述|总结性叙述了siRNA和miRNA的2类小分子经典沉默机制,并提出其异同点. 最后,本文根据近期研究进展,对siRNA和miRNA的生物起源及沉默机制提出了新的疑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大鼠脑组织线粒体的体外蛋白合成体系并对其合成产物进行电泳分离和分子量鉴定。方法 :分离大鼠脑组织线粒体 ,用3 H 亮氨酸掺入法探索线粒体体外翻译的最佳条件 ,3 5S 蛋氨酸掺入并对翻译后产物经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进行分子量鉴定。结果 :分离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程度高 ,呼吸控制率(RCR)在 3.5~ 5 .5之间 ;体外3 H 亮氨酸的掺入活性在 6 0min内近似线性增长 ,而后维持在一相对稳定水平 ;3 H 亮氨酸的掺入活性随线粒体蛋白浓度而增加 ,而单位线粒体蛋白的掺入活性在 1mg/ml时最高 ;3 5S 蛋氨酸掺入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可观察到清晰的 8条自显影带 ,分子量分别为 (单位Kda) 86、6 6、5 6、43、33、2 9、2 5、18。结论 :用此方法建立的脑线粒体离体翻译反应体系具有高活性和翻译忠实性等特点 ,是研究脑mtDNA在翻译水平的表达及调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